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43章:學校與家長矛盾的根源在哪裡?探尋家長退群的原因

2020-12-23 雅風國學

大家好,我是雅風。

在前兩章,老子分別對反者道之動和道生萬物展開了論述,並且在42章的結尾引出了「強梁者不得其死」的施教宗旨,在老子眼中,強則滅,弱則生,這既是物極必反價值觀的確切體現,又是以柔克剛方法論的實際運用;因此,在第43章,老子論述的重點就是弱者道之用。我們看一下原文: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我們在學習道德經的序言部分時講過:老子道論的核心就是柔弱兩個字,柔弱是道的實現方式,在5000字的道德經中,柔弱一共出現了11次之多,而柔弱表現在行為上就是無為,所以說老子德論的核心就是無為。無為這兩個字聯合起來在道德經裡出現了12次之多,無為的無字,在道德經裡出現了102次,然而在這一章中,老子把柔弱和無為一併提出,充分說明了柔弱是無為的理論依據,而無為則是柔弱的表現形式。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穿行並駕馭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形的東西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

在上一章裡,老子講述了萬物與人類所具有的和氣,便是真正的德性。和氣是萬物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是不能違背的。這一章裡,老子緊接著「和」字,而講述「柔」的美妙。我們經常把柔與和兩個字聯繫在一起,柔是和的前提,和是柔的結果,柔和是萬事萬物最佳的一個狀態。

那老子所說的天下之至柔,指的都是什麼呢?我覺得老子既然認為柔弱是道的實現方式,那柔就不僅僅是指一種事物,而是一種狀態,一種方式,一種境界,一種德性。首先,天下間柔弱的東西有很多:我們之前在「上善若水」一章中講到水有七大德行: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所以水能善利萬物而不爭,所以老子說水是最接近於道的,並且在第78章中,老子又舉出水的第8個德:善勝。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柔弱能克剛,不爭卻善勝,所以老子把水作為天下之至柔的代表。水最大的特點就是柔,可以說是人們眼睛所能見到的最柔軟的東西了,其次呢,水滋潤萬物而不求回報,洗淨汙濁而不會抱怨,再次,人喜歡往高處走,而水卻是往低處流,謙虛處下是水的美德。而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水既然象徵了大道的德性,所以就可以穿行並駕馭天下最剛強的東西。人們常見的滴水穿石的現象,就柔弱勝剛強的有力證明。

然而,我們都知道水本身柔弱,並沒有什麼力量,只是善於藉助於形勢和時間而發揮作用。藉助時和勢,水能戰勝一切看似剛強的東西,這對於人們來說,雖然常見,卻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為什麼柔軟的水卻能穿山透地,克金化石呢?原因正是無有入無間,「無有」是指無形的東西,「無間」是指有形的東西。石頭的結構堅實、金屬的硬度很大,它們雖然中間沒有縫隙,但卻會被那無形的水所穿透,所鏽蝕,可見這柔弱的作用應該說是很大的了。

當然,柔則和,和則生,水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除了要藉助時勢之外,還要聯合其他柔弱的事物,比如氣。在第五章中,老子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氣也是天下之至柔之物,然而氣動則成風,天地之間就像一個大風箱,生生不息,永不枯竭,風本身也是沒有形狀,但卻能夠飛沙走石,風金化巖,這都是柔弱勝剛強的現象。水和氣以自身的無有之柔,能入金石的無間之剛,完全是柔德之和起作用而產生的結果,

而柔方能和,和方能入,入方能勝;所以說天下之至柔,能馳騁天下之至堅。

而人類對於天下萬物而言,又何嘗不是至柔至弱的代表呢?人類跑不及鹿兔,飛不及鷹鳥,遊不及魚蝦,兇不及虎豹,就連生育能力也遠遠弱於其他生物,然而看似柔弱的人類卻成為了這個世界的強者,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所以說柔弱勝剛強的理論在人類社會也是同樣適用。

老子受此啟發,以天之道推及人之道,以自然之道推及社會之道,聯想到了人類如果做事也能夠像水和風一樣柔順而溫和,遵道而行,以無有之柔德,入無間之世事,豈不是能夠度化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世間的芸芸眾生嗎?

