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迷茫嗎?屈原也曾和你一樣!《老子·第二十章》

2020-12-22 靜心靜讀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飈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曾經或是現在,對自己的未來很迷茫嗎?

為什麼會感到迷茫呢?你在學業或是事業上鬱郁不得志嗎?是因為什麼呢?

你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嗎?

往往不能什麼都擁有,你得到些什麼,就得失去些什麼。

你在人生中,面對各種難題的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呢?你會跟隨著你的心,還是跟隨著名利呢?

熙熙攘攘那麼多人,因為緣分,你讀到這篇文章,我是「靜心靜讀」,希望這篇小故事,能給你帶來些許幫助迷茫不可怕,屈原也曾和你一樣迷茫!

屈原曾經被流放了,三年時間,都不能不能見到君王。他對君王忠心,卻被「汙流」讒言,使他被流放

心緒混亂複雜,他不知該何去何從?就去拜見佔卜師鄭詹尹,他問道:「有疑慮希望先生可以來幫我佔卜一下。」鄭詹尹拂淨龜殼、擺正蓍草(佔卜所要用的草,可見《易經》):「您有需要問我的呢?

屈原說:「我是要樸實忠心呢,還是要迎來送往,擺脫困境呢?是耕耘農田除草呢,還是遊說於來沽名釣譽呢?是直言不諱呢,還是苟且偷生呢?是超然脫俗呢,還是阿諛奉承呢?是保持廉潔呢,還是趨炎附勢呢?是志存高遠呢,還是隨波逐流呢?是與騏驥並驅呢,還是與劣馬同足呢?是要與天鵝比翼呢,還是與雞鴨奪食呢?哪個是兇,哪個是吉,我該如何選擇呢?

「現實世界紛繁混沌:蟬翼被認為是很重,千鈞被認為是很輕;黃鐘被毀壞以後就扔掉,瓦鍋被認為可以發出雷鳴一樣的響聲;讒言獻媚的人位高權重,賢德之人啞口無聲。唉!又有誰會知道,我是忠貞、廉潔之人呢?」

鄭詹尹便放下蓍草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有智慧不能解決的問題佔卜算不到的事神不顯靈的地方。您還是按照自己的心,做決定吧!龜殼蓍草實在佔卜不了這個事情呀!」

老子的經典思想,就在這個故事裡,你學到了什麼呢?」荒兮,其未央哉!「這個問題自古就存在,但是你是怎麼抉擇的呢?

#猜你喜歡#

親愛的讀者,我是「靜心靜讀」。在茫茫人海中,是緣分,讓你打開這文章。你獲得了什麼呢?歡迎來到評論區分享!

