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高明的政治家,皇太極的上位之路

2021-02-13 戰爭事典

大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1625 年),為更加便利地徵伐蒙古、大明、朝鮮等勢力,努爾哈赤決定遷都瀋陽。天命十一年(1626 年),自覺時機成熟的努爾哈赤親率六萬八千名鐵騎,號稱十三萬大軍西徵明朝。此役,努爾哈赤決計徹底消除遼西的反金勢力,並一舉攻克山海關,另作他圖。是年,努爾哈赤已經六十八歲。自感時日無多的他把數十年的理想賭於這場戰役,他有這個信心,因為自起兵始至今四十四年來,無論多麼險惡的戰鬥,他都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天不遂人願,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 年)八月十一,一代梟雄努爾哈赤懷著對宏圖霸業的無限留念,逝於距離瀋陽四十裡的靉雞堡,終年六十八歲。

 

努爾哈赤的長眠地——福陵

由於努爾哈赤晚年並沒有貫徹將後金汗國封建帝國化的改革,而是對原始社會半軍事共和制度殘餘妥協,制定了八王共治制度,所以在努爾哈赤死後,如何確定繼任者就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雖說是「八王共治」,然而由於八個和碩貝勒血統、資歷、威望和能力的不同, 再加上又有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之分,而四小貝勒的資輩遠小於四大貝勒,所以他們原本是不指望能夠繼承汗位的。不過由於四小貝勒中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生母烏拉那拉·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福晉(類似於漢族王朝的皇后),所以有阿巴亥的支持,他們也有繼承汗位的實力。而且由於阿巴亥極受努爾哈赤寵愛,子憑母貴,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都被封為了一旗之主。當時的八旗人馬中,皇太極掌握兩黃旗,代善掌握正紅旗,阿敏掌握鑲藍旗,莽古爾泰掌握正藍旗,所餘鑲紅、正白和鑲白三旗旗主,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多爾袞等人年紀輕輕,且無尺寸之功,便能夠與四大貝勒相當,掌握一旗大權, 可見其受寵的程度。另據朝鮮史料稱,努爾哈赤臨死前曾託付代善扶持多爾袞繼承汗位。但這條史料是孤證,很可能是阿巴亥為讓兒子多爾袞即位發動的輿論攻勢。

 

四大貝勒都是心狠手辣之輩,他們又怎會允許素來都在自己之下的多爾袞等人繼承汗位呢?於是,四大貝勒決定來一招釜底抽薪。努爾哈赤死去還不到一天,四大貝勒便聯合起來,逼迫老汗最寵愛的大福晉阿巴亥殉葬,理由是努爾哈赤有遺囑在先:大福晉雖然年輕貌美,但心懷嫉妒,常常使汗王不快,如果留下,將來恐怕會成為亂國的根源,所以必須殉夫。

 

逼死大福晉阿巴亥之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失去了母親的庇護,自然無力爭奪汗位。因此汗位之爭主要在四大貝勒之間展開。四大貝勒之中,代善本來是最有資格繼位的,甚至在當年褚英被廢殺後,代善也曾一度被選立為汗位繼承人。不過代善卻因虐待自己舊妻所生的兩個兒子,表現出缺乏一個君主應有的公正心,故而被努爾哈赤廢掉了儲位。因此,代善已失去繼位資格。不過,代善身為諸貝勒之長,又手握正紅旗之大權,有足夠實力左右汗位人選。代善希望由一個能夠維持八王共治制度現狀的人來繼承汗位。和代善想法一樣的還有原本就沒有資格繼位的舒爾哈齊之子阿敏和濟爾哈朗。

 

代善

三大貝勒莽古爾泰生性魯莽,剛愎自用,為顯示自己對父汗的忠誠,竟將獲罪的生母富察氏殺害。由此,代善等人害怕若是推舉他繼位,日後必不會被其所容。另外還有一個極有資格繼位的人,那就是努爾哈赤的長孫杜度。不過杜度之父褚英乃是由四大貝勒共進讒言而被殺的,代善等人也怕杜度繼位後會報復他們。如此一來,最佳人選便只有皇太極了。

