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味酵粄不僅是梅州的傳統小食,更是他鄉客家人縈繞在心頭的鄉愁美味。舊時只有在早谷收成後,農家才會磨味酵粄來慶豐收,而今,街頭小食店便能輕鬆購買。每逢佳節不少在外工作生活的客家人,返鄉後都喜歡吃上一份味酵粄,重溫家鄉傳統小吃的特色老味道。
味酵粄的製作工序並不複雜,將大米磨成漿後,放入少許食用鹼水(客家人習慣稱為「餅藥」)將其攪拌均勻後用沸水衝漿,為了讓粄吃起來口感更加韌彈,可以反覆來回將米漿衝調,讓米漿更加勁道時再倒入小碗內蒸熟。舊時用石磨磨製花費的時間較久,現在用特定的機器磨製,大米鹼水等以適當比例調勻,味酵粄的製作更加省時便捷。
味酵粄的吃法多樣,風味的不同取決於醬料的搭配。通常是把它當成小吃,用一根小竹籤,在粄上劃出幾條縫,然後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醬料,有人喜歡紅糖調製的醬料,甜醬(客家人習慣叫紅味),有人喜歡用魚味和醬油蒜頭煎炸的鹹味(客家人習慣叫白味)
除此之外,還可以和點麵粉漿拿去油炸,將適量的麵粉調成漿狀,把切好的味酵粄伴上漿後放入熱油鍋裡炸,炸至金黃色的味酵粄表皮香脆,配以甜醬、鹹醬,蒜蓉辣椒均可。此外,炒味酵粄也得到不少客家餐館的推崇,是客家人招呼外地親戚朋友的特色主食之一。通常是將味酵粄切成塊狀,放入蔥段熱炒,或者是加入肉絲、魷魚絲、香菇等熱鍋清炒,炒制出爐的味酵粄鍋氣十足,味道更加入味,夾起來Q彈有光澤。
大米浸透磨成米漿,用一定比例熱水衝漿,放入適量的土鹼攪拌均勻,盛入小碗用旺火蒸至碗的周圍膨脹,中間形成窩形熟透便可。
還有一種簡易做法是用現成的米粉直接開袋製作:
1、用粘米粉加入適量的冷水,攪拌均勻至酸奶狀,感覺有點凝住的狀態
2、加入比冷水少四分之一的熱開水,漿攪拌均勻至粘稠狀
3、用小碗裝至八分滿,蒸上至少20分鐘,蒸好後根據個人口味搭配蘸料
4、蒸版的時間段可以製作紅糖漿或者鹹味,在鍋裡加入少量的水,分量足夠溶解紅糖便可以,開小火熬製稠狀。鹽味需要將蒜頭剁成粒狀,用油炸至金黃色備用,加入適量鹽或者少許魚露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