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宮壁畫《朝元圖》(附壁畫全景圖)

2021-02-18 浙江藝術網

東華上相木公青童道君(三清殿西壁)

永樂宮位於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建於元代,原名大純萬壽宮,是為奉祀「八仙」之一呂洞賓而建造的大型道觀。永樂宮壁畫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傑作,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巨型製作。整個壁畫共有1000平方米,分別畫在無極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裡。三清殿是座主殿,該殿壁畫《朝元圖》,是永樂宮壁畫的精髓,完成於1325年,由河南府洛京勾山馬七等11位民間畫師所繪。該幅壁畫畫面高4.28米,全長94.68米,總計403平方米,共畫天神289身,描繪了中國民間諸神朝拜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和太清太上老君三位主神的情景。其中,帝後主像高達2.85米,玉女的身高也在1.95米以上,超過了一般真人的高度。

永樂宮壁畫《朝元圖》簡介

永樂宮誕生於中國元代,歷經六百多年滄桑,因藏有精美的壁畫而聞名於世,其偉大建築和壁畫藝術,至今為東西方藝術家所讚賞和膜拜,並因此被譽為「世界超級藝術」。

雷公、電母、雨及八卦諸神

永樂宮原名大純萬壽宮,是為奉祀「八仙」之一呂洞賓而建造的大型道觀。觀內沿中軸興建的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等建築,高聳雲霄,朱欄玉戶,畫棟雕梁,960平方米的精美壁畫就在這些藝術殿堂內。

永樂宮是1952年在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發現的。它原在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舊屬永濟縣),前臨黃河,背倚條山,是個山川蘊秀、土膏林鬱之區。永樂鎮唐為河中府永樂縣,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改為鎮。中國傳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就出生在這裡。呂卒後,唐代就其宅改為「呂公祠」,「歲時享祀」。據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王鄂(大朝重建大純陽萬壽宮之碑)記載,「每遇毓秀之辰,遠近庶士畢集其下,張樂置酒終日乃罷」,成為一個很熱鬧的群眾集會場所。至金朝年,由於祠的局勢狹隘不能適應人們集會使用的需要,遂增修門庭,略加擴充,從而易祠為觀。

雷公、電母、雨及八卦諸神

元太宗十二年(公元1240年)披雲真人宋德方來永樂拜謁純陽祠,嘆其荒陋,曾倡議興建純陽宮,未果。元太宗後三年(公元1244年)道觀為野火燒毀,那時正是「新道教」昌盛時期,師祖呂洞賓倍受尊崇。明代「有敕升觀為宮,進真人號曰天尊」,於是尹志平、李志常等「道君」就推薦潘德衝作「河東南西北兩路提點」,前來主持修建大純陽宮。大約從公元1247年開始動工,至公元1262年(中統三年)工程始告一段落,有新宮「規模宏敞,莊嚴壯觀」之概。同時還在北面的九峰山裡修造了一座「純陽上宮」。

永樂宮由於工程艱巨,修建進程相當長,其中三清、純陽及重陽三座主要殿宇費時十五年才修成。公元1256年(憲宗六年)潘德衝卒,永樂宮工程,尚未全部落成,至公元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始將無極門最後建成起來。殿宇修好以後,經過一段較長時間,至泰定年間,三清殿又時行繪製壁畫和彩繪。據壁畫題記所示,純陽殿的壁畫至公元1358年(至正十八年)才全部完成。可見永樂宮的修建和壁畫的繪製,差不多和元代共始終,前後費時約一百餘年。爾後歷代都有修茸,據碑刻和殿壁題記所示,明代的洪武、嘉慶、崇禎,清代的康熙、乾隆、嘉慶和光緒年間都有不同程度的修建活動。其中大修的工程三次,第一次在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第二次是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第三次是公元1890年(光緒十六年)。

臺九靈太真金母元君

五十年代末期,根據國家治黃水利工程的需要,將在三門峽建設「三門峽水電站」。建設水電站要築起一道攔河大壩進行蓄水,永樂宮將處於淹沒區。國家對此非常重視,就永樂宮問題國務院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由陳毅副總理主持,經過多次的研究,決定搬遷復原永樂宮。周恩來總理深表贊同,並作了搬遷籤署。

