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孝順嗎?莊子給出了孝順的四種境界,你是哪一種?

2020-12-23 莊亦得

孝順父母,是出於報恩的心理?還是自發於內心的愛?是為了讓別人稱讚你是個孝子?還是怕不孝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雖然表面上都是一樣的孝順父母的行為和表現,但是卻有不同的境界。

莊子給了孝順的四種境界,看看你是哪一種?

《莊子-天運》中說:

「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敬孝、愛孝、忘親、使親忘我,這就是孝順的四種境界,由易到難,從低到高。

第一種,也就是最低層次的,「敬孝」。

什麼是「敬孝」?就是指在說話上、態度上,對父母畢恭畢敬,作為子女該做的事,應盡的義務也都做到了,這就是「敬孝」。也許你會問,這還不行嗎?怎麼只是孝順中最低的層次?

為什麼是最低的,那我們看後面更高的境界,就知道它為什麼是最低的層次了。比「敬孝」高一個層次的孝順是「愛孝」。

什麼是「愛孝」?

就是指你的這些孝順行為,不是出於為了盡義務去做的,不是為了刻意遵守「孝順」這個道德規範,而是因為心中懷著對父母的「愛」,自發地、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自然而然去做的。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完全是出於母愛、父愛的天性。即使世界上沒有「孝順」這一道德規範,我們也會去做,因為我們有一顆愛父母的心。看到父母缺吃少喝或是身體病了,我們的情感上就受不了;一定要讓他們健健康康的,我們心裡才踏實。這就是自發於內心的愛。叫「愛孝」。

第三種境界是「忘親」。

「親」,指雙親,即父母。「忘親」意思就是忘記我對父母的好,忘記我對父母做過什麼。它的含義是什麼呢?我舉個反面的例子,大家就容易理解了。有些人因為贍養父母或繼承家產的事與兄弟姐妺對薄公堂,在公堂之上,會滔滔不絕地述說我曾經為父母做過什麼,如數家珍一般,哪年哪月我給過多少錢,我是怎麼伺候吃伺候喝的,我是怎麼不容易的,我付出過多少辛苦,等等。把自己對父母的好,記得清清楚楚。這就不是「忘親」。

什麼是「忘親」?為什麼會「忘親」,為什麼記不清楚自己對父母的好,記不清楚自己為父母做過什麼?因為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過要得到「回報」,沒想過要分家產,所以沒有「記帳」,只是覺得這是自己自然而然要做的事。就像吃飯睡覺一樣,你會記得清楚你每天都是怎麼吃飯睡覺的嗎?人的大腦不會去記憶對今後沒有意義的事,所以你不會記得很清楚。那麼在為父母做事的時候,你是覺得自己在為父母「付出」嗎?甚至被自己的孝順之心自我感動嗎?還是根本沒有感覺,沒有感動,只是自然而然地去做了,做完了也不記得。如果是後者,你就達到了「忘親」的境界。

第四種境界是「使親忘我」。

就是不僅我不記得我對父母的好,也使父母不記得我對父母的好。什麼意思?打個比方,比如你的母親因病住院,你天天守在醫院照顧。雖然你沒有把自己的付出當回事,已經達到第三個層次,但是你的母親卻很當回事,一是母親會對你懷有感恩之情,心裡念叨著「孩子對我真好!」二是母親心裡會擔心把你累壞了,擔心你耽誤了工作,因此母親心裡會感到不安,甚至會因為擔心而急著出院。這就沒達到「使親忘我」的境界。

那麼什麼是「使親忘我」,就是讓父母感到你的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既不會有對你「感恩」的想法,也不會為你擔心。你讓父母所感覺到的只有「舒適和心安」。比如你以前天天給父母按摩身體,今天又按摩了一次,父母一定不覺得什麼,已經成為習慣了;如果你從前從未給父母按摩過身體,今天給父母按摩了一次,父母一定會很感動呀,孩子真孝順啊,甚至會說「可別累著你呀」。前者就是「使親忘我」,讓父母忘記了我的好處,只感覺「舒適和心安」。這才是孝順的最高境界。

孝順,就是要出自愛心,出自本心,不是為孝而孝,孝順成習慣,孝順成自然。這才是真正的孝道。

今年清明節快到了,往年人們都會去陵園祭奠先輩,燒香燒紙。祭奠先輩,也是表達對先輩的孝敬。但是今年因為疫情,只能選擇在網上祭奠。似乎有點遺憾。但是有什麼關係呢?真正的孝,是在心裡,而不是表面上的這些形式。心中無孝,陵園祭奠又有多大意義?不過是莊子所說的「敬孝」而已。心中有孝,即使在網上祭奠又有什麼關係?

