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健身之所以沒有進步,是因為你練得太多

2020-08-10 FitEmpire健身領域

「你之所以沒有進步,很可能不是因為你練得不夠,而是因為你練得太多!」

——作為一個鐵桿FE健身領域讀者,想必你對這其中原理已經非常熟悉了。

但是,具體怎樣衡量「太多」、「太少」、「剛剛好」這些模糊的概念?——使用數據來量化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訓練科學文獻中,這個衡量詞彙是:訓練量(有時也稱訓練容量)。

訓練量 = 組數 x 次數 x 負重 的總和。其中「組數」對最終總數據的影響最大,而「次數」和「負重」的影響較為有限:

---相比於做2組,做4組意味著訓練量直接翻倍!

---而你所用的重量和次數,通常都已經被你當前的實際能力和訓練目標所限定了,不可能瞬間翻倍。

所以,有時你也可以粗略地將訓練量理解為「一次訓練的總組數」。

今天我們的文章就先從總組數來切入正題,以便讓你學會通過操控訓練量來獲得肌肉/力量增長。而不是像沒頭蒼蠅一樣亂竄、最終連續數年浪費時間和精力,毫無長進。

1.增肌所需的真實訓練量,比你想像得小很多

去年一項針對大批自然健身愛好者的研究表明,每次訓練20組的人,最終在肌肉和力量方面的增長,大約是每次訓練10組的四分之一。換言之,那些練得更少的人收穫更多,而且多了不止一點點。[參考文獻:Barbalho M.2019]

參與這項研究的人都有著至少3年的訓練經驗、並且配合研究持續6個月。這是極其罕見的,因為通常的抗阻訓練研究都只有6-12周。

另外,對於初學者來說,肌肉和力量的增長速度是較慢的,更應該以6個月的最終效果來衡量。而不是6-12周的簡短結論。

——所以,這項研究的結論要比其它大多數魚龍混雜的研究更權威、更具參考價值。

「這怎麼可能?!我練一個動作至少要做5個正式組,練一個部位怎麼也得做4個動作以上吧?每次訓練不可能低於20組啊......」

在你急著回懟我之前,先來看看一個最古老的經典例子《雷格·帕克的5x5訓練》:

生於1928的雷格帕克,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臥推500磅的健美運動員。在那個健美訓練還處於萌芽階段、類固醇更是罕見的時代,人們無法想像今後還能有誰會比雷格帕克更強壯。

但你知道嗎?讓雷格帕克從普通人成為世界一流高手的訓練法,是樸實無華的5組x5次。他會在一次訓練中,針對一個身體部位僅僅選擇1-2個動作來做5組5次。

而且,在帕克的5x5中,頭兩組是「過渡組」,最後三組才是正式組。舉個例子,假如你的正式組重量是200磅,那麼你的做組過程會像這樣:160x5次---180x5次---200x3組x5次。

當你能夠順利用200磅完成3組5次時,就在5組中都增加5磅(或2.5KG)的重量,變成這樣:165x5次---185x5---205x3組x5次。

帕克將最後3個正式組定義為「穩定組」。所以有時候,我們也會將帕克的方法理解為3x5,因為真正全力以赴的只有3個正式組!

在那個訓練觀念還極不成熟,崇尚「多做多得」的舊時代,帕克有膽識使用這種「低訓練量」方法,並最終獲得成功,其訓練觀念可畏是超前50年以上。

要知道,當今有許多健身愛好者,日常訓練量比帕克高出5-6倍,但最終肌肉力量卻還達不到帕克的1/3,體格外觀上更是沒有可比性。

所以雷格·帕克的成長經歷也是一個重要的線索——高訓練量並不能與大肌肉和大力量劃上等號。大多數人增長肌肉所需的真實訓練量,比他們想像得要小得多。

你練得越多,反而越是分散了注意力、稀釋了真正「有效組」的作用,並且造成系統性的恢復問題。

2.你「嚴重不足」的體重已經說明了一切

我們通常說,男性的身高減100就是標準體重。但作為一個「增肌愛好者」,如果連這種普通人標準都沒達到,說明你的訓練很可能存在嚴重問題(尤其是當你已經有1年以上訓練經驗時)。

每次訓練例行做20-30組,這種瘋狂高訓練量往往會造成——渡過了頭2個月的新手福利期後,你的體重就再也沒有增長了。

「但是高訓練量能讓我常年保持低脂!全年拉絲!」

沒錯,高訓練量=高消耗量,這當然能讓你保持低脂。但這正是另一個致命問題——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增長整體肌肉量遠遠比「保持低脂和刀刻般的腹肌」更重要。

