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人生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2020-12-15 小故事大哲理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漢書·揚雄傳》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諸葛亮對子孫後代的期望,也是他一生立身處世的寫照;

莊子在淡泊清貧的生活和在常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並留下了「吾將曳尾於塗中」的千古名句;

陶淵明因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丟下一句「豈能為五鬥米折腰!」

辭官還鄉,還在返鄉路上作了首《歸去來兮辭》慶祝自己脫離束縛。

一個人須淡泊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錢公良測語·導儒》

莊子是楚莊王后裔,後因戰亂遷至宋國。 他生活困頓,卻鄙棄權勢名利,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莊子和惠子是多年的好朋友。

那一年,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對惠子說:「莊子這次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

惠子信以為,派人在國中搜尋了三天三夜,欲阻止莊子前來。有一天,莊子突然來到惠子的官邸拜見惠子。

惠子開門見山地詢問莊子這次來訪的目的。莊子知道惠子的疑慮,於是給惠子講了一個故事。

莊子說:

「南方有隻鳳凰。這鳳凰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竹子的果子不食,非甜美的泉水不飲。有一次,一隻貓頭鷹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巧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憤怒地大喝一聲:『嚇!你也想來吃鼠肉嗎?』鳳凰鄙視著貓頭鷹,哈哈大笑,揚長而去。老朋友,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子的這個故事一講完,惠子頓時羞愧無語。在莊子看來,無論權勢有多大,對於他而言都只是「腐爛的老鼠「!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蔡鍔集·序及按語》

萊特兄弟,即維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是美國發明家。1903年他們成功地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後,兄弟兩人名揚全球。

雖然成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們卻完全沒把聲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寫自傳,不參加無意義的宴會,也從不接待新聞記者。

有一次,一位記者要求哥哥維爾伯發表講話,維爾伯回答說:「先生,你知道嗎,鸚鵡喜歡叫得呱呱響,但是它卻怎麼也飛不高。」

還有一回是弟弟奧維爾的故事。奧維爾和姐姐一起用餐,吃到一半,奧維爾順手從口袋摸出一條紅絲帶擦嘴,姐姐看見了問他:「哪來的手帕這麼漂亮?」

奧維爾毫不在意地說:「哦,這是法國政府發給我的榮譽獎章,剛剛嘴巴沾油沒手帕用,我就拿來擦嘴了。」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居裡夫人的一生就是這句話最好的寫照,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但卻從不因此而陶醉。

居裡夫人的一位朋友曾應邀到她家裡做客,走進屋裡竟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她的一枚金質獎章,不禁大吃一驚。

居裡夫人卻笑著回應:

「我就想讓孩子們從小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決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淡泊榮譽的品德使居裡夫人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也激勵了無數的女性從事科研事業。

志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宋史·隱逸列傳》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

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採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衝破錢鍾書的防線。

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採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鍾書講40分鐘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採,都遭他的婉拒。

