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願做無語「石子」,用真情踐行誓言 丨甕安縣永和...

2020-12-17 天眼新聞

那是一個清晨,小雨縷縷,山景好像正在沐浴。

隔著山嵐小雨細細聆聽,感受著腳下的路。我負責幫扶的精準貧困戶蔡香祥家,就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柴花組的山景裡。時下的進寨路,漸漸變得大方而熱情,它竭力避讓水凼、跨過散發著青草氣息的牛糞,還隨時傳來相識的不相識的村民的招呼,我和駐村扶貧隊長楊俊松、駐村第一書記周敏一起,穿過雨叢,到蔡香祥家走訪。山脈延伸到蔡香祥家,順勢造就了一個山彎、一眼山泉。這裡依山傍水,是個居住的好去處。然而自從蔡香祥家的房子修起,這裡的路就沒好看過、好走過。一段近百米的路,叫陡坡還準確點。路上長滿雜草,腳下儘是鵝卵石,路面坑連坑、窪連窪……特別是雨雪天,踩不穩一滑,一個仰翻叉,輕則泥濘裹身,重則傷筋動骨,要多狼狽就有多狼狽。面對陡坡路,面對山景的瑕疵,我想,精準扶貧戶的蔡香祥家脫貧有瓶頸,陡坡路有瑕疵,說明我有努力的空間。我在詩中寫到:「在柴花組,我的一戶扶貧對象離嚮往的生活,有一段雜草叢生離同步小康,有一段泥濘坎坷。」我敲了敲廚房門,門開處出現一個老人,看上去70多歲,她叫田仁書。我說明來意,她怯怯地、不敢相信似的看著我們,我說:「我們是來幫你家的,幫你家解決生活困難、找到致富渠道、增強發展能力……」 老人似懂非懂。我們和老人聊起了家常,她說話的聲音輕微沙啞,說得斷斷續續——她和兒子蔡香祥一起生活,全家5口人,兒子兒媳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全家除了少得可憐的田土收入,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柴米油鹽要錢、孫女孫子讀書要錢、看病買藥要錢……「條條蛇」都咬人,兒子兒媳只好去打工,她留在家裡守著孫女孫子讀書。說到孫女蔡文珍和孫子蔡文進讀書的事,她的聲音提高了,充滿希望和嚮往。轉而說起那段陡坡路,田仁書老人眉毛一皺:「那條路,坡陡,不好走,動不動就摔倒。」她說,兒子蔡香祥勤快,可是田地不爭氣,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有一次,兒子挑包穀回家,在陡坡路上,一腳高一腳矮,一下摔倒,摔得屁股蹲痛了好幾天,連板凳都不敢粘。田仁書老人說到自己摔倒的經歷,眼眶都溼潤了。她說,那是前年冬天,有一個早晨,大概十點過,她討菜回家,摔倒在陡坡路上,她死死地拉著路旁的茅草,年紀大了,身體不靈活,起不來。當時只有她一個人在家,她坐在雪地上,喊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還好,她的兒女親家蘭華秀到她家串門,見她摔倒,連忙扶起……她說,兒子蔡香祥念叨了無數回,要把路修了,苦於沒有錢,一直沒修成……爬完那段陡坡路,我對隊長楊俊松與書記周敏說:「我要把蔡香祥這截爛路修了!」我還詩意地說:「我修這條路,權當伸出單薄的臂膀,攙扶蔡香祥家,走出窪地,與門前的柏油馬路、與柴花的所有村民一道,踏響溫飽的歷程。」我打電話請田仁書老人到社區,給她講修路的事,又打電話給蔡香祥,就修路的事徵得他的同意,我把1000塊錢拿給社區領導,請他找工程隊預算,修路要多少錢,錢不夠我補。工程隊到位後嫌工程規模小,不幹。田仁書老人打電話給我,正趕上我在社區開會,我立馬請了假趕到現場。我趕得急,慌不擇路,把車開到了離蔡香祥不遠處,地勢非常窄,車調頭軋到一棵包穀,包穀正在抽穗,我趕忙找到主人賠償。在我的堅持下,包穀的主人收了賠償說:「你是做好事,還要蝕財,沒道理噢,你付的錢我就當工資,讓我幫忙修路吧。」工程隊見狀,再也不說走。修路期間,我一邊過問工程隊修路的進度,一邊過問田仁書老人生活的難處。我見院壩有些髒亂,提起掃把就掃,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房子四周欄檻凸凹不平,立馬協調工程隊,待路修完後,接著平整欄檻、平整院壩……路修好了,還差錢,我及時給補上了。田仁書老人親眼看見我的所作所為,對我和扶貧隊的感情漸漸升溫,我和扶貧隊同事去她家,狗就是門鈴,每當她聽到「門鈴」響動,趕緊開門出來,親熱地招呼、親熱地讓座、親熱地倒茶……2019年年底,蔡香祥夫婦從上海葡萄基地務工回來,看見修好的路、平整好的院壩、粉刷一新的牆壁……別提有多高興了,蔡香祥夫婦說:「真的想不到,你為我們家做了這麼多事,叫我們如何感謝你呢!」聽蔡香祥夫婦的話,我不知道怎麼回應。扶貧工作,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長虹貫天的偉大……只是修修橋補補路,只是把惠民政策送到村民手中,讓村民實實在在地受益……諸如此類的事,只要村民能脫貧、能致富、能開心就好。我在工作記錄中用詩的語氣寫到:「在新的時代,貧困戶走向小康,我寧做無語的石子,鑲嵌出一個黨員的誓言。」

作者 周雁翔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周文君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換真情丨甕安縣永和鎮木孔村扶貧幹部肖盛豔
    「徐叔,這兩天油菜栽完沒得,餵的雞下蛋多不,要賣的話給我講,我給你宣傳,大家都想買農村土雞蛋.....」肖盛豔到群眾家走訪我叫肖盛豔,是甕安縣永和鎮木孔村一名扶貧幹部,這是我每天進村入戶與群眾打交道的日常和親切的問候。  不管炎炎夏日、冷冷寒冬,不論晴天雨天,田間地頭,山上山下,房前屋後,鄉間小道,總有我們的身影和走過的足跡,還有揮灑的汗水味道。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人|甕安縣嵐關鄉茶海村扶貧幹部周浪花
