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故城記憶】之--遠古的青陽城

2021-02-07 大修武

 

    李固村位於修武縣城東北12公裡,隸屬五裡源鄉管轄,是五裡源鄉最東端的一個村莊,東抵達輝縣境界。

    李固村南有一段古城牆遺址,高5米長80米,雜草灌木荊棘叢生,敘述者城曾經有過的輝煌。1963年被定為河南省文物單位。李固村北的矮山石礫,是遠古的青陽城廢墟。 

     這裡自古以來就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四千年前的黃帝時期,這裡方圓30裡一帶,陶土豐饒,森林茂盛,土壤直立,窯火正旺,陶瓷業空前發達,黃帝親封這裡的寧封子為陶正,掌管天下陶瓷。出土的方格紋飾的灰陶,藍紋肌理的夾砂陶罐,粗砂的小缽,灰藍色的平底陶碗等,見證者龍山文化曾有的文明進步。這是李固村文化層的深層記憶。

     李固村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文化底蘊深厚沉重。《路史》記載,黃帝時期,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融合,社會發展迅速,人民安居和諧。曾與南部蚩尤部落在之山,三年十戰而勝。其子玄囂,即少昊,字青陽,螺祖所生,稟賦睿智,統領一方部落,修太昊之法,曾在此築城,惠及黎民。故稱青陽城。處於東方方位。

     夏末商初,這裡位於故都城遠郊,青陽城社稷安泰,已經具有利用雲臺山山水灌溉能力,生產穩定,倉儲谷黍。出土的陶皿蛋形甕,質地細密,技術高超,造型完美,呈現簡易花痕等。那是的民間匠人的智慧淋漓盡顯。文明生活離不開水,製造陶器也離不開水。村北有幾處泉水,汩汩奔湧,淙淙清波,晝夜不息,環繞著村落家園涓流。

     商末周初,青陽城處在京畿要地,有兵防部署。可是頻繁的山洪暴發,泥石流的衝刷,依山坡而建的青陽城受到極大的破壞,僅僅留下許許多多的崮垛坡,嶙峋峭壁。武王之師曾在這裡與商軍交戰。周朝興起時,武王封蔡叔監管殷商後裔氏族。《後漢書·郡國志》載,文王子蔡叔監殷,食邑於河內。後來。成王即位,周公輔佐料理國事,蔡叔管叔不悅,結盟武庚發動叛亂,周公率軍,一路奔赴討伐,在輝縣共城駐紮設據點,運籌軍策,步步為營,在青陽城依靠石崮掩體,埋伏重兵,一舉剿滅蔡叔軍隊。歷經三年有餘,平定青陽,清除管叔蔡叔餘黨。

