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氏源流考略

2021-03-05 安氏宗親

貴州安氏源流考略

    【摘要】追述貴州安氏的起源,發展以及變遷;講述安氏的代數演變,傳承變化;考究 貴州安氏的搬遷,追尋調北徵南之後的駐軍屯田事宜,為貴州安氏尋根謁祖提供線索。

    【關鍵詞】姒姓、大禹、夏朝、帝舜、伯益、姒炳、帝啟、淳維、姒安、平滇 入黔,調北徵南,安天鶴,阿者雅營,安家堡百戶所指揮,貴築縣、字輩世系    。

  一、緣起

  我是誰?又來自哪裡? 這是中華民族每個人都在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 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因此,尋根謁祖是中華民族每個人的首要任務。 本篇主要敘述以及探討清代西堡長官司安氏的來源,以便為貴州 安氏提供尋根覓祖,正本清源之用。

二、安氏受姓考

    那麼,安氏根來自哪裡呢? 通過多方關係,我們找到了流落於日本松田龍元的私人藏書館的《安氏宗單》。 該書共有六卷:卷首是修譜序言以及字行譜詩;卷一是前世系,也就是得姓安之前的世系;卷二和卷四是安氏入黔之前世系;卷五是入黔之後的世系。 

    書歸正傳,通過閱讀《安氏宗單》卷首序言,方知安氏來源於夏朝國姓——姒姓。 夏朝的開國皇帝叫姒文命,其生於歲在壬午(公元前 2139)。原來是崇伯鯀的兒子。黃河一代洪水泛濫,鯀用堵的辦法治理洪災,結果不但沒減輕洪災,還使黃河一代的老百姓遭受了很大的洪災。 五世五帝舜嚴懲了治水不得力的鯀,任命姒文命繼續治理洪災,將功折罪。 姒文命一反父親的治理方法,採用疏導的辦法來治理黃河,結果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帝舜就把天下共主的帝位禪讓給姒文命。姒文命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大禹。

    姒文命年老的時候,也按照前面幾位君主的辦法,推舉賢明的伯益作為其繼承人。

    姒文命傳有五子:長子姒烺,字宰;次子姒炯,字罕;三子姒炳;四子姒燦,字均國;五子姒熾,字五觀。 

    歲在癸未(公元前 2038)伯益按照君主禪讓制度坐上了天下共主的寶座。未幾日,姒文命的第三個兒子姒炳殺害了伯益,引起了天下諸侯的強烈反對。

    為了鎮壓天下諸侯的不滿,姒炳在甘邑這個地方,發布戰前動員令,召徵諸侯之師討伐反對最強烈的有扈氏方國。 炎帝一世姜山的 後代姜蠅(后羿),憑著神射之技,參加了討伐有扈氏方國的行動,結果一戰拿下有扈氏方國,其他諸侯一下子歸順過來。

    姒炳就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夏朝的第 1 代君主。 姒炳在位 18 年之後駕崩,諡曰武,廟曰啟。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夏武王。帝啟。也就是安氏尊稱的啟支系。

    從夏武王往下傳 14代,就到了夏朝最後一代君主姒達公,也就是歷史上的夏桀,因夏桀昏庸無道,被商湯於鳴條一戰滅夏,夏朝失去天下共主帝位。 商朝帝湯立國之後,為了安定人心,封姒達公之子淳維到毛荒之地當諸侯。淳維被封於隗邑(今貴州貴定一帶)。古時候隗同鬼通用,因此隗方又稱為鬼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鬼方部族。

    淳維傳有 4 個兒子: 1、長子維赫,傳承隗方部族君長。 2、次子維額,其曾孫幼朵分支為燻粥之祖; 3、三子維汝,其曾孫雪帖分支為匈奴之祖; 4、四子姒安(字元),因貴定是毛洪之地,遷回中原夏邑穎陽竹園山(今河南省商丘市)因不能姓姒,只能以名為姓,以字為名,《安元》就是安姓始祖,華夏族。可見,姒安成為安氏的受姓始祖。 

三、得姓之後世系考

  從上可知,姒安是大禹姒文命的 15 代孫。其生於歲在乙酉(公 元前 1596)。 自姒安開始,往下傳 4 代,就到了姒安的曾孫安括。安括傳子二: 長子安坤、次子安乾。

