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故事|如梭織夢絽(lǚ)緙絲

2021-03-01 轉轉會


                                            

凡稱緙絲,都是一樣的嗎?為什麼有的緙絲質感厚實,有的卻薄如蟬翼?這緙絲真好看,還閃銀光呀?……面對觀者的諸多疑惑,我們嘗試將所見緙絲的品類做一次小小梳理,看看歷經千年,從通經斷緯的基本結構中,衍生出哪些緙絲新貌。

常讓客人好奇的是上圖中的絲織品,這種我們稱之為「紗羅」的透光織物,其實也是緙絲的一種,名曰「絽緙絲」。

絽織物近景

緯線之間形成有一定空隙

絽(lǚ)緙絲

 「絽」字不常用,但在古代字書《玉篇》和《康熙字典》裡都有關於它的記載,意思就是:縫綴。 

形象地說,絽就是織物在橫向上有規律地形成斷裂,但由於經線相連,又不完全斷裂。

 

「絽」專指有縫隙的緙絲織物,與其相對的概念就是「綴」,指沒有縫隙的緙絲織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留存的緙絲素帶上,就清晰織有「中國明綴帶」字樣。「絽綴」合稱,就是指花地是綴織,素地是絽織的織物。

留有「中國明綴帶」字樣的緙絲帶

雖然絽緙絲出現的時間暫無從知曉,但據說其源頭就是絞綜織物,我國出土最早的紡織品種之一。今天我們把絞綜織物統稱為紗羅織物。

羅織機模型(蘇州絲綢博物館)

可見機臺上的織物橫向有規律地形成空隙

絽緙絲桌旗

絽緙絲靠墊

出土於江蘇吳縣草鞋山(位於今蘇州陽城湖濱)距今近六千年,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的回紋和條紋葛布,就是這種絞綜織物,一定程度上也可說是較符合「絽」織物描述的紡織品。

蘇州絲綢博物館圖文資料

葛布:經密每釐米約10根,緯密每釐米約26~28根 

絽緙絲採用生絲、熟絲混合織成,質地柔軟,透氣透光,間斷的圖案紋樣常給人以夢幻的感覺。在日本,仍使用著「絽」的稱呼,絽織物常用於夏季服帶和高檔幔簾,且在《染織の文化史》一書中提到「絽」是源自中國戰國時期。

 

緙絲的七種演變

本  緙  絲:代表緙絲本原技法,厚重挺括。

明  緙  絲:代表明清緙絲技藝,平紋細膩。

絽  緙  絲:帶有橫向縫隙,透光夢幻。

絲絨緙絲:近似絲毯質感,羽絨立體。

引箔緙絲:穿引特殊箔料,帶有光感。

紫峰緙絲:生經生緯織造,薄如蟬翼。

雕鏤緙絲:有窗稜狀鏤空,透空感強。

掃一掃二維碼進入微店


圖文/如梭坊

職人故事徵文

轉轉會撰寫過很多手作職人的成功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也讓很多人能近距離的了解職人們的生活態度。他們執著於創作,認真而精益求精的探索,將很多美好的事物傳承並發揚,我們見證著這些職人一路走來的辛勤和努力。

轉轉會|職人故事欄目現已徵集優秀的手作職人故事,將你的故事告訴我們,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手作職人的溫度。首先加入手作之美創業聯盟,請依照問卷認真填寫,經審核通過後我們會發出邀請。

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入手作之美創業聯盟


 轉轉會女主人

轉轉會女主人成琳是位建築學博士,也是資深收藏家,她喜愛自然、美食與藝術,更喜歡朋友。為了分享藝術與生活的美好,她在不同的國家居住時,總喜歡在自宅中舉辦派對,與朋友分享藝術與生活的美好,退休後除了四處旅行外,時常逗留北京,與許多藝術家、收藏家、文人雅士過從往來。生活是需要自己創造的,創意源自於對生活的熱情,這些美好的點滴逐漸形塑成我們真實的人生。

歡迎轉轉會的微信會員,直接申請加入成琳博士的朋友圈(drchenlin7)或掃上圖二維碼加入。覽會、定期沙龍、主題展覽、快閃店等。協助聯盟成員實踐你的夢想。

轉轉嚴選微店

有鑑於許多無法參與此次手作之美展覽的朋友也想買到轉轉會所推薦的匠人作品,轉轉會的手作之美微店正式開張啦!我們將會將此次參與一百多位匠人的作品,逐步放在微店裡,歡迎朋友線上瀏覽,並踴躍採購,給我們這些優異的匠人更多的支持。請到轉轉會公眾號(zhuanzhuanhui),點擊右下角轉轉微店購買,或長按二維碼進入瀏覽購買。