      從此,青陽城恢復安靜。

       這裡所造的陶皿更加嚴謹,泥繩紋路盤繞虯枝,有深蘊藍韻。筒狀的陶瓷板,圓圓的楊波瓦片,葵花口沿陶具等,陶藝技術日臻完美。

       李固村文化,在先秦時代,文明卓立,歷史濃鬱。龍山文化、陶瓷文化、地域文化、殷商周文化,羅列交織在一起,使得遠古的、遺忘的青陽城遺址文化更富於魅力。

相關焦點

  • 東漢李固:鯁直派的首領
    商少通經傳,謙恭好士,闢漢陽巨覽、上黨陳龜為掾屬,李固為從事中郎,楊倫為長史。李固以商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裁,乃奏記於商曰:「數年以來,災怪屢見。孔子曰:『智者見變思形,愚者睹怪諱名。』天道無親,可為祗畏。誠令王綱一整,道行忠立,明公踵伯成之高,全不朽之譽,豈與此外戚凡輩耽榮好位者同日而論哉!」商不能用。
  • 漢朝英雄志之李固:運籌帷幄於萬裡之外,閃耀東漢的名臣
    曾經看過一本連環畫,上面的主人公叫李固。當時感覺也不出名,直到有一天看了《後漢書》,才知道他在東漢時期是很牛的。本文將和大家介紹這位百度上都幾乎找不到圖片的東漢名臣,但是看完他的事跡忍不住讓人點個讚的李固。
  • 《水滸傳》李固不留情的把燕青趕出家門,燕青為什麼沒殺死李固?
    李固把燕青趕出家門,燕青不殺死李固有如下原因:一、李固把燕青趕出家門,主人盧俊義不在,大管家李固有權把家裡的傭人趕走,何況李固有盧俊義的夫人賈氏支持,燕青沒有任何理由殺死李固。假如燕青殺死了李固,無非讓自己成為一個殺人犯,沒有其它任何意義,所以燕青不殺死李固。盧俊義和大管家李固,被梁山好漢活捉後,梁山泊主宋江放了李固,留下了盧俊義。
  • 李光地風阻故城
    李光地風阻故城孟慶濤故城縣學基址約二十餘畝,創建已無可考。
  • 交河故城丨兩城相交處,黃昏傍交河
    因為處在兩河交匯之處,所以被稱為「交河故城」。整座交河城像一艘遠行的巨輪,又像一片巨大的柳葉,在10公裡長的亞爾乃孜溝中記錄著歷史的沉浮。▲俯瞰交河故城亞爾乃孜溝是遠古時代由於洪水衝刷而形成的一道河谷,經過數千萬年的衝蝕,大自然以它非凡的創造力,在河谷中央留下了一個柳葉形的河心洲,四周崖岸壁立,30米深的河谷讓這片黃土臺地有了絕佳的天然屏障。
  • 衡水傳統名吃(五)——故城炸藕夾
    蓮藕在我國雖早有種植,但在水源不足的故城一帶,蓮藕的種植區域並不是很大。故城蓮藕是當地土生土長的食用淺水藕,味微甘而艮,熟食無渣入口即融,藕斷絲長香味很濃。農家有機肥與粘土攪拌種植,生長在方形的人工開挖的蓮池中,藕色淺黃,管狀內孔細小,肉質白而鮮美,節短莖長,一般一米以上,最長的可達兩米。
  • 交河故城的現狀及保護
    交河故城溝北車師墓葬   交河故城延續了1000多年,建築技法很多,但都是以交河臺地上最普通、最基本的東西——黃土為材料進行建設,城中保存下來的構築技法可分為五大類,即夯築法、壓地起凸法、垛泥法、土坯、
  • 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的屋頂,被東察合臺汗國的一把「聖火」焚燒殆盡。  2號民居印證文明交融  交河故城當絲綢之路要衝,接受了1600年西來東往文明之風的薰染,打上了古老的東方文明、印度文明、希臘文明的烙印,變成了諸種因素的混血之城、充滿勃勃生機。
  • 交河故城——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此時,中原大地正是諸子百家唇槍舌劍,戰國狼煙四起,諸侯攻城奪地之時。經過1600年的使用營建,交河完成了由城堡向城市的過渡,一度成為吐魯番盆地的政治軍事中心。交河故城與天山交河故城具有一座城市應具有的一切東西:大街小巷、精緻的城市設計布局、寺院、民居、市場、官署、佛塔、墓地、城門、便道……由於洪水的衝刷,許多建築都崩下崖體。
  • 河南一縣,為蔡國故城,是千古一相李斯家鄉,當地建有亞洲第一門
    蔡國故城,如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城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略短,南北稍長。現存城牆,為夯土築成,城牆缺口較多,疑是城門遺址。城中有一土臺,稱二郎臺,可能是蔡侯宮殿區。在蔡國故城東去三十裏白圭廟一帶,有一座重簷高翹、簡瓦蓋頂、古雕秀麗的八角涼亭矗立於八尺高臺之上,掩映在幾株古柏之中,被稱伏羲畫卦亭。據傳,遠古時期此處上臨於蔡水之濱的高臺,臺周蓍草叢生,伏羲氏為定天下之吉兇,製作八卦圖後,曾在這臺上用蓍草和龜甲燒灼揲卦。
  • 交河故城:絲綢之路上最完美的廢墟
    《世界遺產名錄》。吐峪溝千佛洞、吐峪溝霍加木麻扎便是有力的見證,是後來有關宗教歷史文化藝術界學者歇足的驛站,有的更為此付出畢生的精力。而這首《崖兒城》詩,精練而生動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點。無處不在。他還向我們介紹了不少故城往事及申遺的艱辛,交河故城能再現人世還要歸功於這些考古專家的堅持不懈與執著的探索精神,讓它終於重現了「東方龐貝古城」的遺韻,據劉教授介紹它還完整地保留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地下佛寺,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可惜不對外開放,遊人無法參觀。