至少,在FE健身領域這個平臺的受眾群體中,我們並不在乎你刀刻般的腹肌,而是會更多留意到你比鉛筆還窄的肩背和大腿。

人體新陳代謝系統習慣在增脂的同時增肌、在減脂的同時減肌。所以,如果你對自己「常年纖瘦但拉絲」的狀態感到很滿意,就不能抱怨體重為什麼總是不長。

你需要降低訓練量,騰出更多的時間來休息和恢復,給肌肉增長創造機會。並且接受在增肌期附帶增長一定量的脂肪——暫時變得不那麼好看。

記住,減脂的門檻永遠比增長肌肉和力量更低、更容易。

對於肌肉量很高的人來說,想要減去額外脂肪很容易。一個稍微自律的成熟運動員,可以輕鬆在4周內減掉大把的脂肪。因為更高的肌肉量通常等同於更強大的運動能力、更高效的代謝系統,能夠在減脂過程中完成一些弱雞難以完成的任務。

放棄全年的纖瘦拉絲,最終換來更閃亮的體格——這是一個小白開始變成熟的前提。

3.預先設定好訓練量:既不多做,也不少做

絕大多數健身愛好者,可以通過每次訓練做8-15個正式組來獲得最好的結果(注意8-15組是每次訓練,不是每個部位!)。

你必須在每次進入健身房之前,就預先設計好今天要完成的內容:包括所做的動作、組數、重量、次數、大致的組間歇,以及大致的動作節奏——你在健身房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應該是可以被數據量化的。

這不光是為了限制訓練量、避免隨心所欲和訓練過度,也是為了讓你在今後整理計劃時有據可查、有條件根據以往經驗來調整計劃。假若你從來沒有使用數據量化,那就等同於錯過了大把積累經驗的機會。

一個合理的訓練計劃,可以像這樣(以帕克的3x5來舉例):

第一周:深蹲60KG 3組x5次 間歇3分鐘 節奏30X0(3秒離心收縮,0秒轉換點停頓,X秒最快爆發力舉起,0秒頂峰收縮)

第二周:深蹲62.5KG 3組x5次 間歇3分鐘 節奏30X0

第三周:深蹲65KG 3組x5次 間歇3分鐘 節奏30X0

第四周:深蹲67.5KG 3組x5次 間歇3分鐘 節奏30X0

第五周:深蹲70KG 3組x5次 間歇3分鐘 節奏30X0

第六周:深蹲72.5KG 3組x5次 間歇3分鐘 節奏30X0

這是一個典型的初學者線性計劃(每周添加負重,保持其它所有參數不變)你需要在第一周就預先設計好接下來6-8周的訓練內容。然後每次到健身房按部就班地執行,既不多做,也不少做。

也就是說,即便你某天順利完成了3組5次,發現自己還有精力繼續做幾組,你也不能繼續,應該立即切換至下一個動作。

學會保留精力和恢復能力,那麼在下次訓練時你會進步得更順利;或者從一個6-8周的周期來看你會獲得更好的結果、更不容易提前碰到瓶頸期。

把多次訓練課嚴謹地聯繫起來,這才叫做訓練,而不是鍛鍊(鍛鍊是追求精疲力盡,但不考慮長遠結果)。

不過,紙上數據有時候並不能預測你遭遇的所有事情。假設你在第五周深蹲70KG時,完成了2組5次,最後1組只能做3次怎麼辦?意味著你的第六周訓練不能加重,應該再次使用70KG爭取達成3組5次。這樣才有資格在第七周加重(這期間,你已經改變了最初的計劃結構,但這種改變是明智合理的。)

漸進負荷的過程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理應有調整的餘地。但注意——整個計劃90%以上都應該是被預先限定的(不可改變),只有剩下10%是可以調整的。不要本末倒置!

如果你在執行一個計劃期間,總是被迫調整,無法達到「90%」的指標,說明你的預先設計存在嚴重問題,你的身體將難以在這種「頻繁撞牆」的劣質計劃中獲得進步。

這也是「設計訓練量」的技術,或者疲勞管理和獲得長遠進步的技術。

4.永遠想著用最小代價來進步,而不是最大代價

能用3組來解決問題,就不要盲目增加至4組;

