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的野生植株有很多,它們生長在山林中,看上去很是普通,農民也不會高看一眼,也就等它們開花結果時才會特意欣賞一番,不然就是直接帶回家裡栽種。不過在困難年間,農民也會去山林中尋找野菜食用,很多野草嫩莖都可食用,其味道比較獨特,焯水後就能食用,口感各有不同,且其營養比較多,因此也有人將其賣到市場中。今天要說的這種野草,如今一斤50元,在市場上成了稀罕物,它就是羊藿七。
一、特性
可能不少人都沒聽過它的名字,其實它在農村中一直不起眼,過去一直被忽略。當然,羊藿七的學名叫做杜若,是一種多年生的植株,莖稈直立存在,沒有分枝,其高度為30-80cm,葉片呈現橢圓形,其長度為10-30cm,寬度為3-7cm,頂端長而尖,沒有柔毛,不過上端比較粗糙,沒有葉柄。
每年的6-7月份就會開花,花序長度為15-30cm,花梗長度為5mm,無毛,它的花瓣為白色,呈現出倒卵形,而在8-10月份就會長出果實,果皮為黑色,裡面有多個種子,種子顏色為灰紫色。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羊藿七的身影,比如說福建、湖北、廣西、浙江、四川等,路兩邊、山谷裡、林地中、庭院前後總能看到它的身影。一般在1200米以下的山林中存在,對環境的適應性強。
當然,羊藿七也有很多別稱,比如說玉米七,至於為何叫這個名字,還因它整體看上去如同玉米一樣,很多人都會將其錯認;也有人稱它為竹葉蓮、竹葉知母,至於為何,還因羊藿七的葉子如同竹葉一樣;它也被稱之為山姜、地藕,這是因它的花瓣如同姜花,而根莖又和蓮藕相似,因此才有這樣的名稱。
二、價值
過去農村條件並不是太好,因此農村娃沒有玩具可以擺弄,很多人則是去農田裡尋找野草當玩具,比如說蒼耳、狗尾巴草、柳枝條等。其實羊藿七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野草,它的果實和薏仁比較相似,男孩子將其採摘下來後,就會當成彈弓彈射,女孩子則是將其串起來,編織成手鍊,看上去別有一番樂趣。
當然,羊藿七也有一定的食用藥用效果,特別是在藥用功效上,它可很好的理氣,也能消腫止痛,還可對毒蛇叮咬有抑制效果,正因它的藥用價值高,因此藥材價格也在持續上漲中,目前已賣出了50元一斤,即便是這樣依舊不是太好買。
羊藿七的葉子也有價值,那就是可用來包粽子,且香味比較濃鬱,不比市面上常見的粽葉差,粽子吃起來也能起到加分作用,只是這種食用方式並不常見,很多人都沒吃過。
這幾年裡,隨著羊藿七價格的上漲,也有很多人關注它,不少人也進行了人工種植,羊藿七的管理還算容易,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注意好多澆水,別有積水就行,等成熟後採挖,曬乾即可賣到市場中,大家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