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的表述與「知行合一」是一個意思嗎

2020-12-16 小馬哥說文史

《天道》中這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是將基督、道家、佛家的三家思想統一來說,何為道?道即是規律、法則,不以人的客觀存在而變化,也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道法自然就是遵循自然規律、順應法則的發展,萬事萬物都逃不脫這個規則。道不僅存在於地球,還存在於太空,各星體的運行和發展,也遵循道的規則,不偏不離。

「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家王陽明所提,王陽明是心學集大成者,「知行合一」是在認識事物的道理的基礎上,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知是指了解,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是告訴我們應該了解規律、依據規律而行,根據道來處事行為。

所以,二者有區別,一個是講萬物都有自己的自然規律,一個是說依道而行。我們呢,首先要了解「道」,然後來運用「道」,如何運用?小編覺得,王陽明的心學,是很好的體現之一,其心學成就在當時政府就得到了官方認可,後來還傳入日本、朝鮮等國,有機會大家可以拜讀一下,仔細學習運用。在這為何不講心學呢,因為陽明學說博大精深,不是隻言片語就能講清楚說明白的,有興趣的話,後面咱們一一講述,一起學習、談論。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文章為原創,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天道》丁元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如何理解,如何應用
    最讓人燒腦的就是丁元英自我批判和自我保護,對於事物變化的規律和人性底層邏輯的認知,尤其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把儒釋道的精神內核放在了同一個戰線上。一般看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丁元英認知層次和思維格局,能夠如此描述一個文化現象,一個文化規律,講到底,大道至簡,沒有太多道理要講,因為殊途同歸,因為萬劍歸宗,在對立世界中,萬變之中一定有一個不變,而這個不變就成了人、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 《天道》如何理解「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高人丁元英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如何讓自己不被自己人性的弱點歲控制,從而贏得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丁元英信天道嗎?很顯然他不信,但是他辦事講究要合國法、佛法、和自己內心那道坎,至於道德,呵呵。
  • 天道電視劇深度解析:「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天道》中丁元英曾說過這樣的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他用了短短的一句話便將基督教,道教,佛教的真諦和核心統一起來,即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
  • 非讀懂不能理解: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什麼是神,神能夠做到什麼?神就是救世主嗎,能夠拯救世界嗎?文化屬性延伸開來的人的屬性是什麼?人性。《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說,神是人根據需要幻化出來的產物,人的神對於人才有用,神的神對於人來說沒有意義。據此,他還提出過「以貪治貪、以幻治幻」的觀點。
  • 《道德經》中的「神即道,道法自然」怎麼理解?
    道法自然,是老子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也說,道在神之先,不知其名而謂之。老子深信大道宇宙在神存在之前就已存在,人在這裡其實指的是千萬平民,地則是指諸侯,天是指天子和神。而道是在這些之先的,宇宙自然衍生出來的規律如來,是出自佛家的經典,感嘆世界如恆河沙塵,無所如來,無所如去,後來被中土佛學信徒形容大覺者。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道是本質,術是表象,道以不變應萬變,而術可千變萬化。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 《天道》|如何解「神即道 道法自然 如來」的玄機(深度推薦)
    而「天道」為何就是一個深奧的綜合性話題。對「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的解讀便是對「天道」理解。《天道》裡,死刑犯王明陽在臨死前對此說出了一句非常精闢的解讀:「這一句話就把基督教,道教和佛教的真諦和核心統一起來了。」
  • 《天道》:王志文完美詮釋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丁元英丁元英是一個商界鬼才,怪才,他是一個讓人琢磨不透的人,有著別人看不透的思維,他本是一家德國私募基金機構的操盤手,因為厭倦了資本掠奪,而來到古城,想過一段安靜的生活。在普通人眼裡,他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可以預料到哪只股票的漲與跌能夠讓人瞬間發大財。
  • 道法自然。人與自然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裡的「自然」(規律),離我們生而為人的「人」(心性),到底有多遠?單從我國傳統文化的儒、釋、道來看,我們離這個「自然」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儒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釋家:眷屬般若,方便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實相般若
