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三個月上岸天外日語筆譯的避雷經驗帖

2020-12-23 初心聯盟官方

原創morningTaipei

三個月上岸天外日語筆譯的避雷經驗帖

短期複習+避雷指南

初試(50%)

按照慣例先報一下我ギリギリ的成績:

我上半年一直在準備N1,直到8月份才開始買教材看書,由於中途又得了一場病,正式開始複習已經是10月中旬了。剛開始複習的時候可能覺得沒什麼可學的(所謂半瓶水晃蕩說的就是我),越學越發現自己知道的太少了、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太太太多了,這樣到後面會很容易影響心態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和我一樣開始得這麼晚,請趁早重視起來!!

一、備考

(一)政治101(69/100):

政治我是用肖秀榮的書、聽徐濤課的另類派。除了順序有點出入、偶爾需要補充內容之外都差不多。個人認為政治真的很需要聽課,自己看書的話一是進度慢,二是抓不到重點,政治老師可以幫你準確地抓到考試重點,並幫助你理解難點。進度方面只要跟著老師走就沒問題,只管學就行,其他的都不用太操心。

後期練習選擇題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起來,之前的經驗帖裡面有人推薦過「小白考研」的小程序,在手機上隨時隨地做題很方便,另外關注徐濤公眾號的話,他每天也會帶領大家做真題。線上和線下的題目都可以利用起來。

簡答題背就完事!到後期大家可能會糾結到底背誰的大題。我當時主要背了徐濤20題,用肖四做補充,但是背誦量太大了,時間充裕的話可以考慮。徐濤勝在題多,很容易壓中題,肖四較為精簡,沒有太多背誦負擔。其實政治大題拉不開分,選擇適合自己的即可。

(二)翻譯碩士日語213(72/100):

這門我的分數不高,如果大家準備時間長的話75—80分以上應該都是沒問題的。這門需要平時積累大量的漢字詞、國家名、人名、作品名、慣用語、成語、諺語以及日本文化知識。雖然分值都不高,但是不好好準備就不會得高分,由於天外沒有參考書目,需要自己到處收集,可以說這是分值不高但最費精力的一門。

1. 前三題是單詞:①漢字詞。我推薦背N1和天外往年真題即可;慣用語、諺語、四字熟語。我用的是專八的<文字詞彙篇>,慣用語每年只考一個器官或是一個動物,考過的幾乎可以不看了;③國家、名人、作品等詞彙。需要自己收集,首先就是天外的往年真題,大概率會出一兩道原題,另外還有各個有名的翻譯教材中的名詞章節,例如宋協毅的《新編漢日日漢同聲傳譯》中的附錄部分等。這個類別裡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考不到的單詞,比如今年的「吳哥窟」,直接把我看傻了。所以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能多背一個是一個。

2. 第四題是語法題:這一題很簡單,只要多做歷年天外和N1真題,並且記住答案,得滿分也不是不可能的。

3. 第五題是改錯:這個我沒有專門準備,主要是看看真題裡的套路,按照自己的語感改。

4. 第六題是日本文化知識:我用了專八的<文語法文學文化篇>,但是今年並沒有考這些,而是考了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可以算是常識了。

5. 第七題是閱讀:只有一篇,篇幅不長,前幾題是選擇,最後一題是200字的簡答。

6. 第八題是作文:天外的作文字數尤其多,大多數都是1200字,也有1800字的時候,但是只佔30分。可以根據初心給的熱門話題一周寫一篇,後期靠背的政治大題和積累的翻譯也可以寫個差不多。初心公眾號裡每周都會發優秀作文,建議摘抄好詞好句進行背誦。

總之這門考試就是考察基礎。雖然分值不高,題量不大,但是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切忌偷懶、僥倖,踏踏實實學習、積累才是正道。即使複習的內容考試沒考,對以後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日語翻譯基礎359(119/150):

這門考試有中譯日、日譯中的文章翻譯,共計120分,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了。如此大的篇幅對於當時還沒有嘗試過翻譯的我來說,實在是「遙不可及」,即使看完了一本蘇琦的《漢日翻譯教程》還是摸不著頭腦。就在這時,我遇到了自己學習翻譯的引路人——錘子姐!跟著錘子姐的「攻佔新手村」(在日語MTI公眾號裡),我總算摸到了翻譯的大門。

