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精神:以義制利、以利弘義

2021-01-07 蒲公英的夢綜合

士商合流的社會現實使得在對晉商發展作出思想、精神、學術和理論貢獻的同時代人中,有的是知名專家、學者,如袁繼成、傳山、戴廷栻等,而更多的則是出身於晉商門庭的儒者,如王現、張四維、渠本翹、喬尚謙、劉奮照、常贊春、李宏、孟步雲等。

傅山和戴廷栻同為大學者袁繼成的學生,而戴廷和傅山又與顧炎武同為明清之際的碩學與名士。他們都有很高的學術名望和很大的社會影響,他們也同時都是晉商的謀劃者和支持者。傳山說:「何以聚人?日財。自然貧士難乎有聚矣家、國亦然。故諱言財者,自是一教化頭骨相耳,常貧賤傲語仁義之人大容易做也。」"傳山作為一名明朝的遺民,其對明朝之滅亡自然是痛徹肺腑的。他的這段話,其實正是從明朝由於國庫空虛乃至民生周敵和無力抗清而導致亡國的事實中總結出來的。傅山不僅認為「財能聚人,家、國亦然」,而且主張:「生人之有為也,本以富生人。富生人,而治人者乃有為。

在他看來,不僅財富是凝聚人心、團結民眾、增強國力的必要條件,而且由於經濟是基礎,一定的物質條件是人們得以生存的基本保證。所以,能否給人民提供充分的生存條件和優的生活資源,也便自然要成為考量「管理者」能力與水平的依據和衡度「治人者」政績與貢獻的標準。正是基於這樣的思想脈絡和認識基礎,傅山不但對崛起於自己家鄉的晉商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支持,乃至將晉商創業贏利、聚財致富、以財積善的行為,看做是比政治和軍事更為重要和更加實際的強國之道與富民之策,而且他還積極意集同學和好友廷、顧炎武等人,一起與晉商共會「生意經」,同走「發財路」。他們除了與晉商諮貨論賈,為晉商出謀劃策之外,還頻與置商交誼議事,屬為晉商題籤賦詩,並已在事實上成為了晉商的理論「相與」和精神領袖。

傅山是以人文學士之身份而作出思想和理論貢獻的代表。而以晉商開拓者和實踐者身份參與晉商理論創造並頗有成就和影響的代表,則當推明代蒲州大鹽商王現(1469一1523)和清朝末年的著名票號改革家李宏嶺(1847——1918)。

王現之事功,特別是他對晉商的理論貢獻,乃是與他說過的一段話緊密相連的,即:「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潔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汙;善士者、引先王之經,而絕獲利之徑,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和利以義制,名以清修,格守其業,天之鑑也。如此則子孫必昌,自安而家肥高。」這是一段話,但這又絕不僅僅只是一段話。更本質和更重要的是,王現用這幾十個字既對中國傳統文化作了弘揚與繼承,又對商與土各自的價值和責任作了倫理性的規範與道德性的定位,從而在對營商牟利進行充分肯定的同時也對營商牟利進行了嚴格限制。

他肯定的是,營商牟利和創造財富對社會進步與民生改善所具有的積極作用;而他限制的則是,在營商牟利和創造財富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倫理素亂現象與道德失範行為。為此,王現在「商與士,異術而同心」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利以義制,名以清修」的矩度和原則,並以此而對「商」與「士"同時作了肯定和限制,即營商者牟利要以"義」當先,為土者修名須以「清」為矩。對於晉商來說利以義制」這四個字的奇妙組合,無異於是一道至高的處事寬令和一個永恆的營商範本。因為它所中明和所規定的不僅是營商的原理和原則,而且更是以商制勝的秘笈與法寶。事實上,晉商也正是在這一原理和原則的指導下才開始走向了廣周的商業道路,並利用這一秘笈和法寶得了商海博的籤證與勝養。

正由於此,王現對構建晉商文化的貢獻是殊大的。他提出的「利以義制」,不但實現了「利」與「義」的統一,而且也促成了「商」與「儒」的合璧。儒賈相通正是在這種「統一」與「合璧」中而順理成章地形成了商與儒、利與義的內在邏輯原則和因果對應關係,即:商因義而由奸商変為儒商;利因義而由嗜利變為仁利。這樣一來,一個由「義」—「商」一「利」三環體所組成的晉商精神與商業經營的邏輯鏈條和因果關係便構成了,即儒賈相通、義利相通。這個邏輯鏈條和因果關係的確立,不僅是儒家文化的典型體現,而且更是晉商精神的靈魂之韻與生命之弦。

在晉商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儘管有特於各種各樣的客觀條件與直接原因,但從根本上講,這個「儒」與「商」、「義」與「利」的邏輯鏈條和因果關係的確立與實施,才是最最重要的。我們說誠信是晉商成功的生命線,而誠信也只不過是「義」的一種延伸與衍生而已。「義」的最重要和最本質的含義,就是正義和公益。想想看,當一個商人在用這種精神和這一原則為人、處事、做生意的時候,那該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況和效果呢!當然是盡善盡美。當一個龐大的商幫在自覺地把這種精神和這一原則作為高度的共識與嚴格的矩範而予以遵從和貫徹的時侯,那又該產生一種什麼樣的反響和效應呢?自然是至優至淳。一個商人、一個商幫、一個龐大的商賈群體,能夠在幾百年的時間裡,堅持不懈地通過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與金融活動,而創造出這樣一種盡善盡美、至優至淳的營商環境和買賣關係,那該是一種多麼巨大的成功和何等高尚的快慰啊!

