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氏源流考略
【摘要】追述貴州安氏的起源,發展以及變遷;講述安氏的代數演變,傳承變化;考究 貴州安氏的搬遷,追尋調北徵南之後的駐軍屯田事宜,為貴州安氏尋根謁祖提供線索。
【關鍵詞】姒姓、大禹、夏朝、帝舜、伯益、姒炳、帝啟、淳維、姒安、平滇 入黔,調北徵南,安天鶴,阿者雅營,安家堡百戶所指揮,貴築縣、字輩世系 。
一、緣起
我是誰?又來自哪裡? 這是中華民族每個人都在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 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因此,尋根謁祖是中華民族每個人的首要任務。 本篇主要敘述以及探討清代西堡長官司安氏的來源,以便為貴州 安氏提供尋根覓祖,正本清源之用。
二、安氏受姓考
那麼,安氏根來自哪裡呢? 通過多方關係,我們找到了流落於日本松田龍元的私人藏書館的《安氏宗單》。 該書共有六卷:卷首是修譜序言以及字行譜詩;卷一是前世系,也就是得姓安之前的世系;卷二和卷四是安氏入黔之前世系;卷五是入黔之後的世系。
書歸正傳,通過閱讀《安氏宗單》卷首序言,方知安氏來源於夏朝國姓——姒姓。 夏朝的開國皇帝叫姒文命,其生於歲在壬午(公元前 2139)。原來是崇伯鯀的兒子。黃河一代洪水泛濫,鯀用堵的辦法治理洪災,結果不但沒減輕洪災,還使黃河一代的老百姓遭受了很大的洪災。 五世五帝舜嚴懲了治水不得力的鯀,任命姒文命繼續治理洪災,將功折罪。 姒文命一反父親的治理方法,採用疏導的辦法來治理黃河,結果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帝舜就把天下共主的帝位禪讓給姒文命。姒文命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大禹。
姒文命年老的時候,也按照前面幾位君主的辦法,推舉賢明的伯益作為其繼承人。
姒文命傳有五子:長子姒烺,字宰;次子姒炯,字罕;三子姒炳;四子姒燦,字均國;五子姒熾,字五觀。
歲在癸未(公元前 2038)伯益按照君主禪讓制度坐上了天下共主的寶座。未幾日,姒文命的第三個兒子姒炳殺害了伯益,引起了天下諸侯的強烈反對。
為了鎮壓天下諸侯的不滿,姒炳在甘邑這個地方,發布戰前動員令,召徵諸侯之師討伐反對最強烈的有扈氏方國。 炎帝一世姜山的 後代姜蠅(后羿),憑著神射之技,參加了討伐有扈氏方國的行動,結果一戰拿下有扈氏方國,其他諸侯一下子歸順過來。
姒炳就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夏朝的第 1 代君主。 姒炳在位 18 年之後駕崩,諡曰武,廟曰啟。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夏武王。帝啟。也就是安氏尊稱的啟支系。
從夏武王往下傳 14代,就到了夏朝最後一代君主姒達公,也就是歷史上的夏桀,因夏桀昏庸無道,被商湯於鳴條一戰滅夏,夏朝失去天下共主帝位。 商朝帝湯立國之後,為了安定人心,封姒達公之子淳維到毛荒之地當諸侯。淳維被封於隗邑(今貴州貴定一帶)。古時候隗同鬼通用,因此隗方又稱為鬼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鬼方部族。
淳維傳有 4 個兒子: 1、長子維赫,傳承隗方部族君長。 2、次子維額,其曾孫幼朵分支為燻粥之祖; 3、三子維汝,其曾孫雪帖分支為匈奴之祖; 4、四子姒安(字元),因貴定是毛洪之地,遷回中原夏邑穎陽竹園山(今河南省商丘市)因不能姓姒,只能以名為姓,以字為名,《安元》就是安姓始祖,華夏族。可見,姒安成為安氏的受姓始祖。
三、得姓之後世系考
從上可知,姒安是大禹姒文命的 15 代孫。其生於歲在乙酉(公 元前 1596)。 自姒安開始,往下傳 4 代,就到了姒安的曾孫安括。安括傳子二: 長子安坤、次子安乾。
