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山窩子裡的多,但江從城中穿過的少,竟然三江穿過,城分為四,十三橋臥波的只有銅仁。」
賈平凹初識銅仁,如此說道。
依著梵淨山,傍著錦江水,桃源銅仁,正是「知行貴州文化之旅」即將走進的第五站。
「知行貴州文化之旅」活動將孔學堂優秀的傳統文化、人文景觀帶到各市州,未來還將繼續走進仁懷、安順、修文等地,最後在孔學堂舉行跨年文化活動。
停泊的商船,成群的馬幫,街市中,燈火燦若繁星……
臨眺錦江,遙想過去的熱鬧繁華,銅仁自古便是古武陵地區的商賈之都。
銅仁的夜晚,熱鬧繁華。
武陵山區幅員遼闊,因大部分地區地處武陵山脈而得名。銅仁,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因錦江穿城而過,就有了船舶往來,自然就帶來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主峰。
銅仁既是巴蜀文化、湘楚文化和本土民族文化的交匯之地,也是中原儒道釋文化傳播較早影響較大的區域。長久的文化交流讓銅仁兼容並蓄,仁義的文化基因長盛不衰。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概念,自尊自愛,然後生愛人之心。《禮記·曲禮》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真正的仁義不僅包括「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這類大仁大義,也包括親善、親和、孝悌等等,是融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人情和禮節。
當孔學堂帶著1600斤的孔子聖像、3000斤的欞星門,帶著深刻的傳統文化內涵走進銅仁,這樣的相遇相得益彰,這是一次以儒家學說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
從遵義站的開筆禮,到都勻、凱裡的成人禮,「知行貴州文化之旅」行程過半,人生的重要階段也走到了成人與感恩。
在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每個人的社會屬性都是通過這些重要階段確立起來的,在這一生中各個重要階段所標誌出的儀禮,就是人生儀禮。
人生需要儀式感,來銘記生命中一些特別的瞬間,藉由隆重的儀式,來給自己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告訴自己人生進入了新的階段。在莊嚴的氣氛中,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都會油然而生。
開筆禮是破蒙啟智,幼童從此眼明心明;成人禮是人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感恩禮是要我們擔負起孝敬父母、回報師長的責任,懷揣一顆感恩的心。
孔學堂帶來的中華傳統儀禮走到銅仁也有了升華。在銅仁站,孔學堂將創新性地首次同時舉辦「成人禮+感恩禮」,號召把感恩與成人的責任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間。通過這些儀禮的展示,中華文化之禮將深入人心,人們將感受到孺子成年後的人生蛻變。
「登東山,觀文筆,雲過瘦竹,肥泉鳴咽,探銅巖,讀摩崖,天風吹下數聲鍾,水珠燃燒成紫煙。」對賈平凹而言,銅仁一遊是件快哉之事。
厚重的歷史、秀美的山川、經典的人文,讓銅仁的文化地標多姿多彩。在「知行貴州」銅仁站的現場,將舉辦「孔學堂·知行貴州文化地標、風景名勝」大眾投票推選。
由中共銅仁市委宣傳部推薦了20個銅仁市文化地標、風景名勝代表,現場觀眾可以直接通過往展板上貼標籤投票,也可以通過「知行貴州」、「孔學堂基金會」微信公眾號的線上投票通道,為自己家鄉最美的文化地標、風景名勝投一票,為家鄉的文化推廣盡一份力。
孔子像、欞星門、中華成語故事小劇場、孔子漫畫展、孔子Q版人偶等都將悉數走入銅仁。 除了孔學堂帶來的這些經典「文化套餐」,在知行貴州的舞臺上,還將看到來自銅仁本地的特色文化表演。
武陵主峰、錦繡山水、歷史遺存、名士風流……銅仁的故事,甚至可以追溯至秦漢之期。
這一站,孔子與銅仁相遇,跨越時光,赴了一場千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