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帆: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有較大提升空間

2020-12-23 中投顧問

  日前,新三板掛牌企業盛齊安生物自主研發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通過湖北省醫保局和衛健委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審批,可在多種癌種適應症上開展臨床應用。

  盛齊安生物總裁孟凡帆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載藥囊泡技術還處於第一代,其抗腫瘤功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研發團隊通過更加系統的分析和全面的篩選,將會更加細緻地闡明其抗腫瘤機理以及獲得更好的抗腫瘤效果。」

  首創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

  「它以直徑介於100—1000納米之間的天然生物來源的細胞外囊泡為基礎,與遞送的藥物分子或生物活性物質有機結合,形成全新的藥物遞送和控釋模式,形成具有多種抗腫瘤功能的載藥囊泡,通過動員數量最為龐大的、具有人體天然屏障之稱的中性粒細胞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是一種兼具免疫治療和生物化療特性的全新腫瘤免疫療法。」對於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運作原理,孟凡帆是這樣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描述的。

  孟凡帆表示,與其他腫瘤免疫療法不同,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同時具備生物化療和免疫治療的雙重優勢,利用囊泡在細胞間信息傳遞的特性,通過生物物理學的作用機理,其更易於靶向殺傷易導致腫瘤復發和轉移的腫瘤幹細胞,同時調動具有人體天然屏障之稱的中性粒細胞發揮抗腫瘤免疫功能,以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為代表的細胞外囊泡對疾病的治療。其被視為一種新興的基於天然免疫反應的腫瘤免疫療法,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已展開廣泛研究。

  「有一組基於PubMed檢索的EVs研究顯示,自2010年起,全球關於EVs的學術成果年均呈幾何倍數增長,資本市場上,包括騰訊、IIIumina等國內外知名機構紛紛提前布局,成為一個投資機構追逐的藍海市場。」對於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市場前景,孟凡帆信心很足。

  完成臨床轉化「最後一公裡」

  對於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臨床轉化方面的進展,孟凡帆表示,「作為一項全球領先、創新性和前沿性極強的腫瘤治療技術,在明確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後,結合項目自身特點,積極順應政府政策導向,以醫療新技術模式進入市場,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已完成臨床轉化的『最後一公裡』,率先完成臨床轉化。」

  孟凡帆介紹,醫療新技術模式為企業與醫院籤訂醫療技術服務合同,由醫院進行臨床應用,符合當下和未來中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方向和趨勢。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已獲批在安徽、湖北、湖南、河北、天津、山東、深圳7省市上市使用,盛齊安生物成為政策鼓勵下的最早完成重大疾病攻關臨床轉化的醫療新技術公司之一。

  「當前,全球對細胞外囊泡的熱度空前高漲,但絕大多數布局此領域的研究和轉化的企業大都處在基礎研究或臨床1期階段。目前,這一賽道上競爭者相對較少,盛齊安在以細胞外囊泡為基礎的藍海賽道上領跑全球。」孟凡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截至目前,盛齊安生物與全國60餘家主流三甲醫院開展臨床合作,已上市適應症包括惡性胸腔積液和膽管癌,正在開展載藥囊泡治療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惡性腹腔積液等適應症的臨床轉化,形成穩定可持續的產品開發管線。

  率先啟動惡性胸腔積液治療

  第三方諮詢機構恆州博智信息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胸腔積液治療市場年平均增長率為5.91%,2018年胸腔積液治療的全球收入接近4230百萬美元。2019年全球胸腔積液治療市場規模為4482.10百萬美元,預計到2026年底將達到6809.21百萬美元,預計2020—2026年複合年增長率為6.60%。

  「盛齊安生物已上市適應症包括惡性胸腔積液和膽管癌,目前公司銷售率先以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為主,看中的是這塊市場處在高速增長期。」孟凡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通過前期多項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已表現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對比傳統惡性胸腔積液治療約50%左右的緩解率,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緩解率高出30%。」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武漢協和醫院金陽教授團隊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發表了載藥囊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研究成果,從開展治療的11例患者的治療結果來看,載藥囊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客觀緩解率為90.91%,中位生存期為240天,其對難治性復發性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展現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隨著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陸續在各省市上市使用,將讓更多患者受益,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並為各類惡性腫瘤的治療帶來巨大革新。同時,該技術將在打破我國腫瘤藥物依賴進口和仿製的局面、為我國腫瘤治療領域『卡脖子』技術的突破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孟凡帆對中國證券報表示。

  據了解,公司研發團隊已在全球權威學術期刊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23篇。其中,單篇影響因子最高達38.663。結合研發和市場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公司搭建了全球化產品專利體系,專利申請38項,專利授權17項。作為中國首創的原研項目,科研價值含金量高,獲得了國家各級政府及科研機構的一致認可。公司承擔了2018年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成功申報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湖北省等各省省級重點項目;在廣東、湖南、湖北、安徽、四川、河北、天津、山東、北京等市場與數十位臨床專家開展各類項目申報;在全球範圍內形成細分領域技術的壟斷性和領先性,搭建高技術壁壘的護城河。

