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著,好好分》分手了怎麼才能走出悲傷·臺大教授教你6步走出分手的痛|愛黛薦書

2021-02-12 愛黛說

新媒體管家

分手,此生最該好好學的一件事

 

深理論x軟故事,臺大教授二十年兩性課程精華,唯一一本實用系分手治癒書
獻給曾經愛過、正在戀愛,或是失去愛的你們

 
本書特色
 
  「失戀要怎樣不難過?」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要做不可能的事。
  「要怎麼忘記他?」
  不可能馬上忘記的,所以不用強迫自己,總有一天會忘的。
  總有一天,你忽然發現,早上醒來是帶著微笑的,那天,痛苦就走了。

  從兩個人變成一個人,有時是主動的(對不起我回不去了),有時是被動(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卻沒有誰好好教過我們;
  開始一段關係需要學習,
  結束一份感情也是一門學問,
  「月老候選人」孫老師再次從社會學、心理學,甚至傳播學的領域出發,
  從愛情的「結束」為起點,在幽默和思考中,
  學會跟那份逝去的愛,好好地說:再見——
 
  →附錄分手考量量表、分手傷害量表等各種表單,幫助釐清關係結束的過程與狀態,才有可能「好聚好散」!
  →內含愛情會客室Q&A進階版,各種分手的難題與迷思一次解答,一生受用!
  →加收「愛情放映室」單元,孫老師私房愛情經典片單誠心推薦!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一九九六年開風氣之先,在臺大教授「愛情社會學」,以幽默風趣的方式解說社會最重要的現象之一──愛情,成為臺大最熱門的選修課程之一,也曾別出心裁地在臺大校內舉辦「梁祝節」、「倒追日」等活動。著有《學著,好好分》、《學著,好好愛》、《愛‧秩序‧進步-社會學之父:孔德》、《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理論旅人之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主要開設課程為社會學理論、愛情社會學、幽默社會學及聖哲社會學。

 

【自序】讓我們為愛繼續奮鬥

01 愛,好聚好散
愛情,其實是一個故事
【附錄】愛情故事:關於愛的五大類、二十六種故事

02 結束,也是另一個開始
有一天,我們都要說再見

03 我可能不再愛你了
當愛情故事走到最後一幕
那些讓我們無法同行的阻礙
【附錄】理論加油站
該不該寫出「The End」?
【附錄】承諾因素量表、分手考量因素量表

04 一起寫下結束的劇本
為什麼我們不再牽著手
從「我們」重新回到「我」

05 分手,一場漫長的告別
如何修過「分手」這堂課?
分手不只是一個人的事
愛的過去、現在、未來
【附錄】分手過程表、分手的行為反應
兩個人的道別
所以,該怎麼好聚好散?

06 失戀之後,療傷止痛
難堪的結束,甚至結束不了
愛情結束了,然後呢?

【結語】一人提出,兩人決定
 
【附錄】愛情放映室
 
參考書目

收回

 

自序

讓我們為愛繼續奮鬥

 
  我們都聽說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話有沒有道理,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實在不好說。

  但是愛情就沒這個道理,愛情走到最後一定會分,這我敢大聲說。

  有的都是在兩人還活著時候就分了,有的是在對方過世之後才分的,不管當事人願不願意。

  所以,我當初在設計課程時,就是依照「開始→維繫→結束」的順序來講課的。現在出版的這兩本書基本上也在這樣的脈絡上。

  開設「愛情社會學」的前十年,我每次都會讓學生寫「愛情事件簿」,讓他(她)們去回想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場愛情事件,不管是暗戀、明戀,兩人、三角,現在持續中或是已成過去式,都要忠實地記錄下來。這個作業我只看而不作任何評語,學期結束前發還給同學,而且答應保密。每年平均一百本,十年下來,我大概看過一千本同學的「愛情事件」。其中,分手的故事居多。

  有些同學在做這個作業時重新檢視了發生過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時,才發現了很多當時沒有注意到的問題,邊看邊流淚;做這個作業之後,和自己的故事做了個真正的道別。如果這些上過我課的同學還保有這份作業,現在拿出來看,又會有怎樣的領悟呢?那些沒拿回作業的同學,我曾經請助教公告來領回,沒領回的我已經在一位當時是國中生的學生幫忙下,全數用碎紙機銷毀,請放心!就算是看過您秘密的我,已經慢慢走向阿茲海默的神秘境遇,您的秘密,最終最終,還是您的秘密。

  有人說愛情故事都一樣,失戀故事卻各個不同。其實不管戀愛或是失戀,都是有同有異的,這就是您會在我的書中隱約看到自己故事的影子的原因,也是所有的例子都會和您的故事會有出入的原因。

  這次我將二OO六年「愛情社會學」上課「十週年慶」(不是只有百貨公司的專利)時,特別請教學助理在每週上課那天的晚上(不佔用上課時間)幫我特別放映我最心愛的「愛情電影」。這份片單,我的檔案已經沒有了,卻神奇地在網路上尋回,愛看電影如我,能不跟各位分享嗎?這是我的任性,如果您不喜歡,真還不關我的事呢!