每天看一篇都行,慢慢地就跟著錘子姐找到了學習翻譯、練習翻譯的方法,也獲得了學習翻譯的自信,甚至發現了翻譯的樂趣,很推薦和我一樣剛開始翻譯的同學去看看。除此之外,初心還有講解天聲人語翻譯的課程,也可以跟著學習。翻譯材料我是用天聲人語、專八的<翻譯與作文>以及天外真題(翻譯材料可以找適合自己的,但是一定要有譯文)。翻譯完之後,按照康奈爾筆記法記筆記,每天再按照記憶曲線背這些筆記,漸漸地就會發現翻譯的時候不再那麼難下筆了。

359還有兩道熱詞的題目,共計30分。用來積累熱詞的公眾號推薦:人民網日語版、人民中國、CATTI與考研。

(四)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448(132/150)

天外的百科不太難,今年尤為簡單,幾乎都是常識。天外往年常考中國文學、哲學知識,還有一些國外知識。我看了劉軍平百科的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學,以及公文改錯。平時會做黃皮書的各校真題的選擇,偶爾看看上面的作文範文。這門是我花費時間最少的一門,「性價比」很比較高,但是也不容輕視。

二、時間安排

初試複習白熱化階段的大致時間安排是:早上7:30起床

,8:00邊吃早飯邊看百科知識

8:30開始按照記憶曲線背單詞、熱詞、翻譯筆記,越到後面背誦量越大。

11:30訂了外賣以後就看看錘子姐的修煉村。吃了午飯後,午休一個小時。

14:30做天外真題或者練習翻譯,一篇日譯中一篇中譯日最理想,翻譯完改錯,整理筆記。之後會做N1語法真題。

18:00吃晚飯

19:00開始學習政治

21:30開始看百科

22:30準備洗漱睡覺。

躺下之後會在手機上做做政治真題

00:30入睡。

總體來說每天的睡眠還是很充足的,我如果睡眠不足,第二天的效率會很差,很難像一些大佬一樣縮短自己的睡眠時間,所以只能充分利用碎片時間。

三、心態

考研期間長期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極其重要。複習途中可能會出現學習量大、錯題率高等狀況,也會出現來自周邊的各種壓力。學習量大是肯定的,但是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學不完、沒希望了,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你可以8天複習完三本單詞,也可以兩周背3遍政治大題,這也都是我的親身經驗。曾經的自己看到要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龐大的任務量,第一反應就是放棄。然而考研期間,我發現只要開始做了一切都還來得及,甚至還有可能提前完成。所以不用抱怨、也不用焦慮,幹就完事兒!

另外,計劃也需要隨時調整,可能前一段時間的計劃到現階段就不再適用,發現遇到瓶頸可以試著調整自己的計劃安排。最後,千萬切忌被周邊環境所影響!考試前兩周,連著有4個人告訴我感覺自己可能考不上了、有點洩勁了,期間我也產生過一絲動搖,懷疑過自己,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努力不會白費,對天外日語筆譯的嚮往也很堅定,每每想到自己的研究生生活都興奮得想哭,這些都不允許我失敗、放棄,不管結果怎麼樣,都必須拼盡全力跑到終點。最後我也如願坦然、自信地考完了初試。

四、分享我使用的教材和推薦的公眾號

1. 教材:

2. 公眾號:

人民網日語版、人民中國、日語MTI、日語專業考研、初心聯盟日語、初心日語聯盟、小白考研、考研政治徐濤

複試(50%)

我的複試分數是76.52。複試經驗其實是避雷經驗,我對自己的複試表現很不滿意,希望大家避開我踩的這些雷。剛才初試還很強調心態的我,到複試心態就崩了,由於疫情影響,我對複試充滿了僥倖心理,幻想著取消複試、降低複試比重等等,每天在家玩得不亦樂乎,學習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長達3、4個月的假期,有很多同學都在努力複習,而我卻每天動漫日劇無所事事,幾乎忘光了初試的那股幹勁。

直到複試前10天才開始正式突擊學習,前5天我把錘子姐的修練村又從頭到尾地複習了一遍,重點背誦了裡面的「渡劫寶石」。另外複習了初心3月的視譯聽譯課程,特別是Ayia老師的「順句驅動」,幫助習慣筆譯的我轉換為視譯的思維。聽力的話我前三個月一直在聽寫NHK新聞,但是由於我是聽一句暫停寫一句,最後的效果也不太好,大家可以先全部聽完了以後練習用中文總結大意。