  有助解決腫瘤難題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即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癌症發病率每年增幅約3.9%,死亡率每年增幅約2.5%。

  有專家認為,腫瘤免疫療法是最有希望解決腫瘤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免疫治療近年來在腫瘤治療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腫瘤免疫治療主要包括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溶瘤病毒療法、CAR-T細胞療法。這些療法均是圍繞T細胞活化來展開,以達到治療效果,但目前似乎都遇到了瓶頸。研究人員一方面努力尋找新的免疫檢查點,另一方面主要是採用聯合治療的手段,以期增強療效。

  孟凡帆表示,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從全新的角度審視腫瘤免疫機理,一方面更加關注腫瘤的種子細胞是如何逃避免疫細胞的攻擊,另一方面從物理的角度即採用生物機械力學的原理研究腫瘤的免疫及其治療策略。另外,從代謝的角度研究腫瘤免疫的一些根本性問題,希望這些研究能夠進一步推動腫瘤免疫治療的進步。目前,載藥囊泡調動中性粒細胞的腫瘤免疫治療方式備受關注,在一些瘤種上已顯示出長期生存獲益的優勢。

  在技術安全性方面,孟凡帆表示,「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作為一項全球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製備、質控體系。同時,制定了全球範圍內唯一的載藥囊泡質量控制和標準化體系,並參照新藥的標準進行質控管理,達到了較高的質控和標準化要求,並達到標準的產業化水平。公司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載藥囊泡》企業標準在國家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備案。」