  這本書仍然要感謝幼芳的文字編輯,許多例子是她精心考慮過貼合正文才加入的,她很能抓住我的講話神韻。還有傳欣在整個過程幫了說不完也說不清楚的忙。還要感謝購買或閱讀《學著,好好愛》和《學著,好好分》的讀者們:套一句捐血車的話:「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
 
  最後,再衷心地提醒:就算分手了,也不要忘掉
 
  平等對待
  共同奮鬥
 
  失戀
  不是Game Over
  人生的Next Level正在等著您
 
  讓我們繼續為愛情而奮鬥!
 

孫中興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二O一六年十月
愛情社會學開課二十週年慶



【愛情會客室】
 
迷途羔羊:有一對情侶,男生劈腿、要求跟女生分手,女生要男生負責任地賠償。老師,應該如何做才叫負責任的補償?
 
孫老師說:請問,什麼是補償?什麼叫負責任的補償?那什麼是不負責任的補償?誰能舉出例來嗎?
 
關於補償,我建議大家——雖然大家覺得很搞笑——每次出去呢,最好把發票收起來,第一是可以對獎,對中了大家意外變成百萬富翁,對不中呢,將來分手的時候可以負責任地分手:「啊這是我們交往期間所有的發票,我已經剛剛精算過,總共二十三萬,然後我們對分,你還欠我十二萬。」有規有據嘛對不對?順便再去調信用卡的對帳單,算得一清二楚,爽快地一刀兩斷!
 
有些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會覺得自己付出一切是應該的,可是到了結束時就希望對方吐回來,
 
搞得好像兩邊在談買賣:「欸你的感情現在不賣我囉?那訂金全部給我吐出來!」這什麼道理?過去就過去了啊,把今天的事情跟把過去的事情連起來算,這是非常沒道理的事情,除非他一開始就是要詐騙你,不然當初是當初,現在是現在啊。在一起是兩廂情願,分開也要「甘願」一點啦。
 
【分手,誰說了算?】
 
從前,社會以男性為中心,當然會覺得應該是由男人提出分手啊,大概就是一個「朕沒給的你不能要、朕沒說的都不算數」的概念,所以你看到在大街上或路邊,兩人靠在機車旁分手,由男方提出分手的可能性很高,因為女方是看著男方的,而男方都是看著地上的。
 
即使是到了現在,還是有很多類似的劇情──某某大老闆在外面有紅顏、黃顏、紫顏好幾個知己,二房三房四房都人丁旺盛有兒有女,獨獨一個元配,除非大老闆開口,否則都不會「自請下堂」,寧可死守這這段明明已經無可救藥的關係,認為只要不戳破那層「家已經不成家、愛情已經不成愛情」的紙,就可以繼續逃避現實。
 
所以,誰說了算?一段關係既然是兩個人共同的決定,結束也應該是兩個人說了才算──分手也要講求有個共識,絕對不應該是單方的一廂情願。

但是呢,有的人很有意思,在打算開始的時候,會採取緊迫盯人的招術,就像在NBA球場上那樣緊追在對方後面跑,還伸手跨腿招招都來、貼得很近,到了分手的時候,很怕麻煩、不知所措,最後就選擇逃避,打算用消極不處理、不聯絡的方式,讓關係自動消滅,就像養一盆植物卻下定決心不澆水來乾死它;這種作法,我稱之為「不了了之分手法」。
 
比如你問朋友:「你跟他怎麼分手?」
 
「沒有分手啊,就沒聯絡了。」
 
他沒打電話給她,她沒打電話給他,然後他也沒說:「我們分手吧。」她也沒說:「我們分手吧!」結果是:「不知道,就漸行漸遠。」兩手一攤,也無風雨也無情。最後他就結婚了,她也結婚了。
 
日常生活裡,不了了之有時候是一種很偉大的藝術啊,但在分手上卻不是。那些明星「我們還是好朋友,只是最近很忙沒空聯絡」的冷靜聲明,其實就是不了了之分手法的活生生範例──活生生的範例,但不是最佳範例。
 
說真的,明星們(的話術)是有練過的,一般人千萬不要學這招,因為談感情並不是談法律,法律上許多權益或責任,會因為時間過去而「罹於時效、歸於消滅」,但感情不會。沒有好好處理的分手,就像沒有好好治療的肺結核,即使現在沒有馬上造成危險,未來卻可能造成超過想像的困擾和傷害,而且不只傷害自己,還會傷害別人!
 