把「義」與「利」"結合起來、統一起來,並形成一種以義制利、以利弘義的鏈式邏輯與因果關係,是晉商精神的最大特徵和至高創意,也是晉商在創造巨大物質利益與貨幣時富的,同時,所作出的另一重大貢獻。晉商文化不僅是對晉商的形成與發展起了引領、促動、淳化和升華的作用,而且也為中國商業文化和世界商業文化的建構、完善、創新與發展,起到了啟發和示範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吳君哲:願在網際網路堅守以義制利、以利弘義的儒商精神
    吳君哲您是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對商業思維的影響?吳君哲:我自成立青島君哲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之初,便以做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為奮鬥目標,儒商精神講究重義薄利,我願在網際網路堅守以義制利、以利弘義的儒商精神,願做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的青島網際網路公司。在實現企業自身價值的同時,不斷地回饋社會、造福社會。
  • 晉商財富觀:利以義制,名以清修。義利相通,才是取財之道
    「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成為晉商精神價值觀的核心。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講的一種道德規範。中國的商業文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同時也與生產生活的文化背景民風習俗息息相關。山西東太行,西接黃河,北連大漠,素稱用武之地,距京師僅數百裡,實其右臂。
  • 每天學點國學:以義制利
    【原典】不能以義制利,不能以偽飾性,則兼以為民。(戰國 《荀子·正論》) 【註譯】以偽飾性:以後天學得的禮儀去糾正天生的性 偽:人為,指後天學得的禮儀 飾:整頓,糾正。全句譯意為: 那些不能以道義制約利,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造惡的本性的人不能當官,只能做一般的平民。【品讀】 為官要有官德,有修養。荀子認為,「能以義制利」,就是有官德 「能以偽飾性」 就是有修養。這是為官的兩個基本條件,沒有這兩個基本條件,就只能做一般的平民。
  • 義重於利,欲利先行義
    義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它不僅是一種素質的體現,更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格。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可見在那會兒就已經出現了利與義的結論,我還是傾向於義的。義是成為朋友的基礎。
  • 晉商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商幫」
    到明末以後,這一代晉商基本衰落了,而且與清代之後的晉商沒有什麼直接的傳承關係。不過,清代晉商繼承了明代晉商的精神。明代晉商王現在遺囑中給子孫留下了「利以義制」的商業精神。清代晉商把這句話改為「以義制利」,作為商業活動的宗旨。清代晉商中心在今天的晉中(祁縣、平遙、太谷)。而且都是白手起家的。從事的行業相當廣泛,中心是船幫、駝幫和票幫。(圖為平遙古城牆)
  • 晉商擔大義 合力戰疫情
    誠實守信、開拓進取、和衷共濟、務實經營、經世濟民"的晉商精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高揚激蕩,萬千晉商以點滴善舉凝匯大愛,不忘初心,言盡寸心,與全國人民同舟共濟,共抗疫情!疫情之下,時代擔當召喚每一位晉商。
  • 晉商票號為何鮮有貪腐事件
    近期,山西銀保監局紀委結合當前金融腐敗案件暴露出的諸多問題,聯合晉中銀保監分局深入晉商故裡,深度挖掘所轄太谷、祁縣、平遙、榆次等晉商票號歷史,從中萃取其「準定位、嚴管理、重誠信、塑家風、強懲戒」五大清廉文化亮點,弘揚傳統、借古鑑今,為推動轄內金融機構合規經營、廉潔從業,構建全轄清廉文化提供有力參考。
  • 晉商票號為何鮮有貪腐事件?
    近期,山西銀保監局紀委結合當前金融腐敗案件暴露出的諸多問題,聯合晉中銀保監分局深入晉商故裡,深度挖掘所轄太谷、祁縣、平遙、榆次等晉商票號歷史,從中萃取其「準定位、嚴管理、重誠信、塑家風、強懲戒」五大清廉文化亮點,弘揚傳統、借古鑑今,為推動轄內金融機構合規經營、廉潔從業,構建全轄清廉文化提供有力參考。
  • 票號,以「信義制利」天下無敵
    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就誕生在這裡,來到平遙,訪訪票號,尋找往日晉商的輝煌是最有必要的事情。清朝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逐步遍布全國各地,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
  • 傳承晉商文化、弘揚晉商精神
    電影《風雨日升昌》講述歷史上的晉商在大的社會背景下,面對困難創新轉型,取得輝煌的故事。主要體現晉商誠信經營、開拓進取、愛國為民的寶貴精神。   歷史上,從鹽商到糧商,直到票號的出現,才使晉商真正走向輝煌,榮登中國十大商幫之首。山西票號曾經擁有大清王朝二分之一的財富,平遙也被稱為中國的「華爾街」。山西第一家票號「日升昌」被公認為世界金融史的一大創舉、中國銀行業的鼻祖、山西晉商文化的代表。「日升昌」不僅是山西人的驕傲,也是全中國人的驕傲。
