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非其人勿授,非其正不傳.」附《黃帝內經素問直解》序

2021-02-07 曾凡朝讀經薈

這本書「非其人勿授,非其正不傳。」

附《黃帝內經素問直解》序

 

《黃帝內經·素問》,高世栻(字士宗)認為其「篇章字句,皆屬珠磯」,稱之為「聖經」。《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柩》兩大部分各九卷,總計162篇。其中《素問》流傳至唐代僅存八卷,經唐人王冰歷時12年研究,又為之補入《天元紀大論》等七篇(通稱七大論)。全書包括生理、髒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針灸、運氣、養生以及醫德等內容。《黃帝內經》作為「明道之書」,歷代被奉為經典。它既包含有豐富的醫學理論、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則與技術,又從宏觀上闡述和論證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聯繫,討論和分析了醫學科學最基本的課題一一生命規律。關於《素問》這部「聖經」,高世栻 「潛心會悟」,「殫心研注十載」,「得其旨趣」,完成了《黃帝內經素問直解》,自以為自己的注釋「庶几上補聖經,下裨後學」。因為《內經》文義古奧,頗難理解,歷代醫家整理研究並有成就者不乏其人,注家輩出,各有見地。清代名醫高士宗深研岐黃之術,對《內經》學術造詣甚高。高氏自幼學醫,後從張志聰「講論軒岐、仲景之學,歷十年,悉窺精奧」(見《清史稿 》)。行文從經文本意出發,簡捷通暢,聯繫實際,常在注釋中,僅以寥寥數語,便中肯的道明其旨,使人一目了然,說的比較透,寫的容易懂,實乃「直解」。「直解」不只是簡單易懂,而且是在「深入淺出」的同時「理明義達」,直指本質,「言言中的,字字見解,而一針一血」,作者這樣說到:「是注體會先聖微意,言言中的,字字見解,而一針一血,尤必深入淺出,俾千百世後,永為畫定不易之說。庶軒、岐問答之神,躍躍紙上;而至精至微之理,炳若日星。」


附《黃帝內經素問直解》序(光緒十三年丁亥浙江書局本)



