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喜歡把家裡整亂,說明孩子智力越高,家長不要隨意整理

2020-12-18 育兒心課堂

日常生活中,總是能聽到身邊有孩子的人抱怨,家裡被孩子搗鼓得亂七八糟,沒有整齊的時候。家裡如果有客人拜訪,寶媽寶爸一般會提前告知一句:別嫌棄,我家亂得不是樣子。孩子似乎成了「搗亂」的代言詞,事實也是如此,孩子在哪裡,哪裡就會亂糟糟。

孩子對世界充滿探知欲,他們的好奇心要比成人重很多。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會首先把自己熟知的底盤摸索清楚。所以,通常情況下,他們都會把家裡搞得凌亂不堪。許多家長為此頭疼不已,卻不知好奇心是人一生的起點,孩子搗亂房間也是探知世界的開端。家長不應該中斷孩子的行為,更不該為此責備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家裡哪些地方越凌亂,說明孩子智商越高?

01書櫥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大概是所有人文化啟蒙的開端。從我們稚齡受教開始,便被教導多讀書。以及之後漫長的一生中,都應讀書補充知識。書是智慧的結晶,是知識的凝華,是學習的指南針。

如果孩子從小對書籍感興趣,想必家長都會沾沾自喜地炫耀。的確,懵懂無知的孩子對知識充滿興趣,也註定他一生不會胸無點墨。孩子搗亂東西,說明他對這樣東西有極大的興趣,才會去觸碰,以至於翻亂東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而如果一個家庭的書櫥總是被孩子搗亂,說明孩子對書有莫大的興趣,才會把書櫥翻亂,這是一個良好的預兆。家長如果責備孩子的行為,孩子就會誤認為不該對書籍感興趣。

家長這個時候,也不要去中斷孩子的行為,孩子會覺得,被打擾興致,也會因此失去對書籍的興趣。一旦澆滅孩子對書籍的興趣,後期很難再開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02孩子的臥室

臥室是一個完全屬於一個人的小世界,孩子的臥室是孩子自己的天地,毫不誇張的講這是他在初生後一切思路的起源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孩子雖然思想不成熟,卻也在逐步探索屬於自己的生活軌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曾有著名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房間雜亂的人,要比房間整齊的人思維更廣闊,更具備創造力。孩子本就不具備整理能力,房間看似凌亂無序,其實是他本身在用自己的方式整理。

家長如果上來就責備,很可能就會打擊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家長也不要隨意整理,這樣會打亂孩子自己的整理計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03牆壁

牆壁多數底色是白色,質地較硬類似畫板的結構。這是一個絕佳的畫紙,有充足的空間讓孩子發揮想像力。所以多數孩子會被牆壁吸引,在上面塗鴉創作。

有孩子的家庭,牆壁上多數都會有塗鴉,這是孩子初步的創作思路。塗鴉是孩子試探藝術的雛形,也是一切創作靈感的起源。

這是孩子用筆的開端,也是借筆表達思想的起點,家長如果在此時責備孩子,就會阻止孩子創作的興趣。如果中斷孩子塗鴉,也會擾亂他創作的靈感。

家長會不禁有疑問,難道要一直任由孩子把房間搗鼓得凌亂不堪嗎?當然這也是錯誤的做法。孩子搞亂房間,家長也要合理地去引導,這樣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家長具體該怎麼做?首先家長發現孩子把家裡弄亂後,先說一句:你真棒!這是肯定他的做法,並告訴他,他沒有犯錯。接下來問清他的想法還有這麼做的目的,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討論怎麼做才會達到他想要的結果。比如他在牆上塗鴉,你可以問他想畫什麼,怎麼畫才能更好地呈現畫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請

