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關注體育
城市 · 賽事 · 品牌 · 傳播
W
EINING
摘要
Keep是如何引領國內健身新潮流的?
公眾號 | 網際網路+體育
作者 | 洛珍念
近日,上海體育學院與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聯合發布了《2021年中國健身趨勢》。
榜單排名前20的中國健身趨勢分別為減重運動、健康飲食、運動與健康從業人士培訓與認證、青少年體育等。
而全球健身趨勢則呈現明顯不同的結果。發布會上,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前主席沃特·湯普森代表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公布了2021年全球健身趨勢調查結果,在線訓練、可穿戴設備、虛擬實境健身訓練、運動即良醫、行動裝置運動App等排在榜單前列。圍繞居家健身場景的在線訓練,成為全球健身趨勢。
在過去的2020年國內健身市場商業形態也在不斷變化,超級猩猩依舊堅信教練的價值,推出了教練職業發展地圖2.0版本;Keep也在不斷改進著內容產品,推出「Online Koach」計劃,全方面幫助教練提升線上教學影響力,打造著健身領域的李佳琦;樂刻也早在2020年1月,就提出「教練新十年」計劃,聚焦行業核心群體,為教練職業發展提供6條路徑,並在年底開放數智賦能平臺,向健身存量市場開放,幫助商業俱樂部改造升級。
從國內和國際市場來看,在線健身和健身教練的職業培養,在2021年的健身市場也必將成為備受關注的兩條賽道。
— 1 —
在線訓練成全球健身趨勢
疫情改變了全球健身方式,上月初,線上健身預訂平臺ClassPass,發布了2020年健身用戶行為報告,「健身運動線上化」成為報告中最大的趨勢。
報告數據來源橫跨30個國家,近3萬家精品工作室、健身俱樂部等。數據顯示,超過5000家合作健身房,通過平臺內的直播和點播服務運營線上健身,近81%的用戶選擇在平臺內「雲健身」。報告預測,在線課程服務是2021年五大健身趨勢之一。
疫情也加速了運動健身領域的數位化步伐,線上健身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賽道,國內同樣如此。上個月,百度2020沸點個人搜索年終盤點發布,其中「年度生活方式」榜單中,宅家運動赫然在列。
受疫情影響,公眾的健康意識普遍增強,在出行受限的情況下,「宅家運動」成為主流,以Keep、FitTime為代表的健身運動線上平臺實現了一輪驚人的數據上漲。
QuestMobile發布的《2020年新冠疫情洞察報告》顯示,去年2月,運動健身App行業活躍用戶規模快速增長至8928萬,同比接近翻倍。其中,Keep在節後發起的健康減肥互助監督局活動,得到用戶的響應,活動期間日活用戶規模上漲60%達到613萬。
與此同時,包括超級猩猩在內的眾多家健身平臺也紛紛開始線上探索,越來越多的課程被搬到線上,健身平臺與直播平臺紛紛合作推出密集的居家健身課程以吸引用戶,催生出眾多運動健身網紅。
2021年全球健身趨勢榜單中,在線訓練、可穿戴設備、虛擬訓練、移動健身App這些更利於家庭場景的訓練方式,在排名上有顯著提升,但前三項,均未在中國的健身趨勢排名中出現,全球趨勢範圍中排在第12位的行動裝置運動App,在中國趨勢榜單中也僅排在第20位,壓線入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國內外疫情爆發時間不同,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後,線上健身熱潮回歸平靜,而國外仍處於流行期;另一方面國內健身市場成熟度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有明顯差距。中國健身產業的滲透率僅為3.1%,遠低於美國的20.3%,把運動當做生活習慣的用戶佔比很低。
互動健身平臺Peloton在美國的成功證明了基於家庭場景的線上健身需求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國內在線健身市場尚未成熟,在需求端和服務端都亟需提升,但這也意味著,背後巨大的發展潛力。疫情發生之前,國內垂直類頭部運動健身平臺便開始了在線健身市場的積極開拓。其中以Keep為代表,選擇在兩個方向同時發力。
培養用戶建立運動健身習慣,是運動生活的開端,在Keep剛成立之初,國內健身產業面臨兩大主要問題。一方面,大眾健身意識開始覺醒,然而獲取優質健身內容的渠道相當匱乏。另一方面,人們對科學健身的認知水平有限,初級健身者進入健身領域的門檻較高。基於這兩大問題,Keep以「結構化的跟練內容」形式,將健身動作標準化,快速迭代、批量生產內容,並將繁瑣的理論動作編排成以體驗為導向的課程,以多角度的動作來清晰呈現,解決內容匱乏的問題,降低運動門檻,吸引用戶跟練。