依照國務院的規定和周總理的指示精神,1957年開始遷建準備工作,1959年開始搬遷。為使永樂宮壁畫完整無損,事先由中央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的70餘名師生,用七個月的時間對壁畫進行臨摹,為使壁畫更逼真,他們採用了河北省遷安縣特產的手工抄寫紙。為確保壁畫搬遷萬無一失,事前又對原畫進行攝影,用幻燈放映與實物等大,畫出壁畫的輪廓。然後用工具切割揭取壁畫並編號。當時通往新址的路面全是土路,高低不平,且路面狹窄,工程技術人員邊組織民工義務修路邊運輸,為減小路途振動,壁畫上下用棉花鋪迭,汽車以每小時不到10公裡的速度行 駛。 在新址復原壁畫時,自下而上按編號循序漸進。專家們在原建築風格的基礎上,改用了空心夾層牆。牆內增設木骨(木柱及模杆)在畫塊背面粘貼方格式木框,用鐵活把畫塊與木架相連。牆壁外層用磚砌起,抹上灰砂層和朱紅色,牆角處與牆體相通並增設通風口,以保持乾燥,更好地保護了壁畫,又為以後提供了條件。永樂宮建築及其壁畫的搬遷復原是在我們國家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工程總投資200餘萬元,歷時五年,由此可見這座古建築的歷史價值和壁畫的珍罕性。為保護這一古代文化遺產,1961年,國務院將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乙、玉女及雷神諸部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對中國及至東方的思想文化藝術影響頗深。日本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先驅者和奠基人鹽谷溫博士講到:「真善美,道之三面也。窮其為哲學,講善為道德,說美為文學,各擅其一面而兼之,難矣」。永樂宮壁畫,是元代道教全真派表現真善美的殿堂。《朝元圖》構圖恢宏,大氣磅礴。是其探索表現宇宙自然規律的圖畫,將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社會歷史擬人化、以道為主宰,懲惡揚善為宗旨,從壁畫神祗人物形象,可一目了然,它對道教祖師的謳歌,愛憎分明。以扶危濟貧、鞭撻惡勢力、嘲諷為官不仁者為已任,主題實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敬天愛民」的人本思想。

太乙及雷神諸部

中國傳統認為天圓地方,永樂宮壁畫布局巧妙,按唐宋壁畫傳統,把畫畫在四周牆上,眾神仙乘著雲氣,按層次展升,畫面開闊,不僅繪聲繪色,而且給觀眾以天上人間的藝術聯想,頗具浪漫主義色彩。它以線描和重彩勾填法為表現基礎,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畫的線描和重彩畫法,為世所罕見,所用線條狀物傳神,表現出人物環境、神仙世界應付自如,遊刃有餘,實為博大精妙的國畫「神品」。永樂宮因藏有精美的壁畫而聞名於世。壁畫歷經六百餘年色澤純正如初。這些壁畫主要分布在「純陽殿」、「重陽殿」和「三清殿」。純陽殿俗稱呂祖殿,內有壁畫203米;重陽殿以祀奉「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及他的弟子而得名,內有壁畫150平方米。二殿各自以富有生活氣息的連環故事畫形式,頭尾相連,千變萬化,描繪了呂洞賓和王重陽從降生到成仙的神話傳說。

東西扇面牆兩側的兩位主神是南極長生大帝(簡稱南極)和東極青華太乙救苦天尊(簡稱東極)。從南極、東極在三清殿中的位置不難看出他們的地位較高,是輔佐三清的左膀右臂。與南極、東極相隨的十位文人學士,專家初步考證為代表中國古代追隨老子思想非常緊密的十位黃老學思想家,即:關尹子、庚桑子、辛文子、南榮子、尹文子、士成子、崔瞿子、柏矩子、列子和莊子。北扇面牆為三十二天帝君。在三清殿大門的兩側立有二員武將,左邊的一位腳踩雲龍手持利劍;右邊的一位手執長矛金丹腳踏白虎,即道家的左青龍,右白虎護將,亦稱門神,是為朝拜眾神保駕護航。

天猷副元帥及佑武真君

《朝元圖》是中國傳世名畫。畫工繼承了唐宋繪畫風格,在衣紋用筆方面,是用豬特製的捻子所繪,從唐代的細密和宋代的頓挫變為圓渾,沉著而有力;不強調吳道子蓴條指法的壓提變化,而吸收了「吳帶當風」的神情。勾勒器物根據不同對象表達了不同的質感。勾畫的金鼎、銅爐好似用手可以敲打出聲;牡丹、荷花則表現出含露待放的質感;畫人物鬚眉則根根見肉,勾衣帶則飛舞臨風。在色彩方面作者採用富於裝飾性的重彩勾鎮的畫法增加壁畫內容的氣氛,有計劃的分散使用青綠、石黃、硃砂等石色,用白色或其它單純的色調間隔起來,重點加工細部紋樣,用堆金瀝粉來突出衣袖、纓絡、服飾、花鈿,使觀者遠望感到有氣勢,近睹則看到線條及衣飾飛舞臨風。壁畫上祥雲環繞,雲氣用筆奔放,描繪出了風雲變幻的景象,有隨風飄蕩的行雲,有嫋嫋上升的煙霧,雲霞掩映五彩繽紛。

