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世界各民族中,中華民族一直以勤勞勇敢、善良踏實的形象著稱,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一次次披荊斬棘,度過了無數難關,創造了許多奇蹟。很多中華兒女,憑藉著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即使身處異國他鄉,也掙得一份豐厚的家業。更有甚者,在遠走他鄉後,在他國領土上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成為史書有載的大人物。
01
實際上,由於華夏大地曾多次經歷朝代更迭,許多中華兒女先後踏足他國,建立起自己的政權,比如:商代貴族所建立起的「箕子朝鮮」、燕國將軍衛滿建立起的「衛滿朝鮮」。在明清時期,在異國他鄉建立王國的中華兒女也不在少數,比如:雍正時期建立暹羅王國的國王鄭信、乾隆時期建立戴燕王國的吳元盛。其中有一位明朝的將軍,也曾在海外建立過華人政權,如今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十分雄厚,和日本、韓國並列。
02
此人名為黃森屏,原名黃元壽,出生於福建泉州。黃元壽出生的年代正是元末明初之際,各地起義軍相繼而出,都想推翻元朝統治,從而分得一杯羹。黃元壽跟隨的起義首領正是日後建立大明帝國的朱元璋,由於前者多年所立下的汗馬功勞,黃元壽在大明建立後,被任命為雲南永昌騰衝衛總兵。當時,我國東南沿海深受倭寇襲擾,他們趁華夏大地內亂之際,經常侵佔沿海領土,殘殺沿海同胞。
朱元璋上臺後,立即組建海上抗倭隊,以英勇著稱的黃元壽成為該支軍隊的將領。黃元壽沒有辜負朝廷的期許,率領部眾成功地擊退倭寇,而朱元璋更是龍心大悅,將黃元壽賜名為「黃森屏」,以此表彰他的卓越功勳。在當時,東南亞有一個叫渤泥國的小國,也就是如今汶萊的前身。該國國小兵弱,常常受到周邊印尼、蘇祿等國家的打壓。渤泥國不堪其擾,為此專門修書給強盛的大明帝國,希望後者能夠幫助自己抵禦外來侵略者。
明朝十分講義氣,即使隔著汪洋大海,也要派遣大軍幫助渤泥國平亂。當時的黃森屏正在渤泥國附近出使,於是朱元璋就地派遣黃森屏幫助渤泥國免受他國侵擾。等到這位大明的欽差大臣到來後,渤泥國王為拉攏與大明帝國的關係,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黃森屏,又讓自己弟弟迎娶黃森屏的妹妹為妻。家族聯姻之下,渤泥和黃森屏的關係越發緊密。黃森屏率領軍隊,並聯合渤泥國剩餘軍隊,與北邊的蘇祿國大戰,憑藉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黃森屏和渤泥大勝。
蘇祿國的慘敗讓印尼再也不敢造次,渤泥國得到了長時間的安寧。渤泥國王親自封黃森屏為「一字並肩王」,在渤泥國享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崇高地位。之後的三十年間,渤泥國和黃森屏親密合作交流,雙方的關係已經近乎一家人。在渤泥國的數十年間,黃森屏於當地修建了很多中國城鎮,華人的勢力在此也茁壯起來。渤泥國王去世之後,黃森屏成為渤泥國的攝政王,位同國王。
他曾率領渤泥臣民覲見當時的永樂皇帝,在《明史》中,黃森屏被稱為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自然而然,身為渤泥之主的黃森屏成為了大明帝國的「叛國賊」。由於黃森屏一系和渤泥國王世系不斷通婚,兩大家族早已不分彼此,他們的後裔也一直在擔任渤泥國王。直到歐洲殖民者到來以後,渤泥國淪為英國殖民地,國名被改為了汶萊。直到今天,汶萊依然生活著5萬左右的華人,他們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是中國人的後代。
結語
如今的汶萊經濟發達,國家福利制度完善,汶萊國民看病只需要繳納五元的掛號費,義務教育也已全面普及。汶萊人均GDP達到26939美元,是世界上最富有、百姓生活水平極高的國家之一。而汶萊能擁有今天的富裕,和當年黃森屏抵禦他國侵略,助力汶萊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參考資料:
《列國志:汶萊》《浡泥國並肩王森屏黃公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