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意源頭在腰隙,如何練好太極腰?

2020-09-12 太極療

縱觀近代一些太極拳著作和大師們的教學過程,也都或多或少地談到了腰功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把「腰功」作為修煉太極功夫的獨立功夫來研究,更很少有人提出如何練好「腰功」。老拳譜中有關如何傳授拳技時曾說:「進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這裡就提出了一個課題,即口授什麼?

除了從身形步法上口授外,主要是口授「腰功」,把腰練出來。然後才談得上什麼功和勁的問題。如果離開或者說繞過「腰功」這步築基功的訓練,就不可能有沾、粘、連、隨的懂勁功,當然也就更談不上其他什麼太極內功了。

太極拳內功的第一步功法是:「以身變手」,也就是要練「腰功&34;,又叫「腎陰」或「元陰」。

精是身體活動的物質基礎,腎藏精的含意有二:

一個是後天之粘,是五臟六腑化生出來的精氣,它包括能夠滋養臟腑、肢體、五官等各部組織的精微物質,包括精、血、津液,這些精氣來源於食物裡的精華部分,是維持人的生命、滋養人體各部組織器官並促進其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

二是先天之精,它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指人體生命活動,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物質根源,所謂「先天之本」;另一部分是指人類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質,這部分精的生成、儲藏與排洩也是由腎主管。精是有生命力的,它不但具有生殖和生長發育的能力,並能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免於疾病。因此,精的盛衰是人體生、老、病、死最基本的內在根源。

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是互相輔助、相互為用的,先天之精需要後天之精的營養,才能維持其活動能力,後天之精也必須靠先天之精蒸化。兩者共處在一個共同體中,一方強或衰必然影響另一方的功能,所以說它們是「存則共存,亡則都亡&34;腰功」究竟應該怎麼練。

假設對方來襲,如果腰左右平轉,極難避開雙重之病。腰往後撤也是弱,而且進攻者如果奮力前進,撤腰就會造成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同樣情況下,如將受力大的一側腰子,走上弧形向後撤,另一側放鬆應付對方,從外形上看,身體動得很小,彼之來力將被走上孤的腰子引進落空,失中或跌出,吾之腰子是一個虛,一個實,動者為虛,靜者為實。同時,腰部的虛實與腿部的虛實也是一致的。以此為生發點盤拳,即為「練腰」。

第一年把腰練活了,使兩個腰不但可以上下動,左右動,而且可以前後動。前人們把上述陰陽互相之變換比作一個圓的太極球,使之成為內含陰陽哲理,動之則分,分陰陽、分虛實、分動靜的變化機制。

在練拳時,左手的動必須在左側腰的支配下,右手的動要在右腰的支配下,腰支配多少,手動多少,過與不及都不成。剛開始練拳時,一趟拳架裡,腰能帶手走幾個式子就可以,然後逐漸增多,至全套拳均由「腰功」帶領完成,達到內運外動的太極拳運動的要求。

