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在線教學成了「停課不停學」的不二選擇。教育教學由線下轉到線上,老師從一開始的茫然、緊張和焦慮到兩個月後的適應、從容和熟練,老師們通過線上培訓、同伴互助、自己摸索等多種方法逐漸「get」到了一些線上教學的方法,並積累了一些線上教學的經驗和智慧。
如今,返校復學之際,學生和老師終於回到了校園,這意味著要和線上教學說再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與線上教學中獲得的經歷和思考說再見,得讓它們延續下去,繼續為我們服務。那麼線上獲得的技能、方法和有價值的探索如何更好地輔助線下教學呢?
01
讓師生的「網友關係」延續
和諧師生關係是教育教學的第一生產力,和諧師生關係的最高目標是老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成為各個層次學生的益友。疫情期間的老師,為了課堂高效、為了作業有效,與學生鬥智鬥勇,鬥出了智慧,也鬥出了「網友」。
作業中的創意表情包
線上教學期間的師生對話也即網友聊天。不能面對面的只有聲音的聊天,聊的是投機,話不投機,言沉大海。因此在此期間,有創意的老師用了各種表情圖案:一個「贊」的表情包,一個「熊抱」的表情包,讓學生驚喜不已,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課堂中的生活小照片
為了讓課堂內容更接地氣,老師插入一些自己廚藝的照片,秀一下自己做的菜,這讓學生知道老師也是個真實的普通人,讓學生也關心老師的生活,還有老師展示一盆家裡養的植物,故意讓學生指導老師如何培植等有生活情趣的圖片、畫面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交流中的同理心話語
「長時間在線上學習,確實很累」「眼睛一定很酸吧?」「不著急,先讓眼睛休息一下再做」……學生忽然感受到老師的特別理解,於是為了不辜負老師的理解,強迫自己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網絡聊天中,學生看到了不一樣的老師,老師發現了不一樣的學生,看到學生的多面性,師生關係真正回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係。
回到線下教學,老師需要繼續保持和學生的「網友」關係,深入學生的真實生活,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學生可敬的師長,可親的密友。
02
讓老師的「課程意識」延續
疫情期間,老師樹立了 「生活即教科書」的課程意識,線上的一堂堂抗疫知識宣傳、一個個抗疫動人故事、一件件抗疫藝術作品、一首首抗疫愛國詩歌、一封封抗疫勵志書信、一次次抗疫德育主題,讓學生直面生命課題,生活就是課堂,疫情就是教科書,讓學生明白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懂得感恩、情愛家國。
回到線下教學後,我們依然要將校園生活、社會生活等作為我們的教學內容,先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後才能「教育即生活」。我們需要一雙慧眼、一點藝術,抓住生活中的素材,把握生活中教育的契機,與學生一起繼續共同參與探究課程,帶領學生開闢「生活」,使教育和生活真正成為一體。
03
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延續
線上教學強調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老師提前一天用「資源包」或導學單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前置學習資料,讓學生「先學後問,先問再教」;老師提前一天在平臺上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由原來只有老師自己知道的「教的目標」變成了讓所有學生都知道的「學的目標」,讓學生「明白學習任務」,使已有認知與明日新知提前進行概念交互和融合。老師及時做好導學評價,指導、幫助學生有條不紊地開展前置自主學習,有效保障課堂學習效果。
回到線下教學以後,老師要把指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作為備課的一部分,認真科學地編制每一份導學案,明確符合學情的學習目標,突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在課堂上通過老師提問追問、學生展示回答、生生質疑互辯等形式檢驗學生的課前學習效果,對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起到鞭策和督促的作用。
04
讓家長的「導師角色」延續
這次疫情,很多父母與學齡子女有了一次同一屋簷下最長久的陪伴,這讓家長有了改進家庭教育方式的契機。
雖然每一位家長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然而怎麼愛孩子、怎樣教育孩子、怎麼來引導孩子,對大多數的家長來說卻是個難題。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讓家長從「生活保姆」無奈被迫搖身變成了「成長導師」, 由「吃喝玩樂」的陪伴到「智慧用心」的陪伴,在老師的指導下,很多家長明白了如何與孩子交流,學會了觀察孩子的脾氣性格和習慣,了解了孩子的優缺點,知道如何去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幫助孩子改進缺點,讓孩子感覺到溫暖和開心,家長成了孩子成長的導師。
回歸線下教學後,很多家長「終於把神獸交接給學校」後,覺得自己徹底輕鬆,肩上的擔子完全可以交給了學校。因此老師要持續對家長提出要求,持續指導家長的育人方法,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成長規律,幫助家長認識孩子,幫助家長認識學校,幫助家長科學引導孩子學習,正確幫助孩子完成學業,與線上教學階段那樣,保持溝通和交流的暢通高頻。
05
讓團隊的「合作互助」延續
學生團隊
線上學習期間,老師為了方便管理,便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管理,組長負責制,組內專人分工,分別落實監督課前自主學習、收繳課後作業、背誦課文單詞、組織項目式學習、幫扶學習困難生、匯總上報老師等工作,充分發揮了同伴之間相互監督、相互促進作用,儘可能地實現面向全體,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益。
老師團隊
網課期間,新老教師之間的教學技術互幫、備課組內的教學資源的共享、學科教研組內的每日教研分享,團隊合作發揮得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明顯。
回到線下教學,班主任可以根據前期情況,再進行科學合理分組、更明確各人職責、做好小組培訓工作、進一步優化評價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學生小組學習的功能。學校和學科教研組要建立一種有助於組內教師交流、溝通、合作與評價的機制和活動,讓團隊群體持續彰顯強大的力量。
06
讓教學的「新式妙招」延續
微課視頻是網課期間最受學生喜愛的學習方法。針對學生作業中的高頻錯點、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老師開始學習製作微視頻,讓學生自行反覆多次觀看,直至看懂理解,這種個性化的、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內容少效果立竿見影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網課的學習效率。還有 「班級小管家」、「班級優化大師」、「老師助手」等途徑讓作業反饋效益大大提升。
微課視頻也是線下教學最好的輔助手段,可以作為課前的導學索引,可以作為課中的重難點突破,可以作為課後輔導的鞏固;微課視頻可以由老師製作,也可以由學生自己來製作,學生製作微視頻的過程就是學習成果輸出的過程,真正的學習成果需要由「輸出」來檢驗「輸入」的有效性。
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成為新時代各行各業變革的主要方向,教育也是如此,線上線下混合學習將進一步成為全球學校教育發展趨勢和潮流。我們要把握線上線下教學的特點,更新思維,延續線上教學的優勢繼續輔助線下教學,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運用新型的多元化及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發展、成長奠基。(杭州浦沿中學校長 徐文美)
《人民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