  • 新榮區堡子灣鄉宣寧故城遺址
    宣寧故城遺址原名為宣寧縣故城,山西省大同市革命委員會1981年2月24日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所在地位於大同市新榮區北邊緣,村北數百米處即內蒙、山西省界線,村子西南距彌陀山約8.5千米,村子南有東西向涓子河。城址北依村莊,南止小丘,東西兩向開闊平展,涓子河東西貫通故城,整個故城範圍土地相對平緩。
  • 踏訪漢魏洛陽故城
    在漢魏洛陽故城考古發掘工地上,只留下了一座座經過血與火洗禮的殘垣斷壁,其他悉數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一代代叱吒風雲的帝王足跡,令人敬畏,驚愕不已。考古發掘現場◎巍巍帝都 血雨腥風洛陽「居天下之中」,自古便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的美譽,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之地。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古發掘,持續數十年從未間斷。
  • 蓬安相如故城明年將全面建成
    12月22日,記者在蓬安縣相如故城項目建設現場看到, 景區主城門文明門、縣衙、文廟、武廟等建築隨著地勢分布坐落,工人們正在加緊配套設施的建設和綠植的布置,整個相如故城呼之欲出。相如故城項目是全市「100件大事」之一,於2018年6月啟動建設。
  • 鄂州史事 | 鄂王故城今何在
    鄂王故城今何在?這個故城說的是鄂王城。當前流傳最多的是大冶金牛一說,即「古馬跡鄉說」。
  • 錢國祥: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察新進展
    2018年3月15日晚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錢國祥教授應邀在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題做為《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察新進展》的演講。
  • 高昌故城東南小佛寺壁畫小考
    1902至1903年,德國吐魯番探險隊在格倫威德爾的帶領下,考察了吐魯番諸多遺址,其中以高昌故城為重點,並繪製了高昌故城平面示意圖,圖中所標示的Z號遺址,即為今日之東南佛寺。他們考察並詳細記錄了東南佛寺的存在狀態,留下了一張佛塔照片(圖1)和一幅佛寺平面示意圖(圖2)。1907年,俄國探險隊亦考察了此遺址,並從佛殿內獲得了許多壁畫殘片,探險隊成員杜金拍攝下了一些珍貴的照片(圖3)。
  • 蓬安縣錦屏鎮相如故城四大城門名字由來與寓意
    城門之美,美在耐人尋味的名稱,以及名字背後那悠悠往事。 在浩浩嘉陵江畔,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相如故城。故城有四大城門,名字別具一格。翻閱歷史長卷,城門的變遷,是伴隨著故城的發展而變化。
  • 跟我走進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 探索大唐安西都護府的前世今生
    交河故城坐落在距離吐魯番市區10公裡的西部臺地上,據守要衝,控扼古代交通咽喉,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在臺地上的交河故城宏偉壯觀,建築密集,布局有序,它的整體性、封閉性以及防禦性都很強。從上往下看,猶如一片柳樹葉,由河水和綠洲將交河故城的臺地與周邊隔絕,地勢高低錯落,立體感十分強烈,懸崖峭壁,水草茂盛,這樣壯麗的景色堪稱一絕。
  • 秉承工匠精神,四川蓬安相如故城讓古建換新顏
    郭安平 封面新聞記者蘇定偉 實習生陳恩鳳12月19日周末,四川蓬安縣相如故城,工匠們仍在勞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讓這座歷經千年的古建築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1500多年前,為紀念司馬相如少年寓居之地,南朝梁天監六年(507年),在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地界內設置相如縣。因戰亂及歲月風霜侵襲,相如故城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2018年蓬安縣借文旅融合發展契機,成立相如故城建設項目指揮部,計劃投資20億元,修復相如故城歷史格局,創建以故城為核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繼續講述一代「辭宗」「賦聖」司馬相如的文才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