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客家——味酵粄,鹹的甜的都來一份哈

2021-02-16 新客公社

客家的味酵粄不僅是梅州的傳統小食,更是他鄉客家人縈繞在心頭的鄉愁美味。舊時只有在早谷收成後,農家才會磨味酵粄來慶豐收,而今,街頭小食店便能輕鬆購買。每逢佳節不少在外工作生活的客家人,返鄉後都喜歡吃上一份味酵粄,重溫家鄉傳統小吃的特色老味道。

味酵粄的製作工序並不複雜,將大米磨成漿後,放入少許食用鹼水(客家人習慣稱為「餅藥」)將其攪拌均勻後用沸水衝漿,為了讓粄吃起來口感更加韌彈,可以反覆來回將米漿衝調,讓米漿更加勁道時再倒入小碗內蒸熟。舊時用石磨磨製花費的時間較久,現在用特定的機器磨製,大米鹼水等以適當比例調勻,味酵粄的製作更加省時便捷。

      味酵粄的吃法多樣,風味的不同取決於醬料的搭配。通常是把它當成小吃,用一根小竹籤,在粄上劃出幾條縫,然後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醬料,有人喜歡紅糖調製的醬料,甜醬(客家人習慣叫紅味),有人喜歡用魚味和醬油蒜頭煎炸的鹹味(客家人習慣叫白味)

       除此之外,還可以和點麵粉漿拿去油炸,將適量的麵粉調成漿狀,把切好的味酵粄伴上漿後放入熱油鍋裡炸,炸至金黃色的味酵粄表皮香脆,配以甜醬、鹹醬,蒜蓉辣椒均可。此外,炒味酵粄也得到不少客家餐館的推崇,是客家人招呼外地親戚朋友的特色主食之一。通常是將味酵粄切成塊狀,放入蔥段熱炒,或者是加入肉絲、魷魚絲、香菇等熱鍋清炒,炒制出爐的味酵粄鍋氣十足,味道更加入味,夾起來Q彈有光澤。

大米浸透磨成米漿,用一定比例熱水衝漿,放入適量的土鹼攪拌均勻,盛入小碗用旺火蒸至碗的周圍膨脹,中間形成窩形熟透便可。

還有一種簡易做法是用現成的米粉直接開袋製作:

