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的 一件龍袍17條龍均為黃金織造而成

2020-12-14 呂十八真身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很華貴的龍袍,那麼真實歷史上的龍袍到底長什麼樣,真的有史書上記載的那樣華貴嗎?

答案是真的,我國曾出土過明朝的一些龍袍,從這些龍袍上我們可看出當時的皇帝穿著是多麼的奢華。

皇帝龍袍是專人專供製作

明朝皇帝的龍袍一般都是量體裁衣而成,是要根據皇帝的身高體重等數據來制定龍袍的。這些尺寸定好之後,就會有專門的人員來挑選面料。用織造機直接將袍子的面料織好,再根據原來就設定要的面料尺寸直接裁剪而成,最後將這些裁剪好的部分拼接起來,這樣一件嶄新的龍袍就這樣製作完成了。

當然,這些龍袍也不是隨便誰都有資格來製造的,必須要經過江南織造之手來製作龍袍的面料,用的材料也是皇家專用的雲錦,普通人是不可以用的。它很像天上的雲彩,而且色澤十分美麗,所以得名雲錦。

龍袍上大小17條龍

在明朝,龍袍上共有17條大大小小的龍,必須要保證皇帝穿上龍袍之後有兩條龍的龍頭一個在胸前一個在背後,兩條龍的交匯之處一定是在頸部,這種圖案是叫做喜相逢。

還有個講究之處,這龍袍上不管是從正面看還是從反面看,都能看到5條大龍,另外在衣襟裡面還繡著一條大龍,總共加起來一共是9條大龍,9和5正好印證了皇帝九五之尊的說法。

由此可見皇帝的龍袍製作有多嚴格,不光上面說的,這17條瀧的大小和在龍袍上的位置都是不能有絲毫的差錯,否則的話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黃金龍袍,彰顯皇族氣息

中國還出土過一件皇帝祭天時穿的龍袍,這件龍袍就是大家熟知的黃金龍袍。當時,考古學家估算這件龍袍在地底下埋藏了已經有三百多年了,紅色的面料早已腐蝕褪色了,但是唯有那龍袍上17條龍依舊是栩栩如生,燦爛輝煌,黃袍真的這麼神奇嗎,到底是怎麼織成的,專家都驚呆了,後來經過檢測才知道,原來這17條栩栩如生,金光燦燦的龍是黃金織成的。

黃金製成金線,然後織成龍袍上的龍,這是多麼高超的技藝啊。為什麼要用黃金做衣服呢,顯而易見黃金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一種貴金屬,所有人嚮往的東西,很能代表皇室的高貴地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黃金是一種不褪色的金屬,不容易弄髒有汙漬。古代皇帝的衣服都是一次性的從來不洗,髒了就再換一件,這樣一件耐髒的黃金衣就很方便了。

龍袍的黃金線是如何製作而成的

在古代製作真金做成的金線,是相當的費功夫的。首先你要把金子打成薄薄的一片金箔。兩個工匠一起掄著錘子一人一下砸打著金塊,可能需要幾萬次的打磨,你才能把一塊很厚重的金子打成輕如紙片的金箔。你知道這樣的一片金箔有多厚嗎?專家有測量過,大概只有0.1毫米的厚度。這樣厚度的一個金箔紙居然韌性十足,不容易斷裂,這才是讓人稱奇的地方。

打成金箔只是造真金線的一個小小的工藝,做龍袍需要的工藝遠不止這些,它的製作工藝有上百道,經過一系列的工藝加工沒然後與蠶絲來互相纏繞製作。最後就成為了製作龍袍上的真金線。