完成和孩子的交流後,家長這時可以和孩子商量,「作品」很不錯,但是房間要恢復整潔,東西需暫時歸位。引導他明白東西整齊擺放才是最好的效果,並拉上孩子一起幫忙收拾。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這一步很關鍵,不要嫌孩子動手能力差,就不用孩子幫忙歸整。家長和孩子一起規整的過程,是激發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鍛鍊動手操作能力,期間還可以藉機引導孩子找到自己排列東西的方式。告訴孩子東西正確排列後的樣子,保留他想像力的同時,起了指導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結語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良好發展。發展的起源至關重要,一切取決於都在成長初期,家長的引導是否有積極作用。不忽略孩子每一個成長的機會,從細節引導孩子走向良好的發展。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收拾的太勤快
    在大人眼裡,孩子就像一個小惡魔,走到哪裡哪裡就凌亂不堪,尤其是0-6歲的孩子,弄亂也就算了,還不讓人幫忙收拾。多數家長這種時候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不是責怪就是罵,孩子將家裡弄得越亂,說明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想像力越強。
  • 家裡以下地方越亂,暗示孩子將來越有出息,媽媽別好心辦錯事
    但在家長的眼中,這年齡段的孩子就像是一個「小惡魔」一樣,只要家長一眼沒看到,孩子就開始搗亂,而且常常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真的能分分鐘點燃你心中的怒火,不過,家長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因為孩子越搗亂說明他們大腦發育得越好。
  • 歐洲科學家:家裡3個地方越凌亂,孩子智商越高,父母別太勤快
    很多有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在家中簡直可以被稱為是一個「破壞機」,前1秒剛剛整理好的屋子,不出5秒孩子就能重新翻個底兒朝天。這也讓很多家長感到頗為頭疼。鄰居家小天是個剛滿5歲的小男孩,幾乎每天都能把家裡搞得亂糟糟,小天的媽媽每天下班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家裡,這也讓小天的媽媽每天都很頭大,幾乎每天都能傳出小天媽媽「咆哮」小天的聲音。鄰居張奶奶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況,都會笑著說「你們看吧,小天這孩子以後聰明著呢!」
  • 家裡越亂,孩子越聰明;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然而,多數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從小養成愛乾淨、愛整潔的好習慣,看到家裡的東西亂扔亂放,總是十分頭疼,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作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其實,家裡亂不亂跟孩子的智力發育有一定的關聯的,要知道搗亂也是一種能力,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探索和學習。
  • 哈佛大學研究:家裡3個地方越亂,暗示孩子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其實,家長這麼做是不對的,孩子越淘氣,把家中弄得越亂,這恰恰說明孩子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比較強,只不過他們年紀比較小,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出來而已。 根據哈佛大學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研究20多年發現: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出息。
  • 智商越高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3個「煩人」行為,家長該高興
    但家裡的老人又對我說:「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這是好事。」這句話對於崇尚科學育兒的我來說,剛開始是不信的,所以我就查找了很多相關科學育兒的資料。結果發現,這句話還真的有科學依據支撐。在2-6歲這個階段,發育越快、經歷敏感期時間越長的孩子,大腦發育越快,精力過於充沛,也就越難帶。如果你家以下這3個「煩人」表現很明顯,說明孩子大腦發育好、更聰明。
  •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越喜愛恐龍的孩子智商越高,思維更靈活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越喜愛恐龍的孩子智商越高,思維更靈活據中新網3月28日綜合報導,很多小朋友都喜歡恐龍,尤其是男孩。這也難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通過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孩子非常喜愛恐龍,那就代表這個小朋友的智力水平比較高,思維更靈活。
  • 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不要盲目責怪,好處有很多
    孩子亂扔東西比較在之前的一段時間,經常有寶媽說,自己在經歷了忙碌的工作之後,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真的太難受了。且還有的孩子似乎就想跟你對著幹,你越收拾他卻扔得越起勁。,比如說我們經常說到的小球運動,孩子會發現這些小球在地上彈起幾次之後會慢慢落下來,讓他們逐漸了解這個世界自己去摸索認知,那麼他們的認知和智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 家長不要打罵孩子了,想要他們更有出息,這樣教育,才更為妥當
