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用語的興起,很多新鮮詞彙逐漸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留白作為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一個常用的手法,竟與近年來網絡新詞彙斷舍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兩者的核心思想都是捨棄飽滿的狀態,選擇清簡的風格,古人也曾說過:「過猶不及」,在這個充滿物慾的年代,到底我們該如何去理解留白與斷舍離呢?
留白的美無處不在
1、書畫留白,虛實相連
相信很多不懂畫的人,也能在第一眼就看出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西洋畫講究色彩濃鬱,滿滿的畫紙都是各種色彩,但是中國畫卻截然不同,素淨的宣紙上面,寥寥幾筆就成了一幅畫。
中國畫講究水墨留白,恰到好處的空曠,更能襯託出畫中主體的精彩。齊白石老人的蝦遠近聞名,《齊白石蝦圖》中的16隻蝦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整幅畫沒有水草,沒有其他生物,只有那16隻蝦,但是空白的背景,與水墨濃淡結合的畫法,更突出了蝦的晶瑩剔透。
無獨有偶,在齊白石先生為老舍畫的一副水墨圖《蛙聲十裡出山泉》中,也同樣精妙無比。畫名是蛙聲,可是整幅畫沒有一隻青蛙,只有6隻小蝌蚪,順著湍急的河流順流而下。小蝌蚪還不知道離開了媽媽,歡快的在河流中遊來遊去,可是媽媽卻在山的那頭呼喚,湍急的泉水聲,和青蛙媽媽的呼喚聲,交相輝映。
2、音樂留白,無聲勝有聲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聲樂的精妙之處,不在於綿綿不斷有聲音出來,而是恰到好處的安靜。古語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也說明了這一點。同時這一觀點,在《道德經》中也有體現:
道德經有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老子》中列舉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五種現象來說明道的無為境界。
3、文學留白,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文學創作中的留白,其實就是:「側面描寫」、「背景烘託」與「間接描寫」。大家耳熟能詳的留白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描寫:「沉魚落雁」和「閉月羞花」。關於這四位美女沒有用任何華麗的辭藻和形容詞,而是通過身邊事物的反映間接描寫出女子的美貌。
西施在溪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遊水,漸漸沉入水底;
昭君出塞,一邊彈琴一邊傷感,南飛的大雁聽見悅耳的琴聲,看見美麗的昭君,忘記了揮動翅膀掉落下來;
貂蟬在花園拜月,月亮看見女子的容貌,也忍不住飄來一片浮雲,月亮羞怯的躲在了後面;
楊玉環在後宮思念故鄉,一邊撫花一邊落淚,手中的含羞草不禁立刻收縮,低下了頭,宮女看見,「羞花」一詞便由此傳開。
文學的留白不僅可以烘託出事物的特點,也能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遐想。沈從文的《邊城》最後一句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作者沒有確切的指出儺送是否回來,只留下一句似是而非的話,留給讀者無盡的想像空間。
如何正確理解斷舍離
斷舍離的概念,最初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家庭生活類著作中提出來的,其中的斷是指不買不需要的東西,舍指處理掉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指離開對事物的迷戀。作者的初衷雖然是針對生活上的處理方法,但是也可以運用到各個方面。
1、斷
需要斷卻的不止是東西,還可以是不需要的社交和取捨。
如今很多人的時間都花費在無聊的社交上,每天充斥眼球的都是各種八卦段子小視頻,可是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24個小時,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一天做完很多事情,有的人卻一天碌碌無為。
日本一位婦產科醫生吉田穗波,就是一位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需要斷卻什麼的人。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在醫院8小時的工作之餘,還可以自學考入哈佛留學,靠的不僅是自身的勤奮,更是理性的取捨。正確的區分時間、空間,分清楚公事和私事,有選擇的利用自己的時間。
2、舍
捨棄腦海中陳舊的思想和觀念,擁抱新事物。
時間回到十年前,很多人肯定都難以想像,出門可以不用帶現金和卡、買任何東西都可以送貨上門,吃火鍋不用出門直接送到家。多少難以想像的現象,在如今都成了常態。
2007年馬雲曾在一個談話類節目《論道》中立下豪言:「三年後,我保證大部分青年男女的消費習慣都會改變,它們會覺得逛商場不如在網上購物那麼好!」此言一出,很多人的反應都是嘲笑,認為這個人口出狂言,吹牛上天了。可如今看來,馬雲說出這句話有他自己的依據和遠見。
20年前,馬雲第一次到美國,他就發現美國和書本上了解到的完全不一樣,他也第一次接觸到了網際網路,萌生創辦網際網路公司的想法,但是身邊的朋友都提出反對,覺得不可思議。可是馬雲堅持下來,一手創立了淘寶商業帝國。如今看來,突破自身思維,接觸新鮮事物勢在必行,大腦也需要汲取新鮮血液。
3、離
離開對成敗的執著,才能無心插柳柳成蔭
前一陣被央視點讚的美食視頻博主李子柒,仿佛一夜之間就火了,但其實她做視頻已經做了4、5年。最初是為了宣傳淘寶店而拍的視頻,沒想到淘寶店沒火,視頻卻火了起來。
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當你對一件事情非常執著的時候,反而達不到效果。所以不妨放寬心,堅持初衷,一如既往的走下去,總有遂心的一天。
留白與斷舍離的升華
理解了留白與斷舍離的字面含義,其實可以升華到人生很多方面。微博紅人papi醬曾經在節目中有過一個關於人生的排序,在她的心目中分別是:1、自己2、伴侶3、孩子4、父母。
話題一出,很多網友議論紛紛:「父母把一生的愛都給了兒女,為什麼卻淪落到最後一個,自己最重要這一點很自私」,很多媽媽又以為:「在我眼裡孩子就是我的天,失去任何都不能失去我的孩子「。
其實筆者看來,這個排序是很合情理的,自己為什麼放在第一位,你只有足夠愛自己,保持自己的健康和實力,才有能力去照顧他人。無論婚姻還是親情,在任何一種關係中都要保持自我,一個人有了自我意識才會有獨立的人格,才能與人的關係中足夠留白,保持長久和諧的關係。
總結:
「滿則溢,盈則虧」、 「滿招損,謙受益「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人生哲理。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取捨的過程,事事有分寸,就不會逾矩。做人留一線,日後便好相見。人生留白,生活便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