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3世紀義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就和父親以及叔叔經過四年長途跋涉經過千山萬水,於1275年終於到達中國元朝首都大都(現北京)。
馬可波羅走遍中國大江南北,見證了這個神奇的東方大國的繁華,回到家鄉義大利以後,向歐洲人述說著中國的繁華,描繪的遍地是黃金,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想揭開這個東方大國的神秘面紗。
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西班牙、葡萄、荷蘭陸續成為海上霸主,歐洲人就不遠萬裡,由非洲西海岸,一路南下,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北上進入印度洋,在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中國南海來到中國。
明武宗1514年正德九年西方歐洲列強葡萄牙就帶著商船和大炮來到中國廣東屯門(今香港屯門),一方面推行商業貿易和殖民活動,另一方面派遣使節去北京拜見正德皇帝,希望從政治、經濟或者文化上打開中國的大門,葡萄牙人在因為葡萄牙人在廣州鳴炮聲震驚了整個廣州,葡萄牙不屬於朝貢國家,所以明朝地方官員他們拒絕登岸,他們通過賄賂部分地方官員,再加上通過翻譯火者亞三結交上了正德皇帝,後來的葡萄牙艦隊司令西芒的粗暴無禮,在中國沿海搶劫商船,海盜行為令人髮指民怨沸騰,與廣東地方官員關係惡化,廣東地方官員要求驅逐葡萄牙人,無奈有正德皇帝撐腰做後臺,正德皇帝駕崩,堂弟嘉靖皇帝朱厚熜繼位,火者亞三被處死,明軍進攻屯門,驅逐葡萄牙人。
1521年正德十六年6月,明朝任命廣東提刑按察司、海道副使汪鋐率領明軍出戰葡萄牙人,經過兩個回合戰鬥明軍戰勝了。剛開始汪鋐並不知道葡萄牙西洋火器的威力,葡萄牙人憑藉手中武器據險而戰,使明軍在交戰初期戰敗,吃了大虧,之後汪鋐用「師夷長技以治夷」的計謀,造船製造火銃攻發動進攻。後來又依靠自身兵力和本土作戰優勢改變速決戰為持久戰,長期圍困以待敵疲。後來經過採取火船焚攻和潛水鑿葡萄牙船船底,並以仿製火銃予以還擊等方式。葡萄牙僅有三艘船於9月2日乘夜逃脫。 第二天被明軍發現後,又展開一場激戰,殘餘葡萄牙人最後乘海上下起暴風雨的機會,乘船逃離了廣東。明軍大獲全勝戰役始於1521年6月,終於9月初。
由於葡萄牙人在屯門之戰被打敗,1522年葡萄牙人再次捲土重來,轉而進攻廣東江門新會,葡萄牙人別都盧率領海艦5艘,部屬1,000餘人入侵廣東新會縣西草灣。 明朝備倭指揮柯榮、百戶王應恩等率軍英勇反擊,擒其首領別都盧、疏世利等42人,斬首35級,繳獲葡船2艘,均按海賊罪處死。 西草灣之役,明軍獲全勝。
廣東地方政府在經歷了屯門之戰後,已經下令"不準中國人與葡萄牙人接觸。反而發布命令,要中國戰船一旦遇上懸掛葡萄牙旗幟的船隻,就將其擊毀"。明朝水師求戰的堅定與急切士氣高漲,令到我們中國再次打敗葡萄牙。經過兩次大戰,明軍繳獲了葡萄牙的火器,還能仿造出來為日後中日韓戰勝利奠定基礎。
1553年葡萄牙利用賄賂收買廣州地方官員方式獲得澳門居留權,並且每一年向中國政府交租金,葡萄牙人犯了法必須接受大明律法審判,明朝在澳門設立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直到1887年清朝光緒十三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籤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割讓澳門,(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