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人有「五勞七傷」,你了解多少?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2020年1月6日,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健康知識:《中醫說,人有「五勞七傷」,你了解多少?》

人的身體就像一臺機器,用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老化、運轉不良。

在中醫理論中,早已將身體的「使用指南」做了總結,並簡單地用「五勞七傷」一詞將有損健康的行為簡單而全面地概括了出來。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五勞七傷」實際上經常被人忽略,所以才會「積勞成疾」。

什麼是五勞

《黃帝內經》中云:「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那麼,該怎麼理解呢?

久視傷血

是指如果一個人長時間用眼過度,會導致視力下降,還會讓人體的「血」損傷。

因為肝主血,肝開竅於目,通俗的來說就是肝和眼睛是相聯繫的,肝氣疏洩、肝臟滋養,人的視力就會好,所以用眼過度,會損傷肝臟,影響血的調節。

久臥傷氣

說的是人天天躺著不運動,體內的氣血就運行不起來了,就會傷及人的氣。

久坐傷肉

久坐其實傷的是脾。

俗話說「跑著不如走著,走著不如站著,站著不如坐著,坐著不如躺著」。

有些人就是這樣懶,由於不愛動彈,脾的運化功能很差,吃飯也不會覺得香。

久立傷骨

久立其實傷的是腎。

常聽人說,站時間久了腰疼。因為腎主骨,如果老是站著的話,就會傷及腎,腰部、腿部就會出現問題。

久行傷筋

久行其實傷的是肝。

這裡的「行」指的是行動,也就是幹活。因為肝主筋,過度勞累和運動就會傷及肝臟。

什麼是七傷

《諸病源候論》中云:「七傷為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溼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大恐懼不節傷志。」

那麼,「七傷」是如何傷身的呢?

大飽傷脾

大飽,其實就是吃得過飽的意思。經常吃多,首先是傷害腸胃,降低消化功能,出現消化不良、便秘、口臭、胃潰瘍等問題。

而長期如此則會增加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

大怒氣逆傷肝

中醫認為長期生氣,容易導致肝氣鬱結,而肝氣鬱結則會導致生理功能的紊亂,如月經不調、乳腺增生、內分泌失調。

強力舉重、久坐溼地傷腎

所謂強力舉重,意思很簡單,即勉強自己舉起重物,容易導致肌肉、腰部扭傷。而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腰受傷了,腎也易受傷。

而久坐潮地,指的是長時間坐在陰冷潮溼的地方,身體容易受到溼氣、寒氣的入侵,也容易傷腎。

形寒飲冷傷肺

其意思是說,身體一旦受涼,或吃了寒冷的食物,肺臟則容易受傷,就會出現咳嗽、咳痰、流鼻涕、鼻塞等問題。

形勞意損傷神

身體過於疲勞、疲憊,經常憂慮、思考過度,當然會精神勞累。

疲勞過度,易出現抵抗力下降、失眠、神經衰弱等問題。

風雨寒暑傷形

風雨寒暑在中醫裡指的是導致疾病的「四邪」,其實也指外界環境對人體的傷害,如淋雨、受涼、中暑等,這些都會導致身體疾病。

過度恐懼傷志

人的情緒與健康密切相關,過度的恐懼,容易傷腎,繼而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多種疾病問題。