有一位布希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

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淡」是一種生活哲學,聯繫到我們自身也是一樣。

如今很多人都嚮往大城市的繁華便捷,但其實,追隨自己內心就好,小城鎮自有一份祥和安然。

寬敞的居住空間,較低的生活成本,充足的時間陪伴親友,都是最寶貴最值得珍惜的。

看淡名利,隨遇而安;看淡榮辱,雲淡風輕;看淡得失,一切隨緣;淡泊交友,細水長流。

守一顆淡泊之心,擁一份淡然之美,願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淡定從容。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的智慧:人生的最高境界,原來是這兩個字!(深度好文)
    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原來是這兩個字!那就是……不貪!不貪之所以是人生最高境界,是因為,作為俗世中的人,我們誰都有一定的貪慾,貪慾是人的私慾使然,要想做到不貪實在是太難了,能做到的人大概也只有聖人,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普通人以不貪為人生目標,減少私慾,遏制貪慾。
  • 生命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來源:勵志語錄(ID: lizhi743)人生在世,凡事有因果,萬事有輪迴。惡做多了,必然報應;善行多了,必得福報。正如佛經所言:「你給別人的一切,最終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此,想要被愛,就要先去愛人;想要得到,就要學會付出。生命,就是在一次次給予中,得以升華。
  • 藏心(深度好文)
    文 | Autumn來源:洞見(ID:DJ00123987)藏,是保全之道,亦是破局之法。古語有言:「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隆冬時節,看似蕭索,實則暗藏大自然的智慧與生機。人生從來是高低交錯,苦樂交織,藏匿的最高境界,是藏心。生活的成敗得失面前,智者不言,高手不語。初入長安便一舉折桂,年輕時的王維曾是風光一時的狀元郎。步入中年以後,他的生活卻陡然從山巔墜入低谷。
  • 【好文】馮友蘭:人生有四大境界
    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構成各人的人生境界,這是我的說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覺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於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這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概括的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健康的最高境界:靜(深度好文)
    再譬如人生病了,必須要去醫院。不是醫院的醫生用藥物把你治好,而是靠你自己休息過來的,藥物只是一種幫助。這些道理,都說明靜態的重要。這個原理,中國幾千年前就有個人,講的非常清楚。他就是道家的老子。2老子說:「萬物芸芸,各歸其根。
  • 無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老子熟讀史書,悟出了,人一旦達到「無我」的境界,就沒有什麼憂患了。就是說,單位的領導,一旦滌除了一己私慾,一心為員工的福利服務,為了員工們越過越好,人心都是肉長的,員工們就會努力為單位工作,這樣的單位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反之,如果領導貪汙腐敗,員工們就會逃離他,單位就會憂患不斷。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不管是好的萬事萬物還是壞的萬事萬物,一個人都能坦然面對,壞的方面都可以被他的承受力所化解,好的方面也能被他的承受力所接納。就像大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的。做人只有厚德才可以載物,也只有載物,才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 無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是怎麼修行才能達到呢
    無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文後曾說過:「無我無畏,無私無憂,談何容易啊!」我們在嘗試提出修行的路徑之前,先要看看「無我」之前有幾種境界。《黃帝內經》中有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中醫大家徐文兵老師給我們介紹了,恬淡虛無是人生的四種境界。
  • 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淡然!
    文/飛魚人生經常叩問的五個命題:一是人為什麼要活著?其實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這是生命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二是人應該怎樣活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三是人與人如何相處?淡然,是做人最高的境界,唯有靈魂淡然,才能隨遇而安。人這一生,會被很多事情困擾,也會遇到很多的煩惱,真正能夠做到淡然的人不多。淡然,多數人只是表面裝裝,至於靈魂深處的淡然,古今能有幾個?怕是寥寥無幾!
  • 活的有趣,才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為此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敵人是——無趣。無趣是有歷史源淵的。我們這幾代人恰巧碰到我們這個時代簡直讓你無法有趣:上一輩人經歷了一個灰色年代的洗禮,看世界的眼光是階級鬥爭是非觀,有趣的含義基本等同於「小資情調」,是無產階級專政對象。我們的下一輩過著色彩炫目的新生活,世界變化之快讓你都來不及想有趣這件事。
  • 《莊子》: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心齋」
    常言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信仰和虔誠不只是表面的作為,應當能經得起考驗,在搖擺不定的塵世中形體淪陷,但心卻依舊堅定,任何外物的誘惑都無法改變內心的信仰和堅持,面對繁雜依然能夠保持心無雜念,如止水般平靜才是真正的信仰,也是心齋的境界。
  • 菜根譚:人生的至高境界,是返璞歸真
    菜根譚:人生的至高境界,是返璞歸真。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種自我淨化功能,他會不斷完善自我,正所謂說「人生即是修行」。古代的陶淵明就用自己一生的經歷,詮釋了淡泊寧靜的人生至高境界。當陶淵明厭倦了塵世浮華之後,離開仕途生涯,隱居在東南山下,寫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錢鍾書學富五車,閉門謝客,靜心於書齋之中,潛心鑽研,著書立說,並且留下了曠世名篇。
  • 「待人接物」的最高境界,《道德經》早就告訴過你!(深度好文)
    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這一章內容主要講到李耳的無為而治的觀點。以正治國,「正」是什麼呢?南懷瑾老師在《老子他說》中認為,正道就是誠,不用聰明的聰明,不用辦法的辦法,不玩手段的手段。做銷售的朋友肯定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手段就是最好的手段,真誠就是最好的營銷手段!著同樣也是待人接物最高的境界和方法!
  • 「學以致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道德經》來告訴你(深度好文)
    那麼,問題來了,學以致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朱熹讀書法中講到:「居敬持志,讀書之本;循序致精,讀書之法。」《大學》中講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國語·晉語八》中講到:「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
  • 古代聖賢做人的十大最高境界
    一、古代聖賢做人的十大最高境界: 1、老子的最高境界:道法自然,順其自然。 2、孟子的最高境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3、莊子的最高境界:物我兩忘。
  • 女人的三種境界(好文)
    文|君心微暖張麗屏在《37°女人》中,把女人分為三種境界:貴婦、潑婦、怨婦。人無貴賤之分,但人的情緒和行為卻有境界之差。貴婦,談吐優雅,寵辱不驚,活得精彩,最為高等。申居鄖說:「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不能正視自己的過錯和短處,是件愚蠢的事情。不敢正視自己的內心,是中等境界女人的致命傷。
  • 人生最高的境界:「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文/飛魚做人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知足常樂,活得開心。做事糊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煩事不要往心裡擱。正如唐伯虎,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唐伯虎一生放浪不羈,活得豁達灑脫。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如此。當年看了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後,對唐寅有興趣就買了他的一本文集,包括他的詩詞與文章。身為一枚文藝青年,我對詩詞歌賦那是相當滴熱愛。那首「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掌控屬於你的人生!
    在我看來,這句話蘊含了一個相當有深度的人生哲理——當你對自己的優勢缺點都無比清楚,連細微的行為都能控制時,敵人會採取的針對性行動,也就一目了然,為你所掌控。同樣的道理,若是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讓負面情緒衝散你的理智,冷靜處理所遇到的問題時,你的人生,自然不平凡!
  • 【住真實慧】【1】為什麼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念佛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
    最高的享受唯有學佛才能得到,因為學佛能使我們廣大眾生都能得到純淨純善的自性之中,無量的壽命福報、智慧德能,無量的善好快樂、稱心如意,而且永遠不會失去。所以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該有多好啊!念佛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 【深度好文】太極推手的境界
    最近,我回顧自己研習太極推手的感悟,總結出太極推手的四層境界,與同好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