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留白到斷舍離,明白了這些含義,你的人生才更通透

2020-12-14 關山硯

隨著網絡用語的興起,很多新鮮詞彙逐漸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留白作為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一個常用的手法,竟與近年來網絡新詞彙斷舍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兩者的核心思想都是捨棄飽滿的狀態,選擇清簡的風格,古人也曾說過:「過猶不及」,在這個充滿物慾的年代,到底我們該如何去理解留白與斷舍離呢?

留白的美無處不在

1、書畫留白,虛實相連

相信很多不懂畫的人,也能在第一眼就看出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西洋畫講究色彩濃鬱,滿滿的畫紙都是各種色彩,但是中國畫卻截然不同,素淨的宣紙上面,寥寥幾筆就成了一幅畫。

中國畫講究水墨留白,恰到好處的空曠,更能襯託出畫中主體的精彩。齊白石老人的蝦遠近聞名,《齊白石蝦圖》中的16隻蝦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整幅畫沒有水草,沒有其他生物,只有那16隻蝦,但是空白的背景,與水墨濃淡結合的畫法,更突出了蝦的晶瑩剔透。

無獨有偶,在齊白石先生為老舍畫的一副水墨圖《蛙聲十裡出山泉》中,也同樣精妙無比。畫名是蛙聲,可是整幅畫沒有一隻青蛙,只有6隻小蝌蚪,順著湍急的河流順流而下。小蝌蚪還不知道離開了媽媽,歡快的在河流中遊來遊去,可是媽媽卻在山的那頭呼喚,湍急的泉水聲,和青蛙媽媽的呼喚聲,交相輝映。

2、音樂留白,無聲勝有聲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聲樂的精妙之處,不在於綿綿不斷有聲音出來,而是恰到好處的安靜。古語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也說明了這一點。同時這一觀點,在《道德經》中也有體現:

道德經有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老子》中列舉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五種現象來說明道的無為境界。

3、文學留白,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文學創作中的留白,其實就是:「側面描寫」、「背景烘託」與「間接描寫」。大家耳熟能詳的留白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描寫:「沉魚落雁」和「閉月羞花」。關於這四位美女沒有用任何華麗的辭藻和形容詞,而是通過身邊事物的反映間接描寫出女子的美貌。

西施在溪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遊水,漸漸沉入水底;

昭君出塞,一邊彈琴一邊傷感,南飛的大雁聽見悅耳的琴聲,看見美麗的昭君,忘記了揮動翅膀掉落下來;

貂蟬在花園拜月,月亮看見女子的容貌,也忍不住飄來一片浮雲,月亮羞怯的躲在了後面;

楊玉環在後宮思念故鄉,一邊撫花一邊落淚,手中的含羞草不禁立刻收縮,低下了頭,宮女看見,「羞花」一詞便由此傳開。

文學的留白不僅可以烘託出事物的特點,也能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遐想。沈從文的《邊城》最後一句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作者沒有確切的指出儺送是否回來,只留下一句似是而非的話,留給讀者無盡的想像空間。

如何正確理解斷舍離

斷舍離的概念,最初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家庭生活類著作中提出來的,其中的斷是指不買不需要的東西,舍指處理掉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指離開對事物的迷戀。作者的初衷雖然是針對生活上的處理方法,但是也可以運用到各個方面。

1、斷

需要斷卻的不止是東西,還可以是不需要的社交和取捨。

如今很多人的時間都花費在無聊的社交上,每天充斥眼球的都是各種八卦段子小視頻,可是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24個小時,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一天做完很多事情,有的人卻一天碌碌無為。

日本一位婦產科醫生吉田穗波,就是一位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需要斷卻什麼的人。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在醫院8小時的工作之餘,還可以自學考入哈佛留學,靠的不僅是自身的勤奮,更是理性的取捨。正確的區分時間、空間,分清楚公事和私事,有選擇的利用自己的時間。