所以,在決定結束一段感情的時候,明確表達意願並且尊重對方的想法,是不可以漏掉的第一步。不要以為自己傳個Line訊息給對方,然後看到「已讀」就自行腦補對方已經同意了,沒有這種事。
 
那天,有個同學來找我,說:「老師,我已經失戀半年了。」
 
他說他現在已經好了,我想,才怪,已經好了的很少來找我。當然我是鼓勵學生情傷好了再來見我,畢竟平常找我的都是有感情問題的,我真的是很辛苦。

我問他:「可不可以問,他為什麼跟你分手?」他說,老師我不知道。「你不好奇嗎?人家跟你說分手,你就接受了?」
 
「老師,我很好奇。」我想,那為什麼不問?因為當下就是沒想到要問。
 
那時其實也是亂矇的,但我故意神秘兮兮地跟他說:「我告訴你為什麼。你手機裡一定還有他的號碼,現在,也許你該打個電話。」說完,我就去上廁所。

回來以後,他說:「那個電話沒通。」但現在是不是覺得好一點了?「真的。為什麼呢?」
 
因為他想問的問題終於要說出口了。
 
人生很奇妙,有時候,答案不重要,因為關於答案,他可以騙你啊;但你還是要問,要給自己一個交代——不是3M,那可以用買的。
 
【傷痛的長短:結束是一個「過程」】
 
前面已經提過,結束其實不是在一個時間點忽然發生的事,而是一個過程;愛情本身就是一個過程,結束則是其中的一個小階段──這個階段有多長,就看你的悲傷時間有多長,而不是看你的回憶有多長。像歷史上最知名的負心漢陳世美,即使和他的妻子秦香蓮結婚好幾年、孩子都生了兩個,回憶很長啊!但他的悲傷時間很短,所以感情的「結束過程」也很短。
 
實際上,對於分手的人來說,當你某一天再看到關於那段感情的回憶時,真的再也不悲傷了,才是真正的結束──不管形式如何。形式上,你可能已經空窗很多年,或者兩、三個月,或者兩、三個禮拜,時間不一定,但心理上真正的結束在於可以好好面對「分手」而不再悲傷,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沒有好好處理、取得共識Say Goodbye的感情,實際上正是沒有完成「結束」這個過程,反而容易造成負面影響和心裡的傷害。
 
【前情提要與未完待續:戀情回顧和前瞻的混合、混亂】
 
任何一個人在結束一段感情的過程中,常常會經歷戀情的回顧跟前瞻的混合、混亂,這個狀況有點像「灌籃高手」到了關鍵時刻總會回顧精採好球,順便分鏡表現每個角色非常吃驚的表情;而電視劇演到最後一集,也要前情提要、精選畫面,讓大家和主角一起溫習一次過去的種種經歷這樣。
 
你在分手的時候,這種精選片段都會同時出現,讓你難過又難過。很奇怪的是,很多人在分手的時候是想到對方的好,平常卻不會想到,很少人是當下想到對方的不好,於是兩倍、三倍地難過。你看,是不是有很多恐怖情人殺害前任戀人之後,卻號啕大哭彼此從前有多麼相愛?如果一直受到這種混合與混亂的影響,難以釐清情緒和現實生活的分別,當然就很難好好地完成「分手」這件事了。

內容連載頁數 4/5

【如果你找到了一顆更能相互輝映的鑽石……】
 
之前,有人這樣問過:「老師,你說過人就像一顆鑽石,要找出自己最重要的那個切面,然後找到一個可以和自己互相輝映的人。我的問題是,我已經找到一個很不錯,也有不少切面彼此相符的鑽石了,之後卻又發現了另外一顆更多切面相合的,這時候我該怎麼辦?」
 