從安乾開始,往下傳 7 代就到了安載。安載傳子四:長子全、次 子會、三子念、四子今。從安今開始往下傳 7 代,就到了安孫。安孫傳有三子:長子罔、次子同、三子用。 從安用開始往下傳 15 代就到了安福。安福傳子 4:長子湘、次子海、三子淮、四子源。 從安源往下傳 8 代,就到了循。這時安循已經是安氏 41 代了。 安循生於周顯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 325),因此從姒安至安循傳承 41 代,歷史跨越 1272 年。以上是卷二的內容。下面來介紹卷三。 《安氏宗單》的卷三是以安循為一世祖。次子安清(與西域傳教安清不是同一人),任大夫。安清的曾孫安子璋任秦國左相。從安子璋往下傳 8 代就到了安龍和安蛟。歷史已經進入了東漢時期。

 傳資料一【安氏族譜】:從安龍往下傳 22 代到安如,安如傳子二:長子安規,次子安覘,往下3代到安豹,安豹傳子安修(字經常),傳子安遊(字承志)一直為布衣,沒有入仕宦。

次子安覘,往下3代安貂,安貂之子安傳(字金藏),金藏傳子安湖(字承恩)任虞放刺史分支仰高。

安修(字經常)傳子二長子安遊,次子安測,安遊往下傳4代,到安永,從一世主安元到安永83世,下傳5代到安平第88世(934年遷永安即是今陝西晉寧)下傳2代到安祜,《安祜於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編寫【安氏族譜】》。安祜下傳4代至安崇誠,此乃陝西入黔支系。

安修(字經常)傳子二長子安遊,次子安測,安測往下傳4代,到安索,從一世主安元到安索83世,(801-848遷江西吉州泰和縣花椒園)此乃江西入黔支系。

陝西入黔,01世安元-83世安永-90世安祜-94世安崇誠入黔。

江西入黔,01世安元-83世安索-102安天鶴入黔。

傳資料二【安氏宗單】:從安龍往下傳 26 代,就到了安豹,安豹傳子二,長子安修(字金常),次子安柱(字金藏),時任右衛將軍、代國公。 金藏長子安承恩任虞放刺史。 安修傳子安承志。 從安承志往下傳 22 代就到了安天鶴系102代,安天鶴下傳14代到安洪昌系115代。(安氏宗單作者安洪昌續譜於乾隆22年1757年)

四、  入黔安氏以及祖籍考

    天鶴公生於元至正八年戊子(1348),洪武十四年辛酉九月初一 (1382.09.18)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平滇,天鶴公隨軍入黔。一年之後平定元朝殘餘勢力在雲南的統治。這次政治運動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祖平滇。世稱調北徵南。 太祖平滇取得勝利之後,明朝開始經營西南邊陲。命隨軍將士就地駐軍屯田。 在此形勢之下,就形成了數以百計的屯百戶所和堡百戶所。

    天鶴公洪武十五年壬戌奉命於貴州都指揮使司阿者雅營駐軍屯 田,就形成了安家堡百戶所。 「蒙貴州都指揮使司提攜及兵部恩準,世襲安家堡百戶所正百戶 指揮職事。石氏,傳子三:長子廷賓、次子廷貴、三子廷秀。永樂五 年丁亥十一月甲寅(初四)(1407.12.03)終故。」 

安家堡歷代正百戶指揮名錄如下:

安天鶴洪武十五年壬戌二月庚午(二十)(1382.03.05)任。

安廷賓 永樂六年戊子正月丁卯(十八)(1408.02.14)任。

安福國 宣德五年庚戌正月辛酉(二十)(1430.02.12)任。

安昭瓊 景泰元年庚午閏正月丁巳(十二)(1450.02.23)任。

安永齡 成化十六年庚子正月丁酉(十六)(1480.02.26)任。

安祖新 弘治十七年甲子五月乙亥(十三)(1504.01.29)任。

安祖翎 嘉靖五年丙戌正月戊戌(十五)(1526.02.25)任。

安志贊 嘉靖十四年乙未正月辛巳(二十)(1535.02.21)任。

安萬和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正月戊申(二十三)(1562.02.26)任。

安大惠 萬曆十四年丙戌五月乙巳(初十)(1586)任。

安成燦 萬曆四十年壬子正月乙卯(二十)(1612.02.21)任。

安維祚 崇禎八年乙亥正月癸亥(十二)(1635.02.28)任。

安芝鵬 康熙二十四年乙巳正月己亥(十二)(1665.02.26)任安家堡百戶所正百戶指揮職事。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七月丙午(三十)(1687.09.06)廢黜衛所屯堡襲爵遂止。

    安氏祖籍哪裡呢? 翻開《安氏宗單》卷四,字裡行間記載得非常清楚:「一世祖天 鶴公涵公之子。祖籍江西行中書省吉安府泰和縣„„」。

五、安家堡百戶所正百戶指揮考

    明朝經營西南邊陲初期,以軍事機構管理和開發西南夷。其軍事機構一般為: 都指揮使司-衛指揮使司-千戶所-百戶所-總旗所-小其所。其軍事首腦為: 都指揮使-衛指揮使-正千戶指揮-正百戶指揮-總旗戶指揮