1、用粘米粉加入適量的冷水,攪拌均勻至酸奶狀,感覺有點凝住的狀態

2、加入比冷水少四分之一的熱開水,漿攪拌均勻至粘稠狀

3、用小碗裝至八分滿,蒸上至少20分鐘,蒸好後根據個人口味搭配蘸料

4、蒸版的時間段可以製作紅糖漿或者鹹味,在鍋裡加入少量的水,分量足夠溶解紅糖便可以,開小火熬製稠狀。鹽味需要將蒜頭剁成粒狀,用油炸至金黃色備用,加入適量鹽或者少許魚露醬油。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客家原鄉的味道:味酵粄
    客家「味酵粄」不僅是梅州的傳統小食,更是他鄉客家人縈繞心頭的「鄉愁」。
  • 一隻有態度的客家味酵粄
    客家石磨(圖片來自網絡)   客家人似乎約定俗成,蒸粄都是把米漿倒進小小的圓缽,味酵粄以淡淡的黃色呈現,散發著誘人的清香,咬一口,柔韌香糯。 程江橋淼記炸味酵粄   鹹吃:喜歡吃鹹的味酵粄可以切片輔以佐料,口感完全不同,不管加進什麼佐料,我都喜歡加入客家蘿蔔乾,想家的時候炒一盤,濃濃的家鄉味道。
  • 客家味道:味酵粄
    味酵粄是客家傳統美食之一,是把大米磨成漿後拌適量土鹼水
  • 探秘歷史悠久的客家味酵粄
    黃小強:現在天氣越來越熱,各種各樣的客家小吃就受到了熱捧,其中一種客家小吃  味酵粄。不知道你還記得嗎?大街小巷都能買到,小時候味酵粄成為了小夥伴童年回憶,那味酵粄哪裡才有呢?哪裡才正宗呢?今天我就來到了雁洋鎮,找到了何姨,聽說她做的味酵粄十分好吃,一起去試試。
  • 客家味酵粄,藏在心的家鄉味道
    ,味酵粄是在早稻收割以後才有得吃的食物,不像現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選擇在早稻收穫以後的新鮮大米製作味酵粄,大概是有慶祝豐收之意。在我的老家梅縣鬆口,當地人一般習慣稱「味粄」。
  • 客家粄登場!「這些粄你都吃過嗎?!」
    「人緣粄」是客家一種傳統習俗,每當嫁娶時男女雙方家裡都要蒸「人緣粄」,作為甜點饋贈親友,取義吉祥、團圓、人緣好。客家人做「粄」通常是有時令之分的例如過年蒸甜粄,清明做艾粄冬至做蘿蔔粄等每過一個節日都有自己的儀式感
  • Jo客談吃,鹹甜兩「粄」
    人們都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客家人把糕點、點心都稱為粄。
  • 【客家】這些客家粄,就是我們幸福的味道!
    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  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  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味酵粄  用米漿製成的味酵粄,通體金黃,肉感十足,剛出鍋的味酵粄嫻靜地躺在小小的圓缽裡,不出一聲就散發著誘人的風情,來吃我呀來吃我呀!
  • 這些客家粄,你喜歡哪種?
    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味酵粄用米漿製成的味酵粄,通體金黃,肉感十足,剛出鍋的味酵粄嫻靜地躺在小小的圓缽裡,不出一聲就散發著誘人的風情,來吃我呀來吃我呀!
  • 這些「客家粄」,你吃過多少?
    如今在中國的許多大城市,不難發現客家菜的「身影」客家傳統美食,這些「客家粄」,你吃過多少?味酵粄用米漿製成的味酵粄,通體金黃,肉感十足,剛出鍋的味酵粄嫻靜地躺在小小的圓缽裡,不出一聲就散發著誘人的風情,來吃我呀來吃我呀!想到它那柔韌的口感,香糯的味道再配上甜得獨特的紅味都可以流一地的口水。
  • 【美食篇】客家粄大集合~ 注意,請擦乾你的口水!
    寓意:在梅縣鬆口,逢秋日必蒸味酵粄,因為那時正是收割早稻新米的時節,一定先用新米磨味酵粄來敬神。吃法:味酵粄可甜食,用甜醬油或蜂蜜淋在凹陷處,橫豎幾行讓醬料流入溝壑中;也可鹹食,蒜末經炸後放入醬油、麻油即可;還可炒食,切成手指見長見方,炒上香香的肉絲配以青菜,加鹽炒至粄面有點金黃離火,這時表面酥脆內裡爽脆,新米香和著肉香青菜清香,讓人慾罷不能。筍粄
  • 客家人都愛吃!穿越百年的客家老味道,五華人沒有它都不叫過年!
    比如「發粄」,可用於祭祀及饋贈親人,紅色的發粄被看作喜慶的象徵;「甜粄」,客家人過年必蒸甜粄,大年初一早上,客家人用甜粄拜祭過祖先後,在新年的第一餐吃甜粄,寓示新的一年生活甜美,一甜到底;「味酵粄」。早晚兩季「掛鐮」後,幾乎每家都要做此米粄嘗新,以慶祝豐收,就連葉劍英元帥也對味酵粄情有獨鍾;「煎粄」外滾芝麻炸熟,外酥香,裡甜韌,是團圓的寓意所在;「艾粄」,又叫清明粄,散發著濃濃艾葉香,具有祛溼、暖胃等功效,體現了客家獨特的清明文化
