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侵佔北京8年,為何故宮文物卻安然無恙?我們得感謝一個人

2020-12-10 歷史潮河

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當時身處北平的作家沈從文目睹了29日到30日的轉變,並且寫了下來,30日那天,城外已經沒了槍炮聲,周圍都非常安靜,然後他走了出去,快到鼓樓時看到了個老警官,老警官對他說:「先生快回家吧,不要再上街,我們打了敗仗。」

從1937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侵佔了北京8年,不過人們發現日本並沒有像八國聯軍那般對「故宮」下手,這是為何?我們要感謝一個人。

日本和中國的關係是比較奇怪,有學者曾提出秦朝時期徐福帶著三千童男童女東渡,然後到了日本,這事的真偽還有待考證,不過自日本向漢朝皇帝請求賜名賜封起,日本就有不少學者來到了我國,學習我國的文化等,唐代時我國與日本的關係更為密切。

二戰期間,日本對於我國的文物也是非常重視的,很多日本學者一生都在潛心研究中國文物,在不少抗日劇中,都講到了日軍從我國富商那搶奪文物的事情,「故宮」可以說我國文物的一個聚集地,日本又是怎麼對待的?

其實日本攻入北京後,故宮裡的寶貝已經轉移得差不多了,早在1931年日本攻佔東北時,我國就考慮到了故宮的文物,為了防止日後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就開始進行轉移了。

並且北平淪陷期間,故宮留守人員也是努力清點造冊,讓文物有詳細編目,也起到了保護文物的作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看守故宮的張廷濟,他深知文物對於祖國來說,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也知道我國最終會趕走日本。

為了我國悠久的文化傳承中斷,張廷濟不僅在日本攻破北平前夕,轉移了許多文物,還利用自己的人脈與日方談判,讓他們不要破壞還留在北平的東西,如果沒有張廷濟的話,情況可能會更糟糕一些。

另外,日方想樹立起一個「好人」形象,在進攻我國前都要「宣傳」一番,他們不是來搞破壞的,而是來拯救世界的,因此日本人得有模有樣的裝下去,惹怒全部的中國人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好處。

並且日本還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是想佔領我國,並且制定了詳盡的計劃,包括佔領我國後的安排,故宮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存在,如果日本佔領了我國,北京可能就是他們的首都,不過日本沒能得逞,他們最終被趕了回去。