所以要想健康長壽,要學會自查、自養、自律,小處著手,注意日常細節。

相關焦點

  • 科學養生 ▏中醫說,人有「五勞七傷」,對照看看你一天傷自己幾回?
    中醫說,人有「五勞七傷」你一天傷自己幾回?人的身體就像一臺機器,用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老化、運轉不良。如果我們節省著用,就能安穩地多「用」些年。如果我們過度使用,那麼身體就會很快「報廢」。
  • 五勞七傷(成語裡的中醫)
    五勞七傷泛指各種疾病和致病因素。五勞是指心、肝、脾、肺、腎五臟勞損;七傷是指喜、怒、悲、憂、恐、驚、思七情傷害。在中醫學裡,「五勞」是指:久視,久臥,久坐,久立,久行這5種過勞病因素。造成「五勞七傷」的原因很多,有的還與食品的「五味」、節令的「四時」甚至風向的方位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中醫養生認為,在養生時,要注意酸、甜、苦、辣、鹹的適量攝入,切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季節的交替、冷暖,適時增減衣服,適當鍛鍊,順乎自然。這些都是強身健體,預防「五勞七傷」的必要措施。歐陽修曾云:「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 中醫:為了健康,應避開「五勞七傷」!具體指的是什麼?
    現代人的健康問題,還是挺讓人擔心的,有些不良的習慣,就會給健康帶來問題。不過,值得慶幸的就是,隨著各種問題的發生率變高,養生的人群也日益增多。說到養生,就有人提出一個疑問,就是在養生過程中,無意之中聽過中醫有這樣說法,說的是五勞七傷,就好奇究竟說的是什麼,應該如何去改善?
  • 中醫常說的「五勞七傷」是什麼?為了健康,這些行為儘量避免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個名詞,就是五勞七傷,但很多人並不知道五勞七傷指的是什麼?其實五勞七傷指的是身體受到損傷的情況,某些部位或者某些不良生活習慣影響下就會出現五勞七傷。因此,平時應該通過好習慣的養成促進身體健康,否則發展成了五勞七傷,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 八段錦的秘密,五勞七傷往後瞧,千金難買的關竅,不捨得埋沒
    看著網上那些不靠譜的視頻,大河也是無語,口訣說往後瞧,你們就編個往後瞧的姿勢,開什麼玩笑!也不想想什麼原理,也難怪被中醫黑圍攻啊。別急,看大河給你解密。這一個式子,精華有3層功夫。第一層,關竅在脊柱。有人說,易筋經是佛家的,八段錦是道家的。談到三筋,這就是道家的秘傳了。人體在十二經筋中有三個總開關,即天、地、人三筋。天筋在眼,地筋在足,人筋在臍。五勞七傷往後瞧,要翹起腳趾,運動地筋。扭動頸部,用眼帶動頭部後轉!
  • 五勞七傷往後瞧功效
    在轉頭的時候,下巴要一直收緊,目光平視,好像頭頂有一個繩子把整個人提起來了,同時兩個肩膀還要往下沉,把頸椎儘量地拉長。「往後瞧」的動作可以刺激大椎穴,肩膀固定不動,左右轉頭,對大椎穴是一個很好的按摩,可以促使通過大椎穴的陽氣順利地上升。陰雨天氣容易使人萎靡不振,就是因為缺了太陽之氣。
  • 梅傑症候群中醫就診須知,你真的了解中醫嗎?
    現代很多人都知道,看西醫測血糖、做肝功能等一些化驗,早上都不能吃東西,甚至連水都不能喝。而維繫著整個中華民族繁衍發展的中醫一些就診注意事項很多人卻不一定知道,具體原因姑且不去論述,我們只針對這麼一個現象來說明一下中醫就診的一些比較常見的注意事項。
  • 中醫八段錦一次教會你
    就中醫的觀點來看,若是能練習中醫的「八段錦」,有舒緩筋骨、減輕肌肉酸痛症候群,並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的功效,是不錯的選擇。八段錦每種動作稱為一「段」,每種動作都要反覆多次,而且,八段錦舒緩的動作,每個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嘗試。每式練習要「不急不徐、上下肢自然放鬆協調、動作柔和、輕鬆自在」,以自然連貫整套過程。
  • 白血病你需要提前了解,一名白血病人治癒後的中醫思考
    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真正的中醫,就是教人怎樣不生病的學問。每天學一點中醫知識,即使做不了醫生,也能讓自己少生病或不生病。關注身體健康,關注岐黃學宮。昨看到電視臺播一個白血病人懷孕臨產,20天就要生孩子了,被醫院診出了白血病。醫生說她冒著生命危險把孩子生下來,總算是母子平安。但,接下來產婦就要化療。
  • 中醫沒有不治之症,只有不治之時
    中醫為什麼講治未病呢?重要原因就是當病到了最後階段,任你是大羅神仙也不能起死回生,扁鵲見蔡桓公一文告訴諸人,病不是一天而起,在當發未發之時,最為有利。而蔡桓公卻講醫生給無病之人治好病當作醫生的功勞,諱疾忌醫,結果一命嗚乎,豈不悲哉,而今有沒有蔡桓公似的人了呢?從古書記載的古代大夫來看,似乎是比現在的大夫水平高些。
  • 中醫掘墓人