小編指路↓

初心日語MTI的【攻佔新手村】欄目

天外複試是網絡複試,主要有三個環節:聽力;視譯;問答。(每個人的題目都不一樣)

1.聽力(30%):聽力是聽一段3分鐘左右的新聞,然後用中文複述,期間可以做筆記。我的是關於今年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會議,毫不誇張地說全程我只聽懂了第一句話,音頻結束後我看著自己亂七八糟的筆記一臉懵逼,只好故作鎮靜地「看詞造句」,大概說了1分鐘就結束了。

2.視譯(40%):視譯是先讀原文再翻譯。原文只有一頁PPT的內容,很短,不是很難。

3. 問答(30%):今年好像沒有自我介紹環節了,準備了很久的自我介紹也沒有用到。主考老師竟然是修剛大大,老師非常溫柔,感覺很親切,一下子就沒有那麼緊張了。問答全程用日語,一位老師問一個問題,我被問到的有:

①為什麼選擇翻譯;

②最近有什麼喜歡的事物嗎——回答喜歡看動漫,老師又問請介紹一部動漫——我就大概地介紹了一下進擊的巨人;

③請介紹一位令你印象深刻的人——介紹了一位自己的老師。

④最後修剛老師又讓我對前面的問題進行了一些補充,複試就結束了,全程只有15分鐘。

總而言之,複試還是要和初試一樣認真準備,不能抱有僥倖心理,複試的難度只有過之而無不及。考筆譯的同學在初試結束後可以多練練聽力、視譯和口語,轉換一下思維。聽力速度以NHK為主,視譯材料可以用NHK新聞也可以用三口。最後分享一下我提前準備的問答環節的問題:

考完複試後我一直很消沉,感覺自己可能要無緣天外了。一邊後悔一邊緊張地等待通知。當15號晚上8點左右刷新出來擬錄取名單的那一刻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衝出去抱住了媽媽,興奮地喊著「我考上了!」複習初試期間朝思暮想的願望終於實現了,甚至還有一種很喘的感覺。

雖然我的準備時間不是很長,名次也並不靠前,但是感覺這短短的半年間自己經歷了很多,也改變了很多,好像遇到了一個更好的自己,一年前的迷茫消失不見了,看見的都是對未來滿滿的期待與憧憬。

這一年就全心全意地去奮鬥吧,流下汗水,不留下遺憾!

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順利上岸!!!

一言為定,定為研一!!!