相關焦點

  • 怎樣練好太極拳?練,用心練
    怎樣練好太極拳?首先要「練」,太極拳的功夫是每天循規蹈矩認真練拳得到的。很多身懷絕技的人都是每天練拳不輟,從不間斷。練太極拳,也稱打太極拳,確切的說:叫「盤架子」。因為太極拳的套路自始至終走弧線,有人說,太極拳套路是由大小不同的環組成,故稱「亂環拳」,弧線是盤出來的。練拳開始,切記走孤線,忌直來直去走直線,久之,得不到太極拳特有的圓活趣味和層的功夫。
  • 太極拳有十要,其中最重要的是「松腰」,把腰鬆開才是王道
    而太極松腰法,世上只聞要求而不見傳授。太極球是松腰的好辦法。 為什麼要學練太極球?因為練太極就是練天地人相合的一團虛實相間、空而不空的球體,這個球體既能滋潤身心,又可悟覺太極真諦,使習練者很快進入練太極拳的全方面角色。
  • 看完我的《新太極拳經》,太極拳內功內勁的練法訣竅,從此不求人
    本太極拳經從老拳論中摘取數條,已道盡內勁、內功練法之精義,寥寥數語,精簡而純粹。多言則數窮,反令人不知所從。《新太極拳經》:一 武禹襄曰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勁起於足跟主宰於腰形於手;命意源頭在腰隙;
  • 太極拳為什麼是要用腰打拳?
    練太極拳從在防禦策略上,就是改變人本能的用一身僵硬之力接敵,一遇來力就硬就頂,而轉變為用松肩、活肩和轉腰、活腰的方法化解來力,作空來力;在進攻策略上,改變人固有的肢體(梢節)用力習慣,而轉變為用腰(根節)的移動、轉動、驅動來帶動手腳(梢節)形成全身整勁的用力習慣。用腰打拳就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
  • 練太極拳不能洩氣
    >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多年後,身上應該產生一定的功力,自然會有內勁,發勁時應該很猛,但是有時會覺得有勁卻使不上勁。如果你意志不強,經不住忽悠,就會從已練好的拳路滑向二把刀拳者指引的歧途上去,把本來練的挺好的拳改的面目全非,最要命的是會讓你失去對前學的信心,直至懶得練拳,最後什麼也不會了。如此,太遺憾了。其實,練拳只要做到頭虛頂、肩松沉、肘下墜、襠撐圓、上身輕、下盤實,就是對的;只要達到氣下沉、氣聚腰腹、腳紮根借到地力,就能發勁足。至於動作的外型、走向、架子高低都不是關鍵問題。
  • 命門後撐與虛實轉換的練法
    顧留馨先生在闡述「前去之中必有後撐」時說,身手腿前去時,襠勁下沉,足底著力,而內勁由襠中往上翻,經背脊透達於掌指而直射,腰脊命門穴須微往後撐,這是「有前必有後」的對稱協調的練法,也可說是前後的對拉拔長,目的是為了求得全身不失中正安舒的基本狀態,使前進的慣性運動受到制約,不致破壞自身的平衡(《太極拳術》,上海教育出版社)。
  • 太極腰是練太極拳的關鍵核心
    目前有很多練拳者依賴兩肩擺動的來力練拳或只用胳膊練拳,殊不知,腰不主宰是練不好太極拳的第二,因為腰胯一動無有不動,若腰胯不轉動,腰脊就無法帶動全身內外做同步運動。第三,氣海在小肚子部位,丹田不內轉,內氣就不能伴隨,也就無法沿螺旋纏絲的路線流動來實現以氣運身、疏通經絡。
  • 太極基本功開胯,太極拳基本功開胯技巧-典傳筋骨開發
    太極基本功練習時,咱們初學者總會遇到一個問題:開胯 練太極拳時,是否開胯胯與腰相連,運動時胯帶動腰,是太極拳的勁力源泉。正因為胯有如此的重要性,很多拳師刻意隱藏不露胯的關鍵作用,把練胯用胯當作看家本領。太極拳真正發勁的秘訣就是胯勁。武術界也有「傳拳不傳胯,傳胯師父差」的說法。 胯,腰和大腿之間的部分。武術練習中的胯指髖關節。它的解剖結構為:股骨關節面佔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
  •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腿腳和腰胯功夫
    而且,如果腰腿功夫練得好,養生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諺語云「人老先老腿」,一旦腿腳好了,生命力都會變得旺盛。那麼,太極拳的腰腿功夫應該如何求?,欲求整勁就繞不開腰胯的練習,拳論講「主宰於腰」,就是要我們在練太極時用腰來帶動四肢的運動。
  • 練拳先練腰,練腰應先練撤腰
    通過近半年的刻苦練習,我慢慢地找到些感覺,腰(指命門穴附近部位)被我練疼了、練熱了、練出汗了。我的腰越練越松、越練越活,也從中體會幾多樂趣。練習太極推手的拳友都知道,接手伊始幾乎都是先化,化其實就是先走腰、撤腰的意思。其目的就是讓對方摸不到自己的勁端,找不到自己的勁源,這是太極內功推手的首要原則之一。                                       再者,練習撤腰有助於防範後仰摔倒帶來的不利。通常情況下,人在受到外力作用時,不是頂抗,就是後仰。
