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以前的屈原僅僅是一個有著砥礪不懈的節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於反抗黑暗統治的精神的歷史人物,那在看過《思美人》之後,人們心目中的屈原就會變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真實存在。
「哀怨託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孤忠報楚國,餘風波及漢湘人。」
在很多的文藝作品中,屈原一直是以悲憤憂傷、踽踽獨行、鬱鬱而終的老年人形象出現的,然而,隨著電視劇《思美人》近期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的熱播,一個英姿勃發、青春昂揚的青年屈原出現在了觀眾面前。
在觀眾心目中,「屈原」已經不是尚且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那個屈大夫,而是一個意氣風發,有著異於常人的豪氣與豪情、傲氣和傲骨的少年。而他所代表的時代精神、百姓情結和民族文化,也隨著劇目的熱播,穿越時空鮮活地呈現了出來。
《思美人》播出十日內,全平臺網絡點擊量已破10億,隨著劇情繼續發展,熱度更持續上升,除了對製片方五年磨礪的認可,針對該劇所涉及的一些歷史文化問題的探討聲也隨之展開。
從屈原後人,到文化學者,再到普通百姓,通過《思美人》,每個人都在各自還原著自己心目中的屈原形象。
「(它)顛覆了屈原在眾人心中的固化形象,但是,這個顛覆我認為是完美的。」作為屈原後裔,中國詩歌春晚發起人、總策劃人,著名詩人、辭賦家屈金星對《思美人》評價甚高。
他認為,在以往的影視、文學作品中,屈原的形象常常是蒼老、憤懣的,這樣的形象無疑過於單薄,而在《思美人》中,屈原是青春勃發的,「其實這也是我們後人一直的一個心願,我們希望我們的先祖屈原在大眾心目中是有血有肉的。」
《思美人》描述的是楚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和屈原17歲至60多歲的漫漫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屈原的人生也是楚國後期命運的隱喻,是由盛至衰、由青春煥發至鬱郁不得志的一個過程,而不是從年輕時就是苦大仇深的。
對於劇組的這種突破性嘗試,屈金星表示理解並讚賞:「這種顛覆的表現,一定會遭到很大的阻力和非議。因此,敢想敢做這一點,確實要稱讚他們,還是挺有膽量的。」
雖然《思美人》中確實存在一些瑕疵,但屈金星認為總體瑕不掩瑜,「《思美人》是一部有責任,有擔當,有很高文化品格和文化高度的影視作品。」
汨羅是當年的楚國之境,也是屈原生活過多年並故去的地方。《思美人》的播出也在汨羅引發了思念屈原的熱潮。
汨羅屈原紀念館原館長、副研究員、屈學研究知名學者劉石林認為,《思美人》從翩翩少年寫到人生終點,從「詩」情畫意、入朝為官到流放汨羅江、懷沙自沉等不同人生階段,全方位展示了屈原的一生。
在他看來,以往的研究認為「屈原心中的美人只是君王」,但《思美人》思路開闊,以美人為出發點,深挖屈原的思想,體現了屈原心中的美人是君王、是祖國、是人民,體現了他的忠君、愛國、憂民思想,這是一種正確的解讀。
汨羅市文旅廣新局副局長韓新衛認為《思美人》電視劇塑造了一個更符合年輕人口味的屈原。「《思美人》將屈原這個千年人物的臉譜陌生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陽光帥氣、昂揚向上的屈原,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
從自身工作的角度出發,他認為,「這部劇收視率也很高,會吸引更多的人來我們汨羅看看,對於我們旅遊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82歲高齡的翁湘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多年,在看過幾集《思美人》後表示,「劇中的服飾、妝容、語言、場景古今映襯,相得益彰!」
愛好詩詞和書法的他認為,劇中提到了許多關於屈原的詩,在偏白話的語境中提到詩,能讓現在的年輕人更容易理解這些詩,「《思美人》對於推廣楚辭文化,推廣汨羅,很有意義。」
汨羅市17歲的高三學生陸一慧對屈原的認知基本來自於教科書,然而教科書裡的屈原沉悶古板,缺乏想像的空間和讓人更深了解的欲望。
她說,「《思美人》裡很多演員我都蠻喜歡的,這部電視劇能讓我以一種更輕鬆的方式了解屈原和楚文化。現在還在上學,很少有時間能看,等到高考結束,時間充裕了,我就繼續追這部劇。」
而普通的公司職員翁錦是一個電視劇愛好者,也是一個青春偶像迷。閒暇之餘,她愛看各個類型的電視劇,《思美人》作為當下最熱門的古裝劇她自然也沒有落下。
「我覺得這部電視劇的演員妝容、服裝、畫面明豔亮麗,給人一種很時尚的感覺,很符合我們的審美。我很喜歡看青春偶像劇,當然不會錯過《思美人》。」
從17歲到82歲,《思美人》受到了汨羅市各年齡段、各階層觀眾的高度喜愛。窺一斑而見全豹,汨羅市觀眾的觀點也代表著其他區域觀眾對《思美人》的看法。對於不同年輕、不同性格的觀眾來說,喜歡《思美人》的原因或許不盡相同,但相同是對《思美人》五年磨礪的認可與支持。
的確,如果嚴苛的以歷史劇的角度來看,《思美人》還有著許多不足之處,但它對屈子精神、對楚文化的弘揚與傳播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在這個「流量當道」的時代,所有的劇目都期待主演的小生小花們能帶來眾多粉絲的圍觀,從《思美人》演員表來看,馬可、張馨予、喬振宇、易烊千璽等也都是自帶流量的人氣明星,但其實,對《思美人》而言,真正的流量擔當是屈原本人。
屈原的粉絲可謂都是超重量級的,馬遷、李白、杜甫、蘇軾等歷史名人以及梁啓超、王國維、魯迅、聞一多等近代文學大家,不僅都是各自所屬時代的文學大家,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對屈原有著濃重的追思與景仰。
司馬遷說:「為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李白說:「屈平詞賦懸日月」;聞一多說:「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人民詩人的人」,一字一句無疑是對屈原最大的尊重與認可。都說「文人相輕」,能讓無數歷史留名的偉人讚譽不絕的,唯有千古屈原。
屈原著名的作品《離騷》對中國文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創作風格開闢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源頭,對後世的文人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屈原的作品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輝煌成就,為全人類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他也贏得了世界文化巨人的光榮稱號,1953年,屈原以詩人身份同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文學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運動領袖何塞•馬蒂一道,成為被世界和平理事會號召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如果說以前的屈原僅僅是一個有著砥礪不懈、特立獨行的節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堅持真理、反抗黑暗統治精神的歷史人物,那在看過《思美人》之後,人們心目中的屈原就會變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真實存在。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