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中西第一次較量(明朝)葡戰爭爆發!

2020-12-18 春秋史筆

早在13世紀義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就和父親以及叔叔經過四年長途跋涉經過千山萬水,於1275年終於到達中國元朝首都大都(現北京)。

馬可波羅義大利旅行家

馬可波羅走遍中國大江南北,見證了這個神奇的東方大國的繁華,回到家鄉義大利以後,向歐洲人述說著中國的繁華,描繪的遍地是黃金,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想揭開這個東方大國的神秘面紗。

馬可波羅旅行路線

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西班牙、葡萄、荷蘭陸續成為海上霸主,歐洲人就不遠萬裡,由非洲西海岸,一路南下,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北上進入印度洋,在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中國南海來到中國。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武宗1514年正德九年西方歐洲列強葡萄牙就帶著商船和大炮來到中國廣東屯門(今香港屯門),一方面推行商業貿易和殖民活動,另一方面派遣使節去北京拜見正德皇帝,希望從政治、經濟或者文化上打開中國的大門,葡萄牙人在因為葡萄牙人在廣州鳴炮聲震驚了整個廣州,葡萄牙不屬於朝貢國家,所以明朝地方官員他們拒絕登岸,他們通過賄賂部分地方官員,再加上通過翻譯火者亞三結交上了正德皇帝,後來的葡萄牙艦隊司令西芒的粗暴無禮,在中國沿海搶劫商船,海盜行為令人髮指民怨沸騰,與廣東地方官員關係惡化,廣東地方官員要求驅逐葡萄牙人,無奈有正德皇帝撐腰做後臺,正德皇帝駕崩,堂弟嘉靖皇帝朱厚熜繼位,火者亞三被處死,明軍進攻屯門,驅逐葡萄牙人。

16世紀明初廣州城

1521年正德十六年6月,明朝任命廣東提刑按察司、海道副使汪鋐率領明軍出戰葡萄牙人,經過兩個回合戰鬥明軍戰勝了。剛開始汪鋐並不知道葡萄牙西洋火器的威力,葡萄牙人憑藉手中武器據險而戰,使明軍在交戰初期戰敗,吃了大虧,之後汪鋐用「師夷長技以治夷」的計謀,造船製造火銃攻發動進攻。後來又依靠自身兵力和本土作戰優勢改變速決戰為持久戰,長期圍困以待敵疲。後來經過採取火船焚攻和潛水鑿葡萄牙船船底,並以仿製火銃予以還擊等方式。葡萄牙僅有三艘船於9月2日乘夜逃脫。 第二天被明軍發現後,又展開一場激戰,殘餘葡萄牙人最後乘海上下起暴風雨的機會,乘船逃離了廣東。明軍大獲全勝戰役始於1521年6月,終於9月初。

中國(明)葡屯門之戰

由於葡萄牙人在屯門之戰被打敗,1522年葡萄牙人再次捲土重來,轉而進攻廣東江門新會,葡萄牙人別都盧率領海艦5艘,部屬1,000餘人入侵廣東新會縣西草灣。 明朝備倭指揮柯榮、百戶王應恩等率軍英勇反擊,擒其首領別都盧、疏世利等42人,斬首35級,繳獲葡船2艘,均按海賊罪處死。 西草灣之役,明軍獲全勝。

廣東江門新會西草灣之戰

廣東地方政府在經歷了屯門之戰後,已經下令"不準中國人與葡萄牙人接觸。反而發布命令,要中國戰船一旦遇上懸掛葡萄牙旗幟的船隻,就將其擊毀"。明朝水師求戰的堅定與急切士氣高漲,令到我們中國再次打敗葡萄牙。經過兩次大戰,明軍繳獲了葡萄牙的火器,還能仿造出來為日後中日韓戰勝利奠定基礎。

1553年葡萄牙利用賄賂收買廣州地方官員方式獲得澳門居留權,並且每一年向中國政府交租金,葡萄牙人犯了法必須接受大明律法審判,明朝在澳門設立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直到1887年清朝光緒十三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籤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割讓澳門,(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