水與風的無形之用給我們樹立了一個無言之教、無為而治的榜樣,無形之用在於審時度勢,無形之用在於藉助外力,無形之用在於柔之而和;所以老子說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對於無為的含義?我想聽過我之前課程的朋友都應該理解得很透徹了,無為不是無所作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潛移默化,用無的心態去為。無私、無我、無欲,無求,無招,無令,無聲,無形……像水和風一樣,以無有入無間,方能馳騁天下之至堅;所以無私方能成其私,無為方能無不為,正是用無的心態去為,才能大有作為。

如果人類都能夠如此去實踐,那麼聖人執行他們無言的教令,採取無為的方針,天下百姓自然會從中得到益處,天下自然安定和諧。統治者治理天下的目的,不就是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和效果嗎?

然而,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的統治者正是因為自己有著無窮的欲望,他們肆意妄為,以圖能夠滿足個人私慾,因此,無道的統治者煩文苛令,役使百姓,只為一己私慾,而不顧天下百姓,怎麼可能長治久安呢!

「以不言讓民眾得到教化,以無為讓百姓得到益處」這是真正悟道聖人治理天下所達成的狀態,也是老子認為教化民眾和治理天下最好的狀態。然而當一個人獲得統治地位的時候,往往是私慾膨脹,用國之大器而謀己之私利,怎麼還會想起去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呢?當然在私慾的誘使下也不可能去行「無為之治」了。所以,老子也不得不感嘆道:「天下希及之!」天下很少能達到這種和諧的局面啊。

很多朋友說,不言之教,無為而治是老子給統治者領導者制定的治世方略,對老百姓而言有什麼實質的意義呢?當然有意義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運動是道的運行規律,而柔弱順應,無我利他則是以德取勝,達成和諧的有效途徑。

我們講過,事物大多是事與願違,你越想儘快教化越難以教化,越想有所作為越難以有為;不言之教是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實行教化,無為而治是以無的心態,無私無我地去實現治理,不妄為,不多為,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為人處世所應該遵循的方針。說到這裡,我也就這兩天網上發酵的家長退出家長群的事件談一點自己的看法。(視頻回放)雅風在這裡不想說誰對誰錯,因為事情很複雜,一個巴掌拍不響,然而造成這種不和諧局面的根源性因素卻很簡單。那就是大家都沒有認真讀道德經,都不懂得不言之教和無為之益的道理。雅風在這裡只能各打50大板了。

首先,家長發這個視頻的目的是什麼?

家長發這個視頻究竟是為了博得眼球,還是說僅僅在網上發發牢騷?我們對這個家長的身份不得而知,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正的學生家長,但我相信一個真正的家長或者說一個正常的家長是不會採取這樣的方式來發洩心中不滿的,雖然他大膽地揭露了當下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但其過激的方式卻不可取,不管其動機如何?此舉對家長、對老師以及對學生的心理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對目前教育環境的改善,卻起不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道德經倡導以柔克剛,如果有事情不按照正確的方法應對,全都這樣以硬碰硬,以強對強,那豈不是讓矛盾更加激化嗎?老子說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果家長群成為了壓垮家長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我只能說家長要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了?而不是叫囂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說這樣的話那你是放棄了自己還是放棄了孩子呢?這種又算不算逃避現實呢?對孩子的責任心又從何談起呢?

其次,建立家長群的目的是什麼?

家長群本是為了讓家長和學校建立有效的溝通,降低溝通成本,提高溝通效率。然而本應簡單純粹的家長群卻變的是越來越複雜。一些家長群儼然成了攀比群,馬屁群,廣告群,戲精群!有價值的信息越來越少,大量的無聊信息成了老師和家長雙方的負擔。

很明顯,這完全是沒有制訂相應規則所造成的,道德經講究,無為而治,無為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好的規則,有一個好的初心,群主本應是為了初心而制定規則,維護規則,只需對規則有為,其他都應該是無為,而現實中卻本末倒置,大家胡亂刷屏,不在規定時間內發信息,以至於有效信息被屏蔽,無效信息滿天飛。忘記了規則,背離了初心。這樣又怎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呢?還有一點就是人人都應該有隱私,也有自尊,孩子、孩子家長也不例外,有必要把孩子搞得這樣透明嗎?按規則和規律辦事,在妥當時,說妥當話,辦妥當事,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不也是講道德的一部分嗎?

最後,我們辦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教育的目的是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現在的教育卻大多是流於形式,為的是應付考試,孔夫子興辦教育之初,本是因材施教,尊重個體的差異化,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卻是為了消除差異,以至於家長在學校之外又給孩子大量的報培訓班,興趣班,提高班等等,既增加了教育支出,又給增加了孩子的負擔,可以說是劇場效應,惡性循環。道德經說三生萬物。教育本也應該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現實卻變成了強迫式教育,填壓式教育,監督式教育。

教育本應該是學校、家長,社會三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以求和諧高效。而事實上卻已經發展成了三方互相推諉,互相抱怨,已經嚴重失和。不管師範學院培訓老師的時候有沒有講到師德,教育心理學,我只想說,在教育工作中,責任、良知和道德究竟被放在什麼位置?而所謂的尊師重教,在家長這裡真的要表現奉承和憤怒兩種極端嗎?