日本人侵佔北京8年,為何故宮文物卻安然無恙?我們得感謝一個人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為何沒燒故宮?聽到這話,我打字的手都在抖
    很多人選擇在微博朋友圈等一些社交平臺上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有很多極端的言論也會相繼出現。最近演員趙立新的一段話,,就引發了網民的一大波熱議。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小編打字的手抖是顫抖的。「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嗎?」雖然趙立新的工作室已經發文正式道歉,還希望廣大網民能夠包容他,但是這樣子的道歉真的是真誠的嗎?
  • 日軍佔領北京後,為何沒有毀壞故宮?原來是這群人在守護!
    而在近代故宮曾經面對的最大危機就是日寇侵佔期間,從1937年到1975年,整整八年時間,為什麼日軍沒有毀壞故宮呢?首先,說日軍沒有洗劫故宮的都是騙子,相反對中國的古代文化遺產,從南京到北京,日軍都是有計劃的瘋狂洗劫,比如1938年南京陷落,當時日本人展開瘋狂屠殺,30萬人遇難。
  •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為何日軍佔領北京8年,卻未能摧毀故宮?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43,閱讀約2分鐘圓明園被洗劫了兩次,一次是英法聯軍,一次是八國聯軍,於是這座亞洲第一的園林建築被大火焚毀,裡面的許多文物被洗劫一空。有人問,北京被日本佔領8年,故宮為何沒有被洗劫或焚毀?
  • 故宮文物的遷徙:傳世山水從北京到臺北
    然而,1931年日本人在東北發動的「九・一八事變」,卻開啟了故官文物流亡遷徙的命運。可剛成立沒幾年的故宮博物院,也根本沒有搬運文物的經驗,更別說是如此大規模的搬運。那志良當下做了一個決定,要找北京琉璃廠專營古董與書畫的店家幫忙。這些人長年經營古董、古玩、文物生意,肯定知道如何包裝與搬運而不致損毀。那志良隠約知道文物包裹與搬遷絕非等閒之事,後來也果真印證他的直覺沒錯。
  • 1937年日軍沒費多大力氣佔領北京,故宮裡的文物他們為什麼沒搶?
    月29日,日本鐵蹄佔據北京後,日軍所到之處都是實行三光的燒殺搶掠,唯獨北京故宮是個例外,一直到抗戰勝利,在八年時間裡,故宮文物竟然沒遭到掠奪,北京的名勝古蹟也沒有被毀壞。  第四,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對外的口號是「大東亞共榮」,沒有毀壞故宮,不是他心存仁慈,也非其紀律嚴明,而是這樣做符合日本侵佔中國的長遠利益與目標。  1937年的故宮
  • 日本為何不搶故宮?可不是因為好心,真實原因揭露日軍的狼子野心
    1937年7月7日,77事變爆發,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劫難,八年抗戰開始了。經過八年抗戰,在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下,終於戰勝了日本侵略者。但同時,中國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經濟接近崩潰,但這都不是最嚴重,戰爭期間。
  • 北京故宮遭遇的日偽劫掠
    到了9月18日,《申報》在一篇報導中提及日軍自7月8日進入北平城以後大肆劫掠時,推測到:「故宮是不能搬走的,但那些騰下的古物,恐怕要東渡了。」認為日軍會將劫掠的故宮文物運回日本。北平淪陷後,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等主要領導均前往他處,奉命留守者為故宮博物院總務處處長張庭濟。
  •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的關係
    北京故宮被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城中心,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北京故宮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72萬平方米,含房屋九千多間(民間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明清時期有20幾個皇帝在這裡,統治了中國500多年。清政府被推翻後,1925年,北京故宮被改為故宮博物院。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新任故宮院長給我們做過報告,說故宮新任領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文物,花了一年時間,清點出186萬件。他任內做了幾件大事:一是改造椅子、廁所等基建設施方便遊客;二是大量庫存文物重見天日,並擴大開放面積;三是禁止機動車進故宮城牆內,外國領導人也不例外;四是用VR技術打造數字故宮,向遊客展示未開放區域。
  • 故宮南遷的13427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都藏在臺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東北三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為避免故宮文物落入日寇之手,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館藏文物南遷。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他們召開集會,上街遊行「誓與國寶共存亡」。
  • 1938 故宮文物秘存大慈寺(下)
    龔靜染/文 餘茂智/圖 1939年6月11日,日寇27架飛機轟炸成都,炸死226人,傷432人,繁華地段數十條街道被毀。親歷了這場慘烈的無差別轟炸的那志良,在《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中記載:「西面是一片火光,走出大慈寺一看,肩擔抬著受傷的人,一個跟著一個地往醫院裡去。呻吟之聲,不絕於耳。又聽說春熙路一帶已經炸光了,大火仍燃燒著。」
  • 日本打進北平,離開前為何沒有毀掉故宮?他們心裡有一個小算盤
    如果要算起中國的古都,那麼在西安、南京之後,北京也必然榜上有名。北京又稱燕,歷代都作為我國北方的政治中心看待,是古九州之一的幽州。在遼代,北京被稱為燕京,是在興盛之地上京之外的陪都。到了元代,北京被稱為「大都」,明滅元後改名北平,永樂年間又重新成為了中原王朝的首都。永樂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決定在北京城修建一座雄偉的宮城,於是以南京的皇宮為藍本,從永樂四年到永樂十八年,足足修了十四年整。這次興建為北京的故宮奠定了基礎,此後的歲月裡,這座宮城還經歷了多次修繕和擴建。
  • 故宮文物大總管:一家五代都是故宮的人 掌管180萬餘件國寶
    「不行,不行,我們是要捐給故宮的。」他急忙反悔,這才找到梁金生。景泰藍冰箱「回宮」的消息傳得飛快。入庫前它們在梁金生的辦公室放了幾日,圍觀不斷。同樣是在1985年11月,河南農民何剛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缸銀器,找到梁金生,全部捐給了故宮。經鑑定,這缸銀器共19件,均為元代酒具,正好彌補故宮館藏元代銀器的空白。故宮給他頒發了「捐獻證書」,還有8000元獎金及1000元路費。
  • 二戰時期,日軍侵佔北平,為何他們不敢動故宮?原因在這裡
    故宮是愛好旅遊的人們去到北京必去的一個景點,因為故宮不僅僅只是一個景點,它更是歷史的見證。故宮在古時候又叫紫荊城,是我們國家明清兩代的皇宮,同時它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我在故宮修文物》:重新了解文物,感受「工匠精神」
    《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以一種極為親和的態度,向我們講述了故宮木器、陶瓷、青銅、漆器、鐘錶等國之瑰寶的修復過程,和殿堂裡的「大夫」將文物復活的「醫術」。18歲便開始在故宮修鐘錶的王師傅,到現在接近退休年齡,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鐘錶修復工作。在紀錄片中,他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很多東西說出來就一句話,但做到就需要一輩子」,王師傅在故宮做到了。當時他在修的一個鐘錶是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這個鐘錶歷經8個月才修復好。
  • 1937年日軍攻佔北京,不僅沒破壞故宮反而還修繕,這是為何呢?
    1937年,日軍對我國瘋狂發動進攻,很快就佔據了北京,故宮這個古建築也落到了日軍的手裡。戰爭時期的日軍兇狠而又貪婪,如同蝗蟲一般四處掃蕩。劫掠老百姓的時候,連農村裡的一隻雞都不肯放過。但是日軍佔據北京後,不僅沒破壞故宮反而還修繕,這是為何呢?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導讀要說中國哪裡的文物最多最珍貴,大多數人肯定毫不猶豫的回答是北京故宮博物院,186餘萬件珍貴文物,絕大多數都是千金難換的寶貝。其實,中國還有一座被掏空的山,裡面也存滿了稀世珍寶,關於它的來歷,還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那段歷史。
  • 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眾多,為何沒能擠進世界四大博物館之列?
    然而位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並有著無數稀世珍寶的中國故宮博物院,為什麼沒有進入世界四大博物館的行列呢?故宮博物院,真的如人所說的一樣「不夠格」嗎?下面我對比世界四大博物館與故宮的數據與文化,來解讀這個問題。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在我們中國的寶島——臺灣省就擁有一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齊名、甚至珍藏的歷史文化寶物價值更為厲害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大約珍藏有近69萬餘件歷史文物,而它們不只是許許多多中國人心中的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