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稱緙絲,都是一樣的嗎?為什麼有的緙絲質感厚實,有的卻薄如蟬翼?這緙絲真好看,還閃銀光呀?……面對觀者的諸多疑惑,我們嘗試將所見緙絲的品類做一次小小梳理,看看歷經千年,從通經斷緯的基本結構中,衍生出哪些緙絲新貌。
常讓客人好奇的是上圖中的絲織品,這種我們稱之為「紗羅」的透光織物,其實也是緙絲的一種,名曰「絽緙絲」。
絽織物近景
緯線之間形成有一定空隙
絽(lǚ)緙絲
「絽」字不常用,但在古代字書《玉篇》和《康熙字典》裡都有關於它的記載,意思就是:縫綴。
形象地說,絽就是織物在橫向上有規律地形成斷裂,但由於經線相連,又不完全斷裂。
「絽」專指有縫隙的緙絲織物,與其相對的概念就是「綴」,指沒有縫隙的緙絲織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留存的緙絲素帶上,就清晰織有「中國明綴帶」字樣。「絽綴」合稱,就是指花地是綴織,素地是絽織的織物。
留有「中國明綴帶」字樣的緙絲帶
雖然絽緙絲出現的時間暫無從知曉,但據說其源頭就是絞綜織物,我國出土最早的紡織品種之一。今天我們把絞綜織物統稱為紗羅織物。
羅織機模型(蘇州絲綢博物館)
可見機臺上的織物橫向有規律地形成空隙
絽緙絲桌旗
絽緙絲靠墊
出土於江蘇吳縣草鞋山(位於今蘇州陽城湖濱)距今近六千年,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的回紋和條紋葛布,就是這種絞綜織物,一定程度上也可說是較符合「絽」織物描述的紡織品。
蘇州絲綢博物館圖文資料
葛布:經密每釐米約10根,緯密每釐米約26~28根
絽緙絲採用生絲、熟絲混合織成,質地柔軟,透氣透光,間斷的圖案紋樣常給人以夢幻的感覺。在日本,仍使用著「絽」的稱呼,絽織物常用於夏季服帶和高檔幔簾,且在《染織の文化史》一書中提到「絽」是源自中國戰國時期。
緙絲的七種演變
本 緙 絲:代表緙絲本原技法,厚重挺括。
明 緙 絲:代表明清緙絲技藝,平紋細膩。
絽 緙 絲:帶有橫向縫隙,透光夢幻。
絲絨緙絲:近似絲毯質感,羽絨立體。
引箔緙絲:穿引特殊箔料,帶有光感。
紫峰緙絲:生經生緯織造,薄如蟬翼。
雕鏤緙絲:有窗稜狀鏤空,透空感強。
掃一掃二維碼進入微店
圖文/如梭坊
職人故事徵文
轉轉會撰寫過很多手作職人的成功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也讓很多人能近距離的了解職人們的生活態度。他們執著於創作,認真而精益求精的探索,將很多美好的事物傳承並發揚,我們見證著這些職人一路走來的辛勤和努力。
轉轉會|職人故事欄目現已徵集優秀的手作職人故事,將你的故事告訴我們,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手作職人的溫度。首先加入手作之美創業聯盟,請依照問卷認真填寫,經審核通過後我們會發出邀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入手作之美創業聯盟
轉轉會女主人成琳是位建築學博士,也是資深收藏家,她喜愛自然、美食與藝術,更喜歡朋友。為了分享藝術與生活的美好,她在不同的國家居住時,總喜歡在自宅中舉辦派對,與朋友分享藝術與生活的美好,退休後除了四處旅行外,時常逗留北京,與許多藝術家、收藏家、文人雅士過從往來。生活是需要自己創造的,創意源自於對生活的熱情,這些美好的點滴逐漸形塑成我們真實的人生。
歡迎轉轉會的微信會員,直接申請加入成琳博士的朋友圈(drchenlin7)或掃上圖二維碼加入。覽會、定期沙龍、主題展覽、快閃店等。協助聯盟成員實踐你的夢想。
有鑑於許多無法參與此次手作之美展覽的朋友也想買到轉轉會所推薦的匠人作品,轉轉會的手作之美微店正式開張啦!我們將會將此次參與一百多位匠人的作品,逐步放在微店裡,歡迎朋友線上瀏覽,並踴躍採購,給我們這些優異的匠人更多的支持。請到轉轉會公眾號(zhuanzhuanhui),點擊右下角轉轉微店購買,或長按二維碼進入瀏覽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