 

皇太極為人圓滑,左右逢源,又與阿敏、濟爾哈朗關係尚可,因而代善便提議由皇太極繼承汗位。為贏得諸貝勒的信任,皇太極表示在繼位後定會延續八王共治制度,尊重和保護各大實力派的特權與地位。因此在推選新汗的大會上,由代善及其子嶽託、薩哈廉提議,諸貝勒認可,皇太極被選為新任的後金大汗。

 

天命十一年(1626 年)九月初一日, 皇太極繼汗位,翌日與眾貝勒宣誓「敬兄長,愛子弟,行正道」,對三大貝勒「不遽以臣禮待之」。皇太極甚至還立下毒誓: 「我若不敬兄長,不愛子弟,不行正道,明知非義之事而故為之,兄弟子侄微有過愆, 遂削奪皇考所予戶口,或貶或誅,天地鑑譴,奪其壽算。」實際上這些誓言都是皇太極在向各旗主實力派保證他定會將共治制度延續下去,不會搞過分的個人集權。

 

皇太極

然而,此時皇太極的心中卻已經有了算盤。作為一個高明的政治家,皇太極知道, 當年父親縱然威震天下,面對強大的傳統奴隸主勢力依然選擇了妥協;自己的長兄褚英縱然身份高貴,但由於對推行君主集權制操之過急,仍不免被廢身死。所以皇太極一直隱忍不發,表面上默認各大貝勒的高度權力,暗地裡卻在積蓄著力量等待最佳時機。

 

天聰四年(皇太極年號,1630 年), 羽翼已豐的皇太極決定先拿血緣關係較遠的堂兄二大貝勒阿敏開刀。正巧阿敏在關內作戰失利,棄北直四城灤州、永平、遷安、遵化撤回關外。這本不是非常嚴重的事情,畢竟以當時大明與後金之間的實力對比而言,後金根本就不可能在關內站穩腳跟。可是皇太極偏要拿這個問題重治阿敏之罪, 以將阿敏的大權收回,完成高度君主集權。是年五月二十三,皇太極宣諭:「駐永平阿敏貝勒碩託臺吉,未見敵形,即自入敵境, 未發一矢,即殺永平遷安城收養之降民, 棄天賜之四城,率眾兵而歸。此皆貝勒不以政業為念,大臣不為汗與諸貝勒盡力之故也。」三天後,皇太極下令將阿敏及其部將所獲戰利品全部沒收。六月初五,阿敏率南徵大軍返回瀋陽,皇太極下令將總兵以下、備御以上有職諸臣全部捆綁,予以斥責。之後又將阿敏統屬的駐守灤州三旗將領下獄。

 

六月初七日,皇太極公布阿敏十六大罪狀,其中多為莫須有之罪。阿敏被終身囚禁,濟爾哈朗繼鑲藍旗旗主。至此,阿敏及其所屬勢力徹底消亡。

 

天聰六年(1632 年)十二月,三大貝勒中的莽古爾泰病死(莽古爾泰恰巧死於皇太極著手打擊各大貝勒之時,恐非巧合)。而這時候死去也算是莽古爾泰的幸運。一年前,皇太極藉口莽古爾泰「御前露刃」, 革除了其三大貝勒名號,奪五牛錄人口, 罰銀一萬兩。而此時莽古爾泰一死,就免除了皇太極接下來更加殘忍的制裁。皇太極假惺惺地親為治喪,給予莽古爾泰不小的禮遇。可是三年後,皇太極還是找藉口廢黜了莽古爾泰的子嗣,並剝奪了莽古爾泰生前的封號。莽古爾泰勢力遂告根除。

 