相關焦點

  • 盤點明朝的對外戰爭,明朝竟然大敗三任世界霸主?
    第二、屯門之戰(明葡)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剛剛拉開帷幕,葡萄牙與西班牙迅速崛起,成為稱霸一時的「世界霸主」。瘋狂掠奪的葡萄牙早在明朝中期就以抵達中國境內。此刻的明王朝的皇帝,正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不過此時的葡萄牙與明政府也只是小規模摩擦。直到嘉靖初年,大戰最終爆發。1521年爆發明葡戰爭爆發,1523年明軍勝利。
  • 是什麼導致15世紀到16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01 15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一場曠日持久的義大利戰爭,成為歐洲歷史上一段揮之不去的陰影。有關義大利戰爭背景,可追溯到十五世紀歐洲的局勢和政治形態。
  • 假如16世紀西班牙無敵艦隊擊敗明朝,中國會變成混血國家嗎?
    16世紀,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強殖民帝國。西班牙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西班牙計劃曾計劃徵服中國,讓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
  • 十六世紀西班牙曾計劃遠徵明朝,是英國擊敗無敵艦隊明朝才躲過一劫
    16世紀的西班牙曾經有一個遠徵明朝的計劃?後來英國經過圈地運動強大起來,英國跟西班牙爭奪殖民地,導致西班牙派出無敵艦隊進攻英國,結局是英國打敗無敵艦隊。那麼,如此說來是英國拯救了大明帝國?在16世紀,當時的西班牙帝國正在亞洲擴展殖民地,難免不會與大明帝國有所接觸。
  • 婺源有一人,力挽狂瀾拯救明朝,打敗了「徵服半個世界的霸主」
    、最殘暴」的王朝,連續用了三個「最」,足見對明朝評價之低,學者高曉松認為明朝是「三無王朝」,所謂無明君、無名仕、無名將等等,對明朝諸如此類的惡評,可謂多如牛毛。然而值得深思的是,一個如此「差勁」的王朝,在對外戰爭中卻屢戰屢勝,尤其是在面對「徵服半個世界的霸主」時,卻依然敢戰、能戰,最後還贏得了戰爭!對比文人墨客對明朝的如潮惡評,不得不讓人感慨文人的節操。
  • 萬曆朝鮮戰爭誰贏了?明朝、朝鮮、日本都是輸家
    而朝鮮這邊承平日久,武備廢弛,因此交戰雙方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較量。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日軍就輕鬆擊潰朝鮮脆弱的防禦力量,佔領了首都漢城。朝鮮是明朝最重要的藩屬國,而且日軍進入朝鮮的最終目標是妄圖入侵明朝。因此明朝內部在經過一番討論後決定馳援朝鮮。萬曆朝鮮戰爭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1592年4月至1593年7月。明朝將領李如松率軍在平壤重創日軍,並收復了平壤城。
  • 葡萄牙被明朝打的叫爸爸?
    普羅大眾的印象中,是鴉片戰爭之禍,讓中國失去了澳門,然而事實真相卻並非如此,早在16世紀,大明王朝的時候,澳門被逐步割離祖國懷抱的禍根就已經埋下了……禍根的緣起,還要從一隻船隊的到來說起。但葡萄牙艦隊駛入珠江口後鳴放禮炮示好,文化差異之下被明朝官員認為是炮震府城的挑釁之舉,為之後的戰爭埋下伏筆。葡萄牙人在廣州等待了一年後,經過對廣東三塘鎮守太監寧城的大量賄賂,終於打通關節被允許入京。
  • 明朝海軍到底有多牛逼?中西方第一次正面交鋒,漢人爆虐歐洲佬,引發超火爆海戰
    此時距離明朝建國已有百餘年,官場吏治腐敗,葡萄牙人趁機大肆賄賂明朝官吏,強佔屯門,並在此修築工事,企圖將其變為自己的勢力範圍。由於自恃武力強大而無所顧忌,葡萄牙人在當地燒殺掠奪,弄得百姓怨聲載道,紛紛向官府告狀。當時的葡萄牙船隊絕對代表了西方航海的最高水平,其艦船體積龐大且性能先進,宛如海上巨無霸,明軍水師的那些小船與其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 巴別塔的突圍:十六世紀後期的中西詞彙與生活
    第二,倘若著者是傳教士,為何《葡漢詞典》中不時出現粗俗詞語,同時,航海、商貿用語相當豐富,而宗教、哲理、學術方面的詞彙反倒不多,希臘—拉丁語源的文雅詞目更是罕見?第一個疑點與歷史條件有關,而同樣著眼於歷史條件,我們恰能為兩位意籍教士為何使用葡文覓得理據:在16世紀後半葉歐洲與南洋、東亞的往來中,葡萄牙明顯佔據優勢;在海上以及商貿口岸,葡語比其它歐洲語言更為通行。
  • 明朝歷史:葡萄牙賴在澳門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明朝歷史27#中國古代史79葡萄牙艦隊16世紀的某個葡萄牙殖民者在與葡萄牙國王的通信中,曾經傲慢地將中國稱作是一個富饒繁榮但卻懦弱無能的國家。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葡萄牙人發動了對中國沿海地區的侵略。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場蓄謀已久的戰爭!
    1914年7月28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大戰歷時四年,以歐洲為中心向全球蔓延,最終以死亡1000萬人,傷殘2000萬人的慘痛代價宣告結束!縱觀當時的世界形勢,這場戰爭已然不可避免,而塞爾維亞的「薩那熱窩」事件只是加速了戰爭的爆發而已!