相關焦點

  • 老子,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孤獨
    諸位道友,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道德經第二十章,不好意思,這幾天沒有更新,前一講,老子講了如何治理國家,而這一講,他著重講了道之用,以及殺身成仁般的,啟發世人去實踐道,為什麼,不就是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修養自己,各位,不是讓我們看一看就完了,為人處世,就這四個字,乃老子一書,貫徹始終的終止
  • 《老子》:我和他們不一樣
    ——《道德經》第二十章白話文翻譯恭恭敬敬,與阿諛奉承,有多大的區別呢?行善與行惡,又有多大的區別呢?別人感到害怕的,自己也不能不畏懼。盲從之風,自古至今也沒有停止啊。眾人都興高採烈,就想要參加盛宴,如登臺春遊。我卻獨自漂泊,也沒有方向,好像那還不會笑的嬰兒。
  •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老子其實也反對以德報怨?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道德經》第七十九章,看看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思想:原文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感悟在發生矛盾時,你認為應「以德報怨」還是「以直報怨」呢?在孔子看來,應以美好的德行報答別人的恩德,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傷害自己的人,兩者當區別對待;而《道德經》六十三章中老子的觀點則是,以德行和教養去感化那些怨恨。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端午節你吃粽子去看賽龍舟,我會告訴你屈原的真實故事
    朋友們,端午節快到了,你吃粽子,聽我給你講屈原的真實故事,帶你遊屈子文物。屈原為什麼在河裡自殺屈原實際上是楚國早期君主楚武王熊通的後裔,作為戰國晚期楚國的博士,屈原是愛國的詩人。屈原至今仍深受楚懷王的尊敬,曾先後擔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務,主管國家內政外交。在國內,他主張弘揚賢者,培養法度,對外提倡齊抗秦。
  • 《穿越時空的愛戀》第二十章 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
    每個人對故事的解讀都不一樣,就像你畫個雞蛋,不同角度畫出的雞蛋形狀都不同,沒必要糾結,不喜歡別人畫出的形狀,你拿著自己畫的,不去看他人的就罷了。真的沒必要為他人不同於自己而氣得火冒三丈,口吐蓮花,也許他人只是閒來隨手畫畫而已,你這個大師級的何必跟幼兒園小朋友計較呢,各自在各自的段帶裡遊玩就好。
  •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探究導學案
    明確:老子和莊子二、走進老子和莊子要求:速讀材料,標畫人物和人物思想的關鍵點老莊其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
  • 老子在「獨頑似鄙」中提到淡泊是「愚人之心」,是在否定淡泊嗎?
    《道德經》的第二十章叫「獨頑似鄙」,這一章一開頭老子就先聲奪人,拋出了兩個問題。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意思是,順從和違拗,相差有多大?善良和醜惡,又有什麼差別?面這兩個問題,老子做出以下闡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 「希言自然」與「善言無瑕」從《老子教你言說》看老子的傳播理念...
    然而,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在「微時代」的傳播背景之下,張劍偉先生的《老子教你言說》有了新的見解。  《老子教你言說》在結構上分為「老子概述」「希言自然」「言而無病」「美言市尊」「多言數窮」(上下)等六章。
  • 老子:表面不爭,就沒人可以爭得過你?這其實是對老子的誤解
    老子:表面不爭,就沒人可以爭得過你?這其實是對老子的最大誤解這個世界上,處處是一個爭字:人人爭先恐後,爭名奪利,爭權奪勢,爭長論短。因為優質的資源就那麼多,如果不爭,就得不到最好的。然而老子卻在《道德經》一書中告誡人們不要爭,為什麼老子要這麼說呢?
  • 道德經第36章:是陰謀還是陽謀?為什麼會有人把老子看成謀略家
    這一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既不合情,又不合理,也不合法。前四句中的四組動態的相反相成的概念讓人一下就想到了陰謀這兩個字;柔弱勝剛強又給人一種不合理的感覺,而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又分明與現在的有法可依的普法宣傳以及軍事強國的思想格格不入。真的是這樣嗎?這就是本章頗具爭議的主要原因。
  • 90後的迷茫,有你嗎!
    都說80後是苦惱苦難中,00後是幸福中,卻不知90後處於比磨難更可怕的迷茫中,90處於較為和諧中成長的一代,沒經歷過苦難,也沒享受太多的幸福。大部分都處於創業和參加中之中,靠父母,家裡沒錢,靠自己,工作不如意,好工作找不上,差的不想幹,存款所剩無幾,買房買車,結婚的壓力到是接踵而至,甚至於好多人陷入傳銷,網貸,高利貸之中,90後的人心氣高,跟誰都不願低三下四的,總以為自己能行,但他們也是單純的一代,甚至是好騙的一代,多少人被網貸帶入深淵,他們最初的想法或許就只是買一樣東西,以為自己能賺錢還上,可又有幾個貸款公司給過他們機會。
  • 道德經第10章下:企業家和超級富豪都要先明白老子的內聖外王之道
    大家好,我是雅風,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道德經的第10章。上一期我們講了老子修身養性的三要素,由載營魄抱一而無離,專氣致柔如嬰兒,到達滌除玄鑑而無疵的內養之道,便可達到內聖境界。那麼如何從內聖的修身之道推及外王的用世之道呢,接下來老子就給出了統治者和管理者參與社會活動和政治事務的指導思想,那就是無為,守雌和棄智。總的原則還是無為而治。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 你以為就你迷茫?我們都一樣的,幹就對了!
    一看這個名字,你應該猜到又是一篇勵志的雞湯文了吧,沒錯就是要灌你喝雞湯讓你打起精神,加油幹! 三毛曾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就好比一艘船不知道駛去哪個港口,那麼任何方向吹來的風都是逆風,我們現處於青春最美好的時刻,是進入社會的預備軍,經歷完這幾年,迎接著我們的是真正的酸甜苦辣和真正的差距,也許以後你會為你的工作而煩惱,也許你會為租個便宜的房子四處奔波,或許你在後悔現在的你所做的事......別人在大學認真備好進入社會的糧食,最終走得又長又遠,而你在迷茫甚至在盡情享受現有的糧食,你往後拿什麼走社會,到那時候可能真的只有羨慕的份了
  • 除了《離騷》,「楚辭之祖」屈原還有這些作品,你知道嗎?
    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始於南朝的文獻。南朝梁宗懍編撰的記錄古代楚地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文集《荊楚歲時記》載:「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端午節便演變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
  •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善與爭
    老子在這裡又是舉個形象的例子以便展開後面的論點。這句話意思是:至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能滋養萬物而不去爭奪名利,正因為它處於眾人所厭惡的低位所以它是最接近道的。人類從誕生起就追求的三大主要價值觀——真、善、美。善是什麼?有人說是善良;慈善,有人說是友好和好,都很抽象,老子就找到了一個事物能充分表達善這個概念,那就是水。
  • 《老子》十章:營魄抱一,專氣致柔
    譯文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結聚精氣以致柔順,能像嬰兒的狀態嗎?洗清雜念而深入觀照,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自然無為嗎?感官和外界接觸,能守靜嗎?通曉四方,能不用心機嗎?引述這一章著重在講修身的工夫。「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這是說一個健全的生活必須是形體和精神合一而不偏離。「抱一」即是抱「道」,能抱「道」,即是使肉體生活與精神生活可臻至於和諧的狀況。
  • 西方曾這樣闡釋「老子」:一位偉大的「先知」!
    1870年,德國漢學家施特勞斯在翻譯《老子》時,對老子的生平進行了「考證」。他根據《聖經》推論,上帝曾以各種方式啟示過中國先民,老子就是接受過上帝啟示的東方「先知」。這樣,《老子》也就成了在上帝啟示下寫成的智慧之書。
  • 【古蘭經】第二十章 塔哈
    第二十章 塔哈這章是麥加的
  • 關於端午節屈原的悲劇故事,你會說給孩子聽嗎?讀完你將茅塞頓開
    如果非要讀睡前故事的話,關於屈原的故事你願意告訴孩子嗎?現已是端午前夕了,端午的水已經流進河裡,市面上粽子層出不窮,今年的粽子來得早了一些,而今年的端午也將因為閏年會晚到一個月。屈原是一個什麼故事,大家都知道。屈原受了委屈投江自盡了後,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愛國人士,於是往汨羅江投送粽子、黃酒、黃糖。為什麼需要紀念這樣的一位愛國詩人,上下幾千年流傳至今,且延伸出划龍船、賽龍舟的比賽?我們不必深究這個問題。你跟孩子說:「今天過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