從安乾開始,往下傳 7 代就到了安載。安載傳子四:長子全、次 子會、三子念、四子今。從安今開始往下傳 7 代,就到了安孫。安孫傳有三子:長子罔、次子同、三子用。 從安用開始往下傳 15 代就到了安福。安福傳子 4:長子湘、次子海、三子淮、四子源。 從安源往下傳 8 代,就到了循。這時安循已經是安氏 41 代了。 安循生於周顯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 325),因此從姒安至安循傳承 41 代,歷史跨越 1272 年。以上是卷二的內容。下面來介紹卷三。 《安氏宗單》的卷三是以安循為一世祖。次子安清(與西域傳教安清不是同一人),任大夫。安清的曾孫安子璋任秦國左相。從安子璋往下傳 8 代就到了安龍和安蛟。歷史已經進入了東漢時期。
傳資料一【安氏族譜】:從安龍往下傳 22 代到安如,安如傳子二:長子安規,次子安覘,往下3代到安豹,安豹傳子安修(字經常),傳子安遊(字承志)一直為布衣,沒有入仕宦。
次子安覘,往下3代安貂,安貂之子安傳(字金藏),金藏傳子安湖(字承恩)任虞放刺史分支仰高。
安修(字經常)傳子二長子安遊,次子安測,安遊往下傳4代,到安永,從一世主安元到安永83世,下傳5代到安平第88世(934年遷永安即是今陝西晉寧)下傳2代到安祜,《安祜於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編寫【安氏族譜】》。安祜下傳4代至安崇誠,此乃陝西入黔支系。
安修(字經常)傳子二長子安遊,次子安測,安測往下傳4代,到安索,從一世主安元到安索83世,(801-848遷江西吉州泰和縣花椒園)此乃江西入黔支系。
陝西入黔,01世安元-83世安永-90世安祜-94世安崇誠入黔。
江西入黔,01世安元-83世安索-102安天鶴入黔。
傳資料二【安氏宗單】:從安龍往下傳 26 代,就到了安豹,安豹傳子二,長子安修(字金常),次子安柱(字金藏),時任右衛將軍、代國公。 金藏長子安承恩任虞放刺史。 安修傳子安承志。 從安承志往下傳 22 代就到了安天鶴系102代,安天鶴下傳14代到安洪昌系115代。(安氏宗單作者安洪昌續譜於乾隆22年1757年)
四、 入黔安氏以及祖籍考
天鶴公生於元至正八年戊子(1348),洪武十四年辛酉九月初一 (1382.09.18)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平滇,天鶴公隨軍入黔。一年之後平定元朝殘餘勢力在雲南的統治。這次政治運動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祖平滇。世稱調北徵南。 太祖平滇取得勝利之後,明朝開始經營西南邊陲。命隨軍將士就地駐軍屯田。 在此形勢之下,就形成了數以百計的屯百戶所和堡百戶所。
天鶴公洪武十五年壬戌奉命於貴州都指揮使司阿者雅營駐軍屯 田,就形成了安家堡百戶所。 「蒙貴州都指揮使司提攜及兵部恩準,世襲安家堡百戶所正百戶 指揮職事。石氏,傳子三:長子廷賓、次子廷貴、三子廷秀。永樂五 年丁亥十一月甲寅(初四)(1407.12.03)終故。」
安家堡歷代正百戶指揮名錄如下:
安天鶴洪武十五年壬戌二月庚午(二十)(1382.03.05)任。
安廷賓 永樂六年戊子正月丁卯(十八)(1408.02.14)任。
安福國 宣德五年庚戌正月辛酉(二十)(1430.02.12)任。
安昭瓊 景泰元年庚午閏正月丁巳(十二)(1450.02.23)任。
安永齡 成化十六年庚子正月丁酉(十六)(1480.02.26)任。
安祖新 弘治十七年甲子五月乙亥(十三)(1504.01.29)任。
安祖翎 嘉靖五年丙戌正月戊戌(十五)(1526.02.25)任。
安志贊 嘉靖十四年乙未正月辛巳(二十)(1535.02.21)任。
安萬和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正月戊申(二十三)(1562.02.26)任。
安大惠 萬曆十四年丙戌五月乙巳(初十)(1586)任。
安成燦 萬曆四十年壬子正月乙卯(二十)(1612.02.21)任。
安維祚 崇禎八年乙亥正月癸亥(十二)(1635.02.28)任。