    我叫周浪花,是甕安縣嵐關鄉茶海村一名村幹部。自2014年7月到茶海村委會參加工作以來,我先後包保過茶園、大坪、小谷才、大寨、皂角五個村民組。  「你們是來做什麼的?」  「嬢嬢,我們是開展脫貧攻堅入戶大排查的.....」  「你們都是幫熟人,我家鄉裡村裡沒親戚,我們不需要你們幫,我沒空還忙著上坡幹活咧。」還沒等我開口道明完來意,就碰一鼻子灰。
  • 「我的扶貧故事」志智雙扶 共赴小康丨甕安縣永和鎮長嶺村扶貧幹部...
    我叫劉朝遠,2018年2月,由於工作調整,我被抽調參加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永和鎮長嶺村的扶貧工作。仍記得入村那天,冬意未消,細雨飄灑,深處大山的長嶺村顯得更加清冷。我坐著車帶著行囊經過村寨,窗外依稀能看見幾個穿著樸素的群眾路邊閒聊。
  • 「我的扶貧故事」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揮灑青春汗水丨甕安縣猴場鎮...
    我叫秦啟安,是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人民檢察院的一名幹警,2019年5月,經過組織安排,我來到甕安縣猴場鎮金竹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名新網格員,我既感到自豪,又深感責任重大。  我負責包保金竹村平溪寨組和新寨組,共有39戶農戶15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7戶27人。老百姓們都很勤勞,他們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關心自己的各類補貼是否到位。看似俗氣,但我十分理解,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生計,我們的工作要為他們做好各項服務、落實好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政策,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宣傳解讀政策,從思想上引導他們做懂政策、用政策、感黨恩的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路 一生駐村情丨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
    我叫周敏,2017年深秋,我有幸作為扶貧幹部並承擔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駐村第一書記的職責,與扶貧戰友們一道進駐離城近10公裡路的白水河社區。在那裡,同10個村民組3個居民組的5340多位父老鄉親共處三年,從走訪詢問、建檔立卡、基層黨建、產業發展、文軍扶貧、籌劃搬遷等一系列解貧驅困的活動中,承蒙濃濃泥土味的薰陶濡染,讓我思想得到洗禮、心靈得到滋養,受益終生。其間有幾件事令我終生難忘。
  • 「致敬,奮鬥者」馮雲:我願做扶貧戰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致敬,奮鬥者」馮云:我願做扶貧戰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2020-11-20 15: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無悔華章丨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駐村...
    紙房鄉位於黃平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直線距離38公裡,公路裡程67公裡,是兩州一地區三縣交界處,東界遵義地區餘慶縣白泥鎮,南接本縣平溪鎮,西與黔南州甕安縣猴場接壤,北與遵義地區餘慶縣龍溪鎮相鄰。對於紙房,我很陌生。
  • 「我的扶貧故事」純樸百姓情暖我心田|甕安縣珠藏鎮清香村第一書記...
    我叫季陵,2016年4月,受組織安排,我來到甕安縣珠藏鎮清香村任第一書記。這是我自2011年以來,第三次參加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作為農民的兒子,能再次回到農村,我倍感親切,又深感責任重大。清香村距縣城約90公裡,屬省級一類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我用真情換來村民的信任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大壩...
    我叫韋仕蘭,是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月亮河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28日,42歲的我挑起了省級深度貧困村——月亮河鄉大壩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擔子。當時,全村457戶1796人中有202戶是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達795人。
  • 「我的扶貧故事」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丨赫章縣水塘堡鄉新民社區第...