該怎麼辦?欸,不要忘了,在互相磨合的同時,你的鑽石切面也會改變啊!也就是在開始這段感情的時候,「喜歡」的那些理由,慢慢地消失或者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這些切面改變了,兩人關係裡頭的承諾(commitment)面向可能也會跟著改變。如果你的承諾面向還很強,「碰到別的切面很合的鑽石」根本就是小問題,或許自己想一想「我要是跟他怎樣怎樣,人生大概就從此不同了」,可能想完就過去了。
 
當然,你也可以採取行動、改變現狀(practice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你可以跟原來的鑽石說:「我二十歲的時候喜歡你,但我現在三十歲,你已經不是我現在喜歡的對象了,我要走了,再見。」只要對方接受,那就OK啦!只要知道這個時候,你的哪個切面最大,自己衡量清楚就好。
 
但是,你可以改變切面,別人當然也可以,懂嗎?這是互相的。當你喜歡的那個人跟你說:「對不起喔,我最近的最大切面跟你不一樣了。」你能平靜地接受嗎?這是接受感情也可能會隨時產生變化,不可能真正永恆不變的第一步,也就是我們在這一章最前面提到的觀點。
 
其次,感情這種事,要考慮的未必只是現在合不合、喜不喜歡。你能找到一個真的不錯的人,對方是不是就一定要跟你在一起?這是雙方都要考慮的,而不是你一個人可以做的決定、你考慮完了就好,這是我們曾經在「愛情的開始」中提到的想法。
 
最後,那該怎麼辦呢?只有做選擇,選擇自私或是可能更好的未來。哪一樣是自私?留下來是自私?還是追求自己喜歡的叫自私?留下來不是自私,可能是怯懦啊,也可能是欺騙,因為你的心已經跑了。所以選擇留下和選擇離開,有很多複雜的情況,並不是留下就代表忠於承諾。
 
史登堡(Sternberg)的愛情三角理論(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裡面也提過,在愛情三要素中,只有承諾、沒有激情也沒有親密的,那叫什麼?叫做「空洞愛」啊!我覺得選擇不是單面向的,只要能坦承面對、好好處理,離開也未必是個比較差的選項。

曾經,有一個最笨的中國人叫尾生,他跟一個女子約在橋下見面——這個人一聽就知道不聰明,為什麼不能約在橋上,要約在橋下呢?然後這個人更不聰明的地方你也知道了,就是後來淹水了,他還守在橋下,不知變通到死。這是把信守承諾發揮到極致的笨蛋啊,答應要在橋下等,難道女的不會從橋上走過來嗎?不然對方是水仙,從水裡出來的嗎?不在橋下等,女的就找不到了嗎?還好他是古人,要是現代人還笨得像這種古人一樣,那真是穿越時空穿錯了,還不如回到四爺那個時代還精採一點。
 
你不能守著一個空洞的責任,責任不是答應了之後就不願意改變、改進自己,也不讓兩人的關係改變,死守在那裡,那不叫負責任,是笨!