六、入黔之後的搬遷

    1、阿者雅營 元末明初,所有村寨按照編號,統稱為營,所以就出現了阿者雅營。 從《安氏宗單》卷四,不難找到這樣的記載:「翌年壬戌二月庚午(二十)(1382.03.05),奉命阿者雅營就地駐軍屯田,故名安家堡百戶所。蒙貴州都指揮使司提攜及兵部恩準,世襲安家堡百戶所正百戶指揮職事。」安家堡 可知,入黔始祖是安天鶴,落業居住阿者雅營,形成安家堡百戶所。 

         2、大方百布河,貴築縣駱駝山 ,從《安氏宗單》卷五裡也找到了以下記述:成朔公,(號世林)大湧公長子,(生於萬曆三十三年乙巳六月辛亥1605年)。維進公 成朔公三子,於順治十六年己亥十月己亥遷大定府百步河(1659年)。「維政公 成襄公三子。生於順治二年乙酉七月戊午(初九)(1645.08.29)。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月丁酉(十六)(1687.11.20)遷貴陽府貴築縣駱駝山。郭氏,傳子二:長子芝魁、次子芝科。」 

         3、西堡長官司上那宰 翻開《安氏宗單》在往下看,不難找到了這樣的記錄:「芝魁公 維政公長子。生於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五月辛卯(二十)(1688.06.17)。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十月戊寅(十六)(1715.11.11)遷安順府西堡長官司上那宰。周氏,傳子二:長子正朝、次子正綱。」

七、安氏的字輩

    翻閱《安氏宗單》第四卷也有安氏《排行》記載:《白賢祚祿桂,秀金良正清。貞學福萬泰,念平吉庚天》這是宋元時期。到了明清時期字輩,詩曰: 《天廷福昭永 祖志萬大成 維芝正洪士 騰文定玉金 》又詩曰: 《德明常富有 家邦應朝登》 毋庸置疑,這是安氏的字輩排行

八、安氏宗單作者考  

1、序言 「大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七月乙卯(二十四)(1700.09.07)十 四代孫安洪昌序曰„„」 

2、世次詳列也有記載 「„„洪昌公正恪公長子。生於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七月乙卯 (二十四)(1700.09.07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十月戊寅(十九) (1757.11.30)續修族譜。艾氏,傳子士亮。„„」 可見《安氏宗單》是乾隆年間 14 代孫安洪昌編修的。

九、結語

    綜上所述:貴州安氏天鶴公支系,發脈於夏朝姒姓,來源於江西 行中書省吉安府泰和縣,明朝初期,因太祖平滇而隨軍入黔。平定雲 南之後奉命留守茲土,落業貴州都指揮使司阿者雅營,駐軍屯田之後 其地名演變為安家堡。 後來,因社會變革,發生動蕩,部分家族外遷,而形成安氏家族四處散居。加上文化以及交通條件的多方因素限制,家族長久沒有聯 系,或聯繫甚少,六百多年來,導致家族世系斷代,長幼不分,字輩 混亂。 餘感於斯,搜羅貴州部分安氏信息,特別是《安氏宗單》提供的 資料線索,為考查、研究貴州安氏天鶴公房支的家譜文化,提供了有 力的佐證。安氏很多不解之謎,至此浮出水面,得到比較全面的認識。 我輩等自幼學識淺陋,冥頑不化,塗寫上述文字,恐有遺缺之處,懇請有 識之士斧正。  

江西入黔安氏修譜委員會   

2018年8月8日    

歡迎廣大宗親投遞稿件!