這種製作工藝也是獨特的,不允許洩密的,皇室專用,這也是檢驗龍袍真假的一個重要手段。這樣的一件凝聚了工匠心血龍袍才得以私密的傳承下來。

相關焦點

  • 破解清朝皇帝龍袍中的密碼
    因此馬蹄袖以遮手可禦寒,挽起放下可行禮,既具有實用功能,又有很好的裝飾效果,而被人們譽為「反映清代歷史的象形文字」。清代帝王服飾正是這樣,把傳統特色與本民族元素完美的融合,而除了在服裝的方寸之間,滿、漢兩種文化也得以在更廣闊的天地和平共處。 ■ 「龍袍」之上不僅龍唱主角 那麼,作為皇帝吉服之一的龍袍,上面是布滿了龍的圖案嗎?
  • 古代皇帝穿的龍袍,全身到底繡著幾條龍,答案藏在《周易》中
    想必大家並沒有去想這麼多吧,現在就為大家講一下有關皇帝龍袍的那些事。在撫順市的歷史博物館裡,收藏這一件清朝光緒帝的龍袍,據統計,這一件龍袍的長度一共是125公分,而兩袖的長度卻是做到了172公分,衣擺的長度是110公分。清朝的龍袍具備著回族設計風格的橢圓形袖,可是不變的是龍袍上依然繡著龍,要不然又怎麼可以稱之為龍袍呢對吧。
  • 給清朝皇帝做一件龍袍需要花十幾萬?沒錯,光繡工就得五百人!
    然而據史學家表示,自夏朝開始皇上的衣服已經不單純是一件衣服那麼簡單,更多地賦予了衣服的社會屬性。每個階級都會有階級特徵的衣服款式,作為一國之主的皇帝自然衣服也是十分考究,因此龍這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就一直出現在了皇帝的衣服上。事實上上並非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龍袍,在清代皇帝的衣服可以分衛六個種類,禮、吉、常、行、雨以及便服這六種。
  • 皇帝的龍袍上共繡有9條龍,而我們只能看到8條,還有一條藏在哪?
    皇帝的龍袍上共繡有9條龍,而我們只能看到8條,還有一條藏在哪?龍袍,和玉璽一樣,都是古代皇帝的象徵,相信大家看電視的時候,也會發現,不管是哪個朝代的皇帝,他們的黃袍身上必不可少的是龍。那麼大家是否有想過,皇帝的龍袍上面七拐八拐的,到底繡著有幾條龍?
  • 清朝皇帝的衣櫃:傳統的剝離與再融,一件龍袍竟然承載一個時代
    以皇帝的衣著為例,看慣了清宮劇,人們對清朝的皇帝的印象就是,經常穿著一身明黃色的,繡著一條條龍紋的龍袍,頭上戴著一個鬥笠似的帽子。即使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能更直觀的感受這種形式的龍袍,在一些攝影攤點上會有這種影樓裝。
  • 皇帝龍袍十幾年不清洗,他是如何忍受那個味道的?妃嬪也不嫌棄?
    龍袍,顧名思義,繡著龍的袍子,乃是指皇帝專屬衣物,代表著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很多人估計不知道,龍袍是從來不洗的,一件龍袍穿十幾年都是小事,甚至還會傳給下一代皇帝繼續穿。比如,溥儀在偽滿洲國登基那天想穿的龍袍,就是光緒皇帝留下的。
  • 皇帝龍袍有幾種顏色? 雍正時期為石青月白色(圖)
    皇帝龍袍有幾種顏色? 雍正時期為石青月白色(圖)   我們認為麒麟只是一個祥瑞之獸,而龍作為神獸,能夠上天入地,包括入海、入水,無所不能。這是龍作為皇帝象徵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徵。我們說皇帝是「真龍天子」;皇帝開心叫「龍顏大悅」,不開心了就是「龍顏不悅」;皇帝的床叫「龍床」,坐的椅子是「龍椅」——什麼都跟龍有關。
  • 封建王朝中,皇帝的龍袍洗不洗?
    從秦始皇稱皇帝以來,皇帝就成為中國曆朝歷代毋庸置疑的最高統治者,為了強調自己的君權神授,中國的皇帝們在給自己添加一層層神秘色彩的同時,也一直在用衣食住行等所有方面加強自己的神聖性,就連皇帝穿的衣服,都被稱之為龍袍 。這種華美精緻,造價昂貴的衣服,有且只有皇帝才能夠穿戴。
  • 古代皇帝的龍袍價值連城,穿髒了又不能洗,他們是怎麼做清潔的
    龍袍這個東西,便是皇帝的工作服裝,作為至高無上的人,那工作服裝務必是最好的,龍袍代表的是皇權和身份,必須霸氣側漏,皇帝的龍袍上面繡有九條金龍,胸口、身後各一,左右兩個肩各一,前後左右膝關節處各二,也有一條繡在衣衫裡邊。
  • 天天在電視上見的龍袍,你知道有多貴嗎?製作一件至少要919人
    說到龍袍,一般人會下意識認為,就是皇帝穿的衣服。但事實上,皇帝穿衣的規矩無比講究,龍袍看著有龍有紋,論等級卻要次於「禮服」屬於「吉服」,上下通裁,適合在吉慶宴會或朝見臣屬時穿。在清朝,皇帝的服飾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
  • 清朝皇帝的龍袍能不能用水洗,真正答案是:還沒穿髒就已經換掉了
    清朝皇帝所穿的龍袍之上,繡有各種不同的圖案,包括九條五爪金龍、十二章紋、山崖海水等等。一般來說,九條五爪金龍象徵皇帝是「九五之尊」,而十二章紋,則是古代的服飾等級標誌,共十二種圖案,分別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它們都是世間萬物的代表,意味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萬事萬物都在皇帝的管轄統御範圍之內。