雅風在這裡只想問一句,老師也好、家長也好,請捫心自問,你們真的是想把孩子教育好嗎?如果真的是想把孩子教育好,請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啟發孩子,孩子不是你們博弈的籌碼,更不是你們滿足私慾的工具,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以德育人,用老子的話,吾有三寶,持而保之,請持守三寶慈儉謙,不妄為,不多為,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不言之教,無為之益,能夠推而廣之,還孩子一片寧靜的天空,還教育一片純潔的聖地。

好,第43章我們就分享到這裡,這裡是雅風國學,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敬請關注,評論和轉發,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家長退群,中國教育要怎麼「救」才能解決學校與家長的「矛盾」?
    家長太無奈當年班裡的差生,後來都當了老師!家長抱怨:救救我的孩子。科教興國,人才興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更離不開好的教育,但現在我國的教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讓所有人都頭疼的問題!家長退群,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老師和家長的矛盾,根源是老師不負責任嗎?
    我們小時候的確不用家長輔導作業,家長真是一視同仁,都不管孩子的學習,放養下的真實情況就是,學生明顯分成3個陣營:第1陣營,成績好學習認真的「好」學生;第2陣營,學習認真,但成績一般的普通學生;第3個陣營,學習差上課搗亂,讓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
  • 從「退班級群」事件看學校和家長之間有哪些矛盾?應該如何解決?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的短視頻火爆全網,原因是老師總讓家長幫助批改作業,他認為他承擔了太多老師應付的責任,但是還要昧著良心的說老師辛苦了,最後這位家長不堪重負,一怒下退出了家長微信群。當視頻發出之後,很多家長都感同身受,引起了一眾家長的共鳴,整個評論區儘是訴苦的聲音,表示自己也有同樣的遭遇。從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家長和學校甚至老師之間已經有了很深的矛盾。
  • 「家長退群」輿情觀察:「茶壺裡的風暴」撕裂家校關係
    因「家長批改作業」產生的家校矛盾也越來越多,對此,目前已經有至少10個省區的教育主管部門明確叫停了「家長批改作業」。輿情綜述近日,在江蘇,一位老師在微信群裡,批評一位家長沒有給孩子改作業,措辭比較嚴厲,使得家長憤然退群,隨後在某平臺發視頻怒懟老師。
  • 評論|「家長群」不應成為易爆的「火藥桶」
    也難怪聊天記錄一流出,網友的焦點都在於價格真貴,家長戲真多。更讓人尷尬的是,家長們的自嗨成了老師的負擔。嚴禁收受禮品財物、參加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已經明確寫入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各個學校也都有相應的師風師德規定,可以想見,類似的新聞爆出,老師將承擔多麼大的壓力,以致於這位班主任反覆澄清自己已退群,要懇請家長幫忙作證。
  • 家長退群引發熱議 什麼是破解家校衝突的良藥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在自製短視頻中一聲大喊:「我就退家長群怎麼了?」這一發聲在家長中引起強烈共鳴,「壓垮一個成年人僅需一個家長群」成為話題被刷屏。家長群該如何定位?如何發揮好家校合作的作用,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為此,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道德經至深至奧玄之又玄,究竟玄在哪裡?眾妙之門指的又是什麼?
    我們知道,易經是群經之始,大道之源,所以道德經也是老子在用自己的方式給大家講解易經的智慧,只是說得更加形象,更加有邏輯性罷了。老子接下來又說: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在通行本中表述為: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 家校矛盾不斷激化根源何在?
    近年來,家校矛盾日益突出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特別是最近的一位家長在班級家長群公開向老師說「我就退群怎麼了」之事,這位家長之所以「憤怒」退群是因為老師再三讓家長批改孩子作業。此事剛剛平息,江蘇徐州市又發生了一家長在某學校門前給老師送「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錦旗的鬧劇,一下子又把家校矛盾掀到了風口浪尖。
  • 班級微信群家長爭吵,到底是何原因?教師總結不受歡迎的幾類家長
    實際上設立微信群,是為了方便學校與家長之間建立聯繫,主要是為了學習和學校管理等重要工作的溝通。但是在微信群裡,家長一旦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就會引發很多在我們實際交流中不會出現的問題,給老師和學校的工作帶來更多複雜的因素,也讓其他家長非常討厭這幾類家長。