小編微信:anshizongqin

相關焦點

  • 大方普底中寨彝族陳氏與水安氏的歷史關係辨析---兼評《大定府志》的有關訛誤
    《彝族源流》卷五有:「米靡乏嗣,問竇度繼子」。道光《大定府志·水西安氏本末》有:「普裡大宗絕,(水西)初出嗣之。」貴州宣慰使安堯臣,曾過繼鎮雄隴氏,改名隴澄,為鎮雄土官等記載。可見在弟兄或親友之間,以多子之一過繼給無子者為子的習俗,是中國各民族共有的美德。現在本文辨析的,是以大方縣普底鵬程中寨(革左)為中心的彝族陳氏與水西安氏的歷史關係,就是陳氏祖人系過繼安氏之說,是否屬實的問題。
  • 安氏堂號、郡望
    同姓族人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廟的匾額上題寫堂名,因而堂號也含有祠堂名號的含意,是表明一個家族源流世系、區分族屬、支浱的標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號標誌,是尋根意識與祖先崇拜的體現。堂號不僅書寫於宅院廳堂、宗祠祖廟、族譜封面,而且也題寫於店鋪、字號、書齋、別墅、文集書畫及日常生活用具(如車輿、燈籠、錢袋、家什)上面,用以區分姓氏族別,作為本族標記。
  • 安氏宗祠對聯
    河南安氏宗祠江西安氏宗祠安氏宗祠那麼您知道有關安氏宗祠對聯有哪些嗎,下面不妨來看看文章吧!楊柳青安氏宗祠      安氏祠堂始建於1720年,距今已有285年的歷史,趕大營的先導安文忠即在此出生、成長。該建築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改建家祠,後幾易其主。2001年闢為安氏祠堂,被西青區政府批准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對該建築進行了大規模修復,2003年9月28日成立楊柳青年畫館,正式對外開放。
  • 【安氏家譜源流】中國姓氏安息國之後裔族譜信息
    即可加入中華安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安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安氏文化,傳播安氏正能量。  安氏自西北和東北入中原以後,主要仍繁衍於我國的北方,《姓譜》曾指出:"安氏望出姑臧,河內",姑臧指的是現在甘肅省的武威縣一帶,河內是指的河南省境內黃河以北的一片地方,可見得安氏是一個在北方繁榮滋長的中國姓氏。   大名鼎鼎的安祿山,以及他的事跡,相信國人必然已經熟悉萬分。
  • 安氏冤
    京師安氏女,嫁李維能觀察之子,為祟所憑,呼道士治之,乃白馬大王廟中小鬼也。用驅邪院法,結正斬其首,安氏遂甦。越旬日復作,又治之。崇憑附語曰:「前人罪不至殊(誅)死,法師太不恕。」須臾考問,亦廟鬼也,復斬之。後半月,病勢愈熾。道士至,安氏作鬼語曰:「前兩祟乃鬼爾,法師可以誅。吾為正神,非師所得治。且師既用極刑損二鬼矣,吾何畏之有?今將與師較勝負。」道士度力不能勝,潛遁去。
  • 思源堂貴州黎平宋氏源流
    ,從貴州黎平《宋氏族譜》可看出,貴州黎平《宋氏族譜》的始祖宋鐸和與宋鐸一起從戎的宋鈺(御)應與山東德州《宋氏家譜》和膠州《宋氏家譜》所記載的宋鐸,宋鈺(御)應是同一人,由此可得出貴州黎平宋氏與德州和膠州宋氏應同出一脈。
  • 《重慶彭氏源流考略》萬州篇
    《重慶彭氏源流考略》萬州篇文/彭家華來源:彭家祠堂萬州歷史悠久,以「萬川畢匯」、「萬商雲集」而得名。夏商屬梁州地,周屬巴子國,秦屬巴郡朐忍縣(今雲陽)。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劉備分朐忍地置羊渠縣,治地今長灘,為萬州建縣之始。
  • 《江西、廣東龍氏世系略考》
    《江西、廣東龍氏世系略考》《江西龍氏永新世系源流》(新曆)公元二零一七年一月二日網名:寧靜致逺(龍氏子孫)整理 二十八世:庚,生於唐代(元和)807年,開成(838年)鄉舉大中,857年自湖廣道州任江西廬陵吉水丞
  • 八世大觀《日照安氏族譜序》
    安氏祖布衣耳,書云: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自予始祖至今且十餘世於茲矣,將古之所謂有德者非耶,夫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流之長短視乎德以為量。故拗堂之水置杯焉而膠,大海之王納百穀而不溢,此言大小之殊量也。然則予安氏之族其將遂雲大矣乎?曰未也。予嘗揆諸天道徵諸人事而知,予安氏之族其方大也,其未至於大也,詩曰: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川之方。至予安氏之族,蓋升恆之象而川至之勢也。何言之?
  • 關於羅姓起源源流,你知道多少種?
