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有多愚昧?趕40裡地給魯迅買糕點,卻只換來一個字

2020-12-16 阿瑞德讀書

說到魯迅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實際上能夠看到魯迅的身影,當然關於魯迅的小腳妻子朱安的故事,很多人知之甚少。在魯迅的作品中刻畫出了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也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社會背景之下的黑暗。

可是在他的作品中,從來沒有寫過關於朱安的故事,作為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是傳統舊社會裡一個勞動婦女,她勤勞能幹,孝順善良。可當時在嫁給了魯迅之後,朱安的命運便變得極其坎坷。

1986年,魯迅的父親朱繼福去世,為了傳宗接代,母親給魯迅安排了包辦婚姻,家境寬裕的朱安,可以說得上是門當戶對。本以為婚後可以過著甜蜜的生活,可是等待朱安的是婚後冰冷的不屑一顧。

婚後的第2天,魯迅和朱安分房睡,第3天,魯迅並留學日本。作為傳統社會中的中國婦女,她只知道秉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正是這樣的一個傳統觀念,害苦了朱安。有人說朱安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也有人說正是因為他的愚昧害了他。

其實魯迅對朱安的態度,從來都是不屑一顧,有一次魯迅與別人聊天時心血來潮的說了一句想吃糕點,朱安便連夜趕路40裡地給魯迅買糕點,俗話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連夜趕了40裡地的朱安買回來糕點後,只聽到魯迅說了一句好。

這樣一個不溫不火的好字,讓朱安涼透了心,當然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可能將朱安的命運歸咎於時代之下,但是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難道沒有一點點的反抗與自省的精神嗎?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是如何評價朱安這個人的呢?

你又是如何看待魯迅與朱安之間的關係,如何去評價魯迅對朱安的態度呢?