相關焦點

  • 「在朋友圈那麼孝順,你爸媽知道嗎?」毫無溫度的口號,該停止了
    母親,不是一個名詞,父親,也不是一個代號,而是一種大愛的結晶,更不是一種稱呼,而是世上最溫暖的表達。前段時間,突然接到大伯電話,90歲的奶奶突發疾病,快不行了,64歲的父親瞬間急哭,母親見狀便好言安慰了幾句,父親不僅不領情,還衝著母親發火。
  • 「我媽這輩子不容易,結婚後你必須孝順」「你自己的媽,你孝順」
    男朋友家沒有多少錢,我體諒他,彩禮錢要多了,他拿不出,到時候辛苦的還是我們兩個。和父母商量後,我告訴男朋友,結婚給3萬6的彩禮就夠了,再幫我買一對金耳環。比起男朋友老家,娶一個媳婦,彩禮動輒要10萬、30萬的來說,我確實沒有給男朋友任何壓力。
  • 到底什麼叫孝順?我恰恰認為孝順=孝而不順
    所謂孝順、孝順,在當下幾乎所有中國人的意識中,「孝」的通俗解釋就是「順」。而所謂「順」,就是子女時時處處都要順著父母的意志去說話、辦事,不得有半點違逆、不順從。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就是最高境界的「孝」或「順」。這是幾千年儒家道德教育的結果。而在我們的意識中,這「孝」就是「順」的儒家道德源自孔子。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 一個連父母給的身體都照顧不好的人,拿什麼來說你孝順
    許多人都口口聲聲的說著孝順,卻做著讓父母日夜憂心的事情,你真的明白孝順在父母心裡的意義嗎?01孝順不是你拿著自己的身體去換很多很多錢,如果有可能,父母寧願用自己的生命去換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睡眠時間越來越短。
  • 李逵式的孝順,不是真孝順,老娘死得太冤了
    李逵的孝順,更多的是攀比李逵回家接老娘上梁山,與其說是孝順,不如說是攀比。當時,宋江接老父親上山,公孫勝要回鄉照看老母親,看到別人照顧爹媽,李逵放聲大哭起來。宋江連忙問道:「兄弟,你如何煩惱?」平心而論,攀比孝順,總比不孝順強,可惜,李逵的孝順是一種致命的孝順。 少親情,該順的時候不順李逵趕回家中,就尋思:「我若說在梁山泊落草,娘定不肯去,我只假說便了。
  • 莊子用三條魚,道出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條?
    他曾把自己總結的智慧寫進了三條「魚」之中,在今天也被人們當做三個人生境界,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呢?北冥之魚莊子的經典名篇《逍遙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表面上看似十分快樂,乘著夏天的風,從北冥飛到南冥。殊不知一旦沒有風,只能面臨高空墜落的局面。在莊子眼中,人一定不可以過度依賴萬物。
  • 為什麼孩子不孝順,從你上菜時就做錯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為什麼為家裡操勞半輩子,所有吃喝都先顧孩子的父母,能養出不孝順的孩子?你可能覺得是孩子天性如此,其實不然。
  • 男人孝順不一定對老婆好,那種媽寶男都孝順。這是什麼道理?
    老人生病這件事能反映出:這個小夥子家教就很好,懂得體貼、關心。但是我們的部分女性的看法讓人堪憂,認為孝順家庭的男孩子是媽寶男,覺得孝順家庭的男人比對媳婦重要,還得求媳婦向他一樣對他的家人。在漢朝從上而下更是將孝廉作為一種推選入官的資格,充分說明一個人的德行是多麼的重要,宋朝將其作為為官資格的一項重要指標,沒有德行之人談什麼價值和抱負呢?也許,為人妻不需要有多麼高的功績和德行,只需要自己過得開心就好了,但是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為人妻作為家庭的一員,拋棄自己的家庭責任,結婚還是將自己與家庭分割開來,認為男性的家庭成員跟自己關係不大。
  • 儒家的孝順是什麼意思
    你十分之一可以出的起吧,攢起來給父母買一些生活必需等等,這難道不是孝順嗎。其實儒家的德行,雖然有人反對,但是只要是德,其本身是帶有光芒的。人會不由自主去尊重。比如你們單位兩個年輕人,你是個領導,一個人暫時看起來工作能力強,但是喜歡反對父母,埋怨父母,一個踏實沉默,但孝順父母,你對誰有好感?對了,只要是德行,都會自帶光芒。這就是正氣福報的來源。一個姑娘把傘打給了母親,你會怎麼看他?
  • 莊子的三條魚,三種人生的境界!
    在莊子的思想體系中,不為外物所累,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我身邊有一位這樣的朋友: 她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個小康家庭,日子雖然沒有什麼大富大貴,但是一家人相處的很融洽。
  • 孝順:真正的含義,這才是家庭的支柱
