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美石坊又名濟美牌坊,坐落於江西宜春奉新縣會埠鎮招賓村潦河北岸7米處,距奉新縣城28公裡。是江西省唯一的四方牌樓,在全國也極其少見,因其造型獨特加之氣勢恢宏,有「江南第一坊」美譽,極具文物價值。2019年10月7日,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西宜春奉新縣會埠鎮濟美牌坊。
據記載,明萬曆二十八年( 1600年)官宦為紀念和表彰明從侍郎、布政使司理問所理問胡士瑗及其祖先宋國子監主簿胡仲堯、宋光祿寺丞胡仲容等捐廩以賑饑民,創南津橋,建華林書院,修孔子廟等善行義舉耗官銀30萬兩而立,因華林胡氏「世濟其美,不隕其名」,故稱「濟美牌坊」。
江西宜春奉新縣會埠鎮濟美牌坊。
濟美石坊高12.2米,寬4.15米,建築結構平面為正方形,由4根方形石柱構成4門。每門寬4米,高4米,4根石柱均為方形,每方寬0.4米,每面均由門樓式牌坊組合而成,榫式聯結,造型精美,每門於門首鑲嵌青石板一塊,第一層題:「從侍郎布政使司理問所理問胡十瑗」;第二層題:「濟美」兩鬥體大字;第三層鐫刻「聖旨」二字。
江西宜春奉新縣會埠鎮濟美牌坊。
該牌坊4角作挑簷狀,4柱上下刻滿蓮花瓣狀圖案,橫梁及二、三層間柱均刻有「松鶴延年」、「鯉魚躍龍門」、「風戲牡丹」、「龍鳳呈祥」、「二龍戲珠」、「百鳥朝風」、「祥雲仙鶴」及「麒麟圖」等,造型精美,千姿百態。石坊上大大小小鳥禽超過100隻,在石坊內部北側額坊上,一隻魚鷹昂首揚喙,將圖案的邊框突破,這一神來之筆,超脫了程式化表現的局限。坊內各層青石板均有建坊始末記載。
江西宜春奉新縣濟美牌坊石雕藝術。
牌坊上記載著華林胡氏四段千古流傳的濟美佳話:宋國子監主簿胡仲堯創辦華布書院,捐稻租八百石,飢四方來學之士;淳化中捐廩賑災活民數萬;景德四年( 1007年),在縣城建孔聖廟,創南津橋,尤其是南面第二層橫梁上,「舉朱幡,迎快馬,路旁書童仰頭望」,講述的是宋雍熙二年(986年),華林書院有三位學子同年並登進士第,朝廷派人送喜報到華林的生動情景。明正統六年( 1441年),仲堯十七世孫胡應磷輸粟千石助賑,天子特敕獎屠蘇以羊酒。
江西宜春奉新縣濟美牌坊石雕藝術。
濟美石坊紋飾精美,石坊始於己亥( 1599年)仲冬,豎於庚子(1600年)孟秋,竣工於辛丑(1601年)正月,建坊前後用了14個月。距牌坊50米處為招賓村,古時這裡是水陸交通要道,是華林胡氏設館迎接名公巨卿、遊學之士較重要的祖居地。但到如今,這裡已成為人跡罕到之處,這座精美的石雕牌樓,藏在深閨待人識。但當你來此觀賞後,一定會被它的精美石雕藝術所折服,該牌樓充分顯示了古代江西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水平,是個非常值得觀賞的古代建築,在我國牌樓建築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