  • 「舍」利取義,義與利不可得兼
    「舍」利取義,利義二者不可得兼,」舍」利而取義者也。利與義有先後之分,不同人的選擇不同。先義後利的人稱為榮,先義後利之人稱為辱。選擇第一種人作為自己的目標。「舍」利取義,義可理解為責任,義氣;利,則可認為是金錢利益。」
  • 民間絲綢之路丨開拓張庫大道-開創晉商票號-傳承儒商精神
    今天,我們無論是遊歷榆次老城,還是喬家、常家、王家、曹家這些晉商大院,唯一的感嘆恐怕就是這得花多少錢呢?但是,金錢的背後卻掩藏不住晉商的開拓、開創以及傳承精神,這才是晉商獲得巨大成功的奧秘所在。這種跨越地域的追求,是多麼大的一種胸懷;這種超越時空的眼界,是多麼大的一種格局,也許這才是晉商精神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開創晉商票號不管是電視劇《喬家大院》,還是《雲飛絲路天》,我們能看到的都是晉商票號的創立是為了解決大量金銀交易的不便而設立的。
  • 晉商與晉商文化
    滿清入關稱帝後,順治皇帝在紫禁城設宴,親自召見答謝我們山西的八大商人,並嘗賜朝服,編為「御用皇商」(榆次的常家,太谷的曹家,祁縣的喬家、渠家,平遙的李家,介休的範家,萬榮的潘家,陽城的楊家)。晉商的興起,源於我們山西河東鹽池的開發。明清晉商之所以能創造出驚人的經濟奇蹟,得益於明清當時的國家政策和山西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
  • 義與利孰重?
    作為一個百年品牌和一個始終銘記客戶和人福祉的企業,福特和長安福特「神盾行動」正在用行動去回答了一個問題:義與利孰重?點擊播放 GIF 0.0M和利以義眾所周知,在中國市場上要想獲得真正長久的利益,需要明白其背後的文化。
  • 義以生利,義利統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那麼,我們可以推出「義」的本義是殺羊分肉。「細切」是為了「均勻」。後來,義的意義有所引申,分配就是義。再引申,分配合理才是義。再引申,合理的就是義,不限於物質分配。利是收穫財富,義是分配財物。實際上那時的義利關係相當於現在所謂生產與分配的關係。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裡克說:「克聞之:夫義者,利之是也;貪者,怨之本也。廢義則利不立,厚貪則怨生。」鼎是三隻足支撐著。
  • 義我所欲也,義者榮,利者窮
    身處繁華世界,義與利的取捨,往往成為每個人的思考問題,其實問題的答案早在古人留下的話語中就已揭曉:捨身而取義者也。荀子曾云:「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凡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則萬事可通矣。著名喜劇演員馬麗,他不為名利所驅,真誠待人,好爽待事,最終收穫了許多好友,以及發掘他的」貴人「沈騰,在演藝圈受到一致好評。孔子亦云:「生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古代偉大聖人,也為我們對義與利的取捨做出了建議,生我所欲,義,亦我所欲,如二者不可兼得,則捨身而取義。
  • 新時代下,上者人對晉商「仁義禮智信」的理解……
    「百年晉商 五常為綱」,晉商的「仁義禮智信」在電視劇《走西口》中有一個很好的闡述:最初作為晉商祖訓的田家祖訓:大忠大愛為仁,大孝大勇為義,修齊治平為禮,大恩大恕為智,公平合理為信。作為晉商的田青後來參加了革命,對於晉商祖訓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世界大同為仁,祖國山河為義,家國天下為禮,剛柔相濟為智,一諾千金為信。 晉商祖訓經歷了從「祖訓到國訓」的轉變,又從國訓到新時代下企業商訓的延伸。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裕盛祥:秉承晉商精神,17年蹚出一條新晉商之路
    11月19日,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抵達古都大同,探訪裕盛祥茶莊的九邊老茶倉時,發現採訪團「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的主題與裕盛祥「重建茶馬古道續寫晉商輝煌」的建企理念不謀而合。「是一種巧合,更是一種理念趨同。」裕盛祥茶莊董事長李勇說。
  • 黑蟻在線:以義制利守望相助 讓融資更容易
    最後,刁樺東還提到「以義制利,守望相助」是黑蟻在線一直堅持的發展原則,期望平臺與客戶相互陪伴,共同成長,不斷為更多的人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價值。
  • 《吃醋的人生》:以晉商為首的商幫,何以雄霸天下五百年?
    01晉商:"信、義、利"稱雄五百年晉商是我國商幫十大商幫之首,在商界活躍了五百多年,是一個"縱橫歐亞九千裡,稱雄商界五百年"的傳奇商幫,創造了東渡日韓,北達俄蒙,西越天山,南抵東南亞各國開展外貿活動的輝煌歷史。晉商不僅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還創造了第一個經營匯兌業務的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