相關焦點

  • 緙絲是一種詩意的比喻
    緙絲起源大約在公元7世紀,源於古埃及和西亞地區的「緙毛」工藝,自漢至隋唐傳至中原內地,逐漸發展為絲織品「緙絲」。《中國全史》記載:「宋代是緙絲的盛期,其中以定州生產的最為有名。」就是說拿著緙絲成品對著光看,可以觀察到許多緙織過程中留在紋樣色彩邊緣的空隙,有如用刀在絲面上刻出圖案,也因這一比喻,才稱為「刻絲」,但正確的表達還應寫作「緙絲」。
  • 守藝|定州緙絲,一座古城的文藝復興
    十餘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定州與緙絲之間的淵源之後,她心中便種下了一個執念——讓緙絲「回家」,續寫這座古城的錦繡傳奇。如果鄉愁也有具體的形象,在王鵬巍心裡,那或許便如緙絲,千絲萬縷,承載著許多故事,牽繫著深沉的情感。
  • 緙絲,傳統手工藝之美 - 記本緙絲的傳承人王玉祥大師
    《紅樓夢》裡,最講究排場的王熙鳳第一次閃亮出場,便是「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第七十一回寫賈母慶壽,江南甄家送來了「一架大圍屏十二扇,是大紅緞子刻絲滿床笏」,可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曾先後擔任蘇州織造之職,深知緙絲之矜貴,是皇家貴族見客送禮撐場面的奢侈品。
  • 緙絲有多「牛」
    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其特色是緯線並不橫貫全幅,而僅在需要處與經線交織,稱為「通經斷緯」法。其成品正反兩面如一,在不同色彩的輪廓之間並不相連,憑空背光觀察可見點點孔隙,有如以刀鏤刻而成。最初「通經斷緯」的緙織技法是用於毛織物,稱緙毛,至唐代開始將此技法用於絲織品。南宋時期緙絲可模仿書法畫作,風格細膩柔美,具有欣賞性的藝術價值。
  • 寸金緙絲,復刻一段傳奇|國風
    因為圖案精美,工藝極為複雜,得之不易,因而又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自宋元登堂入室,向來一直都是皇家御用織物。然而自清王朝滅亡後,朝廷這一最大的買主消失,緙絲逐漸衰落。至建國之初,緙絲已經瀕臨滅絕。▲ 緙絲服飾的細部為了保護緙絲工藝,1954年,相關部門成立了「蘇州市文聯刺繡生產小組」(蘇州刺繡研究所前身),邀請了兩位緙絲老藝人沈金水、王茂仙進行緙絲製作。
  • 緙絲,世界上最昂貴的絲織品
    日本學者藤井守一先生研究考證,緙絲織物遠在彩陶土器時期(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已存在,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緙絲織物製作已很精良。中國新疆樓蘭古城漢代遺址中曾出土「中西(域)混合風格」緙絲毛織品。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又發現了緙毛織物,其製作極為精美。大唐盛世之時,緙絲技術隨著諸多遣唐使流向世界各地。
  •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4《d t n l》圖文講解
    發 l 時,舌尖頂住上齒齦,不頂滿,讓氣流從舌頭兩邊出來,聲帶顫動。 d、t、n、l 都是由舌尖接觸上齒齦而形成的音,叫舌尖音。教學時,要注意採用對比的方法分辨 n、l 與同一韻母拼讀成音的細微差別。最後通過帶調拼讀,聯繫口語幫助學生分辨、記憶,如,n—ùnù 是發怒的「怒」,l—ùlù 是馬路的「路」;n—ǚnǚ 是女同學的「女」,l—ǚlǚ 是旅遊的「旅」。
  •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漢語拼音《d t n l》
    發 l 時,舌尖頂住上齒齦,不頂滿,讓氣流從舌頭兩邊出來,聲帶顫動。d、t、n、l 都是由舌尖接觸上齒齦而形成的音,叫舌尖音。 02拼讀注意點聲母 d、t、n、l和單韻母拼讀音節,可以調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進行拼讀。
  • 非遺"緙絲"巨作《觀無量壽經》耗時十年完工(圖)