  • 客家粄之種種
    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即閩南人所說的『粿』,對重視祭拜祖先的客家人來說,粄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逢年過節必備的物品。將粄的 原料、種類、作法及使用時節介紹如下:粄脆:即是打粄的原料,一般以糯米為主,作法是將磨石磨出粄漿, 再擠去多餘的水份就成粄脆。
  • 這些客家粄,和平人你喜歡哪種?
    用米漿製成的味酵粄,通體金黃,肉感十足,剛出鍋的味酵粄嫻靜地躺在小小的圓缽裡,不出一聲就散發著誘人的風情,來吃我呀來吃我呀!想到它那柔韌的口感,香糯的味道再配上甜得獨特的紅味都可以流一地的口水。炸味酵粄的香味更是讓人無法抵擋,即使再熱氣,也要咬上一口!味酵粄切條或切塊配上香菇瘦肉丁,再撒上一把香蔥,就可以成就一盤香氣十足的快手菜,保證你吃了會上癮!蕎粄
  • 客家粄大全,你吃過哪些?
    味酵粄是是常見的客家粄類食品,每當早谷登場後,很多客家人家家磨味酵粄以慶祝豐收。這種韌而頂牙風味獨特,可以黃糖以及少許醬油熬汁蘸著吃,也可切片加豬肉、香菇炒食,或拌麵粉漿油炸。捆粄據說是豐順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 碗粄碗粄(碗子粄,發粄)是一種客家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
  • 客家粄大全,你最喜歡吃哪種?
    味酵粄是是常見的客家粄類食品,每當早谷登場後,很多客家人家家磨味酵粄以慶祝豐收。這種韌而頂牙風味獨特,可以黃糖以及少許醬油熬汁蘸著吃,也可切片加豬肉、香菇炒食,或拌麵粉漿油炸。捆粄據說是豐順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碗粄(碗子粄,發粄)是一種客家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在豐順等客家地區是一種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因它是甜質,且水分較少,送人的碗粄一般一份以四、六、八、十、十二的偶數為吉祥數字。甜粄,又稱大籠粄,是客家地區的年糕,寓意來年生活甜甜美美。
  • 客家人的各種「粄」,你都吃過嗎?原來還有這麼多種粄.
    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味酵粄用米漿製成的味酵粄,通體金黃,肉感十足,剛出鍋的味酵粄嫻靜地躺在小小的圓缽裡,不出一聲就散發著誘人的風情,來吃我呀來吃我呀!想到它那柔韌的口感,香糯的味道再配上甜得獨特的紅味都可以流一地的口水。
  • 客家人的各種「粄」,您都吃過嗎?
    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味酵粄  用米漿製成的味酵粄,通體金黃,肉感十足,剛出鍋的味酵粄嫻靜地躺在小小的圓缽裡,不出一聲就散發著誘人的風情,來吃我呀來吃我呀!想到它那柔韌的口感,香糯的味道再配上甜得獨特的紅味都可以流一地的口水。
  • 吃貨梅州|客家風味小吃之大埔發粄!
    一般的小吃都是添意趣的下酒菜,無關宏旨,吃起來有一番驚喜,有點兒浪漫色彩,不攜帶充飢功能,完全是正餐以外的進食行為。惟獨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飢,幾乎全是米製品。客家先民自中原進入南方以來,使以北方文化為基礎的飲食格局,從內容到形式按照南方飲食耕作的新特點進行大幅度調整,中原麵食的加工形式,被移植於南方的米食雜糧製品中,以大米、豆類、薯芋為飲食原料,兼有甜、鹹、酸、辣、香諸味逐漸形成了濃鬱的客家鄉土飲食氣息。今天我們來走進這道大埔小吃-發粄!「發粄」,又被叫做酵粄、碗粄、笑粄,是客家傳統小食之一。
  • 客家釀粄
    「釀」是客家方言,塞,填的意思(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等),釀粄就是把餡料填塞進粄坯,其實是粄坯把餡料包裹嚴實。客家地區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釀粄,如同北方地區包餃子一樣,已經成為地方習俗。小時候,溫飽問題困擾著很多缺衣少糧的家庭,平時都得縮衣節食。小孩子們都盼望著過年過節,除了可以放開肚皮飽餐一頓,還蒸些粄類小吃,可以在「半朝半晝」充飢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