相關焦點

  • 盛齊安生物總裁孟凡帆: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有較大提升空間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日前,新三板掛牌企業盛齊安生物自主研發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通過湖北省醫保局和衛健委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審批,可在多種癌種適應症上開展臨床應用。盛齊安生物總裁孟凡帆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載藥囊泡技術還處於第一代,其抗腫瘤功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 健創故事會|盛齊安創始人孟凡帆:為腫瘤治療新技術奔跑11年,值得!
    2011年,有一位淋巴瘤復發的病人在湖北省一家醫院做治療,胸腔內有大量胸水,病情非常危急。經醫院與盛齊安合作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治療後,這名患者一個星期之後便能下地走路,基本生活也能自理。「這在當時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和鼓舞,我們接觸的很多癌症患者病情都到了晚期,身心受到巨大折磨,但是如果現代醫療技術能讓他們的生存狀態得到改善,甚至帶瘤生存,就是一件特別讓人欣慰的事。」
  • 載藥囊泡為腫瘤治療帶來新轉機,惡性胸腔積液緩解率90%
    文章展示了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作用於惡性胸腔積液的清晰免疫機理,有助於臨床進一步優化和升級載藥囊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治療方案。界面新聞此前報導了黃波團隊和天津醫科大學南開臨床學院王西墨團隊關於載藥囊泡技術對於膽管癌的突破性進展。
  • 中國科學家率先破解機制「謎題」 皖惡性胸腔積液患者治療有新方法
    ,這將有助於中國臨床專家進一步優化和升級載藥囊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治療方案,讓患者獲益更多。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作用機理被進一步闡明,這也表明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作為一種基於細胞外囊泡的全新腫瘤免疫治療方法,臨床轉化速度領跑全球。據悉,當前,該技術在安徽省的應用分為兩個領域。
  • 馬鈴薯澱粉應用範圍廣闊 行業提升空間較大
    馬鈴薯澱粉應用範圍廣闊 行業提升空間較大馬鈴薯澱粉是以新鮮馬鈴薯為原料,經一系列的原料清洗、破碎、過濾、脫水、乾燥等工序處理而得到的一種白色粉狀物。馬鈴薯澱粉主要包括馬鈴薯精澱粉、馬鈴薯變性澱粉以及馬鈴薯澱粉副產品三大類。
  • 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空間較大 應提升監管效能
    業內專家表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空間較大,但開放順序和速度需要綜合考量。在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應處理好監管與開放節奏的平衡,避免在開放過程中出現「盲點」。圖為香港中國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時,展示新鈔。
  • 上海矽酸鹽所在多糖基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及其腫瘤聯合治療研究中...
    在動物模型實驗中,微針可直接插入皮下腫瘤附近區域,利用透明質酸的溶脹能力將納米顆粒擴散至腫瘤組織中。改性葡聚糖上的縮醛基團在低pH值的微環境下發生水解,導致納米顆粒解體,從而實現藥物/光敏劑pH響應的控制釋放。 在外源雷射輻照下,釋放的光敏劑對腫瘤進行光動力學治療並產生腫瘤相關抗原,進一步引發機體免疫反應,促進免疫T細胞的產生。
  • 提升縣域腫瘤規範化診療水平省腫瘤醫院啟動「蒲公英計劃」
    對於大多數生活在縣域內的腫瘤患者來說,能在家門口就近享受到省級專家的診療服務,高效、精準地把病看好治好,是百姓的期盼。如今,這樣的夢想已照進現實。6月18日,河南省腫瘤醫院「蒲公英計劃」首站活動走進新密市中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傳經送寶、交流經驗。
  • 全國腫瘤醫院排名-北京哪家腫瘤醫院好
    一談起腫瘤,人們腦海中的印象,那就是不治之症,這也讓我們很多腫瘤患者包括家屬喪失了很多的信心。但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治療腫瘤的手段和藥物不斷更迭,當前靠譜的就是北聯nk免疫細胞療法。  任何腫瘤都有害於健康,但危害程度不同,醫學家據此將腫瘤區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
  • 消除固有的封閉和壓抑,療愈空間樣本——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學...
    針對腫瘤醫院的特殊性,設計者提出,「人性關懷」的對象不僅包括患者、患者家屬,同時也包括醫護工作者。項目以建築圍合的中心庭院為原點,力爭每一個醫療功能區都可以跟中心庭院產生視覺的對話和交匯,讓室內空間變得開放、流動、敞亮及溫馨,消除了傳統腫瘤醫院固有的封閉及壓抑感,從而達到緩解患者及家屬消極情緒的目的。
  • 倪正東:未來股權投資領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倪正東表示,VC和PE支持上市公司的比例由3%上升到70%,中部核心城市大有投資機會。    「從市場格局來看,經歷了萌芽期、起步期、發展期至今,活躍機構不斷提升,從最初的10家發展至現在,已經有4000多家。同時,本土機構發展迅速,市場更加多元化。」倪正東說,最初股權投資市場是以創業投資機構為主,如今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創投(CVC)入場。    倪正東指出,當前,行業在不斷的機構化,個人投資所佔比例越來越小。
  • 泰安市中心醫院3D列印技術成功應用於骨腫瘤患者手術
    (通訊員 耿志偉 卓峰)3D列印技術應用到骨科手術是近幾年的一門新興醫療技術。近日,泰安市中心醫院關節運動醫學科運用3D列印技術,對一名肱骨骨巨細胞瘤並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進行手術切除並重建肱骨近端獲得成功,這標誌著該項技術在省市同級醫院已達到領先水平。
  • 永和智控:聚焦腫瘤精準放射治療 構建連鎖型腫瘤專科醫院
    與此同時,中國腫瘤治療設備、醫院床位數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在現有公立醫院資源難以滿足社會需求的背景下,以下永和智控(002795)為代表的民營醫療力量,正在腫瘤精準放射治療醫療服務領域迅速崛起。
  • 《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影響因子獲較大提升
    據美國JCR(期刊引證報告)2013年6月最新發布的全球SCI收錄期刊統計指標,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辦的《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最新的影響因子為0.448。這一數字與去年相比有較大提升。
  • 北大腫瘤醫院潘凱楓:建設研究型醫院是未來發展趨勢
    在11月13日召開的2019醫院院長論壇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潘凱楓指出,研究型醫院建設將是今後主要方向,只有這樣才能讓患者第一時間享受到原研新藥/醫療器械,提高可及性。 早在2006年,英國衛生部就以「best research for best health」為主題,制定國家衛生研究戰略,計劃以國民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為依託,用5-10年時間提升英國醫療服務和醫療科研水平,服務英國科技戰略。在美國,頂尖腫瘤醫院,如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梅奧診所等,均為研究型醫院。
  • 五大頂尖技術聯合摘下氣管腫瘤「王冠」!
    繼成功開展機器人「無管」氣管重建手術、次級隆突重建手術之後,7月15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再次攻堅克難,聯合免疫治療,由機器人「主刀」,在裸眼3D輔助下,利用最先進的「無管」技術,在「微微創」技術加持下順利完成氣管腫瘤領域最難的主氣管隆突重建術,據文獻查證,全球尚無此類報導。
  • ...所擁有的磁懸浮細胞分離分析技術屬於細胞分離技術領域的前沿技術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6日訊,有投資者向塞力醫療(603716)提問, 請問貴公司新投資的這個細胞分離技術主要運用在哪方面?我看了一下股權結構都是在國際上都是非常知名的股東 這個公司的技術國際國內屬於行業什麼地位?
  • 免疫診斷技術迭代,化學發光引領變革浪潮
    在腫瘤標誌物領域,早期國內廠家參與較少,主要由羅氏等大型外資醫療器械企業參與競爭,這一領域未來替代空間較大。化學發光正逐步替代酶聯免疫,國內市場佔比超70%。同時,企業檢測項目取得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的持續提升,如腫瘤標誌物、甲狀腺、產前篩查、心血管及心肌標誌物的覆蓋進一步拓寬試劑應用場景,提升企業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