相關焦點

  • 小腳朱安徒步80裡給魯迅買糕點,卻只換得一字
    魯迅先生這句話指代一種難得可貴的氣節,在面對敵人時堅決不會服軟,但在面對人民的時候卻很願意為其服務。在封建社會時,婚姻幾乎都是包辦的,盛行婚姻大事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傳統。魯迅先生也有一段的包辦婚姻,這段婚姻中的女主人叫朱安,她是一名小腳婦女,曾經徒步走八十裡地只為給魯迅買糕點吃,結果卻換來魯迅的一個字就將她打發了。
  • 魯迅髮妻朱安:徒步80裡為他買糕點,卻只換來了一個字
    朱安和魯迅一樣同是浙江紹興人,朱安出生於1878年6月,而魯迅出生於1881年9月,也就是說朱安比魯迅大了3歲。不知道當時有沒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不過當時朱家也比較富裕,是一個經商家庭。和周家倒也是門當戶對。
  • 卑微的愛,小腳朱安徒步80裡為魯迅買糕點,卻只換來了一個字
    提起魯迅先生,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他跟許廣平先生如同天作之合一般的婚姻,記得許廣平先生對魯迅先生的精神照顧,還記得在魯迅先生百年之後,為保護魯迅先生遺著所做出的諸多努力。不論從婚前還是婚後,魯迅先生跟許廣平先生的婚姻都堪稱完美,說上一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也不為過。
  • 魯迅小腳夫人朱安:獨守空房41年,在魯迅身亡時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可是世上又有多少真心實意能夠得到成全,又有多少痴心以付能夠得到回應呢。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束縛愛情是兩個人的真誠以待,是兩個人的彼此守護,一廂情願的並不是愛情,換來的只有雙方的彼此傷害,然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造就了多少愛情的悲劇。
  • 魯迅與朱安:你有你的苦,我有我的痛,一段思想不匹配的婚姻
    即使魯迅回家後一直會故意躲著朱安,但朱安一輩子就一直在照顧著魯迅的父母和魯迅的生活,無微不至,毫無怨言。有一段時間,魯迅生了病吃不下去飯,朱安就想盡各種的辦法想讓他多吃一點。就因為魯迅無意間說的稻花村的糕點,即使那時候魯迅已經和許廣平在一起了,可是還是願意走上八十裡地,整整七十萬步只為了買到魯迅愛吃的糕點。更感動的是,朱安是以小腳走路,更加的疼痛。如此漫長的路程只因魯迅無意間的一句話,而朱安卻堅持下來了。
  • 魯迅髮妻朱安,獨守空房41年,臨終前說了一句著名怨言,流傳至今
    一個小腳女人,在丈夫生病時衣不解帶日夜在病床前伺候,就因為丈夫朦朦朧朧間說了一句想吃稻香村的糕點,於是她連夜收拾出門,一個人來回走了80裡山路,只為滿足丈夫那隨口一說的心願。可最後,丈夫還是另娶他人,留她孤獨一生,這個可憐的女人名叫朱安,而她的丈夫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教育家魯迅。
  • 魯迅髮妻朱安的人生之路
    二十一歲的時候,朱安聽從父母的安排,許配被給了當地一位祖上也是官宦世家的周家的長孫。她的父母對這門親事非常滿意,而早早地被教育成一位深閨小姐的朱安,也沒有任何置喙的餘地。就這樣,她開始在家人的安排下,準備起自己的婚事來。然而,這時的她不知道,她素未謀面的新郎魯迅,卻不是一個甘願遵循傳統的夫君。
  • 作為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朱安到底有多心酸?
    ,朱安在魯迅眼睛裡,僅僅是一個禮物而已。朱安,一個新婚的婦人,卻宛如一個寡婦,自己的丈夫極少回來,渡過了七年的獨守空房,終於等到了丈夫留日歸來,朱安很高興,大先生終於回來了,她可能以為,兩個人終於可以過上正常的夫妻生活了,但是一直接受新事物的魯迅卻越發厭惡與朱安談話,家裡人勸說他時,他只說"和她談話沒味道,有時還要自作聰明。
  • 朱安:嫁進周家37年,與其說是魯迅的妻子,不如說是周家的保姆
    這時節,先生才有一句簡單話:『關』,或者『不關』,要不,是太太向先生要家用錢,先生才會講著較多的話。如『要多少』?或者再順便問一下,什麼東西添買不添買?但這種較長的話,一月之中,不過一兩次。」這當然不是正常夫妻的交流。事實上,朱安頂多算是魯迅需要盡供養義務的人罷了。
  • 世人只知許廣平,卻少有人知朱安
    魯迅寫過明是非的藤野先生,也寫過大無畏的劉和珍君,寫過愚昧封建的祥林嫂,也寫過善良老實的保姆阿長,卻在他的著作中對忠貞的朱安隻字未提,難道這就是文人的自尊?我謹代表我自己提以微弱無力的譴責。魯迅左圖朱安右圖魯迅
  • 1936年魯迅身亡,「獨守空房」41年的妻子朱安竟說出了這種話
    魯迅是我國近代文壇一大文豪,他的文字震撼人心,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版圖上佔有最大版圖的作家」。魯迅這一代人只知道人多了,也知道他和學生許廣平有過一段戀情,卻不知道他結髮之妻朱安,就像文中所說的「愚民」。