相關焦點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五個步驟重建自我
    那麼,怎樣才能化悲痛為力量,化絕望為希望,走出分手的傷痛,獲得成長,重新擁抱幸福呢?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心理學著作《分手心理學》,就是教大家如何理性思考、重建自我的。這本書的作者將引領讀者分五個步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讓讀者在自我認知和親密關係方面不斷重建自我,進而走出傷痛,真正明白:有自我,才能有愛情;能獨立,才能有親密。
  • 分手後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分手心理學》告訴你怎麼做
    朋友分手後一直對這段感情耿耿於懷,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差勁了,甚至還有輕微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例如在大冷天裡照樣洗冷水澡,身體不舒服也不願意去看醫生等。最後還是一個學心理學的師姐幫了她,成功讓她變得自信和開心。那時候我才是真正感受到心理學的作用,也是從那一次開始,我開始有意識地讓自己多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以防未來有一天自己也會用上。
  • 《分手快樂》的梁靜茹走出9年婚姻,分手後,會變得更好嗎?
    今天,我們不談離不離婚的問題,而是說說如何走出分手的痛苦,成為更好的自己。這裡我用的是「分手」,因為分手的概念更廣。不僅僅是夫妻,也可以是情侶,還包括對方的離世。不管你本人是否有分手的打算或經歷,還是你朋友或家人正處於此境地,即使你和周圍人都家庭和睦幸福,我還是建議你認真往下看。「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多學一些,多了解一些,在面臨突然打擊時,才能打有準備的仗。你說呢?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重建自我」五步法可以幫到你
    分手後的情緒崩潰,意味著自我破裂,這是五步法的第一步;讓生活繼續,意味著在慢慢重整自我,這是五步法的第二步;尋找真正的真相,意味著自我審視,這是五步法的第三步;看見自己,意味著重建自我,這是五步法的第四步;重新看待愛和親密關係,意味著自我在成長,這是五步法的第五步。
  • 《分手心理學》:走出感情的困境,活出自己的人生
    其實這是我們的思維在作怪,誰說分手就是失敗呢?那麼,如何才能走出分手的誤區呢?人民郵電出版社這本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的《分手心理學》可以為你指點迷津,幫你走出誤區。02 遠離這幾類人,減少傷害的發生雖然分手會讓你傷心,但是,在你明白了這段感情終止的原因之後,經過及時的化解,最終你會走出感情的低谷期。然而,這四類人需要引起你的警惕,早日發現,遠離他們,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 心理學:當你遭遇負性事件或者挫折,如何才能走出悲傷?
    悲傷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情緒,我們都會有過小的挫折或是比較嚴重一些的悲傷。當面對這些悲傷時,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理,才能讓自己能夠順利走出悲傷情緒呢?今天就來聊一聊,當我們陷入悲傷情緒,該如何處理。畢竟,你如此重視的關係突然變化了,接受起來真的很難。同時,也許會產生一個下意識但其實沒什麼用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為了防禦這種變化帶來的衝擊,我們的自我會啟用防禦機制——否認。回想當戀愛雙方的其中一人提出分手時,如果不是雙方已經寡淡如水等著分手降臨的話,被分手的那一方幾乎一定會問「為什麼?」或是「你是在開玩笑吧?」這都是否認的表現形式。
  • 走出分手後的心理創傷,不懼傷害,始終成長
    在她11年的諮詢中,累積來訪1000多人,她也在多年的諮詢實踐中,總結出如何從分手失戀的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走出傷痛,重新擁抱幸福。一、如何走出分手後的痛苦作者在書中寫到,人在極度悲傷、難過時,會影響大腦和迷失神經的運作。心靈在受到傷害後,身體也會真實的遭受痛苦。許多人會用菸酒來麻痺自己,其實這樣做只是暫時轉移了注意力,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要如何做才能讓身體走出痛苦?
  • 《分手心理學》:治癒失戀之痛的,不是時間而是成長
    時間也許會讓你不再難過,但不一定保證你不會重蹈這一次戀愛的覆轍,所以,你需要一位專業的導師帶你儘快走出分手的傷痛,同時重塑獨立健康的自我,分析分手的根本原因,並從中學會真正擁有一段幸福穩定的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帶你找到自己的答案。《分手心理學》,一聽名字就是寫給正在經歷分手的人的。
  • 男人走出失戀需要多久?男人分手2個月的心理
    分手,是一種煎熬,有的人在痛苦中始終不能自拔,對於男人來說感情不是全部,所以沒有女人那麼脆弱。那麼,男人走出失戀需要多久呢?如果經歷了一段美好的感情之後,自己內心是非常珍惜的,但是如果因為什麼原因不得不分手,只能說是一種遺憾。
  • 分手以後,如何快速走出失戀的陰影,重新振作起來?