兩個大貝勒的問題解決後,皇太極依舊沒有放過謹慎小心、擁立自己的二哥代善。天聰九年,代善私自設宴款待並饋贈財帛給怨恨皇太極的姐姐哈達公主,皇太極便以此為藉口,親自登門責問代善是何居心。之後,皇太極羅列了代善的一系列罪名,並當面斥責他:「既為君主,就要一統制令,怎能不分輕重?而今,正紅旗(代善所統)貝勒等輕視君主之處太多。大貝勒以前隨我伐明,違背眾貝勒意願想中途回軍。出徵察哈爾時,又固執欲回。此外,賞罰不公,偏袒本旗。我喜歡的人,他討厭;我厭惡的人,他喜歡。這不是離間嗎?」在歷數代善罪狀後,皇太極閉宮不出,讓眾貝勒另選他人為君。眾貝勒攝於皇太極之威,一起商議給代善定罪,並跪請皇太極親政。眾貝勒一致同意革去代善的大貝勒,削去和碩貝勒職,並奪其十牛錄人口。皇太極發話「從寬處理」,免革貝勒職, 免奪十牛錄人口。這次罷黜代善的事件表明,皇太極的君主集權制計劃已初步見效,八王共治制度徹底瓦解。皇太極的大權獨攬,倒是可以套用英國政治劇《是!大臣》中的一句臺詞:「歷史就是無情對無腦的勝利。」

 

其後,經過近十年的苦心經營,後金政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後金社會成員增加了許多漢人和蒙古人,他們逐漸融合,彼此認同。第二,八旗力量不斷增強。第三,皇太極設立了六部、都察院等部門,改文館為內三院,擴大和加強了政權的職能。文官隊伍擴大,文官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政權統治的控制力增強。第四,王權空前集中,諸大貝勒或廢或死,再無人可與皇太極抗衡。第五,皇太極通過連年發動戰爭,俘獲了大量的人口、牲畜和財物,同時又發展了農業、礦業和手工業,增強了經濟實力。第六,外藩蒙古十六部及朝鮮俱被降服,甘願被納入後金汗國的宗藩體系,而整個東北除了明軍所佔極少數地區外,都已成為後金汗國領土。

 

此時,皇太極感到,是時候完成父兄多年來的夙願,將女真政權徹底改造成一個封建大帝國了。

本文摘自《女真興衰全史》

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徵服者;完顏氏、愛新覺羅氏崛起之始末!

一部剖析大金、大清創立者女真人源流興衰的秘史!