  • 「練拳不練腰,終身藝不高」,腰勁你該注意了
    陳氏太極拳的「腰勁」,是中氣潛轉帶動腰脊旬轉體現出來的「向心力」和「離心力」,又是太極拳術中上通下達主宰全身運動的關鍵!腰勁應用得當,既有助於保持全身的平衡和擊技中的運化能力,又有助於內勁充盈和氣息的運轉與團聚,因為技擊中的運化,首先由此產生,而後在肩,次胸,再手臂。
  • 「練拳不練腰,終身藝不高」,腰勁你該注意了
    」,是中氣潛轉帶動腰脊旬轉體現出來的「向心力」和「離心力」,又是太極拳術中上通下達主宰全身運動的關鍵!腰的命門穴(前對肚臍)是全身重心的所在,猶如天平稱的中軸,起著調節人體平衡的作用。老師授拳時常說:「雙腰隙(眼)是內氣的主要出入門戶,也是勁力運聚爆發的根源,為此,太極拳必需以腰催動出勁和以腰主宰入勁,腰脊及腰隙控制著腰部的左右旋轉,腰的旋轉幅度適合於生理、盤架及技擊的需要。」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三、松胯練習 我們學練太極拳雙胯必須鬆開,襠部撐圓。松胯哪怕鬆開一點點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時不能使內氣內勁產生。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三、松胯練習 我們學練太極拳雙胯必須鬆開,襠部撐圓。松胯哪怕鬆開一點點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時不能使內氣內勁產生。
  • 練太極拳​腰如何才能起到帶領四肢的作用
    二.練拳向什麼方向努力我們常是學會一套拳,每天照樣練,對提高的方向不明確,不知如何努力。拳譜講的著熟、懂勁、神明三個階段,太極拳提練體、練氣、練神三個階段。著熟與練體對應,懂勁與練氣對應,神明與練神對應。一般練拳處於練體練氣之間。練體是練身體的柔軟,使身體達到鬆柔;練氣是使內氣充盈。我們不以技擊為目的,僅為健身。
  • 太極拳的五個階段,別總急著練下一個階段!
    一動一靜,都要意念集中,要用心琢磨,檢查身體各部位是否符合拳理要求,每一個定式是否做到了「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沉肩墜肘,腰胯放鬆」;每一個動式是否做到了「命意源頭在腰隙」,是否做到了」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是否做到了」節節貫穿」;每一個虛實變換是否做到了「襠走下弧」。如果沒有做到,如何調動意念去調整動作。     太極名家顧留馨大師曾提出,太極拳是「意識體操」。
  • 練太極拳如何心靜
    經歷這些暢通生理現象以後,逐漸會清除這種景象,但是其後練拳的興趣更濃,體內融融和和,體會到有空松圓活的意趣,時常感到有另一番意味,練拳就欲罷不能了。上述種種反應不可追求,練到一定功夫自然會產生,而且因人而異。有的人就沒有反應;如果勉強追求,會有流弊的。練太極拳如何由內及外:太極拳以練內為主,向來有&34;的說法。但這是對功夫較深者專向靜處練習而說的。
  • 太極拳養生與習練太極拳的環境
    《十三勢行功歌訣》說:「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全身的總虛實在腰,其次在胸。轉換者,步隨身換,命意源頭在腰眼之間。向左轉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託起左腰眼;向右轉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託起右腰眼。腰隙管著兩腿,步法的轉換是由腰隙的內動來支配的。腰隙落實的一邊,下邊的腿也就落實,另一邊的虛腿也就邁步輕靈。腹式呼吸——練氣。
  • 陳耀庭:談談太極拳先師們對腰胯練法的要求
    來源:武談 練好太極拳,腰胯是關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綜合現在許多人的練法,似乎與太極名家大師的練法要求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我把過去近六十年來跟先師們學拳時聽到的、見到的關於腰胯練法的要求寫出,以供太極拳愛好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