能用2個動作來獲得增長,就不要盲目增加至3個動作

——真的,這是常識,控制和規劃訓練量的常識。

你需要在沒有摧毀自己的情況下,持續有條件邁出下一步、持續有開發自身潛力的空間。

但遺憾的是,常識在健身房裡總是被故意地無視了。人們習慣在初學者階段就模仿最頂尖運動員的計劃(極高訓練量+極度筋疲力盡),幻想著這樣能讓自己「徑直」變成頂尖選手。

他們只看到頂尖選手當前的狀態,卻永遠看不到頂尖選手是如何一步步走來,最終才達成當前這個狀態的。

初級訓練者、中級訓練者、高級訓練者的身體適應能力大不相同,往往像是3種不同的生物。根據每個階段的不同生理指標來設計計劃極為重要。

如果你不想浪費時間,就不要浸泡在各種五花八門的高級計劃中、不要在新手階段就每次訓練20-30個正式組。

時刻記住用最小的代價來進步,你的訓練計劃應該正好匹配你當前的訓練水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的健身計劃總是失敗,為什麼你的肌肉總是沒有進步
    每次看到肌肉大大的訓練者,就好比給自己鼓勁一樣,然後練了一會,就打包收拾走人了。那麼,在自律的前提下,你有沒有好好的鍛鍊身體呢?你的姿勢,你的訓練重量,還有你的體量究竟有沒有達標呢?道理是沒錯的,但是,這個臥推動作,不僅能練到胸部,還會有肩部和肱三頭肌的協助。可是,如果你的三頭和三角肌都太弱,那麼,你的進步可能會受阻。
  • 如果你平時是這樣健身的,求你別練了,還不如不練
    ,對你的健身發展很有幫助。如果你打算要頻繁的訓練,也需要讓身體形成一定的習慣,養成一定的規律。這就好比你的飲食規律,為什麼有些人把自己的身體吃壞了,那是因為長期不規律飲食加上總是吃得太多造成的。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
  • 街頭健身怎麼練效果最好?給你4個建議,健身進步更快
    有些人堅持了七八個月的街頭健身,但是連雙立臂、人體旗幟都上不去。很多人可能會嘲諷說不夠努力。但我覺得,不是不努力,而是真的沒有找到入門的方法。告訴你,以後別人問你練了多久,把這以前的七八個月不要說出來。
  • 你瑜伽進步慢的原因,想得多而練得少
    怎麼還沒有進步?」「老師,我什麼時候能練得跟你一樣好?」「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之所以會覺得練瑜伽進步慢原因在於想得多,練得少想得多,做得少常常是很多煩惱的根源
  • 不是練得不夠,而是練得太多
    「健身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付出多少就能收穫多少」,這句話相信大部分健身小夥伴都非常熟悉,甚至將其作為健身的座右銘激勵著自己。但是,很多朋友也非常努力,往往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或者說獲得的成果和付出根本不成正比。此時,影響你進步的,其實就是因為你「太努力」了!堅持與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努力錯方向的話,意義就不大了。
  • 健身沒有方向?初學健身怎麼練,我來告訴你
    導語:所有的高手也都有作為新手的階段,當我們很多小白剛剛接觸健身的時候經常會四處抱怨,這裡我不會練,那裡我練不好,健身效果不明顯等等問題。這也是難免的,那麼對於大家所遇到的一些困惑,我來為大家解答一下。
  • 一般健身練得好的人,無非就是這4種人,你屬於哪種?
    在你看來,哪些人能把健身練得很好?這個答案就多了去了對吧,不同的人心目中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覺得當兵的、以前練體育的,練健身的話基礎更好,所以進步更快。還有些人覺得,年輕人、禿頂的,激素水平更高,所以健身練得更好。
  • 一般健身練得好的人,無非就是這4種人,你屬於哪種?
    在你看來,哪些人能把健身練得很好?這個答案就多了去了對吧,不同的人心目中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覺得當兵的、以前練體育的,練健身的話基礎更好,所以進步更快。還有些人覺得,年輕人、禿頂的,激素水平更高,所以健身練得更好。
  • 健身過程中你有沒有陷入這些困境中?
    大家健身都是為了變成一個自己想要的形象。而計劃能讓你的這個形象變得更清晰。如果你是個沒有計劃的人,很可能你根本不清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種人100%是撐不下去的!而且,健身計劃本來就給人帶來強烈的希望,這絕對會成為支撐你經歷痛苦的健身過程的動機!快去制定一個科學的健身計劃,踏踏實實的照著練吧!
  • 健身沒有效果怎麼辦?看看你是否觸犯了這些禁忌
