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炮兵部隊到底有多強?柏林戰役一戰封神,徹底敲碎希特勒幻想

2020-12-14 看北朝

1945年4月初,東西兩線的同盟國已經逐漸逼近德國的心臟地帶,而蘇軍距離德國柏林也已經不到100公裡,此時此刻,德軍已經在柏林做好了萬全的防禦準備.希特勒則早已躲進了地堡當中,等待奇蹟的發生,而蘇軍的炮兵部隊將徹底粉碎他的幻想。

正在向柏林推進的蘇軍SU-76M自行火炮部隊,這種自行火炮的用途很廣。

蘇軍知道德軍在柏林有著堅固的防禦措施,所以其炮兵部隊為柏林戰役準備了415000門火炮,甚至還動用了一戰當中的老式火炮,而西北角對手德國只有9304門火炮,蘇軍炮兵的數量是德軍四倍之多,而德軍還面臨缺乏彈藥的困境

4月16日早晨,蘇軍向困守柏林的德軍發動總攻,兩個方面軍的各種火炮和火箭炮進行火力齊射,在第一階段的半個小時內就發射了多達500000枚炮彈。

這樣的火力齊射給德國守軍帶來極大的震撼,大量的防禦工事和陣地被蘇軍炮兵部隊摧毀。

德軍不得不放棄第一條防線,撤到第二條防線,相比較而言,有號稱索姆河絞肉機的索姆河戰役當中的英國步兵部隊炮擊在4天內發射了160萬枚炮彈。蘇軍炮兵部隊則可以在90分鐘內打完其發射的總數。

蘇軍的ZIS-3野戰炮正在向德軍開炮

4月18日,蘇軍炮兵部隊已經徹底摧毀了柏林的外圍防線,大量的坦克部隊和步兵開始向柏林市區推進

炮擊結束以後,蘇軍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向市區的德軍發動進攻,而蘇軍的裝備大口徑榴彈炮的自行火炮部隊緊跟其後,如果德軍固守在建築內頑抗,列如ISU122/152自行火炮的大口徑榴彈炮便會將建築夷為平地,坦克部隊和步兵會接著向德軍衝鋒。

這樣的戰術蘇軍在1943年便開始應用,重視炮兵部隊建設的蘇軍進攻永遠圍繞炮兵展開,榴彈炮負責遠程摧毀敵軍陣地,而自行火炮則要掩護坦克部隊的前進,消滅火力點。榴彈炮在卡車的牽引下尾隨部隊部隊前進,可以在城市內隨時構建發射陣地。

