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非其人勿授,非其正不傳。」
附《黃帝內經素問直解》序
《黃帝內經·素問》,高世栻(字士宗)認為其「篇章字句,皆屬珠磯」,稱之為「聖經」。《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柩》兩大部分各九卷,總計162篇。其中《素問》流傳至唐代僅存八卷,經唐人王冰歷時12年研究,又為之補入《天元紀大論》等七篇(通稱七大論)。全書包括生理、髒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針灸、運氣、養生以及醫德等內容。《黃帝內經》作為「明道之書」,歷代被奉為經典。它既包含有豐富的醫學理論、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則與技術,又從宏觀上闡述和論證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聯繫,討論和分析了醫學科學最基本的課題一一生命規律。關於《素問》這部「聖經」,高世栻 「潛心會悟」,「殫心研注十載」,「得其旨趣」,完成了《黃帝內經素問直解》,自以為自己的注釋「庶几上補聖經,下裨後學」。因為《內經》文義古奧,頗難理解,歷代醫家整理研究並有成就者不乏其人,注家輩出,各有見地。清代名醫高士宗深研岐黃之術,對《內經》學術造詣甚高。高氏自幼學醫,後從張志聰「講論軒岐、仲景之學,歷十年,悉窺精奧」(見《清史稿 》)。行文從經文本意出發,簡捷通暢,聯繫實際,常在注釋中,僅以寥寥數語,便中肯的道明其旨,使人一目了然,說的比較透,寫的容易懂,實乃「直解」。「直解」不只是簡單易懂,而且是在「深入淺出」的同時「理明義達」,直指本質,「言言中的,字字見解,而一針一血」,作者這樣說到:「是注體會先聖微意,言言中的,字字見解,而一針一血,尤必深入淺出,俾千百世後,永為畫定不易之說。庶軒、岐問答之神,躍躍紙上;而至精至微之理,炳若日星。」
附《黃帝內經素問直解》序(光緒十三年丁亥浙江書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