「祗園精舍的鐘聲,有諸行無常的聲響,沙羅雙數的花色,顯盛者必衰的道理。」
–《平家物語》
十月熱播的新番《平家物語》所描寫的時代,正是平安末期。宇治平等院和宮島嚴島神社,常常出現在片中。熟悉這段歷史的人,對奧州藤原也不會陌生,一代名將源義經的終焉之地便是平泉。這也是我最喜愛的一段日本史,武將出身的平清盛,比起世襲公卿藤原道長來,更加耀眼。人生的起落、生命的價值和命運的不可逆,都在其中戲劇又宿命般地呈現了。串聯起平安-鐮倉時代的是日本政治體制從攝政-院政-幕府的演變。而彼岸的中國,何嘗不也是一段激烈而絢爛的時期。彼此的歷史進程,在那以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而我已經寫過和即將寫到的入宋僧奝然、成尋、重源、慶政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中悉數登場。因此,此文可作為《入宋僧的諸相》番外篇。如OP歌詞中所寫「最終回のストーリーは、初めから決まっていたとしても、今だけはここにあるよ」,知道結局的我們,如今在屏幕上看著「南都燒討」、「壇之浦合戰」重演,那些被歷史裹挾的泥沙再次成為了真實的人。
毛越寺全景
到了平泉,才知道日本有「淨土庭園」這個名詞。似曾相似的景致,卻有個不同的名稱。佛寺總是建築在風景絕佳的地方,所謂「山堂水殿,煙寺相連」。毛越寺以塔山和金雞山為遠景,以池、泉、石、堂,構築成一片經中描述的「淨土世界」。平安時代的營造,把人的空間想像一下推前近千年。這片被慈覚大師相中的山林,確實充滿不思議的魅力。然而,「淨土世界」並不是僅靠景致實現。以平安中期的法成寺為首,陸續在日本各地出現的介於園林和佛寺之間的這種特殊的佛寺佈局,與他們的佛教文化來源地-中國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是學者們討論多年的課題。連齋藤忠在《中國天台山諸寺院の研究》也專闢一章討論了江南佛寺的放生池,但兩者的關聯卻並不那麼直接。這其中「淨土何在」是一個核心問題。
寧波保國寺前放生池
所謂「淨土庭園」,是以極樂淨土在此世再現為目的,將佛堂和構築與前的園池結合一體的佛寺庭園樣式。值得注意的是,「佛堂」並不限定為「阿彌陀堂」。佛經中存在的「淨土世界」,還有諸如「彌勒淨土」、「藥師如來淨土」、「釋迦如來淨土」、「密厳淨土」等等。
淨土庭園的出現,是平安時代中期佛教發展的產物,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人物便是天台宗僧人源信和他的名作《往生要集》。源信曾託宋商將其著作送入天台國清寺,後又派門下弟子寂照攜帶「問目二十七條」入宋。四明知禮因此撰《答日本國師二十七問》回復源信
(見《四明尊者教行錄》卷四)。源信亦是北宋初期兩地佛教交流以及天台教籍回流中的關鍵人物。《往生要集》全書共三卷,在卷首開宗明義的闡述了宣義的對象和他的主旨:
「夫往生極樂之教行。濁世末代之目足也。道俗貴賤誰不歸者。但顯密教法其文非一。事理業因其行惟多。利智精進之人未為難。如予頑魯之者豈敢矣。是故依念佛一門。聊集經綸要文。披之修之。易覚易行。總有十門。分為三卷。一厭離穢土。二欣求淨土。三極樂證據。四正修念佛。五助念方法。六別時念佛。七念佛利益。八念佛證據。九往生諸業。十問答料簡。」
二河白道図 鐮倉時代 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上部為阿彌陀淨土 下部為代表憎、慾二河,取自善導《観無量壽仏經疏》,図版來自奈良國立博物館官網
所謂「穢土」,即指佛經中的「六道」,在日本「仏教說話の美術」中有很多「六道繪」,便是描繪地獄、惡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六道的場景。日漫《鬼燈の冷徹》,所依據的經典中,便有《往生要集》卷上的部分內容。而書中所說的「淨土」,即指以阿彌陀佛為教主的西方極樂淨土。在《淨土三經》中,對此世界有了詳盡描繪。