相關焦點

  • 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序
    臣聞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聖之先務;求民之瘼(瘼,音mò,病也),恤民之隱(隱,痛苦也)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黃帝之御極也,以理身緒餘治天下。
  •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2)
    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將《黃帝內經。素問》與同樣是戰國時代的《周禮》相比較,有許多相同之處,足以充分證明兩書是同一時代、同一思想體系的作品;其次,《史記·扁鵲傳》中有關醫理的內容,與《黃帝內經·素問》的內容相類似,但卻樸素、原始得多,而《史記·倉公列傳》中有關醫理的內容卻比《黃帝內經·素問》有所進步,由此推斷:《黃帝內經》應當是扁鵲時代以後、倉公時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 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58
    (讀註:前人在註疏時發現:自天突、十椎、上紀起,至厭中二穴,共計三百六十四穴,除去重複,實有三百一十三穴,認為這是竹簡脫落造成不全。國家現行腧穴標準(2006年版)為362腧穴。)黃帝說道:我已經知道氣穴的部位,即是行針刺的處所,還想聽聽孫絡與溪谷是否也與一歲相應呢?岐伯說:孫絡與三百六十五氣穴相會,以應一年,以阻擋奇邪之氣,以通榮衛之氣。
  • 元胡氏古林書堂刻本《新刊補註釋文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書成於戰國至秦漢間,為時人總結舊說而成,編撰者難以稽考。
  • 【關於太乙本《素問》與王冰本《素問》的卷數變化】
    >《素問》這本書有兩個版本一是王冰本《素問》一是太乙本《素問》 【03】關於太乙本《素問》根據經文內容的比對,為了與王冰本《素問》相校也就是說在公元105-公元220的這115年之間,《黃帝內經》的名字改變成《素問》是可以確定的,《黃帝內經》的卷數有沒有改變還無法確定。至於張仲景看的《素問》是王冰本《素問》還是太乙本《素問》,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但是通過張仲景的用詞與表述方式,張仲景看的《素問》很大程度上是太乙本《素問》。
  • 黃帝內經·素問·四時刺逆從論-64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08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09黃帝內經.素問·五藏生成-10黃帝內經.素問.五臟別論-11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12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13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14黃帝內經·素問·玉版論要篇-15黃帝內經·素問·診要經終論-
  • 《黃帝內經》的源與流(下)
    校書工作持續十九年之久,劉向將已校之書編了目錄,方面檢索,這就是《別錄》,呈給皇帝御覽。劉向死後書仍未整理完畢,漢哀帝命其子劉歆繼承父業,繼續校書,終於完成。劉歆在《別錄》基礎上編成《七略》,當時整理的所有書籍,其名稱、卷數都羅列其中,可惜這本書已失傳,幸好《漢書·藝文志》將其主要內容都保存了下來。
  • 《張其成全解黃帝內經》序言(上)
    《黃帝內經》第一次次系統講述了養生理念,不僅講了怎樣治病,而且講了怎樣才能不得病,也就是在沒有得病的時候就預防它,最終能夠不得病,這就是「治未病」。第一部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除了醫學外,《黃帝內經》還講了天文、曆法、物候、地理、心理、社會等各學科知識,但所有知識都是圍繞「生命」展開的,充滿了人生哲理,所以它是教人健康快樂長壽的生命百科全書。
  • 醫解:素問名字真寓義
    問者,黃帝問岐伯也。方陳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問》。』元起雖有此解,義未甚明。按《乾鑿度》云:『夫有形生於無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形、器、質具,而痾瘵又是萌生,故黃帝問此太素質之始也。《素問》之名,義或由此。」張介賓《類經一卷·類經名義》曰:「平素所講問,是謂《素問》。」
  • 黃帝內經八篇講記——詳解「素問·上古天真論」(三十三)
    乃問於天師曰:就是黃帝開始請問了,這個《素問》,就是黃帝請問的醫道,《內經》也就是黃帝與他幾位醫學老師之間的對話。根據《黃帝八十一難經》(簡稱《難經》),序文中透露的醫道傳承的譜序,天帝傳給了岐伯,岐伯又傳給了黃帝,之後歷九師,到了伊尹這裡。
  • 《黃帝內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黃帝內經》的出現讓相當數量的醫書逐漸隱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黃帝內經》在醫學界完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統一。那麼,這樣的一部歷經歲月沉澱下來的《黃帝內經》,到底是一部什 麼樣的經書呢?是否像我們上面對「經」的理解而作出的推論呢?對於這樣一部《黃帝內經》,不少人認為是講人體的內在生命規律。有的人結合現代醫學,乾脆認為《黃帝內經》就是講內科的一本書。
  •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6)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6)【原 文】帝曰:升降不前,晰知其宗。願聞遷正,可得明乎?【譯 文】黃帝說;關於間氣升降的問題,我已經完全明白了它的意義。風欲令而寒由不去,溫暄不正,春正失時。少陰不遷正,即冷氣不退,春冷後寒,暄暖不時。民病寒熱,四肢煩痛、腰脊強直。木氣雖有餘,而位不過於君火也。太陰不遷正,即雲雨失令,萬物枯焦,當生不發。民病手足肢節腫滿、大腹水腫、䐜臆、不食、飧洩、脅滿、四肢不舉。雨化欲令,熱猶治之,溫煦於氣,亢而不澤。少陽不遷正,即炎灼弗令,苗莠不榮,酷暑於秋,肅殺晚至,霜露不時。民病痎瘧、骨熱、心悸、驚駭,甚時血溢。
  •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靜心解讀和感悟《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原文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 中醫筆記 030 黃帝內經
    《內經》全名《黃帝內經》,與《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旁篇》等六部著作同是秦漢時期醫經學派的代表作
  • 劉溫舒與《素問運氣論奧》
    其所著《素問入式運氣論奧》成書於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其論則是以《黃帝內經·素問》之「運氣七篇」(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及至真要大論)為據,參考唐代王冰所著次注《黃帝內經素問》及《玄珠密語》,詳細論述五運六氣之奧義。正如其所說,「括上古運氣之秘文,撮斯書陰陽之精論」。
  • 【中醫共修】《黃帝內經·素問》誦讀 第2章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sàn xiè),此謂自傷,氣之削(xuē)也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 中醫師承之精義(附語音)
    (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藏六府,壹逆壹從,陰陽表裡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心於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
  • 《黃帝內經》十三方之婦科首方——四烏鰂骨一藘茹丸
    在前幾次的公眾號中,我們提到了《黃帝內經·靈樞》的「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湯,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這本中醫經典中的一個婦科方劑——「四烏鰂骨一藘茹丸
  • 《黃帝內經》中的語音診療 五音——宮商角徵羽
    《黃帝內經》中的語音診療一.《黃帝內經》中的語音診療內容《黃帝內經》中唯一提到五聲的是《素問. 針解》「人發齒耳目五聲應五音六律」。哪麼五聲到底是什麼呢?將這一研究成果用於詩療和治療歌曲的創作和應用,那是最理想的事了。二.《黃帝內經》中的樂音療法內容1.樂音現代音樂理論認為:「樂音是物體(多為樂器)震動狀態規則的音;《說文解字》音字的解中說道:「絲竹金石匏革土木音也」。因此,這裡的音就是指樂音。2.《黃帝內經》中的樂器在《黃帝內經》中提到了幾種樂器,如:《素問.
  • 黃帝內經 素問·生氣通天論
    素問·生氣通天論原文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