相關焦點

  • 2020天外日語口譯上岸經驗帖
    原創下蛋機同學2020天外日語口譯上岸經驗帖炸雞老師說:今天來稿的這位同學,大家看到暱稱是否覺得有些熟悉。雖犯此錯,本人心態卻非常棒——「我心態很好,第一天單詞錯很多,照樣該吃吃該喝喝,我還一個人點了宵夜」(原話)。樂觀的girl運氣肯定不會差!最終以初試成績第五,複試成績第四的優秀成績,成功上岸。以下,就是她為大家分享的備考經驗,希望能給各位後輩們帶來幫助。
  • 2020年華中師範大學日語筆譯上岸乾貨經驗貼
    #2020年華中師範大學日語筆譯上岸乾貨經驗貼炸雞老師:今天來稿的這位小夥伴,是我們考研複試課的學員。備考資料:初心系列公眾號,高寧的日漢翻譯,漢日翻譯,三級筆譯,人民網日文版的中日對譯,熱詞,NHK新聞,新編日譯漢教程。
  • 2020天津外國語大學日語口譯成功上岸經驗貼
    原創粲粲子天津外國語大學日語口譯成功上岸經驗貼先來一波報喜讓小編沾沾喜氣,二話不說,上圖:選擇天外是因為:第一、天外本身非211、985,但作為語言類院校,我覺得它的語言專業會有一定的優勢。我身邊的同學們也有選擇外語類不是強項,但學校自身是211、985,以後找工作會有優勢的一類學校。所以大家要考慮自己看重哪一方面。
  • 上海大學日語筆譯考研經驗分享
    劉學妹是一位才貌雙全的熱心姑娘,我第一次認識她是通過上海大學17級日語筆譯的同學。小夥伴們告訴我,劉妹去年就考的很不錯、長得也非常可愛,但是在口語方面吃了虧,所以錯過了17級。不過好在最後還是來到了上海大學,並且願意將自己的所有經驗和體悟詳細地分享給初心聯盟,讓更多努力的學弟學妹能圓夢上大。
  • 2020鄭州大學日語筆譯初試+複試經驗分享——可勁兒衝呀!
    #原創大兔子的葉子2020鄭州大學日語筆譯初試+複試經驗分享寫在前面2020年的考研戰線真的很長,時間很久,久到我都快忘了自己考過研在自己考研之初,翻遍全網沒能找到一篇關於鄭大日語筆譯的經驗貼,就那樣一天又一天毫無目標的備考,那時我就暗暗地想如果我能考上我就要寫一篇超長的經驗貼,不為別的,就為了後來備考鄭大的人能夠有把握一些,不要像我當時那樣迷茫,現在我來兌現自己的承諾了哈哈哈。在寫這篇經驗貼之前,我思考了很久,想著如何寫才能最大限度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怎樣寫才能更好地幫助到後來的人,可能會有些語無倫次,但是還是有乾貨可看滴!
  • 2019北二外日語筆譯真題回憶+備考經驗
    今天為我們分享經驗的是一位報考北二外日語專碩的同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北二外日語專碩口筆譯專業初試和複試的題目一樣,2019年題型與往年相比稍有變化,所以建議報考北二外日語專碩的同學多參考2019年口筆譯經驗貼。歷年招生人數、成績計算方法、複試分數線詳見北二外官網。
  • 2020重慶師範大學日語語言文學成功上岸經驗帖——跨考加二戰
    原創梅馨予2020重慶師範大學日語語言文學成功上岸經驗帖——跨考 + 二戰作為一個考研總用時接近兩年的人,真的很榮幸能考上重慶師範大學,並受炸雞老師邀請寫下這篇經驗帖。2019年,決定二戰以後,上半年在學校旁邊一個日語機構做助教兼職,每天5小時,一周5天。原以為自己可以勻一些精力慢慢學習英語,可完全高估了自己,兼職期間除了炸雞老師的敬語課就沒正經學習過。(植入彩虹屁,這課程真的很棒!!)所以二戰真正的學習還是從7,8月才開始。7~12月,在家學習。
  • 【外語兼職】12.7&12.8 日語/英語筆譯、口譯
    【漢語-日語 遊戲類兼職譯員需求】 要求: 1.遊戲翻譯類經驗豐富(有遊戲類翻譯經驗優先) 沒有遊戲類翻譯經驗者,語言表達好本身愛玩遊戲,對遊戲理解性好也可 2.日語native或native級譯員
  • 北京大學日語筆譯考研經驗分享
    ※本文內容由北京大學2019年日語筆譯考生——蟈蟈同學分享前言我的情況是:初試379.5分,並列12名。複試83.7分,總排名第10。誠如各位所見,無論初試還是複試,其實我都是險勝。客觀來說,有機會跟大家分享經驗,很大程度上是運氣加成。下文中,我會儘量挖掘這個偶然事件背後的必然因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2020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日語MTI保姆級上岸經驗帖
    原創橘子2020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姆級上岸經驗貼雖然很菜,但是我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下本菜雞的上岸經歷,希望多多少少能夠幫到即將踏上考研長徵之路的各位小夥伴~前言我曾經便嘗試著在15天內看完所有濤濤的網課,最後看是看完了,筆記也做了,結果啥也不記得(血的教訓)。學習不是比賽,誰學懂了、記住了才是大爺。最好的方法是每天看1~2節(自己可理解吸收的節數或章數),看完之後回頭總結知識點或輔以相應的練習題(濤濤的相關練習冊以及肖秀榮太太的1000題)。做錯的題一定要回頭反思,總結知識點,不要以為做完就沒事兒了。