  • 時代 | 16世紀歐洲人眼中的明朝:富庶繁華,船堅炮利
    經公眾號「我們愛歷史」(ID:ailishi777)授權轉載。16世紀的明朝是什麼形象?那些造訪明朝的歐洲人,寫下了這些筆記記錄。在16世紀歐洲人的記錄裡,明朝城市的最直觀印象,就是「大」。以明朝嘉靖三十一年曾旅居廣州的葡萄牙人克魯士的話說:「中國比聽起來要大得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歷史的開端(下)
    早在戰前,婦女就已經為自己的政治權利而進行鬥爭,當戰爭爆發之後,男人都走上了前線,婦女則承擔了後方沉重而繁雜的工作,當然也有像英國的南丁格爾這樣的女性走上了前線。在一戰的宣傳畫中有大量展示參與戰爭的婦女的風貌和精神狀態的圖像。可以說,英法等國家的女性也為一戰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18年,英國政府率先宣布,30歲以上的婦女獲得選舉權。
  • 田義偉:抗美援朝戰爭中大國較量的啟示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田義偉:抗美援朝戰爭中大國較量的啟示  《參考消息》特別策劃:致敬最可愛的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專家縱橫談(4)  【原標題】抗美援朝戰爭中大國較量的啟示  文/田義偉  ·中國人民在美國處於頂峰之際,敢於迎接它的挑戰,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膽略,在當時恐美症流行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
  • 鴉片戰爭爆發前,西方發生了什麼?
    而在清朝至鴉片戰爭爆發的1840年,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卻非常迅速。英國是最早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自1640年開始,資本主義勢力與封建勢力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反覆較量,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和資本主義制度。到了1784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英國又出現了「工業革命」,生產關係和社會結構發生急劇變化,工業生產的發展突飛猛進。
  • 明朝戰勝了葡萄牙,為什麼澳門卻還是失去了?
    但是在1521年4月19日,明武宗駕崩後,中葡關係立刻惡化,皮萊資隨即被俘。一開始明朝政府與葡萄牙的戰爭一失敗告終。之後,在與葡萄牙中的中國海盜手中用重金獲得了製作先進武器的方法。後又依靠兵力和本土作戰優勢改速決戰為持久戰。之後,經採取火船焚攻和潛水鑿葡船船底,並以仿製火銃還擊。葡萄牙最後以慘敗告終。
  •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歷史的開端(上)
    如果要在我們通常所說的近代和現代之間劃出一條時間標誌的話,理應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然現在的歷史學家更喜歡使用20世紀這樣的時間坐標。國外歷史學家也說,事實上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啟了20世紀的大門,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 此戰是中西首次真正最強實力對決,中國成功擊敗當時西方第一強國
    所以說,此戰不是中西真正大決戰,中西真正第一次大決戰要到公元1661年。 這一年,鄭成功大戰荷蘭殖民者,雙方爆發了著名的熱蘭遮之戰,這才是中西方真正的實力較量。
  • 為了搶奪島嶼的它,爆發百年戰爭,但它屬於中國
    翻開中國的歷史,你會發現每一寸土地上都有戰爭的痕跡,即便是一海之隔的島嶼也免不了爆發戰爭,在戰爭中消亡,在戰爭中成長。身為島嶼的它,兩國接二連三的爭搶爆發百年戰爭,但它原是中國的領土!唐朝在黑龍江和松花江的匯口處建立了一個貢賦徵集機構,至此每年庫頁島都會向唐朝進貢,唐太宗還加封其來朝使者為騎都尉;10世紀,便由遼朝的五國部節度使繼續管轄庫頁島;隨後便被金朝在12世紀繼續接管這座島嶼,現如今在島上還可以發現金代遺址,並被稱為「卡拉霍通」;元朝時期的忽必烈曾多次徵討庫頁島上的骨嵬部,但是都未能成功,最終在1264年元朝大舉進攻,才使其妥協,並向蒙古人進貢
  • 明朝滅亡的原因?1257年印尼火山爆發影響全球氣候,中國遭遇乾旱
    世界一些地區受影響嚴重的地區,導致戰爭、饑荒、疾病,甚至被遺棄。也有一些其他地區也變得富饒繁榮,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解釋這種現象為什麼會發生,但是對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這是一個可能的假設。罪魁禍首可能是1257年發生在印尼龍目島的薩拉馬斯火山爆發。在這一事件之後,世界各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