2、舍

捨棄腦海中陳舊的思想和觀念,擁抱新事物。

時間回到十年前,很多人肯定都難以想像,出門可以不用帶現金和卡、買任何東西都可以送貨上門,吃火鍋不用出門直接送到家。多少難以想像的現象,在如今都成了常態。

2007年馬雲曾在一個談話類節目《論道》中立下豪言:「三年後,我保證大部分青年男女的消費習慣都會改變,它們會覺得逛商場不如在網上購物那麼好!」此言一出,很多人的反應都是嘲笑,認為這個人口出狂言,吹牛上天了。可如今看來,馬雲說出這句話有他自己的依據和遠見。

20年前,馬雲第一次到美國,他就發現美國和書本上了解到的完全不一樣,他也第一次接觸到了網際網路,萌生創辦網際網路公司的想法,但是身邊的朋友都提出反對,覺得不可思議。可是馬雲堅持下來,一手創立了淘寶商業帝國。如今看來,突破自身思維,接觸新鮮事物勢在必行,大腦也需要汲取新鮮血液。

3、離

離開對成敗的執著,才能無心插柳柳成蔭

前一陣被央視點讚的美食視頻博主李子柒,仿佛一夜之間就火了,但其實她做視頻已經做了4、5年。最初是為了宣傳淘寶店而拍的視頻,沒想到淘寶店沒火,視頻卻火了起來。

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當你對一件事情非常執著的時候,反而達不到效果。所以不妨放寬心,堅持初衷,一如既往的走下去,總有遂心的一天。

留白與斷舍離的升華

理解了留白與斷舍離的字面含義,其實可以升華到人生很多方面。微博紅人papi醬曾經在節目中有過一個關於人生的排序,在她的心目中分別是:1、自己2、伴侶3、孩子4、父母。

話題一出,很多網友議論紛紛:「父母把一生的愛都給了兒女,為什麼卻淪落到最後一個,自己最重要這一點很自私」,很多媽媽又以為:「在我眼裡孩子就是我的天,失去任何都不能失去我的孩子「。

其實筆者看來,這個排序是很合情理的,自己為什麼放在第一位,你只有足夠愛自己,保持自己的健康和實力,才有能力去照顧他人。無論婚姻還是親情,在任何一種關係中都要保持自我,一個人有了自我意識才會有獨立的人格,才能與人的關係中足夠留白,保持長久和諧的關係。

總結:

「滿則溢,盈則虧」、 「滿招損,謙受益「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人生哲理。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取捨的過程,事事有分寸,就不會逾矩。做人留一線,日後便好相見。人生留白,生活便簡單。