    一段感情不管你是打算放棄,還是想要挽回,第一步都需要你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用一種積極良好的心態重新面對生活,如果你始終無法完成對過去的告別,那麼你始終無法選擇新的開始。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分手以後,如何做能讓你快速走出失戀的陰影。首先,要明白「是什麼造成了分手以後你如此的頹廢」。
  • 分手快樂,跟著這些星座快速走出療傷期!
    但有一種例外,那就是他本來就很想分了,只是他一直在忍耐,忍受對你的失望,忍受你的價值觀不和,嘴巴上沒說,但是心裡早就覺得這段感情好像是一個包袱,只是他不知道要怎麼提出來,尤其是這段關係,如果談得很長,牛牛更是會糾結好幾個月,所以當提出分手的那一刻,你都不知道他已經在心裡暖身多久了,而且對金牛來說分手就是絕交,可沒有當朋友這回事。
  • 人生最艱難的時候,是分手時,人生最精彩的時候,是走出後
    或許從小到大,都沒有人教過你如何去戀愛,更沒有人教會過你在愛情破碎後如何治癒。這本《分手心理學》的誕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作者也旨在幫助那些在愛情中被傷害的人如何更迅速地走出,找回原來更優秀的自己。我們要想擁有自己的幸福,找到正確的愛情觀和屬於自己人生的意義,就必須學會走出傷痛。
  • 為什麼分手後心會痛?用科學方法減輕分手不適,慢慢走出失戀陰影
    分手的時候,你都是用什麼方法走出來的呢?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用科學方法,讓你減輕分手後的不適,慢慢地走出來。分手之後,身心都很痛,是有科學根據的。科學家用核磁共振儀掃描一群剛分手的人發現:當他們看到或提到前任時,所做出的各種情緒反應(如生氣、哭泣、遺憾或難過)與身體受傷疼痛的反應是來自大腦的同一個區域。也就是說,分手之後的人們因為心太痛了,他們的大腦以為他們正經歷著身體上的痛苦。為什麼分手心會痛?關於分手後心為什麼會痛,至今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有一種假說:身體會分泌荷爾蒙,同時啟動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
  • 半年了,還是一直想著他,如何走出分手帶來的負面情緒
    半年了,還一直想著他,如何走出分手帶來的負面情緒?無論是談戀愛,或是在婚姻生活中,每天都有人在重複著分手與被分手。提分手的人眉開眼笑心花怒放,而被分手的人則是一籌莫展,痛哭流涕。見到別人就痛訴對象忘恩負義,覺得對方對不起自己,一再地說對方的不是,甚至還有自暴自棄的念頭。
  • 分手後如何快速從情傷走出?心理學教你善用「解離」修補受傷的心
    分手帶來的巨大傷痛是很多人都曾經歷的事,此時此刻世界上也有很多人正在為了失戀的悲傷掉著眼淚。失戀的痛苦可能會讓你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影響到你的成績、甚至是工作,這樣的狀況讓你感到非常無力。到底怎麼做才能儘快走出失戀的痛苦呢?
  • 分手後,如何做,才能停止怨恨和悔恨?
    當我們這麼問的時候,其實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愛你」 中 的「我」 和「你」 才是最關鍵的, 只有當「我」 和「你」都在用真實的、完整的自我相愛時,愛情才能深刻地、穩固地存在於「你」「我」之間。  當感情破裂、親密關係中的愛消失時,曾經堅信的「自我」也在隨之破裂。
  • 分手後,該不該迅速開始新戀情?
    ……如何走出這段脆弱期?這本書結合了心理學和腦科學,手把手教你看清問題,避免錯誤的處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愛自己,才是真正學會愛人的開始。當感情關係走向破裂(分手、出軌、出現嫌隙、逃避、開始冷暴力等)時,我們的疑問也常常是:是不是不愛了?是不是不夠愛?當我們這麼問的時候,其實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愛你」中的「我」和「你」才是最關鍵的,只有當「我」和「你」都在用真實的、完整的自我相愛時,愛情才能深刻地、穩固地存在於「你」「我」之間。
  • 《我是鬼媽媽》失去至親者形同鬼魂,喪偶之後,如何走出椎心之痛?
    鬼媽媽的母親全恩淑(金美京飾),在面對女兒的死,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選擇以堅強的鎧甲武裝自己,她甚至切斷了女婿與孫女的聯絡,恩淑認為唯有如此,女婿和孫女才能早日揮別陰霾,迎接新的人生。「逝去至親的痛苦,只要一個人悲傷就夠了」恩淑在女兒忌日那天,表現格外堅強冷漠,還嫌棄掉淚的老公太愛哭,但是祭拜開始沒多久,恩淑就溜進了廁所,一個人無助的放聲大哭。身為一個母親,女兒走了,母愛沒有停止,恩淑想要快點整頓好其他人的心情,卻沒有好好照顧自己,這不是每一個媽媽都在做的事情嗎?
  • 分手指南,教你如何快刀斬亂麻走出失戀陰霾!丨芽芽知你心Vol.5
    身為你們的知心好朋友,我當然不能坐視不管啦,把眼淚擦擦,今天的芽芽知你心,就是要幫你走出失戀的陰霾!不恰當地說一句,失戀和戒毒差不多,就沒有輕鬆方案可以執行。你會深刻體會到五雷轟頂、行屍走肉的方方面面。但是,失戀也就這點本事了,它可以搞得你很難受,但不能搞你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此刻的你,就走在重生邊緣。
  • 《分手心理學》:那些分手的人,到底在糾結什麼?點破人性的真實
    別等別人來拯救你,你得自我拯救與自我治癒,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你才是最在乎你的人。面對分手、婚外情、感情破裂,我們又該如何自救,化解心中的憤恨、自卑、孤獨以及傷痛呢?對此,現在市面上,教你如何戀愛的書籍很多,但是從腦科學、心理學角度來剖析分手創傷治癒的書,卻鮮少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