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梵行?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住七善法得具梵行。何等為七?一者、知法,二者、知義,三者、知時,四者、知足,五者、自知,六者、知眾,七者、知尊卑。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法?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知十二部經,謂修多羅、祇夜、授記、伽陀、優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毗佛略、阿浮陀達摩、優波提舍。
「善男子,何等名為修多羅經?從『如是我聞』乃至『歡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羅。
「何等名為祇夜經?佛告諸比丘:『昔我與汝,愚無智慧,不能如實見四真諦,是故流轉久處生死沒大苦海。何等為四?苦、集、滅、道。』如佛昔日為諸比丘說契經竟,爾時復有利根眾生,為聽法故,後至佛所,即便問人:『如來向者為說何事?』佛時知已,即因本經以偈頌曰:
『我昔與汝等,不見四真諦,
是故久流轉,生死大苦海。
若能見四諦,則得斷生死,
生有既已盡,更不受諸有。
「是名祇夜經。
「何等名為授記經?如有經律如來說時,為諸大人受佛記別:『汝阿逸多,未來有王名曰蠰佉,當於是世而成佛道,號曰彌勒。』是名授記經。
「何等名為伽陀經?除修多羅及諸戒律,其餘有說四句之偈,所謂: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是名伽陀經。
「何等名為優陀那經?如佛晡時,入於禪定,為諸天眾廣說法要。時諸比丘各作是念:『如來今者為何所作?』如來明旦從禪定起,無有人問,以他心智即自說言:『比丘當知,一切諸天壽命極長。汝諸比丘,善哉為他,不求己利!善哉少欲!善哉知足!善哉寂靜!』如是諸經,無問自說,是名優陀那經。
「何等名為尼陀那經?如諸經偈,所因根本為他演說。如舍衛國有一丈夫,羅網捕鳥,得已籠系,隨與水谷而復還放。世尊知其本末因緣而說偈言:
『莫輕小罪,以為無殃,
水渧雖微,漸盈大器。
「是名尼陀那經。
「何等名為阿波陀那經?如戒律中所說譬喻,是名阿波陀那經。
「何等名為伊帝目多伽經?如佛所說:『比丘當知,我出世時所可說者名曰界經,鳩留秦佛出世之時名甘露鼓,拘那含牟尼佛時名曰法鏡,迦葉佛時名分別空。』是名伊帝曰多伽經。
「何等名為闍陀伽經?如佛世尊本為菩薩,修諸苦行,所謂:『比丘當知,我於過去作鹿、作羆、作獐、作兔,作粟散王、轉輪聖王、龍、金翅鳥。』諸如是等行菩薩道時所可受身,是名闍陀伽。
「何等名為毗佛略經?所謂大乘方等經典,其義廣大猶如虛空,是名毗佛略。
「何等名為未曾有經?如彼菩薩初出生時,無人扶持即行七步,放大光明,遍觀十方。亦如獼猴手捧蜜器以獻如來。如白項狗,佛邊聽法。如魔波旬變為青牛,行瓦缽間,令諸瓦缽互相橖觸無所傷損。如佛初生入天廟時,令彼天像起下禮敬。如是等經名未曾有經。
「何等名為優波提舍經?如佛世尊所說諸經,若作議論,分別廣說辯其相貌,是名優波提舍經。
「菩薩若能如是了知十二部經,名為知法。
佛言:法之欲興世生善人。法之欲衰惡人眾多。善相告語。各勤加精進經戒。為憂一切無常。無常力大佛不常住。
於世努力勤之。既以自度復能救度一切人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