相關焦點

  • 斷舍離:舒適的房間需要留下自由的空間,愜意的人生更要懂得留白
    其實,不止是房間,像櫥櫃、衣櫥、冰箱這些儲物空間,也是這樣,你也需要留出足夠的空白來。當物品塞的滿滿的時候,物品的取拿就不方便了,慢慢的,這些地方就開始出現死角 ,那些不再使用的東西開始滋生細菌及灰塵,再慢慢的腐朽之氣開始環繞整個空間,人在這樣的空間裡生活怎麼還會快樂呢?
  • 女人到了40歲,更要懂得「斷舍離」,這才是最聰明的活法
    女人到了40歲,就像一壇陳年的酒,甘甜醇厚,越品越有滋味,這樣的女人,往往既溫柔體貼又自強自立,是男人心中的最愛。但是,有的女人卻每天自怨自艾,活成了"祥林嫂",總是向別人怨天公、倒苦水,惹人厭煩。她們不明白,那些開朗豁達,活得很通透的人,更容易獲得幸福。
  • 不會留白,你的人生才是白過了
    電視劇《清平樂》帶火的「飛白書」正是書法留白的代表。「飛」指收筆處如隸書的燕尾,呈飛翔之勢態;「白」指筆畫裡通透飄揚,靈動似流水。飛白書的韻味就在於靈動、留白。/《清平樂》劇中宋仁宗教曹皇后寫飛白書的情節,令不少觀眾高呼「甜透了」。
  • 讀《斷舍離》有感,斷舍離是一種人生態度
    空間軸讓我們不為整理物品而為營造理想生活空間而斷舍離。為確保空間的乾淨整潔,必須將事物儘可能地削減到合適的量。排除惰性氣場,營造舒適的生活空間才能改變人生。時間軸讓我們直面三類無法開始斷舍離的人格——逃避現實,執著過往或憂慮未來。這三類人的共性就是時間意識淡薄無法認真活在當下,斷舍離也是讓靈魂活在當下的修行。
  • 從主持人汪涵到央視名嘴白巖松:斷舍離,人生後半段最好的活法
    斷舍離:從清理朋友圈開始記得錢楓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質問自己的拉搭檔汪涵:「你為什麼要刪掉我的wx?」說完當時在場的嘉賓都非常驚訝,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汪涵回答:「我把陳坤、範冰冰也刪掉了。」汪涵還說:「人生後半段最好的活法,就是學會做減法」。他覺得自己的好友列表如果達到100人,就會非常的恐慌緊張,自己就會主動刪除一些人。汪涵面對自己的朋友圈早就看得十分通透,明白有些人根本就沒有必要參與自己的人生,因為真的沒有什麼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越來越精簡自己的社交圈,漸漸地只留下重要的人,把不重要的人物請出自己的生命。
  • 你以為斷舍離只有扔這麼簡單?大錯特錯
    從客廳地板、沙發,到臥室的床上、梳妝檯,到處堆放著各種物件,下腳的時候都得小心翼翼,這種糟糕的生活狀態會影響個人狀態,於是,斷舍離便開始流行起來。「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
  • 《斷舍離》中最通透的一句話,25個字,詮釋年輕人最聰明的活法
    每個人生來都是一張白紙,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富而變得五彩斑斕。但有些東西,並不是越多越好,當我們過度囤積,認為什麼都重要時,生活就會失衡。人到了一定年紀,學著拋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才會遇見更多意想不到的風景。
  • 人生,要懂得留白
    其實,不僅僅是文藝作品,我們的人生,也應該懂得留白。畢竟,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生,也沒有完美的人,既然如此,學會主動留白,反而能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韻味。不過,我們應該明白的一點是,人生的留白,不是不盡力去做事,也不是故意做有瑕疵的人,更不是在生命的某一段時期裡什麼都不做。
  • 斷舍離不僅是扔東西,學會這3點,讓女人活得更通透
    然而,在瘋狂地買買買之後,如果你能經常整理一下衣櫃就會發現,有些衣服才穿了一兩次就被拿來「壓箱底」了,有些甚至連吊牌都沒剪,一次次的衝動消費之後,不僅消耗了錢包,更壓縮了我們的空間感。學習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大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理念,相信你能更好的處理家裡那些看似有用,卻一次也沒用的物品。
  • 心理學:斷舍離,通向極簡生活,女人必備的3條黃金法則
    的確,在當今這個時代,瞬息萬變的世界,高速運轉的社會機器,過度飽和的信息泛濫——現代人的精神空虛和乏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我們真正應該做的,不再是無盡頭地「索取」和「疊加」,而應該嘗試著「放下」——斷舍離,或許才是能夠使我們通向極簡生活的黃金法則。
  • 當你學會斷舍離,你得到的永遠比你捨棄得更多
    這本書並不是一本雞湯滿篇的文字,而是教會你很多生活中實用的可操作的斷舍離的技巧。斷舍離是一種處世的態度,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只有從思想和實踐兩個維度都實現了割捨,才算得上真正的斷舍離。《斷舍離》中有這樣一句話:「要成為活在當下,能夠立刻付諸行動的人。我想,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夠真正實踐的人。」