    適逢貴州苗族造反。明英宗令大都督毛福壽南徵,乘機擢孛爾只斤·克羅俄零佔為都督僉事(相當於專門科室的科長),率所部前往貴州圍剿苗族起義軍。孛爾只斤·克羅俄零佔後來積戰功至左都督,在明天順初年(公元1457年),明英宗賜其姓名為「羅秉忠」。
  • 中國詩歌形式沿革考略——從中國詩歌形式的源流談新詩形式的
    中國詩歌形式沿革考略——從中國詩歌形式的源流談新詩形式的建立文/張興泰(鴻碩)二、關於新詩形式問題既然,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音步整齊系統發展到五、七言近體詩,音步不整齊系統發展到詞和散曲問題是民歌源流不像古代涓涓而來,現已枯竭,哪有活水源頭來啊!可以說現在的新民歌幾乎已絕跡,我還沒有看到,可能是我眼界不夠。若哪位詩友能拿出一些現在的新民歌,有針對性研究、探討才好。否則,從民歌基礎上建立、發展新詩就很難說。沒有新民歌哪有這個基礎啊?沒有這個基礎又怎麼能說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和發展呢?不管誰說的,這話都不對。由於民歌源流已經枯竭,舊民歌沒有新鮮血液,也不能作為新詩的基礎。
  • 【著作故事】貴州師範大學教授張祥光談《大定府志》
    曾先後參與整理過弘治《貴州圖經新志》、嘉靖《貴州通志》、乾隆《貴州通志》、民國《貴州通志》等多部貴州文獻的貴州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張祥光,近年來對貴州古籍點校工作方面不遺餘力《大定府志》所志地域,與今畢節市所轄區域略有不同。康熙三年(1664年),吳三桂率清軍平定水西安坤,即奏請將水西十一則溪地改設大定、黔西、平遠三府。
  • 河南杞縣安氏來源考字輩排行
    安氏字輩排行:錦淑桂熙基,鎰濂榮耀均,欽治棠然培,鋅澤樹勳埼。鎮清林煥遠,鉅法相傑坤。據杞縣付集《安氏族譜》記載,北宋安氏始祖由睢縣河集之安莊遷此。定居於隆隆蜿蜒、隱隱如帶之沙丘上,建村仍以安莊為名。杞縣竹林安橋村,據《重修廣濟橋碑》記載:「安家東舊有磚橋,取名廣濟,行旅便焉」,村以橋命名。
  • 王成志:哈佛大學藏中國貴州苗族稿本源流考
    楊漢先用「海巴苗」(回顧我的歷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貴州文史資料選輯第22輯民族史料專輯》,1986年,第176頁)。貴州省龍裡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龍裡縣誌》使用「海巴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9頁)。侯清泉也用「海巴苗」(《貴州近現代人物資料續集》,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貴陽市會員聯絡處,第78頁,「楊漢先」條目)。
  • 最大型的肉食性陸生哺乳動物-安氏中獸
    安氏中獸 又名安氏中爪獸或安氏獸,是一種原始、身體粗壯的偶蹄類哺乳動物
  • 陝西:西安周至安氏宗親首屆聯誼會成功舉辦
    陝西安氏宗親會會長安爾盛在賀辭中講到;今天,大家齊聚在這裡,來見證周至安氏宗親聯誼會的隆重舉行,在此,我謹代表陝西安氏宗親會向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願,也預祝此次大會順利召開,圓滿成功。         陝西安氏宗親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安成立向大會做了全面報告,宣布了周至安氏宗親會組成人員認命,並對未來周至安氏宗親會工作計劃,未來發展規劃做了指導。
  • 貴州省甕安縣境內姚氏支系源流探析
    1.1.2中坪水流坪支系簡述   中坪水流坪系姚政坤李氏祖居四川東道重慶府百裡上二甲茶店姚家壩,生二子姚回田、回儒,其中回田後待考,回儒劉鄭氏祖入黔湄潭縣楊家山鎮肖家巷-德順、德財、德科、德發、德福--德順李氏--本財周氏、本洪鄔氏、本興(待考);本財周氏移居甕安縣中坪鎮高莊村獅子山獅子頭,生子五女二,學成、學乾、學謙、學田、學廷、大娘、么妹,本洪鄔氏移居貴陽市開陽縣龍水鄉新場村修坪細砂八隊河上坡頂
  • 安氏末代土司墓石雕畫像背後的故事
    在雲南省東北部的宣威有一棟三開間一樓一底土木結構房屋,坐東向西,位於石龍山(烏蒙山)西麓,是元代統治霑益州(元至元中期設,含今曲靖市的霑益區、宣威市、富源縣及周邊地區,明代又將曲靖越州鎮併入)436年的安氏土司的衙署。在衙署後的石龍山山腰處便是安氏末代土司安於蕃墓。
  • 《炁體源流》~術之盡頭,炁體源流
    當然也有很多旁門左道以及略懂小術的人會抨擊此秘術,抨擊的原因:第一自己不懂,第二不允許有其他術法凌駕在自己所學之上,如此而顯得自己所學低人一等。說這樣的秘術是子虛烏有的。也有過度渲染炁體源流卻又不之所以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