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身世家,為何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

2020-12-18 尋史錄

從歷史沿線看起,在群雄爭霸的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的三位君主之外,最知名的便是蜀國丞相諸葛亮,他的聰明才智與發明創造足以讓後人仰望,他雖然是文官,但卻可以以一人之勢抵擋城外的萬千敵軍

對學子們而言,出師表是必備的精品,對軍事家而言,諸葛亮的計劃謀略有取之不盡的妙處。這樣一位聰明絕頂的亂世能人,到底是怎麼培養和成長,是家世背景的薰陶還是個人極致的能力發揮?作為世家弟子的他又是為何自稱為布衣?在諸葛丞相傳奇的一生裡,又是什麼經歷讓他將自己稱做布衣?

諸葛世家的發展時間線

1、諸葛的由來

在琅琊諸縣,有一戶姓葛的人家生活在此地,那是他們原本只是家族聚集在一起生活,並算不上世家;不久之後,葛氏又舉家遷居到琅琊的另一個縣城——陽都,在那是,人們多以姓氏互相稱呼,而陽城又早已有了一戶姓葛的人家。

為了和原來的葛姓區分開來,後來搬入的諸縣葛姓家族,就又被叫做諸葛,而諸葛這個詞語,也逐漸成為了諸縣那戶人家的姓氏,漢朝的諸葛姓氏就此由來。

2.父輩的榮光

漢元帝時期,諸葛家有一位名叫諸葛豐的學子,才華橫溢通曉古今,得到了當朝御史大夫的欣賞,便任命他做自己的屬官;幹了一兩年之後,諸葛豐被自己的上司舉薦給了皇帝,於是一路從侍御史升到了光祿大夫,諸葛氏也在琅琊當地逐漸興起。

然而好景不長,諸葛豐過於嚴謹和正直的信念感讓他開始頻頻觸及皇帝的黴頭,在一兩次被皇帝貶謫之後,諸葛豐再也沒有得到官復原職的機會,一直到他在家中去世,他的後代才重新出現在了朝廷之上,而這時的諸葛世家,已經初現雛形。

當諸葛家族的後輩們逐漸走上官場之路,想像中的官場高光時刻並沒有出現,一直到諸葛亮父親那一帶為止,父輩們也最高做到郡丞和太守而已。但在琅琊陽城,多任官員家族的頭銜已經足夠諸葛氏稱上世家二字。

諸葛亮當丞相前的職業生涯

1、諸葛亮的「世家生活」

等到了諸葛亮祖父那一輩,家中只有諸葛玄和諸葛亮父親兩位子輩,諸葛家的擔子便抗在他們二位的肩上,不幸的是,諸葛亮的父親去世較早,弟弟妹妹的只能交予自己的叔父來照顧,而叔父諸葛玄後來投靠劉表為官,也為後來劉表引薦劉備三顧茅廬埋下了伏筆。

諸葛玄在世時,經常帶著諸葛亮和他的弟弟諸葛均一起上班,而後也一直教導他們學識與生活之道,諸葛亮身高八次,博學多識,很得諸葛玄的喜愛,因此和小弟諸葛均一起被諸葛玄帶入官場;而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卻因為要留在家中照顧繼母,而遠離了當時荊州劉表的勢力範圍

當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自己的哥哥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兩種道路;才華橫溢的諸葛亮挽起袖子開始下地種田,還寫了一篇《梁父吟》,後來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遷都隆中,在那裡遇到了他的妻子,也和妻子隱居山林,成為悠然自得的種田人。

而一直待在家中遠離政事的諸葛瑾,卻在遷往東吳時遇到了賞識他的貴人,此後一路浴血奮戰積攢功績,終於當上了東吳朝廷的大將軍。

2.「臣本布衣,鞠躬於南山。」

當諸葛亮遷到隆中之後,田園隱居生活並不意味著蝸居在深山老林之中避世不出,諸葛亮在那是雖然不再擁有官位,也不再生活在自己世家地盤之上,但他的才華依舊顯露著鋒芒。

在隆中時,諸葛亮和許多能人才子往來,又因為聰穎的頭腦被劉表所看重,這十年間,諸葛亮不僅在隆中才子之間傳出了淵博之名,又結交的些許後輩能人,等到劉備前來投靠劉表時,諸葛亮早已「不出茅廬但知天下事。」