  • 《斷舍離》:你的空間愈是空空蕩蕩,你的人生愈是嗡嗡作響
    如今她一語成讖,除了日本本土,「斷舍離」讓歐亞美洲等世界各地誕生了無數斷舍離實踐者。曾經,僅僅是私人哲學的斷舍離升華成了人生實踐哲學,接著又從哲學升華成生活美學。那麼究竟什麼是「斷舍離」?作者從「斷行,舍行,離行」的瑜伽修行哲學中體悟到了讓人擺脫執念的方法:斬斷物慾,捨棄廢物,脫離執念。
  • 陳數推薦的《斷舍離》:生活從來不只是整理,更是人生智慧的踐行
    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因為深受書中理念的影響,她親自拜訪過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中拍了4部戲。那時,所有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太多東西痛苦不已。這時,她幸運地讀到了《斷舍離》這本書。
  • 乾貨:教你怎樣和客戶解釋作品中的留白,打好留白保衛戰
    故事發展到這裡僅僅只是開始,還有一大堆例如「我要五彩斑斕的黑」,「再大一點,再大一點」,「能不能換種顏色」,「能不能靠近點?」諸如此類的的問題。在發展下去,這就是一個能把悲傷延續到秋天的故事。面對這種情況,作為設計師,我們的職責就是要告訴這些留白恐懼症患者,留白也是設計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帶來優秀用戶體驗的基石。
  • 貪嗔痴、戒定慧、斷舍離
    最近認識的一位朋友,有次跟我說到上次看見我的車了,對,我有些疑惑,我還沒告訴他我的車是哪個呢,他就說:「我一看就知道哪個是你的車,後面寫了幾個字,信佛,對吧?」這不是第一次被問到了,車友會也有很多朋友會問,身邊的朋友都問過,怎麼說呢,很多朋友喜歡在車後面寫上一些話,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個性、信仰的表達。
  • 大陸期貨的人生感悟:人生無非「斷舍離」
    不同的是,以往的禮物都是為了讓母親擁有,而這次,則是我們母女共同進行的、也是一場人生最徹底的斷舍離——我完成了遺體捐獻志願者登記,讓父母給予我的身體最終回到醫學院裡、為中國的醫學事業再盡微力。醫學院,曾經是年輕的母親最嚮往的地方。品學兼優的她,高考時恰逢特殊年代,各種原因阻斷了她成為醫生的夢想。
  • 極致而又美好的人生,一定是讀懂了《斷舍離》
    正如《斷舍離》書所說:『感嘆生命短暫不是學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嘆息,也不是蘇東坡「人生如夢」的無奈,更不是看破紅塵的消極頹廢。而是想,人生苦短,生命易逝,今天能健康、自在、安樂地活著,我們就沒有什麼理由不去珍重生命、熱愛生活、好好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 只有斷舍離才能拯救你的生活
    科比與籃球斷舍離籃球與我斷舍離我與青春斷舍離人生還有什麼不能斷舍離1山下英子是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文學部高材生,在校期間苦練瑜珈,悟到了放下心中執念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其實不唯適用於家居,包括我們的整個人生,能做加法的還是凡夫,能做減法的才是智者。而且,如果你不主動做減法,天道循環,就會有人被動地為你做減法,自己主動減法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被動減法則是一種空難,無邊痛苦,無盡追悔。
  • 專注跑步,來一場人生的斷舍離
    看著這項數據統計,不由自主的為當初斷舍離的行為點上一個贊。斷舍離是一種生活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騰出時間來,邁開步子,去欣賞更遠處的風景……斷舍離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對話,能夠讓人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越是清楚,越能夠自我主宰,樸素而簡單地生活,就是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最幸福的事情。對於我而言,人生已到下半場,該丟掉的東西,就不應再留戀。放下一些事,騰出一些時間,將身體狀體提升起來,人生才能走得更遠。捨棄那些人生的負累,專注於跑步!於自己而言,是新生,也是真正的自由。
  • 汪涵:人生後半段最好的活法,是斷舍離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相由心生,再好看的少女到了中年都是有極大可能變成另一個人的。」雖說人到中年萬事休,但是我覺得人到中年也是多事之秋。汪涵是選擇做一個人生道路上的良師指導晚輩們前行,而何炅則更注重是當一個朋友。所以汪涵對自己的後半段人生是選擇了進行斷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