日本的佛教観,是自上而下的國家佛教。在10世紀起逐漸流行起來的「末法思想」影響下,以貴族為中心的社會群體開始產生厭世観和無常観,而將願望投注向轉世託生阿彌陀極樂淨土。《往生要集》的出現,實際成為了信徒實踐「欣求淨土」的指南。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權傾一時的攝関-藤原道長。藤原道長,藤原兼家第五子,身兼攝政和関白兩職,處於平安時代攝関政治時期最鼎盛時。與其子藤原賴通(即平等院建造者)掌權近80年,家族中盡是皇親國戚,是當時京都最強盛的家族。
図中間老者 藤原道長 圖片來自京都國立博物館《藤原道長》特展圖錄 2007
寬弘元年(1004年),道長在宇治木幡,藤原氏(藤原北家,即攝関家)家族墓地(今宇治陵),建「浄妙寺」,以供養先祖,這就是所謂的「墳寺」,中國也有這種功能的寺院(已故竺沙雅章先生專文寫過)。寬仁三年(1019年),藤原道長因病,恐怕自己不久於人世,依照平安貴族「臨終出家」的慣例,於比叡山出家,受戒源信,由定基(大江定基,即是上文提到的寂照,奝然之後的第二位入宋僧)剃度,法號行観(同年6月改為行覚),同時將攝関職位讓於賴通。同年,道長發願在土御門殿東側建九體阿彌陀堂。所謂「九體阿彌陀」,即是以「九品往生」為象徵,造九尊阿彌陀佛立像。
奈良 淨琉璃寺 平安時代僅存的九體阿彌陀堂,同時也是個淨土庭園 圖片來自網路 可惜至今還沒去過
治安二年(1022年),金堂和五大堂均完成,金堂中安置三丈二尺的大日如來像。藤原行成書匾額「法成寺」,由此「法成寺」正式落成。從下面兩張平面圖中可以看到,對九體阿彌陀堂進行了遷建,但依然在池的西面(遷建時間是治安三年,即1023年)。紅色是根據另一張平面圖,補上橋的位置。這便是最早的淨土庭園最初的樣子。不僅如此,法成寺的造像也是平安時期,日本本土佛樣的源頭,阿彌陀堂的九軀阿彌陀像及釋迦堂中釋迦像是由定朝所造(也是平等院鳳凰堂主尊的作者,這是定朝唯一存世作品)。並且我們有理由相信,阿彌陀堂裡應該也繪有壁畫或掛有佛像。之後入宋僧奝然回國,攜回宋版大藏經(《開寶藏》)也輾轉奉納於法成寺,並最終與寺一起付之一炬。
図片來源同上 金峰寺経塚出土経筒,「寬弘四年,南贍部洲大日本國左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道長……」
著名的奈良金峰山経塚,有藤原道長所埋《法華經》、《阿彌陀經》等紺紙金字寫經。其中寬弘四年(1007年)願文寫道「阿彌陀經者,此度奉書,臨終時心身不散,念彌陀尊往生極樂世界。」在源信的《往生要集》中,「別時念佛」即指「臨終正念」。
萬壽四年(1027年)年末,曾有豪言:「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的藤原道長生命走到終點,他選擇的「臨終正念」方式,非常值得描寫,這是淨土信徒在強烈的「往生極樂」意識下,所採用的儀式。道長自五大堂(右邊平面図的12)過東橋至中島,隨後由西橋渡至西面阿彌陀堂(右邊平面図的2)。在堂中以釋迦涅槃的姿勢,北枕西向橫臥,將自己的手和阿彌陀佛的手系在一起,在僧侶的念佛聲中往生。源信圓寂時,亦是將自己的手和阿彌陀佛的手以五色線系在一起。道長的往生儀式,正是實踐了「厭離穢土,欣求淨土」的思想。而將自己的手和阿彌陀佛手系在一起,則是為了體現「阿彌陀來迎」。這是日本西方淨土變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以藤原道長的身份地位,他必然認為自己是「九品往生」中「上品上生」。連奝然也希望自己將來大限將至,能寂滅為樂,上品上生(《奝然入宋求法巡禮行並瑞像造立記》)。
奝然帶回北宋雕版,存於旃檀瑞像內,現存清涼寺
阿彌陀來迎図 12世紀 來源同上
清海曼荼羅 聖光寺藏 室町時代
在日本著名的三大淨土曼荼羅之一的「清海曼荼羅」的七寶池中,明確出現了不規則形狀的島。這是西方淨土變中一個獨一無二的例子。聖光寺所藏是「清海曼荼羅」其中一個比較早的版本(有1683年的修補願文),此曼荼羅得名於「清海上人」,10世紀奈良地區的僧侶。聖光寺所藏,是否是原件摹本,不得而知。但相較「智光曼荼羅」,則有明顯的差別。池中立島,確立了淨土庭園的範式。從而在日本全境內,從平安中後期開始,淨土庭園同時是作為一種佛寺的樣式存在下去。