蘇軍的號稱「史達林之錘」B-4 203毫米重型榴彈炮正在對德軍射擊,這種榴彈炮的威力非常大,一顆炮彈便可以把一棟大樓炸得只剩一半。

蘇軍炮擊後的柏林市區,可見已成一片廢墟

蘇軍的152毫米 ML 20大口徑榴彈炮的發射陣地正在向柏林殘兵開火。

而柏林戰役在蘇軍轟隆隆的炮擊中徹底結束,大炮兵主義的蘇軍部隊在衛國戰爭的磨練當中逐漸成長,用無數的炮彈為蘇軍打開了前往柏林的道路。

相關焦點

  • 蘇軍砸爛「柏林之鎖」:柏林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野戰
    1945年柏林戰役是蘇聯紅軍在二戰中實施的最後一場戰略性進攻戰役,它由一系列外圍攻堅戰和最後的城區巷戰組成。本文所講述的就是柏林外圍攻堅中最激烈的澤洛高地爭奪戰,它也是整個柏林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野戰。蘇軍官兵以巨大傷亡為代價,打開了通向「第三帝國」老巢的通道。
  • 最後的戰役柏林戰役
    為了顯示守軍兵力雄厚,元首被告知,一旦蘇軍突入柏林,德軍將有至少50萬兵力參加最後的城防作戰,而且還聲稱只要能夠守住柏林,那麼波森(德國陸軍總部)方向就會有強大的作戰集團趕來救援。
  • 二戰德國「柏林戰役」真的無法發動反擊?外圍部隊為什麼沒來支援
    隨後德國東線部隊由於援軍沒有及時趕到導致了防線被蘇聯全面突破,最終無奈退守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隨即爆發「布達佩斯戰役」,布達佩斯戰役戰役是二戰最血腥的戰役之以一,德國守軍被蘇聯百萬大軍團團圍住,最終德國解圍軍隊的支援下,以1萬多人兵力,強行突圍最終布達佩斯戰役,以德軍突圍宣告結束,在「布達佩斯戰役」中德國南方集團軍受到毀滅性打擊,雖然突圍成功,但據史料不完全統計大概有15
  • 柏林戰役:第三帝國的終結之戰
    1945年4月16日至1945年5月2日,蘇聯紅軍進攻德國柏林,在這場戰役終結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在這場戰役結束後,5月8日,籤署無條件投降協議,宣示納粹德國正式覆亡,正式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事的結束。 那麼,柏林戰役的背景是什麼?
  • 最後的反擊,陷入絕地的苦鬥:柏林戰役中的海因裡希大將(上)
    1945年1月,蘇軍發起維斯瓦—奧得河攻勢 1945年1月,正當德軍在西線的阿登陷入停滯之時,蘇軍發起了規模宏大的維斯瓦—奧得河進攻戰役和桑多梅日—西裡西亞進攻戰役
  • 在德國戰敗前希特勒要求施泰納反擊在柏林的進攻,但要求遭到拒絕
    在向元首祝賀生日後,將軍們以專業的口吻敦促希特勒儘快離開柏林前往德國南部,因為在未來的一兩天內,蘇軍就可以切斷柏林與外界的所有聯繫。第二天早上,希特勒仍不放棄,他發布命令,黨衛隊副司令兼武裝黨衛隊將軍費利克斯·斯坦納將領導一場反攻,目標是逼近柏林南郊的蘇軍,並要求柏林地區包括空軍在內的所有士兵和地面人員投入戰鬥。希特勒特別命令空軍參謀長科勒將軍:"所有指揮官保持不動,將在5個小時內被處決,你們必須拿著頭保證最後一名士兵也將投入戰鬥"!。
  • 當蘇德戰爭最後一戰打響時,柏林幾成一座空城,都是雜牌軍
    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很清楚只有在柏林外圍的阻擊取得成功,才能保住柏林,因此在兵力部署上幾乎所有正規野戰部隊全都派往柏林以東的防線上,而在柏林市內沒有一個完整的陸軍師或黨衛軍師,實際上在戰役打響時柏林市內的衛戍部隊實力相當虛弱,有資料顯示僅有約40000人左右,而且其中正規部隊非常少,只有「大德意志」團、黨衛軍「警衛旗隊」等衛戍部隊的留守單位和零星的後方部隊
  • 柏林戰役駐紮國外的二百萬德軍為何不回援柏林?希特勒自己種下的苦果
    ,加上散布在多條戰線上,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機動部隊可供調動救急,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希特勒本人的固執和錯誤部署,使得相當一部分德軍部隊還在德國境外的次要戰場上,無力救援受到蘇軍圍困的柏林。 在1945年4月蘇軍發動柏林戰役前夕,德軍在境外的重兵集團大致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被孤立在庫爾蘭半島的庫爾蘭集團軍群,希特勒一直不允許放棄這個橋頭堡陣地,希望能夠吸引一部分蘇軍兵力,到戰爭結束這個半島依然在德軍手中,該集團軍群仍有近30萬人的兵力。
  • 蘇德戰場上,蘇軍首次獲勝的戰役,為何很少被人提起?
    當時在羅斯託夫一帶,蘇德兩軍人數大致相等,但蘇軍的炮兵是德軍兩倍,航空兵是德軍1.5倍,而坦克只有德軍的二分之一。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倫德施泰特元帥,不想和蘇軍硬拼,打成消耗戰,命令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從北和東北兩個方向迂迴包抄羅斯託夫,一舉殲滅這裡的蘇軍第9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主力。
  • 二戰柏林保衛戰到底有多慘,1500軍官全軍覆沒,沒人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大戰場都打得很激烈,其中最激烈的是蘇德戰場,為了與蘇軍作戰,德軍先後將70%以上的精銳部隊投入東部戰場,為了報復法西斯德國,蘇聯千方百計對納粹軍隊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後,戰爭天平開始向蘇聯傾斜,1943年,德國軍隊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失敗,蘇軍集結百萬兵力,對德軍發動了10次反擊,將德軍驅逐出蘇聯境內,1944年6月,數十萬盟軍登陸諾曼第,希特勒不得不從已經緊張的東部戰場調遣部隊,此後,數以百萬計的紅軍開始大規模反擊,部隊直指德國首都柏林。