隨著用戶的健身需求更加多樣,越來越多人需要量身定製的個性化服務來幫助他們提升運動效果,Keep在18年推出了「智能訓練計劃」,通過用戶的身體指標數據,科學評估其運動能力,再基於AI技術將標準化的健身動作組合成一套專屬用戶自身的訓練計劃,從而幫助用戶高效實現個人運動目標,滿足其對個性化運動內容的訴求。
優質內容的創新,一直是在線運動的核心。疫情期間,為了滿足國人居家健身的需求,直播健身的熱潮在中國率先爆發了。Keep率先上線直播課程,超級猩猩、樂刻等線下健身房也紛紛轉入線上,B站、抖音、快手等綜合性內容平臺也先後入局,都在推出健身品類的內容和課程。
而在供給端,Keep也在不斷完善自身的服務水平,家庭健身是在線健身內容落地的最佳場景,這也就要求市場必須提供能夠監測、互動、及時反饋的軟硬體服務。在智能運動硬體產品的生態鏈打造方面,Keep連續推出了智能跑步機、健走機以及動感單車,試圖通過持續優化和不斷完善的產品,打通和用戶間的「最後一公裡」,實現在線健身市場的閉環。
可以看出,運動健身市場的擴大,用戶需求的爆發,考驗的是企業運動內容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專業水平。
— 2 —
健身教練培養市場廣闊
優質的內容,需要優秀的傳播者,即優秀的健身教練。
《2021年中國健身趨勢》顯示,運動健康從業人員的培養與發展成為未來一年的健身行業的一個重要趨勢,與此相關的3個待選健身趨勢全部進入前20,這實質上也響應了我國健身行業發展對合格健身從業人員的需求。
長久以來,在教練培訓和課程研發方面,國內一直比較缺乏系統的健身教練認證與培訓體系,在健身房迅速擴張早期,很多健身愛好者經過簡單培訓就能成為教練,健身教練水平良莠不齊,很多健身教練還承擔銷售顧問的角色,服務質量不過關,這也是外界對健身行業詬病的重要原因。
健身教練作為課程的傳播者和教授者,是連結平臺與用戶的重要橋梁,健身教練水平的高低,直接作用於用戶反饋效果,影響平臺的發展。疫情期間,隨著大量健身房倒閉,健身行業急速洗牌的同時,健身教練市場開始優勝劣汰,競爭環境發生變化,優秀教練員會得到更多回報。
與此同時,線上健身直播的興起,為傳統健身房教練帶來了職業新選擇,教練執照、訓練痕跡,都將從教練的重要評價標準,成為從業合格線。鏡頭宛如放大鏡,將教練的綜合表現力和專業實力全方面展示出來。
對用戶端而言,需要專業的教練提供優質的服務;對教練端而言,取得豐厚的回報的同時,亟需打通晉升渠道;對企業端而言,教練的發展路徑需要更加多樣化,有效降低教練群體的高流動性,才能進一步促進標準化職業規範。
可以預見,不論是健身行業還是大眾用戶,對於教練職業化發展都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無論是基本的從業素質,還是進階的培養體系,在最近幾年都會得到完善。
在健身教練職業化培養體系方面,Keep同樣頗具心得。目前,Keep針對今年的線上直播業務,幫助教練轉型推出「Online Koach」計劃,為健身教練提供了職業的新選擇。
「Koach」是對Keep教練的獨有暱稱,「Online Koach」計劃則是Keep打造直播教練天團的長期規劃。
直播教練更像是用戶身邊的訓練夥伴,通過直播和用戶建立更為扁平化的輕社交關係。「Online Koach」計劃提供了包括線上表演培訓、課程教案、運營技能培訓在內的一整套系統化的職業培訓。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還對直播教練必備的鏡頭表演能力進行了針對性提升,幫助教練凸顯個人魅力,練就線上直播教學素質。
為打造出「健身領域的李佳琦」,Keep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平臺優勢,調動各個業務線進行配合,包括給予流量支持的運營團隊,展現教練風採的拍攝剪輯團隊,以及量身打造教練形象的服裝化妝團隊等,通過多業務線的聯動,全方面幫助教練打造線上教學影響力。
基於自身優勢,在篩選出種子教練時,Keep首先考慮健身專業水平,在課程內容的呈現和人格化的包裝,以及流量支持方面,平臺都可以提供強力支持。
此外,「Online Koach」計劃為健身教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收入來源,如品牌廣告商業合作、Keep商城帶貨、成為Keep自家模特、付費內容分成等。隨著健身教練職業化培養體系搭建完成後,Keep的內容生態鏈也將持續完善。
隨著行業發展進入沉澱期後,擁有核心內容的公司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去年上半年,Keep完成了8000萬美元的E輪融資,更是充分展現了市場和資本對其發展態勢的看好。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Keep也在不斷通過數據基礎和技術實力,反哺行業和用戶服務。2021年中國健身趨勢,上海體育學院也邀請了像Keep這樣的運動健身企業,參與調研支持,實現了產學研的聯動,為未來體育健身行業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