  • 魯迅先生說,一個我是直面生死的勇士,一個我是所謂的「渣男」
    魯迅先生,我們都知道那是一個真正的勇士。面對反動派的真槍實彈,他用一支筆無情的將反動派全都消滅。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敢於面對死亡的勇士」,卻也有一段堪稱「渣男」的感情經歷!魯迅先生有過兩段婚姻,一個是家裡給他包辦的婚姻,一段是身為新青年追求自由的愛戀。
  • 朱安:魯迅原配妻子,獨守空房41年,死後還想與丈夫合葬
    封建家庭朱安出生於1878年,和魯迅同是浙江紹興人,家中做著一點小生意,在當地還算是比較富裕。並且朱安祖上還曾有過舉人,所以說她自小在生活上並沒有吃過苦頭。盲婚啞嫁到了該嫁娶的年齡,朱安家為她安排了一個婚事,是家境和朱家差不多的周家大公子,從小就聽從父母安排的朱安沒有異議,因為她覺得婚姻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愛吃、愛笑、愛妻、愛子,一個你所不知道的魯迅
    如果不是對國家懷有深摯的情意,如果不是對國民抱有深切的憐惜,他大可對社會上的一切黑暗愚昧袖手旁觀。可他不,他是真正的勇士,總要直面慘澹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過是對民族懷有太多的深情。他的文章有溫度,如果你願意細細品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一個聰明、好奇而貪玩兒的孩童形象躍然紙上。
  • 魯迅死後朱安不斷收到贈款,債務卻高達四千元,她的飯桌吃了什麼
    熟知情況的李霽野描述說:「太師母的五十元須留下二十作自己零用,三十為生活費,而一個傭人的工食即要佔去大半,又不能處處計較,想吃的東西總要買,有時頗貴,而買來也未必吃,這是她常覺為難的。又用了兩個女僕,自然難言寬裕。」此外,李霽野還寫到:「李先生上月得一子,大太太買了五元錢禮物親自送去。」
  • 朱安一生守活寡,她卻得到了魯迅全部的愛,許廣平她憑什麼?
    魯迅在遇到許廣平前已經結婚了,他的結髮妻子叫朱安。用魯迅的話來說,朱安就是他的母親硬塞給他的一個禮物。因為年幼喪父,魯迅從小看著母親為了他們幾個孩子含辛如苦,所以他對母親十分的敬重,在他看來,只要母親開心,他寧願放棄愛情,所以他雖心有不滿不甘,但還是接受了無愛的婚姻。
  • 朱安: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說起一代文豪、新文化運動領袖人物魯迅的夫人,或許大多數讀者的第一反應會是"許廣平"和他倆著名的《兩地書》。而他的原配夫人——朱安,其人其事之記載卻不多,且頗有些不夠完整。朱安,紹興朱家臺門後裔,生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其親屬做媒,於當時"大齡剩女"的年紀嫁於同屬紹興(新周家臺門)年紀相仿的男性"文藝憤青"周樹人,即魯迅(朱安稱他為"大先生")。儘管同是生於有大戶宗族背景的家庭,但一個是思想僵化、目不識丁的舊式纏足女子,一個是在思想上力求破除封建糟粕的新文化先驅者,兩人的結合註定有份無緣,僅限一紙婚書。
  • 朱安晚年靠稀飯鹹菜生活,丈夫魯迅家藏頗豐,她分毫未取
    她或許曾諮詢過魯迅的意見,但終究還是決定自作主張,於1901年4月份,直接去朱家見了長輩。兩家人有些交情,長輩們很快達成了共識,同意了魯迅和朱安的婚事。兩家長輩商量已定,然後通知了魯迅。他身為新郎官,卻成了最後一個知道結婚對象是誰的人。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和母親之間也必然會發生激烈的矛盾和爭執。
  • 魯迅1936年去世時,原配朱安的一句話,道出多少賢惠女人的苦楚!
    1936年魯迅離世,面對眾多悼念者,原配朱安說出了唯一的一句怨言在我國的近代史上,有這麼一個女人,她的一生沒有太多的大起大落,更沒有悲天感人的故事,從出生一直到其去世,整個的生命歷程顯得平淡而無味。而且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魯迅與朱安雖然是屬於夫妻,但是兩個人一直沒有後代。並且那個時候的魯迅總是在日本呆著,也很少回家。而作為朱安來說,在她的內心裡是非常的傳統的,認為自己既然嫁進了魯迅的家庭裡,成為了他的媳婦,就要在家相夫和孝順老人。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罵,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的一生
    但一生「罵天罵地」的魯迅卻遇到了一個對手,他就是中國文壇的另一位巨匠——郭沫若。 兩人都是中國歷史上地位極高的文學家,郭沫若的才情、學識和成就絲毫不比魯迅低,這也就成為了郭沫若敢跟魯迅嗆聲的底氣。郭沫若曾經就以「衣冠禽獸」一詞來嘲諷魯迅,原因無他,只因為魯迅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