  • 柏林戰役蘇軍優勢明顯卻傷亡慘重!原因何在?
    眾所周知,柏林會戰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與蘇聯發起進攻的最後一次戰略性戰役。按當時的兵力來說,蘇軍有250萬人的兵力,6000餘輛坦克,7000多架飛機,甚至大炮高達4萬多門,而德軍卻只有不到100萬人,坦克數量是蘇聯的六分之一,飛機數量也不到蘇聯飛機數量的三分之一,大炮也達不到1萬門,無論從哪方面對比看來,蘇軍的優勢都非常明顯,但為什麼到最後,佔優勢的蘇軍傷亡還是高達30萬人呢?有關軍事專家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 柏林會戰德軍有多拼?35萬蘇軍倒下,士兵說:元首,我們已經盡力了
    20世紀3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一次空前的大危機,在此情況下,德國的社會矛盾開始爆發,出現了大量的失業工人,此後,希特勒開始憑藉著出色的演講能力,加上民族主義的蠱惑,使得德國民眾對一戰的失敗耿耿於懷,在許諾了大量對德國民眾有利的承諾後,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此後希特勒上臺,開始控制整個德國。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柏林巷戰
    二十五、柏林巷戰 1945年4月,當蘇軍正進行攻克柏林的戰役準備時,史達林擔心希特勒網開一面,命令德軍頂住蘇軍而把柏林留給盟軍佔領。為此,他命令尚未完成戰役準備的蘇軍提前發動柏林戰役。
  • 奧德河戰役打開柏林大門,蘇軍3萬火炮7000坦克,殲滅德軍15萬
    到了13日德軍派出了阻擊部隊但是被具有碾壓優勢的蘇軍迅速擊退,蘇軍還乘勢突破口擴大了60公裡,15日解放了凱爾採,17日解放了琴斯託瓦市,可以說一系列的作戰令德軍損失慘重,失去了多處此前攻佔的領地。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派出了四個集團軍和兩個坦克軍發起了進攻,進攻方向集中在羅茲和華沙,同樣有一萬多門火炮和七百多輛坦克參與配合進攻,結果同樣是第一道防禦帶被迅速突破,16日和17日解放了拉多姆和華沙。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的塹壕戰,讓蘇軍損失慘重的施勞弗高地戰役
    1945年4月的德國已經是奄奄一息,蘇軍和盟軍自東西兩面殺來,缺槍少彈的德國幾乎無力阻擋。但凡只要還有點清醒的意識,都不會認為德國還有翻盤的機會,甚至於是德軍內部都已經快放棄希望了。但是戰爭此時尚未結束,蘇德雙方圍繞著柏林還將進行血戰。可在柏林戰役爆發前,蘇軍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就將面對一場塹壕戰式的血戰——施勞弗高地戰役。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1945年的1月,德軍指揮部下令西線德軍撤退,阿登戰役結束。德軍在這場冬季反攻裡傷亡12萬人,而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燃油,很多坦克和裝甲車被遺棄。至此,德國在軍事上已經徹底宣告失敗。此時連德軍的高層都知道,德意志第三帝國已經到了懸崖邊,盟軍和蘇軍兩線推進,目標直指柏林。
  • 難以置信:1945歐戰柏林戰役結束,德國還保有百萬大軍
    阿登反擊戰的德軍被盟軍反擊打回出發點後,又不得不調動回東線戰場去對付蘇軍。此時德軍在西部預留20-25萬左右部隊,蘇軍發起柏林戰役同時,西方盟軍也發起西線攻勢。西線除了少數機動兵力被調回柏林,依然有20多萬軍隊被西方盟軍死死的粘住!北部軍團:又叫北歐軍團,最可笑保持建制最好的就是北歐軍團。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李三萬 摘要:二戰蘇德戰場,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是個具有轉折點意義的重大戰役,德軍在戰役中慘敗,徹底喪師了在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對於這場戰役,戰後很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將責任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這個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 蘇軍率先攻佔柏林的背後,隱含著蘇聯、盟國、德國三方的政治博弈
    1945年1月到3月底,蘇軍在東部戰場、盟軍在西部戰場對德軍的進攻,都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戰績。東線,蘇軍殲滅了柏林方向的德國重兵集團,包圍了柏林的東南和南面;部分軍隊已進抵距離柏林60公裡之處。西線,盟軍合圍了魯爾地區的德軍集團,進抵易北河,向漢堡、萊比錫、布拉格方向推進,距離柏林有100到120公裡。
  • 最後的反擊,陷入絕地的苦鬥:柏林戰役中的海因裡希大將(中)
    他一方面想從南翼打奧德河畔法蘭克福把部隊撤出來增強主防線,一方面想要到補充兵力和裝備。法蘭克福已經被希特勒圈定為必須死守的要塞,局勢和屈斯特林差不多;而補充力量海因裡希收到了無數空頭支票,但沒有一張是兌現的。海因裡希不得不前往柏林面見希特勒,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集團軍群的形勢。他驚訝的發現,昔日美麗的柏林城已經在盟軍轟炸中變成了廢墟,街道附近到處都有「未爆炸彈」的警告標記和奔波的消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