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史話】已經消失的傳統黑火藥

2020-12-18 澎湃新聞

【清河史話】已經消失的傳統黑火藥

2020-05-27 0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史豔爽 方志清河

黑火藥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的出現讓人類從原先的冷兵器時代逐步進入到槍炮時代。除了軍事用途之外,黑火藥還曾經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清河縣自古就有生產黑火藥的傳統。

黑火藥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鹽、硫磺、木炭,有個經典的口訣叫做「 一硝二磺三木炭 」,即一斤(舊制十六兩)硝、二兩硫磺、三兩木炭。按照上述比例混合、炒制,就做成了黑火藥。根據用途不同,各成分的比例也有所調整。做煙花的火藥,要比做鞭炮的多一些鐵粉、銅粉之類的成分,才能發出色彩豔麗的光來。

除了硫磺需要去外地採購之外,硝、木炭都來自本地。這其中用量最大、生產過程最繁瑣的,就是硝。硝也稱為「硝石」,其有效成分是硝酸鉀、硝酸鈉之類的硝酸鹽。硝的生產俗稱」熬硝「,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木柴。方法是:取含硝的土(俗稱鹼土)置於水中,經過濾、澄清、曝曬,即得到濃度較高的溶液。溶液放入鍋中加熱,使水分蒸發待鍋底開始出現結晶時停止加熱。因為硝酸鹽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很大,因此溶液冷卻後即可從鍋底獲得硝。熬過硝之後的溶液,還可用以生產食鹽、滷水等。

清河舊城(即」老城裡「)地勢低洼,鹽鹼地很多,因此」掃鹼土、熬硝「成了當地的特色產業。直到20世紀80年代,仍有很多人從事這些勞動。「熬硝」需要大量的鹼土,生產者不可能完全靠自己來收集,需要購買。在農閒季節,每到凌晨,鹽鹼地上長出白毛一樣的微小結晶。勤勞的農民早已推著小車、拿著笤帚,到處尋找「白毛」多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掃到一起,裝到車上。他們冒著嚴寒,用一車車的鹼土為家庭增加一點微薄的收入。

相對於熬硝來說,燒炭就容易得多。根據所需炭的量,挖一個窯洞,裡面塞進木柴、秫秸之類的柴草,點燃。待火燒得夠熱時,迅速封堵住洞口,務必做到密不透風,使裡面的柴草在高溫、缺氧的條件下炭化。等到溫度降下來之後,才可挖開窯洞,否則會導致前功盡棄。

有了硝、硫磺、木炭,即可炒制黑火藥。這是整個生產流程中最危險的階段,稍有不慎就可導致慘劇。

木炭和少量的硝混合,卷在又細又薄的紙筒裡,就做成了「滴答金兒」。以前的春節,沒有電視,甚至沒有電燈。孩子們人手一把「滴答金兒」,成群結隊滿村跑來跑去。那一滴滴落下的微小金色火花,給物質貧乏的童年帶來無盡的快樂。