    施特勞斯說:打罵越多,孩子的智力發育就會越慢。即使是很少,也會對其造成影響。在對32個國家17000多名大學生的調查中。施特勞斯也得到了一個結論:孩子受到家長打罵的比例越高,該國家的智商值平均偏低。這說明並被打罵的孩子智力可能會落後於同齡人。
  • 孩子越喜歡把家裡這些地方弄「亂」,長大越聰明,媽媽們別太勤快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被孩子喜歡亂翻東西的行為而弄得情緒崩潰。原本收拾得乾乾淨淨的房間一不留神就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但若是孩子越是喜歡把家裡的這些地方弄亂,證明長大後越聰明,媽媽們可別收拾得太勤快了。為什麼越喜歡「亂」的孩子越聰明呢?
  • 孩子手上「螺紋」越多智商越高?袁隆平開心的說:我有十個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小的時候,經常聽到家裡的爺爺奶奶說,一個人手上的螺紋越多的話,那麼這個人也就越聰明,越富貴。大家也都覺得螺紋越多福氣越好。手上「螺紋」越多智商越高?關於這個螺紋,聽到最多的說法就是:手上螺紋越多,孩子越聰明。但是其實,這個手指螺紋,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指紋,它的形成至今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跟遺傳更是沒有任何關係。而民間的說法,也只是圖一個好的寓意罷了。
  • 孩子越早走路,就說明智商越高?不要過於糾結,醫生告訴你實情
    在閒聊過程中,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在誇獎誰家的孩子真聰明,沒幾個月就會說話走路了,長大了肯定有出息。把那些孩子一周歲還沒學會走路的寶媽嚇得夠嗆:我家的孩子是不是智力有問題,難道長大後要成傻子了?嚇得寶媽連忙送醫檢查。寶寶走路的早晚真的跟智商高低有關嗎?
  • 孩子喜歡探索細小的東西,家長的支持,可培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
    琳琳越想越擔心,現在每天早晚都要把家裡的衛生打掃一遍,她儘可能把家裡不常用的危險物品收納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她知道孩子是進入了細小事物敏感期,這正是孩子發展手眼協調的最佳時期,可潛在的危險也讓她不得不擔心孩子的安全,琳琳閨蜜的孩子就曾把綠豆放進耳朵裡,當時醫生說如果不趕緊取出綠豆,可就危險了。
  • 孩子把家裡這3個地方弄得越亂,其實長大後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其實孩子的「破壞力」越強,說明他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也越強,所以孩子把家裡弄得越亂,結果孩子會越來越聰明,尤其是家裡這3個地方,父母不要責怪寶寶,也不要瞎勤快,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如果家裡的環境特別整潔,什麼東西都擺放得很整齊,玩具也好書本也好,孩子就會因為不願打破這種整潔,而放棄接觸,時間久了孩子就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了,不僅如此,孩子還會對家長產生距離感。
  • 孩子睡覺時張嘴呼吸?小心越長越醜還影響智力!
    對此,谷慶隆提醒,廣大家長不要「對號入座」,過度擔心孩子腺樣體肥大,對於孩子的症狀要關注,治療要保持平常心,警惕過度看病和過度醫療。 答:如果診斷腺樣體肥大了,說明孩子已經有臨床症狀了。有臨床症狀之後,你不幹預,這個症狀會引起孩子一系列問題,比如說打鼾、憋氣,如果症狀持續存在,就可能引起家長所擔心的性格改變、智力變化、生長發育變化等問題。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就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為什麼呢?因為孩子越聰明想法越多,他就越「調皮」越喜歡「動」所以才會招人煩。李玫瑾教授還舉了3個例子,如果你家孩子在這3個方面表現的很調皮,說明孩子很聰明。
  • 孩子自卑?家長不要給娃隨意貼標籤,警惕以貌取人的「暈輪效應」
    正文字數:1656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有的孩子明明處於「無知者無畏」的年齡,卻處處畏首畏尾,動不動就躲在家長身後,不敢跟人打招呼,也不敢主動說話,這可急壞了家長。親戚家的小女孩今年9歲,平時就顯得十分膽怯。親朋好友到家裡做客,父母讓她喊人,她扭扭捏捏叫不出口,說話聲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 美國追蹤調查發現:小時候越「難帶」的孩子,日後越可能變成學霸
    小時候越「難帶」的孩子,日後越可能變成學霸1、喜歡搞破壞通常愛搞破壞的孩子總是惹家長心煩,他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就開始了自己的「作品」,比如將玩具全部都拆卸下來,將公仔扔得到處都是,每次都能分分鐘點燃你心中的怒火,經常抱怨,你這孩子真不聽話,就不能好好玩,真被你氣死了。
  • 家長警惕過早開發智力,讓孩子變笨
    小A在不會爬樓梯的年紀裡,通過提前訓練,強化鍛鍊讓他掌握了這項技能,這看似提高了孩子的智力和發育,但幾個月後,小B自然而然掌握了跑樓梯的本領,並且爬的比小A還要好。這其實也說明了,家長之所以會信服智力開發興趣班,是因為內心的憂慮,想要孩子提前掌握某項知識技能,但實際情況卻是,當孩子自然生長到某個階段時,這項技能會順其自然的掌握。
  • 孩子身上有這四種「癖好」,家長有福了,說明孩子智商高
    不過媽媽發現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她的身上出現了一些怪異的癖好,這讓母親有些擔憂。母親發現孩子特別喜歡看小螞蟻,在戶外玩耍的時候,一旦發現了螞蟻窩就走不動路了,在旁邊一蹲就是十幾分鐘,母親喊都喊不走。除了螞蟻之外,其他細小的事物也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而且孩子好像有強迫症一樣,家裡的牙刷一定要整齊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