《朝元圖》構圖恢宏,大氣磅礴。人物造型飽滿,面貌各異,神情生動。肅穆莊嚴的帝君,威武驃悍的天將,優雅美麗的玉女,翩翩欲仙的真人,千姿百態。他們有的對語,有的沈思,有的傾聽,有的注視,表情姿態彼此呼應,成為有機的整體,將如此眾多而巨大的人物形象組織在一個構圖中,構思極為精到。其用筆勁健而流暢,衣紋渾勁緊嚴謹,顯得安穩泰然;衣帶飛舞、飄逸,似滿牆風動,充分發揮了線條的高度表現力。色彩厚重而豐富,絢爛而協調。道具和背景都有裝飾性,在元代畫壇上獨樹一幟。

仙曹、太乙及玉女

《朝元圖》壁畫藝術畫技精湛,令眾多中外學者和遊人嘆為觀止。正如著名學者、文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和文物局長等職的鄭振鐸所言:《朝元圖》是大規模的「漢官威儀」的展覽,是大組織的人物畫的匯集。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的王冶秋寫的「神宮變異記」一文中講到:由此可見永樂宮的修建和壁畫的繪製差不多和元代共始終,前前後後,斷斷續續,搞了一百多年,許多「魯班匠手,道子畫工」,長年累月的勞動,才使我們在六七百年以後還看到了一座保存大部完好的元代建築群和大量的中國畫派的精美的壁畫,它和敦煌壁畫所受到的外來影響是不同的。我國當代著名的戲劇作者馬少波看三清殿後寫到:永樂三清鐵畫鉤,曹衣吳帶兼剛柔。唐宋遺風滿壁是,堪稱天下第一流。日本友人古建專家村山孚先生觀看永樂宮元代建築後,在題為「永樂宮壁畫移始末」一文中說,永樂宮的遷建「不亞於埃及古代神殿的移築」。

《朝元圖》壁畫「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個性,個個活靈活現」,「特別是十幾位『公主』,更令人喜愛,個個體態豐滿的妖嬈女子」。1963年9月,永樂宮壁畫摹本及建築模型赴日本東京展出,壁畫藝術受到各國藝術人士的高度讚揚和青睞。永樂宮壁畫也從那時起蜚聲中外」。

引進香官及諸神

中國繪畫歷史源遠流長,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均出現了許多著名畫家及名畫,永樂宮壁畫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塊瑰寶、是偉大精神的結晶。它純熟的繪畫技藝,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嚴謹畫風,是中國古典繪畫的代表;它雖然與我們相距六百餘年,卻衝破時空距離,與文藝復興時期西方藝術大師的傑作比肩而立,具有永恆的審美價值。