5月正是平泉藤原祭的時候,毛越寺池中龍舟已準備完畢
冬天的毛越寺,從築山望向中島和立石
大泉池對岸的遣水
回到5月的毛越寺,苔蘚分明
地處東北三縣的平泉,也是因為淨土庭園而成為世遺。我在15年、16年兩次造訪了平泉。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平泉所在的巖手縣是災區之一。毛越寺的立石,在那次地震中受到了損壞。毛越寺庭園(1141-1156年),是建立在日本傳統的池泉回遊式上的淨土庭園。從平面圖中可以看到大泉池所對著的是円隆寺金堂遺跡,據記載,堂中所供養的主尊為「藥師如來」。東側観自在王院(1152年)的舞鶴池對著的即是大小阿彌陀堂。平泉的「淨土庭園」除此之外,還有水域更廣的無量光院(12世紀後半)。另據中尊寺發掘報告,中尊寺本堂(即金色堂,主尊阿彌陀佛)原來也有三重池。這些庭園的營造者,是奧州藤原氏。其中清衡為中尊寺建造者、基衡為毛越寺建造者、基衡夫人為観自在王院建造者、秀衡為無量光院建造者。清衡、基衡、秀衡三代人的屍骨,今天依然安置在中尊寺金色堂的須彌座內。末代的泰衡,在源平大戰後,終被源賴朝所殺,最後首級歸葬在金色堂內。由此,完整的實踐了整個家族「往生淨土」的心願。
観自在王院 舞鶴池和中島,遠景是滝石組和遣水
大小阿彌陀堂遺址,似乎還能聽見平安貴族們挽起罩袍,登上臺階時發出的環珮玎璫聲。
関山 中尊寺 金色堂
從洲浜望向毛越寺,可見池中湖石和中島;連接中島和兩岸的橋已毀,使得水面顯得更為開闊;左側可以看到築山,右側依次為常行堂、円隆寺遺跡和嘉祥寺遺跡。自毛越寺步入池區後,便移步換景,南門跡處比較寬闊,可近観湖石。自此望向塔山和松樹掩映下的円隆寺遺跡,側旁的遣水潺潺流出。每年5月,遣水旁會舉行「曲水の宴」。源自中國的曲水雅集,在此處也流傳已久。同時池中還有龍舟競渡的活動,因此這類庭園還可稱為池泉舟遊式。
宇治川
平等院鳳凰堂
鳳凰堂復原內景
後壁殘存壁畫
百橋明穗(《日本的阿彌陀淨土圖與敦煌的淨土變》)提到日本淨土信仰追求的是:淨土就在身邊。這即是藤原道長反復強調的「現世」。比起中國極盡富麗、但遙不可及的西方淨土變(或観經變),在宇治平等院鳳凰堂裡,營造的則是另一種淨土趣味。坐於高臺之上的阿彌陀佛像後除了環繞的天宮伎樂外,四周的九品來迎図,激活了這個神聖空間,同時也點燃了信徒託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望,淨土不再遙不可及,而是伸手可觸。雖然經典亦無法迴避「等級地位」的存在,但依據不同的品第,不同階層的信徒均可以受到阿彌陀佛的來迎。而作為平等院護持僧的成尋阿闍梨,曾經也日日夜夜在這裡冥想過吧。
稱名寺図,來自《北條家的至寶》圖錄
稱名寺全景 2018年元旦
元旦不開門的金沢文庫
源平之戰的終息,宣告了平安時代的結束。可惜勝利者亦沒有保全自己家族的延續,鐮倉幕府終於還是北條家的。於是,神奈川也有了一座淨土庭園—稱名寺。寺中金澤文庫,是日本古寫経史中,無法繞過的名字。如今的近畿地區,除了宇治平等院和奈良淨琉璃寺外,已看不到其他平安時代的淨土庭園。在遊客如織的三十三間堂裡,誰又知道,它曾經也是一個淨土庭園呢?至於白河天皇所建的六勝寺之一的法勝寺,那座矗立在池中島上的神奇的八角九重塔也早已不復見。
淨土庭園是一座建立在「現世」,通往來世的橋梁,也是守護國土的一座燈塔。對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來講,希望通過佛法來保護國土的願望會極其強烈吧。所以海邊危崖上常樹立著「十一面觀音像」,所以銀時會說,如果我保護不了,誰來保護?
封面図片來源@byodoin_temple_official
金色堂,來自中尊寺官網
無量光院復原図
*淨土庭園的造型不完全相同,中島上築殿,或池後築殿是不同的做法。本文不詳細展開,感興趣者可自行尋找材料繼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