  • 退出家長群之後|百家故事
    我們找到了三位曾退出家長群的家長,他們中,有人因為看不慣家委會成員的「積極主動」,又因為發言過多給自家孩子帶來壓力,於是退了群;有人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在完成無望時直接自己動手寫完了卷子,被老師在群裡「點名」後退了群;還有人乾脆逃離了公立學校體系。
  • 家長在「家長群」中質問老師,你的教學水平怎麼樣?該如何處理
    學生的教育場所最主要的是學校,離不開老師的教育,但近年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係,在默默地發生著變化。這個變化主要就是矛盾多了,有些家長甚至在群裡辱罵老師,質疑老師。 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說如果家長在群中如果質疑你的教學水平,或者明確說不放心你的教學水平。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家長:你的人品呢?
    更有甚者把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以示警告。有一位家長因老師在微信群裡發的孩子睡覺照片而產生憤怒情緒。主要原因是,老師發的內容,引起這位家長的不滿。這位家長覺得老師不顧家長的感受,私自把孩子睡覺照片直接曝光於微信群裡,給這位家長的心理產生了傷害。
  • 「家長群」內外老師和家長各執一詞,到底誰在掙扎?
    而老師們也在「發聲」,有人曬出自己「披星戴月」的作息表,有人列舉出自己某天某個小時內同時處理的十幾件大小事兒,以此證明自己的「委屈」……隨著「家長退群」事件的發酵,江西、遼寧等省紛紛出臺文件,明確提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 家長深夜和老師「反目」,鬧上人民日報,原因讓無數家長深有同感
    老師和家長本應該以共同的目標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家校反目的現象卻頻頻出現。前不久,在網上有這樣一則視頻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熱議。一位家長日常工作繁忙,可是明明下班已經是深夜十分了卻依舊不能休息,而原因則是要幫孩子批改作業。
  •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真是家長們的心聲嗎?
    面對旁人的圍觀該學生家長訴苦道:「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會做的話,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江蘇省徐州市教育局發布通報稱:經排查,在徐州市範圍內無天翔小學,也無趙西海老師,該視頻裡面的內容純屬虛構。給徐州家校共育造成不良影響,徐州市教育局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 倆家長因孩子矛盾約架,打的頭破血流,孩子發生矛盾家長怎麼處理
    前幾天上海楊浦區兩個小男孩在學校發生了矛盾,最後雙方的家長都加入了進去,並且在班級群裡互相放狠話,並且約定第二天一早在學校門口較量較量。因為班級群只有家長,老師並沒有進來。雖然家長們都勸說這兩位家長,希望他們冷靜,並等著老師來處理,但是這兩位家長都沒有聽進去。衝動的後果就是一個家長被U型鎖打的頭破血流,一個家長還要等著被派出所調查,雙方的孩子需要學校請心理輔導師緩解焦慮。兩個家長的行為就像兩個不懂事的孩子,給自己孩子帶了個很壞的引導,最終傷害的卻是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得不償失。
  • 東湖評論:根治「家長退群」問題要讓教育各方回歸本位
    教育部12月10日就日前引起社會熱議的「家長退群」問題作出回應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採取進一步舉措治理「家長作業」,教育部這一發聲引來全網支持。家庭與學校理應各司其職。
  • 這份火上央視的班級微信群公約,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看看
    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家長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推出一份學校班級微信群公約,引發了家長老師們的熱議,央視新聞頻道主持人白巖松也為這份「班級微信群公約」點讚。
  • 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 孩子爸爸退出家長群引熱議
    近日,「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成為微博熱搜,央視、人民日報等媒體的跟蹤報導讓話題不斷升級。「你以為老師就不想退群?」「幹啥啥不行,退群第一名!」「造成我們焦慮和育兒困擾的最大根源,根本不是一線老師!」
  • 小學生鬧矛盾,家長竟在微信群裡約架!如何理解中國式父母
    最近,有關「兩名上海小學生父親微信群裡約架」的對話的截圖和視頻在網際網路上瘋傳。根據網上的截圖,兩個三年級男孩在學校打架了,但兩個父親卻在班級微信群中「約架」,並在學校門口打的頭破血流! 如今,兩個孩子的班主任說,在家長發生衝突之前,兩個孩子的矛盾實際已得到解決並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