    錢穆先生對這種現象就有過犀利的批評:「近五十年來的中國人,無論在政治、學術、軍事、工業,一切人生的各方面與各部門,實在夠不上說有雄心、有熱情……他們似乎用的自我批評的理智的成分太多了,而自我尊重的情感的成分則太嫌稀薄了。他們並不想做第一等的人與第一等的事。至少在世界的場圍裡面,他們是謙謙不遑的。救亡與謀生,是這一時代最高的想望。模仿與抄襲,是這一時代最高的理論。」
  • 中醫拔罐有啥好處?哪些人適合?哪些人不適合?全給你說清楚
    現代人對於健康的重視程度可比以前高多了,這不市面上有開始流行起了中醫養生館。不少朋友都進去嘗試過拔罐,可是有些人拔完之後神清氣爽,有些人拔完之後疼痛加重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去年年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跨年,有個明星去因為拔罐上了熱搜。
  • 「打工人」必看,中醫護眼有妙招
    同時,鄒海東教授還以視頻的形式代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向盛會表示祝福,並簡要介紹中心概況和中心中醫眼科特色,深受參會人員的歡迎和好評。中醫護眼有妙招嗎?你真的了解中醫護眼嗎?眼防君帶你中醫護眼大揭秘! (圖片來自網絡)深冬的腳步漸漸逼近,對於長時間面對電腦的「打工人」來說,冬天更容易眼睛乾澀、視力下降。那麼,如何保養雙眼呢?眼防君帶來了中醫護眼的八大法寶,還你一雙清澈好明眸。
  • 想要身體健康的你,了解這幾種健身方法,提高身體免疫力
    習總書記說要全民健身那麼健身其實在今天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了,經常走在路上就會被健身房的傳單員問到,遊泳健身了解一下?你以為我說的健身方法是這樣的這是我們常見的了解的健身方式,而還有一些不常見,但是也對全民健康非常有益的健身方法,但是這些運動現在被稱之為「老大爺的運動」,這是因為大家還不是很了解這些運動,那麼這裡就來給大家揭開他們的神秘面紗。
  • 吳用:古法中醫裡的都市修行人
    這些現在看來標準「世家子弟」學習的內容,也讓吳用成為一個有別於其他中醫的人。「別人畫畫練花草,姥爺讓我畫鍾馗,鍾馗你知道吧,鬼都怕。」吳用的繪畫啟蒙與眾不同,雖然畫的是鍾馗,孩童時候的他卻不怕。在一個認知混雜的時代裡,人們尋找中醫時候,又有多少是抱著請求救命,治不好就不走的病人呢?我也不禁想到,從十幾年前到現在,吳用不止一次通過各種渠道徵集疑難雜症病。他曾在多年前治好了一個得了牛皮癬30年的病人。
  • 你所不了解的:中醫也能做手術
    在人們普遍的觀念裡,認為只有西醫才有手術這一說,其實我們祖國醫學在古時候已經存在了關於手術治療的記載。
  • 中醫說的上火,和你理解的上火,有什麼不同?
    中醫治療火邪講究定性、定位、給出路。所謂定性,就是認定火邪的來源和性質。所謂定位,就是要搞清楚火邪凝聚侵害的主要臟腑。所謂給出路,就是專門針對外感火邪說的,讓它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肝膽火的表現就是很多人早上起來會覺得口苦,刷牙的時候會有乾噦,雖然沒有碰到咽喉,但是有乾嘔。之所以變得這麼敏感就是因為肝膽的熱氣帶來的這種邪火上衝,嚴重的刷牙的時候會有牙齦出血。這些人應該晚飯少吃油膩、避免過飽,可以輔助吃酸寒性質的藥物,平復收斂肝膽火氣,比如山楂丸和烏梅湯。
  • 林傑 | 學習中醫可以讓你「每逢大事有靜氣」
    林傑老師:無論對方有多少本事,他的心智模式會展現給你。聊幾句話,就可以知道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在什麼段位上。如果他連心智模式都有問題,後面就不必談了。如果正確,就進一步去了解他的生活模式和他所依賴的治療模式。神、氣、形就是我的三把椅子,判斷一個人,就是拿出這三把椅子,看他坐在哪一個位置上。
  • 說文解字尋根中醫:探源中華文明!
    有多少人以「巫」為恥,視為迷信啊!  今天,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從「毉」到「殹」已經是從先天到後天,失去本能,退化成潛能了。真正的「毉」不需要任何儀器,可「望」無形、見經絡、知病因、曉生死,「聞」可聽無聲,心到即到,神補病癒。現在的醫生呢?西醫如果不依靠CT、B超、磁共振,能知道什麼?什麼病不知道,什麼病因不知道,怎麼治療更不知道,還能幹什麼?即便是中醫,有多少人在走西醫之路?
  • 只產西北沙漠腹地,民間製成「沙漠雙雄」,緩解五勞七傷
    有一種植物號稱「沙漠人參」,主要在我們國家西北地區,諸如內蒙、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沙漠腹地,在一些不毛之地上生長,這種植物是當地老百姓用來採摘食用的好東西,藥食同源,近些年才被人們所廣泛認識!這種植物有淡蓯蓉和鹹蓯蓉兩種,淡蓯蓉以個大身肥、鱗細、顏色灰褐色至黑褐色、油性大、莖肉質而軟者為佳。鹹蓯蓉以色黑質糯、細鱗粗條、體扁圓形者為佳。所以沒有經驗的人還容易認不清楚,是一種名貴草藥。民間常用來制「沙漠雙雄」在民間,當地老百姓往往採摘後食用非常簡單,要麼燉羊肉,要麼用來熬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