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龍袍十幾年不清洗,他是如何忍受那個味道的?妃嬪也不嫌棄?

2020-12-14 扒拉筆跡

龍袍,顧名思義,繡著龍的袍子,乃是指皇帝專屬衣物,代表著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很多人估計不知道,龍袍是從來不洗的,一件龍袍穿十幾年都是小事,甚至還會傳給下一代皇帝繼續穿。

比如,溥儀在偽滿洲國登基那天想穿的龍袍,就是光緒皇帝留下的。那麼問題來了,穿了十幾年的龍袍到底有多髒?即使皇帝本人不介意這個滋味,滿宮的嬪妃,侍候在身邊的宮女太監,朝堂上面對的文武百官,他們都能承受這個滋味嗎?

可能有人會覺得誇張,認為皇帝是世界上最尊貴的人,一件龍袍怎麼能穿十幾年,還能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呢?問這個的人肯定不知道皇帝的一件龍袍有多珍貴,做起來有多難。

龍袍只能用江南三大織造局江寧織造局、蘇州織造局、杭州織造局織的布,以明黃、金黃、新黃三色為主,繡有九條五爪飛龍,底部斜繡線條,線條上有水波紋作為裝飾,

每一粒都有特殊的含義,比如龍代表天上的龍,九五至尊,皇帝是真龍天子;斜線稱為"水腳",與波光怪石構成"海水江尾"的景色,代表四海山河的吉祥寓意。

龍袍的形制在古籍中有明確記載:龍袍為明黃色,領袖為石藍色,鑲金邊,繡有九條金龍,分十二章排列,中間點綴五色彩雲,領口前後各一條,左右及翻領交叉處各一條,袖口處一條龍紋,下片有八顆水鑽,兩側開襟,棉質。竹子,

古代沒有工業化的紡織機器,皇帝的衣服必須十全十美,所以這些龍袍都是繡娘繡出來的,做一件龍袍至少需要兩年時間。然而,江南的製造並不只是為皇帝做衣服,那些宮中的嬪妃們的布料、服裝等也都是由他們負責的。

在這種情況下,龍袍肯定不能隨意更換,只能多年穿一件。不過,估計這裡存在一個認知誤區,那就是皇帝的龍袍雖然十多年沒有清洗過,但並不意味著皇帝一直穿著龍袍。事實上,龍袍很少穿。

龍袍是帝王的禮服,又稱龍槍,只有參加慶典活動時才會穿上,比如說溥儀登基大典。至於其他時候,皇帝有其他常服可穿,雖然同樣講究,但也不至於到龍袍那種花錢花時間的程度。

至於龍袍,不需要穿的時候都有專人打理,不清洗只是怕乾燥等行為會讓龍袍上的金線變形,並不代表不會清理掉上面的汙漬。如此擔心龍袍十多年都不會清洗給皇帝和其他妃子,顯然有些想多了,古代最尊貴的皇帝也不會為此而委屈。