元 永樂宮壁畫 《朝元圖》 原貌

相關焦點

  • 「永樂宮」的壁畫,絕了!
    在今天的山西芮城,有一座始建於元代的大型道教宮觀,名為「永樂宮」。
  • 永樂宮·壁畫
    這幅畫是永樂宮內最殘破的壁畫,經過後代幾次修補,從保留最早的壁畫觀察,無論從人物的畫法,或是繪畫的內容都與三清殿的壁畫有密切的關係,應是與之約略同時的元代作品。三清殿內周圍牆及扇面牆內外牆面上都畫壁畫,內容是群仙朝見三清的偉大場面。三清是道教中地位最高的神,代表著以前所崇拜的最高的「元始天尊」,朝見三清,也就是朝見元始天尊,所以這幅畫應稱為「朝元圖」。
  • 永樂宮的壁畫
    唐時把他的故居改為祠,宋、金改祠為觀,元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被火焚毀,在原址上重建後,改稱「大純陽萬壽宮」,又稱「永樂宮」。永樂宮的建築是國內其它道觀難以相比的,它的布局疏朗,結構嚴謹,規模宏大。
  • 永樂宮壁畫中286位神仙的220個細節
    永樂宮三清殿壁畫中人物的服飾圖案在整幅壁畫中佔據了很大面積。壁畫中人物服飾的造型、裝飾均秉承了唐宋兩代的風格特徵,壁畫中氣勢宏偉的群神朝拜圖更是古代皇家禮儀的輝煌再現。裝飾作為一個時代特有的文化符號,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徵。它是我們研究古代社會歷史及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所以通過對壁畫中人物服飾造型和裝飾的變化來探析古代社會的歷史人文社會的真實面貌,是我們挖掘研究古代壁畫價值的另一個重要方式。
  • 永樂宮 | 把1000㎡古代壁畫打包帶走,一共需要幾步?
    圖/《中國國家地理》當他走進一座大殿時,卻發現了另外一片天地。大殿的屋內空著,四周牆壁上密密麻麻滿是神仙畫像,從來沒有接觸過壁畫的他被驚呆了——4米多高的壁畫上,一條神仙的飄帶貫穿上下。武將驍勇彪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人物繁雜,卻整齊列隊,集中朝拜中間的元始天尊。
  • (原創連載)山西寺觀壁畫系列之六:寺觀壁畫之冠永樂宮
    雖然無法得知三清殿西半部分壁畫是何人創作,但是對比興化寺元代壁畫《彌勒佛說法圖》、流失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晉南元代壁畫《朝元圖》會發現二者與永樂宮三清殿西半部分《朝元圖》風格很相似,據此有學者認為這些壁畫使用了相同的「粉本」或者是有技藝傳承、交流的畫班先後參與以上壁畫的創作。
  • 永樂宮壁畫中的呂洞賓和王重陽
    1952年,北京古建築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考察組,在全國文物勘察中發現了這一元代全真教道宮建築群和壁畫藝術寶庫。後因三門峽水電站的修建將提高上遊的黃河水位,永樂宮適居淹沒區,為保護這組稀世珍寶,政府決定將其遷建於芮城縣城北2.5千米的龍泉村附近的原古魏國都城遺址上。遷建自1959年開始,迄1964年竣工,歷經六年。遷建後,基本保存了原建形制。
  • 永樂宮:高清大圖免費下載
    壁畫表現眾神朝拜老子及呂洞賓、王重陽傳教施法的宗教故事。內容豐富,大部分保存較好,具有高度藝術水平,在我國壁畫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永樂宮最為宏偉的主體建築,殿中的「朝元圖」壁畫,有泰定二年(1325 年)作者河南馬君祥父子的題名。朝元圖內容描繪道府諸神朝謁元始天尊,故名「朝元」。
  • 永樂宮 :三清殿壁畫人物圖譜
    永樂宮壁畫是古代壁畫中的一部偉大的傑作。其三清殿(又稱無極殿)中的《朝元圖》是整個永樂宮壁畫中的重點之作!
  • 山西古代壁畫歷代鑑賞圖
    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唐代壁畫,是為數不多的唐代寺觀壁畫遺作,雖然畫面殘損,但畫藝頗精,珍稀之至,堪稱中國古代寺觀壁畫的開篇佳作。平順大雲院彌陀殿壁畫,為中原地區五代時期寺觀壁畫的孤例,填補了中國古代寺觀壁畫發展史上的缺環。
  • 古代壁畫你只知道敦煌嗎?——山西古代壁畫
    在山西現存的壁畫中,份量最重、數量最多的是寺觀壁畫,多反映宗教題材。目前現存最早期的壁畫是唐代佛光寺的壁畫。  五代及宋、遼、金的壁畫存留於平順縣大雲院彌陀殿、高平市開化寺大雄寶殿、靈丘縣覺山寺塔、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朔州市崇福寺彌陀殿、繁峙巖山寺文殊殿。芮城永樂宮壁畫是元代壁畫經典作,它不僅反映了道教神祗的完整體系,而且成為一部歷史人物的圖像總匯。
  • 從永樂宮、寶寧寺壁畫談古代婦女產蓐過程 及診病禁限