  • 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什麼意思?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筆者看到很多人將道法自然的自然理解為大自然,認為道法自然就是道取法和遵循大自然或自然世界,不僅啞然失笑。那不是捨本逐末嗎?那不是本末倒置嗎?那麼道法自然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呢?答案其實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道法自然,這裡的自然是自己的意思。道法自然,就是道法自己。大道作為老子思想體系中最高信仰和最高位格的存在,無法可法,唯有自法。
  • 「道法自然」是什麼意思?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法字含有依據的意思,不僅僅是效仿,或以什麼為標準。2、「人法地」的地,還指大地上生存的萬事萬物,不僅僅是土地。所以人法地,實質是指人要觀察大地上的萬事萬物,尋找其中的規律,或者學習萬事萬物能夠生存下來的本領,並以此為法。
  • 《遙遠的救世主》:何為神即道,何為道法自然,如來止於何處?
    芮小丹,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王明陽觸犯如此嚴重的法律的當下,始終並未感覺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而因為自己不出賣江湖道義,而從中汲取讓自己靈魂站著的理由。所以辯論的開始王明陽說:強盜的邏輯,就是直接獲取,冒險,刺激。
  • 老子「道」的哲學:道法自然
    一句「道法自然」更是深入人心。雖然很多人並不完全清楚其中內涵,潛意識中依然喜歡引用。那麼老子說的「道法自然」是什麼?這章中老子回答了世人所關注的這個問題。人法地,地法天,無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絕聖棄智」、「絕學無憂」、「孔德之容」、「曲則全」、「希言自然」、「企者不立」等篇章中一直宣說「德」在人道中的重要性,其實老子意在說明,最高的「德」就是「道法自然」的體現,所以老子在這章解釋了什麼是宇宙本源的「大道」,什麼是「道法自然」。
  • 老子講「道法自然」,為什麼並不是詮釋一種自然規律?
    老子的答案是「道法自然」!而「道法自然」這四個字,到底說了什麼?其實「道法自然」這四個字,很多人都誤以為老子講的是「道是一種自然運轉的規律,萬事萬物都不可能離開這一種規律」,這種認識當然是一種誤解。所謂法,指的是辦法、方法或效法等多種意思,但是在「道法自然」中,「法」並不是方法,也不是效法,而是與「生」同義,即衍生或派生出來之意,如老子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就是「道法自然」中的這個「法」的意思。三、「道法自然」到底表達什麼意思?
  • 由「道法自然」探究道是什麼?
    我回復:是啊,道法自然。坦然面對每一天,不強求正確,不迴避錯誤。謝謝你站在十字路口為我們指點正確的方向。朋友對「道法自然」很感興趣。考證四字來源,在江西龍虎山三清宮門口有一幅對聯,上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下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究竟是什麼意思?原來我們一直理解的都有誤
    一說到王陽明,大家都會想到他提倡的「知行合一」,而且似乎每個人都懂是什麼意思。「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他明明白白地表達:知、行是一個功夫,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他在下面兩段話中說得更清楚,「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今人卻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麼是法?什麼是自然?
    自然可不是自然界也不是什麼客觀規律。自然就是他自己的那個樣子,古人的話都是一個字一個意思。自己服從自己就是。道法自然。下面的視頻中我講到了中庸的中,這個中就不是道法自然了。這也是《黃帝四經》的一個概念。你看別的東西都是以你自己的標準來看,其實他自己看他自己都是非常好的。砒霜也好,大便也好,磚頭也好,螞蟻也好。惡毒的病毒更好。每樣東西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這就是道法自然。如果說中國的禪宗是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或者是把道家思想與佛教思想相結合。你可以理解這裡面就有道法自然的意思。
  • 決心捨棄王位,修成如來佛祖
    「源易緣」在《西遊記》原著第77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一章節中注意到:當孫悟空被金翅大鵬雕、青獅和白象受阻於獅陀城後,受了不少苦頭和心酸委屈,來到靈山請如來佛祖出手相助。如來佛祖曾談到一個關於他修行的故事小片段:當年他在雪山頂上修成六丈金身,曾被孔雀吸進肚去。
  • 中國古代文明的政出在於道德經的道法自然
    其致之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發;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人之所惡,唯弧,寡,不,而王公以為稱。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吾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故至譽無譽。不欲王錄,王錄如玉,珞珞如石。
  • 太極健身實現身心雙贏,必順天道之法,修形、神、意、勁
    要實現健身的目的,需入太極之門;通曉太極陰陽之理,順應天道、知行合一,才能使得健身效果事半功倍。列子言:「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萬類。」是說:人的生存和死亡、身體強弱盛衰,與天地是有密切關聯、與萬物是互相適應的。太極拳講求「以武入道、拳法講求自然、通透。這是養生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強調順應天時、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