    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通俗易懂就是(孝順,就是順著老人長輩的意思,有順才孝,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自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都是這樣說大,最大的孝順就是把家族發揚光大,子嗣延綿旺盛,久經不衰的意思。孝順是一種愛什麼可以稱之為愛,當然愛分很多種,父母對子女的愛,兄弟之間的愛,戀人之間的愛,夫妻之間的愛都是一種偉大的愛。
  • 男子離婚後,惋惜:「如果你好好孝順我爸媽,我們之間就沒矛盾」
    「多為老人著想一下,你看你對老人不孝,周圍鄰裡看著也不好。」「你愛我就應該愛我的父母,愛屋及烏懂不懂,跟我一起盡孝才能家庭和美。」「我是不會為了你去忤逆我父母的,你自己還是多忍耐一點吧。」……類似這樣的勸說有很多,總之張先生的意思就是:我是個孝順的人,你必須跟著我一起孝順,咱倆才能和睦。
  • 《莊子》這三條魚的故事,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你是哪一條?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他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他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品讀《莊子》之後,發覺人生之三重境界不就是莊子筆下的三條魚嗎,這裡容我細細道來01第一條 鯤鵬
  • 胡適: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
    假如有位朋友留我在他家裡住上若干年,並且供給我的衣食,後來又幫助一個大願,立心做個大施主,並不希望我些須報答,難道我自問良心能夠就是這麼拱拱手同季離開便算了嗎?我以為親子的關係,無論怎樣改革,總比朋友較深一層。就是同朋友一樣平等看待,果然有個鮑叔再世,把我看做管仲一般,也不能夠「不是待我的恩誼」罷。大作結尾說道:「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
  • 父母在世時很孝順父母過世了不上墳合適嗎?
    題目你好,我是田野,很高興你的問題。看到你的題目,我感到挺新鮮的。父母在世時很孝順,過世了而不去上墳,以我看,這事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我可以肯定的說,有生前的孝順,就有死後的上墳,不去,也可能是去不了,肯定有原因,不能只看表面。
  • 有人問,人老了後,子女是不是孝順,看哪幾個細節就知道了?
    不用看細節,就看這個老人以前家裡有沒有孝順的傳統。我們村有戶人家,二十年前,他的母親因病去世了,他母親娘家人來參加弔唁和葬禮,母親娘家人指的是他母親的侄子輩。原來是這戶人家,對他母親極為不孝順,病倒在床,不給飯吃。娘家人肯定是出離憤怒了,女兒嫁到你們家,竟然是這樣的待遇,能不憤怒嗎?當然女兒是娘家人對自己家族出嫁了的女人的一種統稱,不是他母親的父母才可以這麼叫,因為她父母應該不在了,那個年代的人沒有那麼長壽。我們這裡還是很傳統,對出嫁的女兒,在夫家過得怎麼樣,還是很看重。
  • 「組團式孝順」開始興起,鄰居感嘆兒女孝順,66歲大媽無奈落淚
    ,你也別再坑我了,我現在沒有錢了。 其實在大家的身邊也有類似的情況,相信在大家的印象裡,「啃老族」都是一些對社會沒有幫助,一味蠶食父母得到年輕人,但實際上現在的年輕夫妻啃老的方式卻花樣百出,形成現在的「組團吸血」,讓很多老人苦不堪言。
  • 清風傳家 | 吳良鏞:建築大師眼裡的孝順
    清風傳家 | 吳良鏞:建築大師眼裡的孝順 2021-01-14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中有這四種女人,請一定好好珍惜,能讓你一個家旺三代!
    1、孝順父母的女人。父母是我們的活佛,孝順父母,就是在孝敬佛菩薩,佛菩薩自然也會非常歡喜。這樣的女人,一生都會因為她的孝心、善良變得順利、富足!一個女人若是孝順自己的父母,懂得體諒老人的辛苦,那麼,她也會試著在婆媳關係中換位思考,去孝順婆婆。如果懂得孝順公婆,那麼,與丈夫的感情也會越發深厚,家庭會更和睦幸福,也是為這個家庭積累福報。
  • 父親工地上揮汗如雨,兒子朋友圈疼父親|「雲孝順」,是悲哀
    問她,你是怎麼孝順的?既然孝順父母,那為什麼還給父母帶來一個累贅?小花回答:孝順的形式很多啊,我不拘泥於形式。我比誰都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上大學(其實是大專)時期我花錢很節約,一月只要1千塊,寧願過苦日子也不忍心多要。我已經夠節省的了,我為父母受了很多苦,這算孝順吧……又問她,還有什麼值得一說的?畢業快3年了,你也不找工作,整天向父母要錢花,這就是孝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