↓↓↓點擊原文連結快速購買

相關焦點

  • 從勢力最弱的四貝勒到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的權力遊戲
    只有皇太極是合適的人選。其實還可以這樣解釋:皇太極的繼位是出於權力制衡的考慮。五大候選人中,皇太極勢力最弱。母妃去世,沒有兄弟可以依託,四大貝勒中排序最低。代善扶植皇太極上位就是為了維持四大貝勒執政的政治平衡。代善知道自己勢力最強,強行上位亦非難事。可是一旦代善繼位大汗,四大貝勒執政體系也就瓦解了,後金隨時有四分五裂的危機。
  • 皇太極作為後金奠基人,到底算不算「中國人」?
    「徵服蒙古平朝鮮」,努爾哈赤善戰的第八子——皇太極,一向喜歡用戰功說話;「採制明廷選漢官」,但同時,身為一個王朝的創始人,在政治上,他無疑也是優秀的。 功績,皇太極很多。但,作為從關外後金政權所在地攻入中原地區的「外族」之人,皇太極的身份,一直為人們所熱議。 對於他究竟應不應該算作「中國人」的問題,大家看法不一。 家族獲封自明朝,皇太極是「中國人」? 欲探究一個人的身份,先看他的家族。
  • 獨步天下皇太極有幾個老婆 東哥第幾集和皇太極在一起
    皇太極的大老婆哲哲成了皇后,她是另兩個博爾濟吉特氏的姑母.那姐倆,先娶的是妹妹布慕布太,漢名大玉兒,十三歲就嫁給皇太極,十分美麗,勸降過洪承疇,為皇太極生第九子福臨,姐姐海蘭珠,死了老公,其性感還在大玉兒以上,被皇太極看中收了。海蘭珠是皇太極一生中的最愛。她一進宮,皇太極把大玉兒拋到了九霄雲外。
  • 皇太極名字好聽,卻是乾隆起的
    清朝建立者清太宗皇太極,這個名字看起來。真是高貴和霸氣,名字中直接帶一個「黃」字的,在我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中應該就皇太極一人,而且它的名字在清朝的帝王中也是別具一格。
  • 努爾哈赤去世時,皇太極為什麼不殺死多爾袞?
    話說回來,後金的統一離不開努爾哈赤,也正是在此基礎上,皇太極才有了進攻明朝的實力。不可否認的是,清朝初期,出現了兩位優秀的政治家。他們就是多爾袞和皇太極,無論是哪一位,都對清朝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皇太極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追隨努爾哈赤徵戰,到了之後,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
  • 清太宗皇太極,他的原名並不這樣叫,這個尊貴名字是它玄孫子起的
    真是高貴和霸氣,名字中直接帶一個「黃」字的,在我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中應該就皇太極一人,而且它的名字在清朝的帝王中也是別具一格。皇太極畫像皇太極之後的皇帝的名字基本都是兩個字,如順治帝福臨、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曆等,用漢語解釋,都是寓意很好的名字,而皇太極同輩或者父輩人的名字就比較奇特了,若不懂滿語的話,基本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
  • 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
    而清太宗皇太極,在清十二帝當中,則顯得異常的低調,人們對於他的討論少之又少。史學家對他的研究也遠遠沒有像研究康雍乾那麼熱衷。但,縱觀皇太極一生的作為,認為他被嚴重低估了。他的成就,絕不亞於康雍乾這三人中的任何一人。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時代的所有帝王裡,清太宗皇太極也絕對算是一代雄主!
  • 皇太極長子豪格軍功累累,為何不到40歲就冤死獄中?
    1609年,時年17歲的皇太極喜得貴子,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兒子。皇太極喜出望外,給長子取名為豪格。 眾所周知,清朝在入關之前,生存環境極為惡劣,打仗是家常便飯。不管是皇太極,還是豪格,都在很小的年紀躍上戰馬,行兵出獵。豪格鍛鍊得身體強壯,勇武過人,精通騎射,並且在徵戰中立下不少功勞。
  • 清太宗皇太極:你可知「皇太極」,不是我真名?
    說起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可謂名聲赫赫,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在努爾哈赤封為「貝勒」 的子侄中排行第四,也稱「四貝勒」,是大清王朝的建立者。皇太極名字威武霸氣,聽起來就是天潢貴胄,自帶王者光環,這樣的人君臨天下似乎理所當然。
  • 海蘭珠嫁給皇太極時,已經26歲,成為了皇太極最寵愛的女人
    在當時的時期,很多人都對海蘭珠表示羨慕,這是因為海蘭珠在嫁給皇太極之後過得特別幸福,在她嫁給皇太極之後,得到了皇太極的獨寵,讓兩個人之間的幸福婚姻成為了一段佳話。皇太極作為當時擁有提高的權利,可以說做到了真正的一人之下,在這種情形之下,皇太極肯定是不缺女人。
  • 清朝皇帝皇太極
