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袍,顧名思義,繡著龍的袍子,乃是指皇帝專屬衣物,代表著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很多人估計不知道,龍袍是從來不洗的,一件龍袍穿十幾年都是小事,甚至還會傳給下一代皇帝繼續穿。
比如,溥儀在偽滿洲國登基那天想穿的龍袍,就是光緒皇帝留下的。那麼問題來了,穿了十幾年的龍袍到底有多髒?即使皇帝本人不介意這個滋味,滿宮的嬪妃,侍候在身邊的宮女太監,朝堂上面對的文武百官,他們都能承受這個滋味嗎?
可能有人會覺得誇張,認為皇帝是世界上最尊貴的人,一件龍袍怎麼能穿十幾年,還能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呢?問這個的人肯定不知道皇帝的一件龍袍有多珍貴,做起來有多難。
龍袍只能用江南三大織造局江寧織造局、蘇州織造局、杭州織造局織的布,以明黃、金黃、新黃三色為主,繡有九條五爪飛龍,底部斜繡線條,線條上有水波紋作為裝飾,
每一粒都有特殊的含義,比如龍代表天上的龍,九五至尊,皇帝是真龍天子;斜線稱為"水腳",與波光怪石構成"海水江尾"的景色,代表四海山河的吉祥寓意。
龍袍的形制在古籍中有明確記載:龍袍為明黃色,領袖為石藍色,鑲金邊,繡有九條金龍,分十二章排列,中間點綴五色彩雲,領口前後各一條,左右及翻領交叉處各一條,袖口處一條龍紋,下片有八顆水鑽,兩側開襟,棉質。竹子,
古代沒有工業化的紡織機器,皇帝的衣服必須十全十美,所以這些龍袍都是繡娘繡出來的,做一件龍袍至少需要兩年時間。然而,江南的製造並不只是為皇帝做衣服,那些宮中的嬪妃們的布料、服裝等也都是由他們負責的。
在這種情況下,龍袍肯定不能隨意更換,只能多年穿一件。不過,估計這裡存在一個認知誤區,那就是皇帝的龍袍雖然十多年沒有清洗過,但並不意味著皇帝一直穿著龍袍。事實上,龍袍很少穿。
龍袍是帝王的禮服,又稱龍槍,只有參加慶典活動時才會穿上,比如說溥儀登基大典。至於其他時候,皇帝有其他常服可穿,雖然同樣講究,但也不至於到龍袍那種花錢花時間的程度。
至於龍袍,不需要穿的時候都有專人打理,不清洗只是怕乾燥等行為會讓龍袍上的金線變形,並不代表不會清理掉上面的汙漬。如此擔心龍袍十多年都不會清洗給皇帝和其他妃子,顯然有些想多了,古代最尊貴的皇帝也不會為此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