  • 揭秘,龍袍象徵皇帝,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而穿官服?
    思想封建的古代,皇帝為了鞏固皇權,彰顯皇權的獨一無二,經常會將某些東西,當時只有皇帝才能擁有和使用的,比如「朕」這個稱謂,比如龍椅,又比如龍袍,只有皇帝可以使用,否則就會被視為大逆不道。輕則問罪,重則株連九族。
  • 古代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臭了又該怎麼處理?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度的國家,他規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皇帝的印章稱為玉璽,皇帝步行專用道路稱為御道,皇帝的車馬奔馳的道路稱為馳道等。這些政策被其後的帝王不斷的沿用和創新,並在隋唐時期出現了皇帝專用的服飾---龍袍。古時候人們認為皇帝為真龍天子,因此皇帝的服裝上面都繡有龍紋圖案,故稱為龍袍。
  • 一直以為龍袍是黃色,直到我看到了黑色的龍袍!
    人靠衣裝馬靠鞍,皇帝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他那一身黃燦燦的龍袍,但歷史上的龍袍其實並不都是那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各個朝代龍袍的變遷。秦朝的「龍袍「恐怕是所有朝代中顏色最特殊的了。秦始皇深受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認為秦朝是以水德立國,而水德為黑,所以秦朝的服飾以黑色為尊貴,秦始皇的龍袍也就是黑色的啦。
  • 龍袍象徵絕對的統治,可為何到了宋朝,皇帝的龍袍上卻沒龍紋?
    近千年來,各代皇帝都會把「龍」作為圖騰,也許是為了讓大家更加相信皇帝就是真正的「真龍天子」。不論是在搜尋引擎上搜歷代皇帝的畫像,還是通過各種電影電視劇所看到的各代皇帝,他們大部分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就是他們所穿的衣服上都有龍紋。
  • 古代皇帝的龍袍不能進行水洗,穿髒了怎麼處理?
    在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擁有很多特權,比如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龍袍的做工非常細緻,龍袍的造價也非常高。那麼如果龍袍發臭了怎麼辦?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在古代,龍袍根本不用洗。
  • 慈禧入殮穿著的唯一龍袍展出:和皇帝同款十二章紋 繡31個佛字
    宋初,天子的青色袞服,也是十二章:」日、月、星、山、龍、雉、虎蜼七章。紅裙,藻、火、粉米、黼、黻五章。」那麼劉娥穿的袞服,比十二章減了兩章,「皇帝袞服減二章,衣去宗彝,裳去藻,不用劍」,並更名為「袞衣」,此外沒有大的變動。但是,劉娥在臨終前,做了一件事。她已經不能說話了,卻數次扯著身上穿的禮服。那時候,應該是要安排她身著皇帝袞衣入殮。但劉娥顯然不敢。
  • 為什麼朱元璋的龍袍是黃色的,秦始皇的龍袍是黑色的?
    其實不然,皇帝穿黃袍其實是隋唐以後才流行起來的,秦朝的龍袍就是黑色的。 這是因為秦朝是水德,五行中,水為坎,主色主黑,所以秦朝龍袍是黑色的。 漢朝建立後,劉邦可能覺得黑色很不錯,漢初龍袍的顏色也是黑色。
  • 石景山出土的「龍袍乾屍」,其事件迷霧重重,他的真實身份是誰?
    他應該是死於康熙年間;他的棺蓋上寫著「皇清誥授中憲大夫吾黃公之靈柩」的字樣;他外穿乾屍外套是清代一品官員的朝服((一品武官的麒麟補服)),裡面穿著一套上下兩截的皇帝的禮服,上衣下裳,且陪葬一件龍袍。更令人不解的當然是他所擁有的龍袍了!大家都知道,這東西在任何朝代都是皇帝的專屬用品,由專業的織造機構生產,如果不是皇帝特意恩賞私自使用,全家團滅就算是最輕的懲罰了。皇吾這個人在歷史上都沒有記錄,龍袍自然也就不是皇帝賞賜的,那他為什麼能夠穿龍袍下葬?他的龍袍又從何而來?
  • 明天,來長葛這兒能看龍袍、賞玉璽、觀舞龍…
    帝王之位,九五之尊有人為之機關算盡,江山搖擺有人為之嘔心瀝血,盛世華彩龍袍集中展現了封建帝國最高統治者對服飾的功利要求既是帝王的靈魂和思想的濃縮也是皇權意志的極端之作皇帝的龍袍上的圖案,龍是主角龍袍通身繡九條金龍,四條正龍正襟危坐一團威嚴,位於前胸、後背和兩肩四條行龍極富活力,似動非動位於前後衣襟部位第九條金龍繡在裡面的衣襟上要掀開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