    從結論上來看,你很可能是觸犯了一些禁忌。所以不要認為自己健身很久了,就不用在意這些。反之,越是健身久的人越容易滿足超過以上三個條件,從而使得自己無法突破瓶頸,甚至導致退步和受傷。同樣有研究顯示,滿足以上條件越多的人,訓練效果就越差,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其中6-7項條件,那麼說明你已經屬於超負荷訓練的範疇了,繼續下去不僅不會讓肌肉得到增長,反而還會導致一些風險。這時候你應該充分調整自己的訓練計劃,飲食和休息。
  • 當你健身開始吸引同性的時候,說明你的肌肉才練得不錯
    很多健身的小夥伴都知道一句話:適度健身吸引異性,過度健身吸引同性。只看表面這句話似乎像個段子,但當你有一定健身年限並且身材不錯的時候,相信你就能夠深刻的領會這句話的含義。如果一個人身材練得非常好,緯度,肌肉分離度都很強,那麼說明這個人具有堅強的品格,而且時間管理能力也通常不會差
  • 健身很久沒有進步?可能忽略了這個因素,做好這三點就夠了
    【「健身食課」第274篇文章】導讀:如何「追蹤自己健身進度」呢,你是否遇到這樣的苦惱,練了一段時間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可能體重沒有變化,觀察鏡子的自己好像變化也不是十分明顯。:「健身很久沒有進步?記錄也會讓我們反思在訓練過程中有沒有需要改進,和我們做得好的地方,讓我們感覺更好!
  • 健身效果不好,那是因為彎路走得太多,而且不知悔改
    你健身一年的效果,可能會比其他人三年的效果還要好。當然前提是你要乖一點、教練要靠譜一點。而我們很多健身玩家,多多少少都走過一段彎路。而健身效果很差的人,是因為彎路走的太多,而且不知悔改。那麼問題來了,你都走過哪些健身彎路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在聽你的分享之前,我先來說說我自己走過的彎路。
  • 訓練:新手練胸,高手練背。你的背部為何遲遲沒有進步?
    即使你已經具備很高的訓練水平,也需要這樣做。固定器械上訓練雖然舒服,但限制太多,難免影響肌肉的全面增長。對於背部訓練來說,自由重量就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新手練胸,高手練背」並非無稽之談,但你真正意義上的進行健身之後,你會不自覺地發現背部的進展不盡人意,甚至於沒有任何進步。從宏觀來講,背部的訓練分為寬度和厚度。
  • 腿部增肌小技巧,適合練了很久,肌肉沒有進步的你!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腿部練了很久,卻沒有進步,那你應該了解一下這些腿部增肌小技巧了。 ,你可以將股四頭肌、膕繩肌、小腿訓練來分開安排,也可以每周練兩次股四頭肌+膕繩肌+小腿的訓練,但每次訓練的負重強度和次數要有所改變。
  • 如何調整訓練周期,讓你健身進步更加可持續,三種訓練周期介紹
    我們知道,運動健身想要不斷進步,需要靠不斷的超量訓練,加上充足的休息,才能進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量恢復。我們可以通過增加重量來進行超量訓練,也可以通過增加組數次數來進行超量訓練,還有縮短訓練時間等方法。練得太少,訓練效果大打折扣,無法進步。訓練太多,容易過度訓練,造成身心疲憊。
  • 為什麼我健身6個月卻沒有訓練痕跡?你可能犯了這5個錯誤
    為什麼別人練半年已經小有成效?我3個月卻沒有一點訓練痕跡?觀察周圍的人,有些人練了半年多已經初具成效,而我練了6個月卻還被人說沒有訓練痕跡?,進步緩慢的另一個原因是忽視全身訓練,他們通常偏愛訓練自己經常鍛鍊了,已經掌握訓練動作的部位,如經常練二頭,練胸,練肩膀,卻經常忽略腿部,背部等一些弱勢肌群的訓練。
  • 健身界被評用藥太多的年輕人TOP6,你能看出他們僅20多歲?
    無數健身模特告訴你,合理的健身訓練可以令人常青,可以凍齡。不過很多年輕人健身後,卻選擇使用類固醇、胰島素乃至生長激素幫助肌肉生長。
  •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更喜歡練街頭健身?
    因為看這篇文章的人可能都已經入門街頭健身了,所以今天的內容,不是找原因。而是帶著問題,幫助你認識街頭健身。花哨就是實用——力量動作和自由動作你知道我是怎樣喜歡街頭健身的嗎?是因為「街頭」這兩個字,聽起來就很帥。有人選擇街頭健身是跟我一樣的理由,也有些玩家,覺得街頭健身動作非常拉風,所以選擇了街頭健身。
  • 健身可以天天練嗎?健身一周休息幾天比較合適?
    前幾天收到一個網友的問題,他說他訓練很刻苦,每天都去健身房,每次都很努力,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只是剛剛開始的時候有些進步,現在卻停住了!而且訓練的時候越來越容易疲憊。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 天天練,日日練,練得越多就等於練的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