安芝鵬 康熙二十四年乙巳正月己亥(十二)(1665.02.26)任安家堡百戶所正百戶指揮職事。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七月丙午(三十)(1687.09.06)廢黜衛所屯堡襲爵遂止。
安氏祖籍哪裡呢? 翻開《安氏宗單》卷四,字裡行間記載得非常清楚:「一世祖天 鶴公涵公之子。祖籍江西行中書省吉安府泰和縣„„」。
五、安家堡百戶所正百戶指揮考
明朝經營西南邊陲初期,以軍事機構管理和開發西南夷。其軍事機構一般為: 都指揮使司-衛指揮使司-千戶所-百戶所-總旗所-小其所。其軍事首腦為: 都指揮使-衛指揮使-正千戶指揮-正百戶指揮-總旗戶指揮
六、入黔之後的搬遷
1、阿者雅營 元末明初,所有村寨按照編號,統稱為營,所以就出現了阿者雅營。 從《安氏宗單》卷四,不難找到這樣的記載:「翌年壬戌二月庚午(二十)(1382.03.05),奉命阿者雅營就地駐軍屯田,故名安家堡百戶所。蒙貴州都指揮使司提攜及兵部恩準,世襲安家堡百戶所正百戶指揮職事。」安家堡 可知,入黔始祖是安天鶴,落業居住阿者雅營,形成安家堡百戶所。
2、大方百布河,貴築縣駱駝山 ,從《安氏宗單》卷五裡也找到了以下記述:成朔公,(號世林)大湧公長子,(生於萬曆三十三年乙巳六月辛亥1605年)。維進公 成朔公三子,於順治十六年己亥十月己亥遷大定府百步河(1659年)。「維政公 成襄公三子。生於順治二年乙酉七月戊午(初九)(1645.08.29)。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月丁酉(十六)(1687.11.20)遷貴陽府貴築縣駱駝山。郭氏,傳子二:長子芝魁、次子芝科。」
3、西堡長官司上那宰 翻開《安氏宗單》在往下看,不難找到了這樣的記錄:「芝魁公 維政公長子。生於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五月辛卯(二十)(1688.06.17)。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十月戊寅(十六)(1715.11.11)遷安順府西堡長官司上那宰。周氏,傳子二:長子正朝、次子正綱。」
七、安氏的字輩
翻閱《安氏宗單》第四卷也有安氏《排行》記載:《白賢祚祿桂,秀金良正清。貞學福萬泰,念平吉庚天》這是宋元時期。到了明清時期字輩,詩曰: 《天廷福昭永 祖志萬大成 維芝正洪士 騰文定玉金 》又詩曰: 《德明常富有 家邦應朝登》 毋庸置疑,這是安氏的字輩排行
八、安氏宗單作者考
1、序言 「大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七月乙卯(二十四)(1700.09.07)十 四代孫安洪昌序曰„„」
2、世次詳列也有記載 「„„洪昌公正恪公長子。生於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七月乙卯 (二十四)(1700.09.07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十月戊寅(十九) (1757.11.30)續修族譜。艾氏,傳子士亮。„„」 可見《安氏宗單》是乾隆年間 14 代孫安洪昌編修的。
九、結語
綜上所述:貴州安氏天鶴公支系,發脈於夏朝姒姓,來源於江西 行中書省吉安府泰和縣,明朝初期,因太祖平滇而隨軍入黔。平定雲 南之後奉命留守茲土,落業貴州都指揮使司阿者雅營,駐軍屯田之後 其地名演變為安家堡。 後來,因社會變革,發生動蕩,部分家族外遷,而形成安氏家族四處散居。加上文化以及交通條件的多方因素限制,家族長久沒有聯 系,或聯繫甚少,六百多年來,導致家族世系斷代,長幼不分,字輩 混亂。 餘感於斯,搜羅貴州部分安氏信息,特別是《安氏宗單》提供的 資料線索,為考查、研究貴州安氏天鶴公房支的家譜文化,提供了有 力的佐證。安氏很多不解之謎,至此浮出水面,得到比較全面的認識。 我輩等自幼學識淺陋,冥頑不化,塗寫上述文字,恐有遺缺之處,懇請有 識之士斧正。
江西入黔安氏修譜委員會
2018年8月8日
歡迎廣大宗親投遞稿件!
小編微信:anshizong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