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安全的各種炸藥逐步取代了黑火藥的位置。再後來,國家加強了對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清河縣的傳統黑火藥生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原標題:《【清河史話】已經消失的傳統黑火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清河史話】難忘的一晝夜
    【清河史話】難忘的一晝夜 2020-04-02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河史話】回憶「四·二九」鐵壁大合圍
    【清河史話】回憶「四·二九」鐵壁大合圍 2020-12-21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河史話】三國時期清河有一位深明大義、慷慨赴死的母親
    【清河史話】三國時期清河有一位深明大義、慷慨赴死的母親 2019-09-30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人如何發現顆粒化火藥的威力要超過粉末化火藥?
    雖然歷史上沒有留下金代火藥成分的記載,但元代火藥卻多有出土。比如1974年,西安曾出土了元代火藥(隨銅火炮出土)。根據分析,該成分已經少有其他雜質,基本為硝石、硫黃、木炭構成,其配比中硝石的成分也大為提高,為60:20:20。另外,這些出土的火藥還有顆粒化的徵兆。1980年甘肅武威隨元代銅火炮出土的火藥,也分為粉末和顆粒兩種。2000年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託克託縣出土了20餘枚元末明初時候的中空球形鐵殼地雷。在地雷內發現了殘留的顆粒狀黑火藥,其形狀為均勻的米粒狀大小顆粒。
  • 火藥的發明及影響
    火藥的發明及影響。我國古代的時候,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人類最開始使用的火藥是一種黑火藥,火藥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1000多年前運用智慧所發明出來的。火藥的發明震驚於世界,後代人稱火藥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可見火藥的地位是有多高。它使人類進入了火器時代,我要在化學研究上也很有地位。
  • 火藥是誰發明的?什麼情況下發明的?火藥發明的目的是什麼?
    火藥是我們熟悉的四大發明之一,但是,火藥到底是誰發明的,是在什麼情況下發明的,發明火藥最開始的目的是什麼?這個事就不知道夥伴們知不知道了!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發明火藥這個事 火藥的發明可以說是誤打誤撞,而且可以說是一行搶了另一行的飯碗。 首先為什麼要發明火藥?您要是單純的以為是為了製造武器,那就錯了,大錯特錯!發明火藥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求長生!
  • 原始火藥真的是唐朝才出現的嗎-火藥歷史的探究
    可能我們在初中課本中學到過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就提到了火藥的製作方法,火藥是能劇烈燃燒或爆炸的藥 , 今天 的黑火藥成份是硝、 硫 、 炭 , 是長期發展的結果。如果我們去考察原始火藥的話,它的歷史其實是比較漫長的。原始火藥可能只有兩種成份 , 也可能是多成份 , 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硝石 — 氧化劑 , 沒有硝石也就不能成其為火藥。
  • 中國一千年前發明火藥,流傳到明朝的時候,已經是無敵般的存在了
    火藥的發明時間,至今已不可考。 據《範子葉然》的記載,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於民間民生應用,範子計然說「硝石出隴道」。我國現在看到的第一部記載火藥配方的書,約成書於八九世紀。書中說「以硫磺、雄黃合硝石,並蜜燒之」,會發生「焰起,燒手面及火盡屋舍」的現象。這裡的「密」應該是蜂蜜的「蜜」。
  • 【志載清河】流傳於清河一帶的謎語
    【志載清河】流傳於清河一帶的謎語 2020-07-02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果把子彈彈殼中的火藥換成鞭炮中的火藥,結果會怎麼樣?
    如果把子彈彈殼中的火藥換成鞭炮中的火藥,結果會怎麼樣? 子彈頭全拔掉,炸藥全倒出來,79步槍的火藥是像鉛筆芯粗細,一段、一段的,高射機槍的火藥是黃色,比較粗,然後把火藥點燃,子彈的火藥點燃後火苗比較高,不像鞭炮火藥,也沒有「呲呲」
  • 中國千年前就發明火藥,流傳到明朝的時候,已經是無敵般的存在了
    我們國家最早見到記錄火藥配方的書,大約是在八九世紀出版的。書本上說「用硫磺、雄黃合硝硝石,與蜜燒之」,就會出現「火燒手面,火燒房」現象。「密」在這裡就是蜂蜜的「蜜」。蜜加熱可制炭。硫、硝石和炭的混合物,即火藥的配方。在一千多年前,火藥的發明是人類長時間煉丹、製藥的產物。儘管如此,中國在戰爭中使用火藥的時間還是很清楚的。
  • 氤氳清河有「客」來
    一場小雪過後,山西省柳林縣清河上水汽氤氳,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黑鸛、赤麻鴨等珍稀鳥類在此覓食棲息,為冬日添上了一抹亮色。新華網 發(王鳳雲 攝)「客人」的到來為冬日的清河增添了幾許靈動。新華網 發(王鳳雲 攝)清河又名抖氣河,其源頭為柳林泉,泉水出自沙石巖縫間,泉口水溫終年保持在18℃—20℃,附近的居民常常到河邊洗衣服。新華網 發(王鳳雲 攝)赤麻鴨在清河水上悠然自得。新華網 發(王鳳雲 攝)多年來,柳林縣大力推進柳林泉域生態源頭保護和全縣生態環境建設。
  •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為什麼清代中國的火藥武器卻大大落後了?
    眾所周知,中國人在唐朝已經發明了火藥,在很常的時間內中國的火藥武器都在不斷發展,入近代之後,西方「船堅炮利」的列強來到中國時,清代中國竟然幾乎抵抗的能力
  • 唐朝才發明出來火藥,那唐朝之前的鞭炮,是用什麼做的
    之所以會這麼說,一方面是由於大家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難覓從前的閒情雅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不少老傳統、老習俗正在慢慢消失,比如放鞭炮。這幾年,很多城市都出臺了春節期間嚴禁燃放煙花爆竹的政策,既是為了人身安全,也是為了低碳環保。
  • 火藥和炸藥有何區別?為何馬克沁機槍和火藥還有很大關聯?
    若爆炸速度相對較低,就被稱作低速炸藥,如火藥或者發射藥,通常用來做子彈的發射藥。  武器彈藥的發射藥,老早以前是黑火藥,現在大多數都是無煙火藥。這種火藥也可以算作是炸藥的一種,但是與炸藥還是有區別的。  先說黑火藥。黑火藥由中國發明,一般是由硫磺、木炭和硝石混合而成。其中,木炭作為燃料,硫磺和硝石為氧化劑。
  • 甲午海戰中日海軍最主要的武器差距:火藥,日本下瀨火藥全球領先
    今天我們已經知道,劇烈的爆炸加大火,是因為日本海軍當時裝備了一種大威力炮彈,炮彈的核心機密,是一種火藥。甲午戰爭中,日軍有一項明顯的技術優勢,在當時世界上也首屈一指,這就是「下瀨火藥」。3.考慮到苦味酸炸藥的威力是普通火藥的75倍,因此不必滿裝填,而是用普通黑火藥和苦味酸火藥混裝。於是,普通黑火藥又形成第三道隔離層。三道防護,讓炮彈的安全問題得到初步解決,此時日本人已經走上了自主創新之路。
  • 發明火藥
    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藥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製丹藥,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藥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藥,火藥的發明是副產品。
  • 望出清河,清河十三大名門望族詳解
    秦朝中後期,置清河郡,在今河北省清河縣地,因境內有清河流經而得名。東漢時期,改清河郡為清河國,其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清河郡改置貝州,治清河縣,今河北省清河縣謝爐附近。唐天寶元年,罷州為清河郡。至德二年復名貝州。
  • 【世界盃史話·2010】法國隊罷訓,德容功夫腳
    一時間,法國隊成為了民族融合的最佳代表,人們都把那支法國隊叫作「Black-Blanc-Beur」(也就是黑、白和阿拉伯人的混合體)。法國隊的勝利對法國右翼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為它證明不同民族、不同種族是能夠融合在一起、取得優異成績的。這是一個民族融合的典範。
  • 礐石堂史話【6】現堂址的地基上面原是牧師樓?
    花崗巖的牆壁,彩色的玻璃窗,主座與門廊採用西洋新古典風格多克柱,屋面則採用中國傳統重簷宮殿頂,上蓋綠色琉璃瓦,礐石堂是我見過最為獨特的教堂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