    雜文家柏楊先生曾提出一個讀史心得:歷史上每個王朝到了第二代都會遇上瓶頸,原因很多,主要是第二代帝王並不是憑實力取得帝位,不見得有能力壓制功臣武將;另外,帝國建立不久,人民還沒培養出對帝國根深地固的忠誠。萬一繼承人是個花花大少,帝國會一夕崩潰。例如秦與隋兩個王朝。
  • 「30秒懂幣」盤點清太宗皇太極鑄造的天聰通寶主要版別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清朝清太宗愛新覺羅·鑄造的天聰通寶主要版別: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蒙古大汗,清朝第二位君主。
  • 皇太極突然死亡之謎:有一個原因,你意想不到
    另有一張皇太極用過的弓,矢長四尺餘,大塊頭壯漢尚難以開弓,而皇太極當年卻運用自如。憑著這張弓,皇太極曾在遠徵蒙古間隙的圍獵中,連續發矢,多有矢箭洞貫兩隻黃羊,足見臂力驚人。皇太極與其父努爾哈赤相較,不遑多讓。《清史稿》對皇太極的贊語是:儀表奇偉,聰明絕倫,顏如朱丹,不懼嚴寒。神勇蓋世,騎射精湛。
  • 作為開啟現實主義之門的政治家,黎塞留,是後世歐洲政治家的導師
    路易十四就不是一個躲在別人身後操縱局勢的人,他會自己衝在前邊,那黎塞留可能是一個特別紅果果特別被路易十四喜歡的大臣。這以前我是這麼想的,結果一讀topin從主教翻出來的信,路易十三居然全程用詞amour和aime。結合一下傳說中的性取向問題,簡直不敢深挖。要是照這個思路下去,十四打死也不可能容忍主教,安妮不要面子啊。
  • 皇太極長子豪格:為何與皇位失之交臂?
    這其中,已經完全制度化的滿清是四個勢力裡面最有地利優勢的一個,建立一整套朝廷制度的清人在靜靜的等關內的趨勢,打算趁火打劫,皇太極上位之後,確立皇帝制度,大規模的重用儒生,將儒家的制度引入滿清,一來晚輩了清廷的制度,一來鞏固了自己的皇位。
  • 皇太極無計可施,孝莊巧施美人計拿下洪承疇,難道真是以色誘降?
    在古代歷史上,孝莊皇太后、與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並列為中國四大女政治家。她以傑出的政治才能和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幼帝登基兒名流千史,備受好評。然而,孝莊的一生也圍繞著兩件桃色新聞,被坊間不斷流傳,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並且成為影視題材中經常出現的精彩情節。
  • 海蘭珠嫁給皇太極時,都26歲了,為何卻是皇太極最喜歡的女人
    皇太極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過去,經緊急搶救,才漸漸甦醒過來。海蘭珠與皇太極成婚時已經26歲,並非豆蔻年華,當時的皇太極已過不惑之年,比海蘭珠大16歲。在後宮中,皇太極為何最喜歡海蘭珠。皇太極在瀋陽故宮時,有「崇德五宮」后妃,這五宮為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皇太極唯獨鍾愛海蘭珠。那就是因為海蘭珠溫柔的性格,海蘭珠並沒有像其他后妃那樣,她誠心誠意的對待皇太極,她的柔順,她的通情達理,還有對皇太極的關懷,讓皇太極感受到了被人依靠的成就感。所以,海蘭珠在後宮一直被寵愛。
  • 皇太極廟號是太宗,可皇太極的兒子和孫子廟號都是祖,這是為何?
    就像有再造玄黃之功的趙構,儘管他也沒有由上任皇帝指定,但他上位也是無奈之舉。他沒評上祖,而朱棣評上了,就是因為朱棣親手推翻了上一任統治者的政權。 大臣們對此是萬不能接受的,首先,尊朱厚熜父母如此之高,不符合禮制;其次,他們不能被一個剛上位的小孩子牽著鼻子走。所以,六十餘人紛紛上奏,請求明世宗收回成命。雙方僵持了很長時間,最終妥協。 不過朱厚熜有些執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在嘉靖三年,再次提及此事,並且愈發堅決。
  • 皇太極為什麼卻獨寵海蘭珠,而無視有才華的孝莊,海蘭珠有什麼好
    而做為皇太極的后妃,布木布泰(孝莊)只排第五,排第二的海蘭珠才是皇太極最寵愛的女人。海蘭珠死後,皇太極深受打擊,一直不能走出悲痛的陰影,在海蘭珠走了的兩年後也突發重疾而亡。清朝的皇帝,大多數都算得上是優秀的政治家,而且都是很重視感情的政治家。這一點在歷代的王朝中都是獨樹一幟的。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再到順治康熙,再到乾隆,都曾經有非凡的愛情故事。這在政治聯姻的基調裡顯得是那麼彌足珍貴。
  • 為什麼說川普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民粹主義政治家
    在那之後,從用新政打入白宮的羅斯福,到以大力支持種族隔離政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作為第三黨派總統候選人獲得選舉人票的喬治·華萊士,再到在就職演講中宣稱「政府無法解決問題,政府就是問題」的裡根,美國主流政治中一直存在著各種各樣被學者、政治評論家和媒體與民粹主義聯繫起來的政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