    針對這種思想狀況,我決定從精神扶貧入手,把扶貧的著力點放在扶志和扶智上。一方面,利用農民講習所這個陣地,召開社區幹部、組幹部和黨員會議,大力宣傳黨的精準扶貧政策,號召居民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扶貧主力軍作用。另一方面引導村民外出務工,不能外出的上公益專崗、向林業局申請護林員等措施,引導居民樹立精準脫貧一靠自己二靠政策三靠幫扶的思想觀念。
  • 「我的扶貧故事」做「城裡人」也做「自家人」丨劍河縣磻溪鎮平鳩...
    我叫王鑫坂楊,是劍河縣磻溪鎮平鳩村的一名網格員。平鳩村作為磻溪鎮三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扶貧任務十分艱巨。  通過逐戶走訪收集,基本掌握了網格內貧困戶的收入情況,對於低收入或無收入的貧困戶,我們進行了精準施策,有勞動力的推薦就業,無勞動力納入農村低保,及時有效的解決了貧困戶的收入問題。  另外,醫療保障也是重中之重,針對村民的體檢、義診活動也必不可缺。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我用真心換來了真情丨望謨縣樂元鎮樂...
    「在我們面前,他沒一點架子,做事認真,為我們做了很多好事,就像是我的親人一樣。」在樂元村,聽到村民這樣的評價,我真的很感動。我叫毛武雲,2018年3月,因樂元村缺一名駐村幹部,作為黨員的我主動請纓到樂元村駐村,同時兼顧安監站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2018年4月13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2天:脫貧攻堅隊與益覺村的群眾同勞動,期間,第一書記蒙建骨的鬥篷歪斜幾次差點掉落,一旁的農婦見狀過來幫第一書記繫緊帽帶,兩人四目相對,信任喜悅之情自然流露。這個圖片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駐村工作能換來什麼?從群眾的笑容中我看到了答案,真心能換真情!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濟困送溫暖,真情幫扶暖人心|遵義市公安局...
    無論平時公安工作任務多繁重,我都會抽時間到幫扶對象播州區石板鎮柑子樹村賈貴良家中開展走訪慰問。行走于田間地頭、了解其家庭實際情況、宣講國家扶貧政策、掌握思想動態,為精準幫扶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經前期的走訪、交談,我全面掌握了賈貴良家中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修好通組路 搭建連心橋丨甕安縣天文鎮天文社區駐...
    我叫宋建軍,是甕安縣信訪局工作人員。2019年5月,經組織安排,我下沉到甕安縣天文鎮天文社區背沙土組擔任駐村網格員。  背沙土組是一個地勢偏僻、石漠化較嚴重、交通不便的小山村。  在走訪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小山村所面臨的最尷尬的難題是:一條長約1公裡的通組路在2018年硬化了三分之二,還有約330米仍是泥土路,由於各種原因沒有這條路的建設指標。路雖不算很長,卻嚴重影響了百姓出行,當地的群眾對此頗有微詞。
  • 沒食子又稱無食子,無石子,沒石子,麻茶澤,墨石子,無餘子《本草綱目大全-木部》
    「釋名」 無食子,無石子,沒石子,麻茶澤,墨石子,無餘子。「入藥部位」 沒食子蜂的幼蟲,寄生於殼鬥科植物沒食子樹幼枝上所產生的蟲癭。「性味」苦,溫。「主治」治大腸虛滑,瀉痢不止,便血,遺精,便血,痔血,口瘡,陰汗,咳嗽,咯血,齒痛,創傷出血,瘡瘍久不收口。「附方」1、治小兒洞洩下痢,羸困。沒石子(微煨),訶黎勒(煨)用皮半兩。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2、治小兒腸虛受熱.下痢鮮血,或便赤汁,腹痛後重,晝夜不止,遍數頻多。
  • 「我的扶貧故事」人間自有真情在|觀山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
    自2013年到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工作以來,我先後在區直部門、區屬國有企業任職,並響應黨委和政府的號召,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在這段工作經歷中,我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扶貧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扶,投入真情,用溫暖感動人心同樣不可缺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要說三聲感謝丨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駐...
    我叫田俊,2019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派駐到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任第一書記。駐村伊始,我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全面回頭看,精準定措施」大遍訪工作。白天開展入戶走訪,晚上按要求做好走訪臺帳,從晨光曦微到點點繁星,我與扶貧工作隊一心投入到戰鬥中,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逐戶進行走訪,與貧困群眾一起細算收入帳,確定脫貧具體措施,確保農村貧困人口按時全部脫貧。一周內,我和戰友們就完成了全村792戶3550人的入戶排查工作,看到各類扶貧臺帳整齊有序擺放在會議桌上時,我們非常有成就感。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情實感實力「圈粉」丨劍河縣南哨鎮章白村...
    駐村伊始,我主要負責小村白索村一、三組網格工作。  雖自己在基層工作多年,但做脫貧工作是第一次,不知從何做起,加上我文化不高,年紀偏大,所以對這項工作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依照以往的工作經驗,我從「真心為民」抓起,這四個字,雖讀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
  • 【決勝小康 故事繪】西安區扶貧辦於俊龍 在扶貧路上灑下真情
    【決勝小康 故事繪】西安區扶貧辦於俊龍 在扶貧路上灑下真情 2020-12-1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