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戰期間,為了實現對美國NASA研發的太空梭的超越,蘇聯也研發了本國的第一架太空梭「暴風雪」號。而為了能夠將這架太空梭運送到拜爾努爾發射場,安東諾夫設計局在安-124戰略運輸機的基礎上研發了一款體積更大且載重量更強的安-225運輸機,該機是也目前全球體積和起飛重量最大的運輸機。該機一共生產了兩架,但是第二架在完成了70%建造進度的時候因為蘇聯的解體而被迫中止,在沒有任何後續研發資金注入的情況下,安東諾夫設計局只能將其停放在倉庫中等待。雖然在2016年,據國外媒體報導,安-225運輸機將會在中國進行重新生產,不過最後該計劃依然陷入了無限期暫停,唯一能夠飛行的依然還是服役於1988年的第一架安-225運輸機。
安-225 「夢幻」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飛機,無論走到哪裡,都仍然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在疫情期間,其承擔了大量的運輸任務,起降於多個國家的機場,重新獲得了外界的關注。而在近日,據烏克蘭媒體報導,安東諾夫設計局計劃將第二架安-225運輸機出售給國外買家,換取部分研發資金,來繼續維持設計局的正常運轉。畢竟從2014年開始,安東諾夫設計局就完成了最後一架維護訂單,原本打算同俄羅斯再次生產安-124運輸機,來重新獲得新生,但是也被克裡米亞半島的事件所中止。可以說,目前安東諾夫設計局除了讓僅為有的一架安-225運輸機去執行運輸任務獲得一部分資金以外,基本上就只剩下出售技術資料和實物這一條路可以走。
而我國有必要去購買這架尚未完工的戰略運輸機麼?或者說這架飛機適合我國麼?在外界看來,我國對安-225運輸機的興趣非常大,畢竟截至到目前我國依然沒有一款合格的戰略運輸機,這是與美俄空軍之間最大的差距。與其說是看上安-225運輸機,還不如說是看上了安-225運輸機的同胞兄弟——安-124戰略運輸機。安-124戰略運輸機的最大載彈量超過了100噸,可以輕鬆運輸各類型裝甲車、直升機和戰鬥機,理論上可以運輸空軍和陸軍的絕大部分武器裝備,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其運往預定區域,減少部隊的反應時間,保證戰場的機動靈活性。雖然運-20大型運輸機的性能也不錯,但是與安-124戰略運輸機相比,會有著明顯的差距。
當然,並非是說安-225運輸機一無是處。安-225運輸機之所以不受歡迎的原因就是其體積太大,對起降要求比較高,我國目前能夠起降安-225運輸機的機場就只有兩個。不過,安-225運輸機的戰場靈活性不如安-124運輸機,但是安-225運輸機的第二個能力卻是其他戰略運輸機所不具備的。當初,安-225運輸機被研發出來就是為了運輸大型航天飛行器,這就是這架巨型噴氣式運輸機的全部意義所在。安-225運輸機的巨大的平面尾部設計就表明了這一設計目標,因為單個的垂直尾部在外部運輸大負載時不會提供所需的穩定性,這是因為周圍運輸的物體周圍的氣流受到幹擾。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期間,利用飛機將太空飛行器運往預定高度,然後再點火發射的方式非常流行,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
目前,不少太空旅遊公司都是打算利用這種類似的方式將太空飛行器送往太空中。並且不少國家也打算在戰略運輸機或者是戰略轟炸機上部署高超音速武器和可重複使用的小型太空飛機 可以以無法預測的方式將有效載荷送入軌道,我國目前缺乏比其轟-6和運-20更大的飛機,而安-225可以為這些類型的武器系統提供合適的載具平臺。不過現階段,最應該考慮的就是安東諾夫設計局是否會同意飛機和發動機的技術轉讓,畢竟D-18T渦扇發動機的性能也是非常出色,至少對於我國來說這款發動機的吸引力遠超過安-225運輸機。如果只是購買一個空殼子的話,想必不會獲得買家的親睞,但是相反如果可以轉讓技術的話,想必即使是俄羅斯也會考慮匿名參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