  • 2020東北財經大學日語筆譯複試分享
    原創沉西子2020東北財經大學日語筆譯複試分享因為有過一年的留學經驗,所以對於口語還是有一些自信的,外語和綜合考核的單科成績分別排名第三和第二,但是因為專業課太差,所以總成績也只是平淡無奇。我寫的自我介紹裡除了正常的叫什麼,家住哪,本科學校專業外,還包含了在學校擔任過的職務,與日語相關的經歷,研究生想要學習的方向和畢業論文大致方向以及今後的夢想。因為有過一年的日本留學經歷,還做過字幕組的日語翻譯,所以給我的自我介紹增加了不少亮點。時間儘量控制在2~3分鐘。另外一點就是要做到口語流利,發音標準。
  • 2020暨南大學日語專業考研浙江師範大學調劑上岸經驗貼
    但好在調劑比較順利,最終順利上岸浙江師範大學。(PS浙江師範大學是我本科母校,日語系研究室學碩&專碩筆譯是這兩年新設的。整體師資力量很棒,而且校園也非常美,安利給大家)祝接下來在浙師大的學業生活一切順利^^情況介紹一、個人簡介:一志願報考暨南大學日語語言學,第二名進複試(關鍵只進了2人),光榮落榜與夢想失之交臂,調劑上岸浙江師範大學。
  • 2020年天外日語MTI初試經驗——多堅持一下,結果會比你想像的好
    原創木の葉2020年天外日語MTI初試經驗多堅持一下,結果會比你想像的好2019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我看了許多經驗貼,得到了不少啟發和鼓舞,當時想著自己考完也要寫一篇來鼓勵後輩,第一天考政治和日語,第二天考翻譯和百科,翻譯碩士口譯筆譯初試的題目都是一樣的,只是複試有些不同,我考的是筆譯,下面我來說一下自己是怎麼準備的吧~~科目備考一、政治1.題型
  • 2020東北財經大學日語筆譯430+ 初試及複試經驗——努力就對了
    原創 等等泡芙呀東財日語筆譯430+初試及複試經驗上岸經驗貼本人情況南方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大學過了N1、 專八。03日語翻譯基礎359題型假名標音詞組翻譯商務日語翻譯後面就是短篇翻譯,長篇翻譯大家可以吸取這點經驗教訓,不緊不慢的來。我的知識儲備真的是不夠,差不多有一半的選擇題都是蒙的。一直到出成績都怕這門課拉分。最後120多分,真的是一半憑運氣,感到特別知足。
  • 吉林大學日語筆譯考後感
    考完初試,心情忐忑,一來不知道自己考得是好是差,似好又似差,全憑老師高抬貴手的那種;二來對自己複試的日語水平實在沒信心。不知道這篇是經驗帖還是回顧貼,先自我介紹吧。本科南京農業大學日專,在校期間前兩年不緊不慢地學習,大三大四除了邊玩手機邊上課,其餘時間幾乎沒碰過日語,大三下學期七月份116擦線過N1。
  • 【外語兼職】12.9 日語/英語筆譯、口譯
    【中譯韓筆譯】 人數:3名 要求: 1. 精通韓語,擁有豐富的中韓互譯經驗 2. 韓語翻譯專業或韓語為母語者優先考慮 3.
  • 2020廣外日語口譯MTI——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口譯上岸經驗貼
    原創藍醬2020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口譯上岸經驗貼經驗貼主要分為以下內容:一、個人情況>2.一篇中譯日短文3.一篇日譯中短文 ps:文章長度不長,時間充足(答完還有一個小時的那種)資料:上海中級口譯、人民網日文版、政府工作報告、天聲人語123、漢日日漢同聲傳譯(宋協毅編著)、漢譯日精選彙編、公眾號【日語MTI】
  • 上海外國語2020日語語言文學真題回憶與經驗分享
    《日語綜合教程5678》一定要買答案《皮細庚·日語語法教程》《日語概說》《三十天突破簡明文學史·譚晶華》《日本古典文學史》《日本近代文學史》《廈門大學·日語古典語法》閱讀做綜合教程課後習題閱讀,足夠日漢互譯參考用書《日語二級筆譯實務》《天聲人語123》《日漢互譯教程高寧》
  • CATTI日語翻譯二級口筆譯考後感
    上個周末完成了CATTI日語二級口譯和筆譯的考試,獎勵自己吃了一個蛋黃酥、一個蛋撻、一個菠蘿包和一個紅豆酥,每一個都是精緻碳水化合物,吃完後好有罪惡感。今年的筆譯比去年順利多了,沒有攜帶大部頭字典進入考場,也沒有發現有不會的單詞。
  • 日語筆譯 - 天津外國語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日語筆譯   日語MTI(筆譯)方向旨在培養適應國家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型日語筆譯人才。該方向採用授課、翻譯教學實踐、畢業實習等方式培養。經過培養,使學習者能夠達到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外事部門獨立承擔高級筆譯工作的水平。  主要課程有:翻譯理論、跨文化交際與翻譯、文化傳播與翻譯、翻譯批評與賞析、文化典籍翻譯、計算機輔助翻譯、誤譯分析研究等,同時開設文學、新聞、經貿、法律、聯合國文件等專業翻譯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