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群雄割據,英雄輩起,可以說有很多著名的將領在這個年代誕生,他們靠著自身的本領和出色的功勳獲得了在國家中的一席之地。那麼其實除了四大名將之外,再戰國時期事實上還有很多在戰力謀略上可以與之相媲美的優秀將領,但是名氣可能沒有四名將那麼大。
那麼咱們今天來說的這個就是齊國的著名將領,他的名字叫做匡章。今天我們就從匡章的四次經典戰役中來分析一下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將軍?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個人,匡章是戰國齊國的著名將領。在齊國末期的時候齊國主要的主將。但是他的名氣並不是很強。最著名的一戰應該就是率聯軍進攻函谷關逼秦王割地義和。曾經還差一點滅了燕國同時把楚國也給攻打了一下。雖然說戰功顯赫,但是最後史記記載卻不多。
一、桑丘之戰
這場戰爭是發生在齊威王末年,可以說是有記載以來匡章的第一次作為統帥,在這場戰鬥的時候背景是張儀是魏國的相三家分晉。在這個時候是屬於親近秦國的一個階段,於是秦國就想趁這個機會借一條道。從而好削弱當時實力比較強勁的齊國和楚國。無巧不成書是這個時候呢楚國又把魏國給戰勝了,也把矛頭指向了齊國。所以說齊國在這個時候就要面臨腹背受敵的一個局面。
當時的齊王就派匡章去與秦軍對峙。在這個時候,匡章就表現出來了自己的計謀。他很從容的和秦軍對峙兩個相互談判,並且保持雙方使者的相互往來。同時呢,還用計謀讓士兵改換一些身份牌,以此來混入秦軍當中。事實證明他的戰略也很奏效,不過這一點也得到了齊威王的肯定,因為在別人看來,匡章做的這一切都是有通敵的嫌疑,但是齊威王在聽到這些消息之後保持了對匡章的信任。所以最後匡章把秦軍打敗。雖然說沒有直接寫細節,但是回報是秦兵大勝秦軍大敗。
話說回來,齊威王為何選擇相信匡章理由是很荒誕的。就是因為匡章的母親曾經得罪了她的丈夫,也就是匡章的父親。所以匡章的父親就把匡章的母親給殺了並且埋葬在馬棚的下面當時齊威王打算重用匡章的時候對他說如果這一場戰爭你能夠獲勝回來一定要把你的母親給重新。
安葬,但是匡章拒絕了,原因很簡單,就是父親在生前並沒有允許改葬匡章的這個母親。然後齊威王就認為匡章作為兒子。在父親死的時候還能保持不欺騙自己的父親。那他作為臣子肯定也不會起欺騙含在世上的君王。所以他肯定不會欺騙我。我選擇相信匡章。話說回來,雖然它的戰功的確顯赫,但匡章對母親的態度確實非常的有待商榷。
二、滅燕之戰
燕王換了一個新的國王繼位,在這個時候子之的地位非常的權重。而且獨政專權,所以說燕王是一個非常慫的國王,不能說他慫吧,反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所以在沒過兩年燕王就把自己的王位禪讓給了。但是這一點呢,就引起了很多燕國舊貴族的不滿。於是齊王就挑撥離間,把太子平餘子之的關係搞得很混亂。後來太子一氣之下就去攻打子之,結果戰敗。太子平也因為這場戰爭而死。燕國從此就發生了內亂。
在這個時候,齊宣王知道自己攻打燕國的時機到了。當然,這一點是孟子對他進行了有意無意的提醒。於是齊宣王就指派匡將軍,去攻打燕。結果沒過多久燕國就不敵僅僅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匡章就把燕都給攻破了,子之也因為這件事死了,上一任燕王也被殺了。
但是就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候,激發了燕國人的愛國之心,重新組織軍隊來抵抗齊軍。在這個時候,其他的諸侯國也沒有袖手旁觀,各自抱著自己各自的態度去支援齊國,來幹涉這場戰爭所以匡章沒有辦法,只能從燕國退兵。
不過這場戰爭差一點就把燕國給滅了。不過後來的燕國也是名存實亡,是趙國扶持的燕昭王繼位。後來也有了燕昭王,黃金臺招賢納士,變法圖強這一典故。
三、垂沙之戰
這一場戰爭也是匡章。在計謀方面的另外一場體現在垂沙之戰的時候,匡章與魏國的將軍和韓國的將軍一起三國聯軍去攻打楚國,那楚國派出了一個將軍叫唐昧,這個將領沒有什麼名氣哈,雙方在一條河的兩岸駐紮。匡章非常小心,對這條河水的深淺並不了解,所以說並不敢貿然的去渡河。於是導致了雙方相持六月卻不開戰的一個局面。
但是齊王沒有耐心,他見匡章一直不開戰就語氣很難聽的強烈要求匡章馬上渡河作戰,但是匡章堅持自己的本心,堅持要在時機成熟以後才等待開戰。那麼匡章等待的時機是什麼呢?等待的時間就是想知道,楚軍到底是什麼安排在河水的什麼位置,有多少的守兵,後來他從一個樵夫的口裡得知楚軍在水深的地方兵少,水淺的地方,兵多。
所以說匡章知道了這個消息,馬上連夜打了楚軍一個措手不及。後來再垂沙這個地方把楚軍給打敗了,而楚將唐昧也因為這件事情死了,而楚國那也是被迫求和,派出了自己的太子也是未來的楚頃襄王。到了齊國去當質子。
四、函谷關之戰
這個應該是匡章最有名的那一個戰役,孟嘗君回到齊國做宰相。(那這個之前這個孟嘗君因為一些事情所以說備勤王煥到秦國去作相,其實就是把他給軟禁了起來)。後來再門客的幫助下逃脫了情網,回到了齊國,做了齊國的相。後來呢聯合韓國和魏國一起去攻打秦國那匡章同樣是聯軍統帥。
匡章作為聯軍統帥,一直攻打到函谷,關於是就在函谷關鎮守的起來這一陣手不要緊,就是三年吶,終於攻進了函谷關。秦王趕緊去派使者去割地求和,也為此聯軍就退兵了。這一次把秦國打的是損失慘重。而匡章也成為了戰國時期唯一一個攻進函谷關的將領。不過在這一陣之後,秦國的白起就出來了,也就沒有別的將軍什麼事兒了,所以匡章的名氣也就。沒有什麼名氣了。
有人很奇怪,為什麼司馬遷沒有給匡章專門寫一個列傳,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匡章對他的母親實在是太差了。所以導致了雖然說他是孟子的徒弟,孟子的學生也是。秦國的中流砥柱,同時匡章也是三朝元老,深受皇帝信任。但是匡章對他的母親真的是非常不好。
我認為確實也是有違孝道。可能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所以司馬遷也並不想寫他,於是就把他給。放在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那就是沒有專門寫他的列傳。但是不管怎麼說,同時,它穩定了當時的局面,所以說他並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將軍。
最後我們來說,雖然說匡章的綜合實力,包括戰力,而且說戰術智慧等都非常的出色,但是在這個群雄並起的時代,他的智慧只能算是頂尖的,但絕對算不上最強的幾個。如果說有一個戰國十大將軍的話,恐怕匡章是有著一席之地的,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還有吳起、樂毅、趙奢、孫斌、田忌等人。
圓嘟嘟的胖先生:關心熱點,熱愛生活,
文字比內心更純淨的迷世小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