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已接近尾聲,在這個2020年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黃金周裡,「蝸居」已久的人們早已按捺不住躁動的心,紛紛走出家門,帶來境內旅遊和娛樂生活的全面復甦,旅遊人、航空人、電影人終於迎來了「春天」。
旅遊、航空、電影業集體從ICU出院
據文化旅遊部數據統計,10月1-4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25億人次,實現收入3120.2億元。國內熱門旅遊景點上海外灘、杭州西湖等地人潮湧動。10月3日上午10時許,北京八達嶺長城段的遊覽門票銷售一空,這是自3月下旬以來該景點首次出現單日門票售罄的情況。北京故宮、甘肅敦煌莫高窟等熱門景點的門票在假期開始前就被訂完。根據攜程數據,「大西北」國慶熱度暴增475%,其中甘肅熱度增長最快。
2020十一境內旅行的盛況,還在了航空業數據上得到反映。民航局的數據稱,僅9月30日全國實際飛行班次超過了15000班,其中國內航空公司執飛國內航班佔了大部分,與去年9月30日相比還增長了10.5%,超過170萬人在這一天奔向機場趕赴自己的目的地,創疫情暴發以來新高,同時迎來節前最高峰。攜程數據統計,2020國慶主要航線的預訂量環比增長超200%,民航搜索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九成。飛豬數據統計,航班預訂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去哪兒網則稱,十一假期國內民航旅客量將同比增長10%,有望創下歷年十一黃金周新高。
打車應用也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9月30日假期開始之時,「滴滴」和「嘀嗒」一度陷於崩潰。10月3日當天,約有1170萬名乘客乘火車出行,比2019年僅下降了15%。
此外,「十一」檔電影票房超過預期,觀影報復性消費出現。電影人終於熬過了漫長的寒冬,《姜子牙》、《奪冠》、《急先鋒》等春節檔影片回歸。根據貓眼數據,截至10月8日上午8點,國慶檔電影票房已經突破39億元,其中排第一的是《我和我的家鄉》,共獲得17.47億票房;排名第二的《姜子牙》獲得13.34億票房。電影行業在黃金周期間收穫的票房已經超過前9個月總和。
家人團聚,這個國慶「年味十足」
一場疫情讓家人團圓的意義非比尋常。與往年相比,家庭團聚式出遊、團聚式觀影在這個中秋加「十一」的雙節黃金周受到更多人青睞,讓這個國慶過出了年味。
飛豬數據顯示,今年「十一」家庭出遊的人群居多,購買3人(含)以上機票的人數比端午漲了160%,更適合全家出遊選擇的房車預訂量同比漲77%,親子門票預訂量同比漲30%。飛豬平臺上預訂國慶期間民宿的訂單量同比去年上漲68%,近郊鄉村民宿快速崛起,家庭型、獨棟型民宿受歡迎。
電影方面,阿里大文娛數據顯示,對比復工後,今年國慶檔三人以上套票訂票數佔比增長68%。適合全家一起觀賞的動畫電影《姜子牙》票房已超過13億,較去年國慶檔動畫電影《雪人奇緣》高出十多倍。
解放廚房,新零售讓團聚更輕鬆。「十一」期間,在盒馬上直接訂購半成品菜及熟食成為聚餐新潮流。在「慢生活之城」成都,半成品菜銷量同比增長35%。於國慶開業的盒馬首家倉儲式會員店「X會員店」裡,滿足家庭囤貨需求的大包裝休閒類食品大受歡迎,重達1.1kg的原味烘烤混合堅果佔休閒零售銷量的四分之一。
外媒:「十一」黃金周是中國復甦的最清晰信號
稍早前,美國《綜藝》雜誌刊文稱,中國電影票房反彈至新冠疫情暴發前的高度,「證明了有競爭力的本土新片可以吸引觀眾走入影院,中國今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近日美國《紐約時報》也發表了題為《中國「十一」黃金周提振遭受重創的旅遊業》的報導。報導稱,在任何一年中,為期一周的「十一」黃金周假期支出都是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健康狀況晴雨表。今年尤其如此,當人們擠進火車,擁擠在古老的廟宇中以及做其他許多國家人民仍然只能夢想的一切事情時,這是迄今為止表明中國從疫情中復甦最清晰的信號。
報導稱,初步跡象證實了兩種趨勢。第一,中國已經以驚人的速度恢復到接近正常狀態。第二,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還在繼續。受疫情影響,人們的旅行方式改變,中國日益增加的出境遊客重回國內。
較往年依然有差距,是復甦還是結構性修復?
但在恢復的背後,有人歡喜有人憂。與其說「十一」黃金周迎來了市場的復甦,不如說是一次「結構性修復」。
2019年的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同期全國共接待遊客5.42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526.3億元。這意味著,今年國慶假期遊客人次和旅遊收入分別同比恢復78%、68%,反映出由於經濟或對感染的持續擔憂,有相當數量的人被留在家中。
去哪兒網的數據顯示,儘管「黃金周」期間國內航班的乘客數量預計將比去年同期增加10%,但許多航線的平均機票價格均低於往年。
此外,和國內旅遊相比,國外旅遊業因為第二波疫情的爆發,表現是冰火兩重天。雖然目前主要的217個全球旅遊目的地中,有115個已經開始放寬對外國遊客的旅行限制,且約有24個國家向中國遊客全面開放邊境,使中國人無需隔離即可入境。但是境外遊依然遇冷,旅遊產品幾乎全線停發。海外疫情一天不解決,中國人的報復性消費都只能是結構性的,旅遊產品出口轉內銷是短期趨勢。
部分素材來自界面,新華網,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