    緙絲巨作《觀無量壽經圖》24日正式亮相 周建琳 攝  緙絲巨作《觀無量壽經圖》24日正式亮相。該巨作僅全程繪製的緙絲用稿就花費了整整三年時間,再造機配色,由五位緙工師傅跨度七年近萬的工時完成了這幅獨幅的緙絲作品,堪稱「十年築一件」。  觀無量壽經是淨士宗的重要經典之一。作為緙絲再創作的巨作(高4.6米寬4.8米),作品有佛像人物581名,樓閣蓮池,寶幢,飛天,密布整個畫面,內容龐大,各區各段有經書要義旁白。用色一千六百餘色。
  • 脈脈職場力量盛典在京舉辦,馮侖、馬薇薇等榮獲2019中國職人選擇獎
    2020年1月10日,由脈脈主辦的「2019中國職場力量盛典」在北京中國電影導演中心盛大舉辦,現場揭曉了2019中國職人選擇獎的獎項結果.馮侖、薇婭、李響、慄坤、馬薇薇、邱晨等榮獲相關職人獎項,近千位來自各行業的職場精英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滴滴專車、京東企業購、旅行辦公平臺CPASS、雀巢專業餐飲等企業也深度參與到這場職人年度復盤的盛會中。
  • 【薪火相傳】定州緙絲—絲絲真情傳古意,表裡有道匠人痴
    提起緙絲,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這是蘇州的一項傳統手工藝。其實緙絲最早創於定州,因此又稱「定州緙絲」,也叫「刻絲」或者「尅絲」。河北定州是南方與北方物資交流繁榮之地,也是中國緙絲的發祥地。根據文獻記載:北宋絲織品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而定州緙絲「以宣和時期製作最盛」。
  • 61歲緙絲女大師:20個竹梭在手中舞蹈般上下翻飛
    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員級)證書,和幾大包獲獎證書一起,被扔在後院的角落裡。   緙絲是以生蠶絲為經線,以彩色熟絲為緯線,採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故名緙(刻)絲。」   與一些名繡相比,緙絲是寂寞的,一種因稀有珍貴、技藝難以掌握而帶來的高處不勝寒的寂寞。
  • 偏愛這千絲萬縷 緙絲世家講述江南絕藝 帶您領略織中聖品
    中國江蘇網訊 近日,應著名策展人張維忠先生邀請,王氏緙絲世家第六代傳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王建江先生來到蘇州相城國際花卉園花王居講述「通經顯緯,穿梭古今」的緙絲絕技。自古以來,蘇州一直都是絲織業的中心,其中緙絲,因其耗費工時巨大,以千絲萬縷成其工巧,素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隨著緙絲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自江蘇蘇州的王建江大師便成為舉足輕重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 《延禧攻略》裡的團扇,可大有學問:正反兩面完全一樣的緙絲技術
    作為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技術似乎沒有很多人了解,特別是北方的人更是多數聞所未聞。有的時候看到這個名字就覺得拗口,也更不知道它是做什麼的了,其實,緙絲技術已經不斷的走向各種市場,比如服裝、手包和扇子等。 外行人乍一看,覺得緙絲的成品和刺繡好像沒多大區別。
  • 2020中國職場力量盛典在京舉辦,羅永浩、呼蘭等獲中國職人選擇獎
    12月16日,由脈脈主辦的「MAX中國職場力量盛典」在北京盛大舉辦,現場揭曉了脈脈2020中國職人選擇獎的相關獎項結果,羅永浩、呼蘭、束從軒、吳聲等行業專家,以及老鄉雞、京東物流、首汽約車、新寶駿等企業上榜。
  • 2020中國職場力量盛典:羅永浩、呼蘭等榮獲中國職人選擇獎
    中國網財經12月17日訊 昨日,「MAX中國職場力量盛典」揭曉了脈脈2020中國職人選擇獎的相關獎項結果,羅永浩、呼蘭、束從軒、吳聲等行業專家,以及老鄉雞、京東物流、首汽約車、新寶駿等企業上榜。  據介紹,脈脈於每年底發起「中國職人選擇獎」的評選。
  • The Burger職人漢堡
    複製下面連接到淘寶裡購買:4.0c1rmcqftO2x₴打開淘寶【現貨The Burger職人漢堡:向專業手工漢堡名店取經 柴田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