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健身圈,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比例是非常流行的,大家都非常注重蛋白質含量的攝入,健身運動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加快了熱量的消耗速度。也就是說健身愛好者比不鍛鍊的人群需要更多的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
這時為了確保健身愛好者能夠達到自己理想目標,三大營養元素的分配比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當下的健身愛好者,無論是增肌亦或是減脂、塑形,其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保留肌肉,亦或是增加肌肉含量。
而若是想要保留肌肉或增加肌肉含量,其訓練強度肯定是比較高的。而運動強度越高,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就越大,這一點已經非常明確。
而目前也有許多關於「糖原最佳消耗模式」,的研究提出觀點,確保了訓練過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性,可以明顯減少的肌肉酸痛,同時提高了肌肉的恢復能力。
而現在高蛋白高脂肪低碳的化合物的飲食方式,其實會對健身愛好者的訓練表現產生嚴重的,潛在的負面影響。
在許多健身愛好者的觀念中,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位列蛋白質之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在於運動員對於碳水化合物對於運動的重要影響認知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是對碳水化合物很深的常見誤解導致的,因為碳水化合物的主力也是非常多的,最主要的有葡萄糖,糖原,單糖,雙糖,多糖,果糖,碳水化合物聚合物,膳食纖維,不溶性纖維,可溶性纖維。一些健身愛好者雖說要避免攝入碳水化合物,但是當被問起他們平時都吃什麼食物時,他們首先說的食物居然是蔬菜和水果,要知道,水果蔬菜幾乎完全是由碳水化合物組成的。
事實上,碳水化合物的種類很多,我們身體對每種類型的碳水化合物的反應也是不同的,就舉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葡萄糖和麩皮都是碳水化合物,但葡萄糖能夠快速地進入血液拉高血糖水平,而麩皮由於很難消化,基本不會引起血液中的血糖波動,由於這種碳水化合物的自身差異,大家不應該認為所有碳水化合物類食物都會產生相同的結果,而是應該認真考慮在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最適合的碳水化合物種類。
而那些說避免碳水攝入的人,應該想表達的是避免那些可以快速影響血糖起伏的糖類,這類糖比較常見的地方就是一些精加工類的甜品,零食,可樂(單糖,果糖,葡萄糖)。
為什麼不建議低碳飲食?
葡萄糖是產生肌肉能量的主要原料,而能量主要以腺苷三磷酸(ATP)的形式存在,如果無法持續向鍛鍊中的肌肉持續輸送葡萄糖,那麼肌肉將無法維持高強度的訓練。
在進行較高運動強度的訓練時,保持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尤其重要,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對作為肌肉主要能量來源的碳水化合物的依賴性更高,因此高強度訓練方案可能更需要頻繁地攝入碳水化合物以滿足身體的需要。
因此如何保證葡萄糖不被耗竭的飲食方式才是健身愛好者實踐的重點。
下期我會詳細講解碳水化合物的種類以及它對身體產生的作用,大家可以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