    [摘要]山西永樂宮元代壁畫、寶寧寺明代壁畫,分別來自道教及佛教題材,二者都有表現古代婦女分娩過程的畫面,畫面中都有產房以及備產、浴兒的器具等,人物有產婦、新生兒、穩婆等。山西永樂宮元代壁畫、寶寧寺明代壁畫,分別取材道教、佛教,二者異曲同工,都有表現古代婦女分娩的畫面,為研究古代婦女分娩過程及婦人診病禁限提供了珍貴的佐證。山西永樂宮元代壁畫屬於道教壁畫,其中重陽殿壁畫「誕生鹹陽」圖,描繪的是全真教祖師王重陽誕生過程,帶有道教顯化示教的涵義。
  • 運城 | 把1000㎡古代壁畫打包帶走,一共需要幾步?
    圖/《中國國家地理》當他走進一座大殿時,卻發現了另外一片天地。大殿的屋內空著,四周牆壁上密密麻麻滿是神仙畫像,從來沒有接觸過壁畫的他被驚呆了——4米多高的壁畫上,一條神仙的飄帶貫穿上下。武將驍勇彪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人物繁雜,卻整齊列隊,集中朝拜中間的元始天尊。
  • 山西芮城永樂宮
    魏城遺址往前就是大名鼎鼎的永樂宮,永樂宮於元定宗貴由2年(1247年)剪彩動土,到了元代至正18年(1358年)才竣工,工期綿延竟達100多年,幾乎和元國祚平行,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百年大計千年工程吧。
  • 永樂宮:三清殿壁畫人物圖譜
    永樂宮壁畫是古代壁畫中的一部偉大的傑作。其三清殿(又稱無極殿)中的《朝元圖》是整個永樂宮壁畫中的重點之作!《朝元圖》壁畫長97m,高4.4m,內容是繪製了中國道家諸神朝拜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的一個盛大場景。居中的8位尊神身高在3米以上,每個人物的衣冠、服飾,面部造像均無一處相同,是中國古代工筆畫中集大成的一部作品。這幅作品也是十三、十四世紀美術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作品,享有「東方畫廊」之美譽!
  • 山西壁上觀:廣勝下寺壁畫流散記
    據考證,下寺前後兩殿東西二壁所繪內容一樣,為《熾盛光佛佛會圖》和《藥師佛佛會圖》各一。其中後殿壁畫為元代,前殿壁畫為稍晚的明代。先來簡單補一下歷史背景:根據賓大博物館記載,1926年賓大博物館從盧芹齋手裡買到了壁畫《熾盛光佛佛會圖》的主要部分;1927年又購得另一鋪壁畫《藥師佛佛會圖》;至1929年又購得了兩塊屬於《熾盛光佛佛會圖》的壁畫殘塊。然而這些還不是這兩鋪壁畫的全部。
  • 羅布林卡的壁畫之謎
    、桑耶寺、扎什倫布寺、色拉寺、哲蚌寺等宗教建築圖;迴廊牆壁上的六道輪迴圖、十相自在圖、須彌山、回紋圖、宇宙形成圖等一些旨在闡釋佛教經義的壁畫。烏堯頗章是羅布林卡最早的一座宮殿,其中,一間房子的牆壁上有一幅拉薩全景圖,圖中湛藍的天空,吉祥的彩雲,雄偉的布達拉宮、神聖的大昭寺,人群擁擠的八廓街,碧玉般的「玉妥桑巴」(琉璃橋)下面,涓涓河水自東向西流過,「白米」堆放似的哲蚌寺,金碧輝煌的色拉寺,樹木蔥鬱的羅布林卡,還有小昭寺、楚布寺.,東邊不遠處便是被松林環繞的熱振寺,蜿蜒盤旋的山路引向莊嚴肅穆的直貢寺、甘丹寺。
  • 山西一縣,北靠恆山,南依五臺山,境內兩寺廟壁畫可與永樂宮媲美
    巖山寺位於山西省繁峙縣城南峪口五臺山北麓天巖村,創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屢有修葺。寺院主要由南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其它殿四間,禪房三間,垂花門一座,鐘樓一座兼做山門構成,寺內青松鬱郁,古殿峻峨,壯觀幽謐,仿佛鑲於山野的璀璨明珠,要說到巖山寺最有代表性的文物遺產,那就是寺廟內壁四周的金代壁畫了,由金代宮廷畫師王逵所繪。
  •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壁畫界的清明上河圖!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重修大雄寶殿,金皇統元年(1141)建觀音閣,歷經元明清各代,屢有修葺始成現在規模。寺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大雄寶殿居中,兩側是廊房,前面是兩層樓閣式山門,兩側是鍾鼔二樓,後面是演法堂,左右為三大士殿和地藏殿,整個建築規整對稱,美觀大方。
  • 永樂宮發現近百件蒙元時期道教古籍文書
    元貴由皇帝福蔭丘神仙門人通雲真人聖旨  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提供中國現存最早的道教宮觀——永樂宮發現近百件蒙元時期道教古籍文書,對研究蒙元時期全真教發展和永樂宮重建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記者7日從山西省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獲悉上述消息。該院工作人員在開展永樂宮搬遷資料整理時,發現的這些資料。這些資料是與永樂宮宗教活動有關的古籍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