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近代一些太極拳著作和大師們的教學過程,也都或多或少地談到了腰功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把「腰功」作為修煉太極功夫的獨立功夫來研究,更很少有人提出如何練好「腰功」。老拳譜中有關如何傳授拳技時曾說:「進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這裡就提出了一個課題,即口授什麼?
除了從身形步法上口授外,主要是口授「腰功」,把腰練出來。然後才談得上什麼功和勁的問題。如果離開或者說繞過「腰功」這步築基功的訓練,就不可能有沾、粘、連、隨的懂勁功,當然也就更談不上其他什麼太極內功了。
太極拳內功的第一步功法是:「以身變手」,也就是要練「腰功&34;,又叫「腎陰」或「元陰」。
精是身體活動的物質基礎,腎藏精的含意有二:
一個是後天之粘,是五臟六腑化生出來的精氣,它包括能夠滋養臟腑、肢體、五官等各部組織的精微物質,包括精、血、津液,這些精氣來源於食物裡的精華部分,是維持人的生命、滋養人體各部組織器官並促進其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
二是先天之精,它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指人體生命活動,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物質根源,所謂「先天之本」;另一部分是指人類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質,這部分精的生成、儲藏與排洩也是由腎主管。精是有生命力的,它不但具有生殖和生長發育的能力,並能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免於疾病。因此,精的盛衰是人體生、老、病、死最基本的內在根源。
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是互相輔助、相互為用的,先天之精需要後天之精的營養,才能維持其活動能力,後天之精也必須靠先天之精蒸化。兩者共處在一個共同體中,一方強或衰必然影響另一方的功能,所以說它們是「存則共存,亡則都亡&34;腰功」究竟應該怎麼練。
假設對方來襲,如果腰左右平轉,極難避開雙重之病。腰往後撤也是弱,而且進攻者如果奮力前進,撤腰就會造成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同樣情況下,如將受力大的一側腰子,走上弧形向後撤,另一側放鬆應付對方,從外形上看,身體動得很小,彼之來力將被走上孤的腰子引進落空,失中或跌出,吾之腰子是一個虛,一個實,動者為虛,靜者為實。同時,腰部的虛實與腿部的虛實也是一致的。以此為生發點盤拳,即為「練腰」。
第一年把腰練活了,使兩個腰不但可以上下動,左右動,而且可以前後動。前人們把上述陰陽互相之變換比作一個圓的太極球,使之成為內含陰陽哲理,動之則分,分陰陽、分虛實、分動靜的變化機制。
在練拳時,左手的動必須在左側腰的支配下,右手的動要在右腰的支配下,腰支配多少,手動多少,過與不及都不成。剛開始練拳時,一趟拳架裡,腰能帶手走幾個式子就可以,然後逐漸增多,至全套拳均由「腰功」帶領完成,達到內運外動的太極拳運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