相關焦點

  • 封建王朝中,皇帝的龍袍洗不洗?
    眾所周知,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越貴重的衣服,由於其工藝和材質的特殊性,越難以清洗,那麼,以龍袍的做工複雜性與其寓意高尚的象徵性,古代皇帝的龍袍洗不洗呢?除此之外,龍袍上有時候還會以名貴珠寶作為點綴,增加龍袍的華美性。這樣一件做工如此複雜的衣物,即便是現代社會都難以打理清洗,古代社會自然沒有全面清洗龍袍的辦法。
  • 揭秘,龍袍象徵皇帝,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而穿官服?
    思想封建的古代,皇帝為了鞏固皇權,彰顯皇權的獨一無二,經常會將某些東西,當時只有皇帝才能擁有和使用的,比如「朕」這個稱謂,比如龍椅,又比如龍袍,只有皇帝可以使用,否則就會被視為大逆不道。輕則問罪,重則株連九族。
  • 清朝皇帝的龍袍能不能用水洗,真正答案是:還沒穿髒就已經換掉了
    龍袍是皇帝的專屬衣物,作為一國之君,皇帝本人的龍袍也是自身地位的象徵。可是諸多讀者肯定會有一個疑問,就是皇帝每日所穿的龍袍,是否需要清洗?歷史學家們會對此給出怎樣的回答?龍袍雖貴為天子衣物,但是它畢竟沒有脫離衣物的範疇,一旦穿久了也必然會被弄髒,如此一來,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皇帝的龍袍是否需要被清洗?這樣的問題,想必不少讀者都曾想過,但是卻難以給出正確的解釋。歷史學家曾對龍袍是否清洗一事,做過詳細的調查研究,最終發現,皇帝的龍袍完全不需要清洗。難道皇帝的龍袍耐髒?還是皇帝本人對龍袍有特殊的保存方法?
  • 古代皇帝的龍袍不能進行水洗,穿髒了怎麼處理?
    在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擁有很多特權,比如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龍袍的做工非常細緻,龍袍的造價也非常高。那麼如果龍袍發臭了怎麼辦?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在古代,龍袍根本不用洗。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為什麼到了宋朝皇帝都不穿龍紋了
    中國古代的皇帝通常被視為神在人間的化身,號稱「真龍天子」。翻看各類史料就會發現,但凡皇帝出生,尤其是開國皇帝,總是伴隨一些異象,要麼電閃雷鳴、要麼奇光幻彩、要麼母親做了祥瑞之夢後產子......總之,此人之所以能成為皇帝,皆因為他不是平凡人,當皇帝更是命中注定的事。
  • 皇帝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的 一件龍袍17條龍均為黃金織造而成
    皇帝龍袍是專人專供製作明朝皇帝的龍袍一般都是量體裁衣而成,是要根據皇帝的身高體重等數據來制定龍袍的。這些尺寸定好之後,就會有專門的人員來挑選面料。用織造機直接將袍子的面料織好,再根據原來就設定要的面料尺寸直接裁剪而成,最後將這些裁剪好的部分拼接起來,這樣一件嶄新的龍袍就這樣製作完成了。
  • 紫禁城中的妃嬪們,嫁給皇帝以後還能回家省親嗎?真相不一樣
    看到了《延禧攻略》的人應該會發現,皇室後宮的這些妃嬪,從來沒有出宮為自己省親。其中包括瓔珞,嫻妃,高貴妃,不管是誰,只要嫁進紫禁城就再也不回娘家了。這難道就是皇帝不允許自己的女人回家省親嗎?紅樓夢裡有一齣戲,是元春省的一位親戚。
  • 龍袍象徵絕對的統治,可為何到了宋朝,皇帝的龍袍上卻沒龍紋?
    「冕服」一般是皇宮中舉行什麼大型活動時皇帝所穿的衣服,雖然看起來金光閃閃,非常有氣勢,但是它是肉眼可見的繁瑣,穿上之後非常不靈活,甚至還能導致行動不便,所以皇帝只有在參加什麼登基、祭祀等這種大型活動時才會穿。
  • 歷史上484位皇帝,為什麼只有秦始皇穿黑色龍袍?原因不說你不知道!
    歷史上484位皇帝,為什麼只有秦始皇穿黑色龍袍?原因不說你不知道! 我國古代是封建王朝社會,在當時的制度下,皇帝一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歷史上出過這麼多的帝王,但是敢穿黑色龍袍的就只有秦始皇一人,其他皇帝的龍袍無一例外全都是黃色的。
  • 古代皇帝後宮妃嬪等級、稱號、排名是如何劃分的?
    許多人在讀到這句詩的時候可能會覺得白居易必定是用了誇張的寫作手法,因為三千人實在不是一個小數,光是記住三千張面孔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事實上,在古代許多時期,皇帝後宮佳麗還遠不止三千人,因為後宮佳麗不僅僅包括了那些妃嬪,同時也包括了眾多宮女。不過在三千後宮佳麗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有幸得到皇帝垂青,並獲得某種名分。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後宮妃嬪等級、稱號、排名的劃分。
  • 破解清朝皇帝龍袍中的密碼
    尤其是滿族傳統服裝的箭袖,入關後雖然失去實際作用,但箭袖卻作為滿族的行禮動作(即滿語中的「放哇哈」)得以保留。箭袖又稱馬蹄袖,平時挽起成馬蹄形,一遇到行禮之時,敏捷地將「袖頭」翻下來,然後或行半禮或行全禮。這種禮節在清朝定都北京以後,已不限於滿族,漢族也以此為禮,以示注重守禮。因此馬蹄袖以遮手可禦寒,挽起放下可行禮,既具有實用功能,又有很好的裝飾效果,而被人們譽為「反映清代歷史的象形文字」。
  • 古代歷代君王都穿著龍袍上朝,為何到了宋朝,皇帝不穿龍紋袍了?
    眾所周知,龍是帝王的象徵,不論是天界還是人間,皇帝、玉帝穿的衣服上都會畫上一條一條龍,但宋朝時期,皇帝們的穿著都非常樸素,且不僅只會穿著黃色的龍袍,顏色多到紅色,甚至是白加紅,衣服上的紋路更是清減,為何宋朝如此獨樹一幟呢?
  • 古代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臭了又該怎麼處理?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度的國家,他規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皇帝的印章稱為玉璽,皇帝步行專用道路稱為御道,皇帝的車馬奔馳的道路稱為馳道等。這些政策被其後的帝王不斷的沿用和創新,並在隋唐時期出現了皇帝專用的服飾---龍袍。古時候人們認為皇帝為真龍天子,因此皇帝的服裝上面都繡有龍紋圖案,故稱為龍袍。
  • 皇帝如何處置嬪妃出軌?辦法千奇百怪,讓她們生不如死的只有一種
    古時候,天大地大的皇帝是最大的,皇帝掌管一切生殺大權。凡惹毛了皇帝的,那只能洗淨,躺在案板上,任他宰割。但話又說回來,皇帝下了朝脫掉龍袍,那也是個平凡的男人,只要是普通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和愛恨情仇,那這些感情上的紛爭一定與女人不相干。
  • 古代皇帝的龍袍價值連城,穿髒了又不能洗,他們是怎麼做清潔的
    龍袍這個東西,便是皇帝的工作服裝,作為至高無上的人,那工作服裝務必是最好的,龍袍代表的是皇權和身份,必須霸氣側漏,皇帝的龍袍上面繡有九條金龍,胸口、身後各一,左右兩個肩各一,前後左右膝關節處各二,也有一條繡在衣衫裡邊。
  • 古代皇帝穿的龍袍,全身到底繡著幾條龍,答案藏在《周易》中
    導言龍袍,和印璽一樣,都是古時候皇帝皇權的象徵,想必大家看電視劇的過程中,也會看到,無論是哪個朝代的皇帝,這些人的龍袍全身必不可少的是龍。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皇帝的龍袍上邊七拐八拐的,究竟繡著有幾條龍?
  • 寵文:「誰把朕的龍袍撕了」小皇后奶音震四方:我!皇帝秒慫
    我叫解語,是一個有著十年書齡的女漢紙,雖然性格有點男性化,但心思還是很細膩的,依舊忘不了堅持每天為大家推薦好看的甜寵小說。今天解語給大家推薦的是四本寵文:「誰把朕的龍袍撕了」小皇后奶音震四方:我!皇帝秒慫《娃娃皇后》作者:安安內容簡介:穿越前,她是學啥啥不會的差等生。穿越後,她是人人談之色變的惡魔女。六年後,爹爹做了丞相,我被選為當朝皇后。如果你穿越了,還做了皇后,才知道你只有十天可以活,你是接受還是抗爭?「誰把朕的龍袍撕了」小皇后奶音震四方:我!皇帝秒慫,她雲安安,決不將自己的命運交由他人掌控。
  • 精選8本後宮宮鬥文,妃嬪這職業需步步為營、處處謀劃!
    旁的妃子寫詩畫畫,沈初柳表示老娘又不去考狀元。人家嘲笑她不得寵,她微微一笑,老娘有家世啊。皇帝那是真沒辦法,嬪妃不來討好,他還不能不見!誰叫人家娘家真給力呢?沈初柳那是真不在乎,那一家混帳親戚愛咋咋地,進宮就開始放飛自我。一時放飛一時爽,一直放飛就一直爽。做人嘛,做要緊是自在,要是太憋屈了,就算是皇帝老兒也不好使!
  • 皇帝龍袍有幾種顏色? 雍正時期為石青月白色(圖)
    皇帝龍袍有幾種顏色? 雍正時期為石青月白色(圖) 這是龍作為皇帝象徵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徵。我們說皇帝是「真龍天子」;皇帝開心叫「龍顏大悅」,不開心了就是「龍顏不悅」;皇帝的床叫「龍床」,坐的椅子是「龍椅」——什麼都跟龍有關。以前還有一出京劇叫《打龍袍》,主要是說皇帝犯了錯誤,犯錯誤依然會受到懲罰,但是不能直接體罰皇帝,所以就打龍袍作為一種象徵性的懲罰。
  • 皇帝死后妃嬪陪葬,明成祖的陪葬團最龐大
    古時候實行並非一夫一妻制,一個男人可以有無數老婆,而這之中擁有妻妾數量最多的當屬皇帝,從前就有詩句「後宮佳麗三千」來描寫皇帝嬪妃之多,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帝大後方的規模。殘忍的殉葬制度在古代奴隸以及封建王朝時期,陪葬還多少能理解,但是殉葬就遠比陪葬來的殘忍的多,隨死者而葬的並非死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出於自願或者強迫來用某種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後葬在墓中,而古代帝王的一部分妃嬪的歸處就是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