而這當然不是在隆中文人的圈子之中混跡,便能做到的知識收集;作為一個沒有功名的布衣百姓,脫離了世家的諸葛亮靠著自己知天下三分的學識和預見能力,早已開始規劃往後的生涯抱負。

為了看清天下勢力中誰才是他最中意的君主,諸葛亮經常離開隆中遠行,前往西川這些靠近戰線的地區,從當地百姓的口中了解到了諸侯的故事與聲望,還順便畫下了各地的路線圖,而這份路線圖,成為了劉備後來初期戰備的重要地圖。

可以說,諸葛亮在種田的空暇,不但遊遍了川西各地,還廣交文人學士,這其中的龐統和徐庶還是日後著名的大謀士,而他相伴數十載的妻子,也是予他木牛流馬靈感的黃月英也正是在隆中時期經人介紹求娶為妻

在隆中這十年間,諸葛亮沒有功名在身卻與高官做友,種田為樂卻走遍川西大江南北,熟知天下事宜,「臣本布衣,鞠躬於南山。」對諸葛亮而言只是一種謙遜,卻也算得上實話。

布衣含義為何?

1、布衣的由來

說了這麼多,那麼布衣到底是什麼?在古代,階級規則不但體現在權力的形式上,衣食住行更是規矩甚多,而布衣就是裡面的「衣」

當時,不同身份的人需穿著匹配的服飾,而普通老百姓穿不了也穿不起昂貴的材質做成的衣服,只有布衣是最便宜也最常見的布料,所以百姓們多將布衣當作日常的服裝材料,久而久之,布衣也就成為了普通百姓的代稱。

而蜀都歷來盛產蜀錦,但時代工業的局限性讓蜀錦的產出不但花費時間還耗費原料,因此在蜀漢,蜀錦這類材質便是達官貴人們身份的象徵,而普通老百姓便也和全國各地一樣,身穿布衣來代表地位。

2、布衣階級的知識限制與信息流通

在諸葛亮作為「布衣」的這十年間,他積蓄著自己的力量,就像他的字臥龍一樣盤踞在深山之中,只等一日便自山中騰空飛起,展露自己的才華與報復。

每當有戰事和重大的事件出現,市井百姓之間的流通速度最為迅速,但這些信息又多又雜,諸葛亮走遍川西的數年間,也是依靠著市井的信息流傳快速的掌握了各地的地勢險要與圖貌變化,有些不引人注目的信息,也可能是扭轉戰局的關鍵。

但僅僅依靠這些繁雜的地貌與流傳故事並不能讓諸葛亮掌握天下的關鍵局勢,而這是廣交好友的趣味便體現了出來,在觥籌交錯間,學者文人們的學識辯論往往夾雜著對當朝當代形勢的看法,這其中蘊藏的關鍵信息便是諸葛亮所需要的。

這個以布衣身份和遊龍之姿暢遊在市井信息和學者辯論的才子,將自己所獲得的所有信息整合挑選,就此做到了廣知天下事的能力;而有了滿腹的學識和飽腹,只等一個機會的臥龍先生也充分表明了事在人為這一詞語。

世家弟子和布衣階級的身份轉換,先抑後揚的驚世之才,這些信息標籤在諸葛亮「一介布衣」身上就像是小說男主角的標準模板,如此高瞻遠矚的臥龍先生,卻稱自己為愛好種田的「布衣」。

結語:

那麼諸葛亮口中的布衣是否和蜀都的布衣是一個性質呢?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在遷至隆中後的生活日常:種田,這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必備技能;結交好友,這也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交往;遊歷川西,這可能是一個家庭經濟不錯的普通家庭能具備的條件。

但這些的前提是,諸葛亮種田,種出了《梁父吟》;交友,結交了蜀漢君王的親戚劉表;遊歷川西,畫出了整個川西的地勢圖表;

且不說他搬離世家地址之前的生活,單說在隆中種田的日子,諸葛亮確確實實帶著平民百姓的身份,過著不負臥龍之名的生活,諸葛亮口中的臣本布衣,是他個體獨立的表象身份,而伴他成長的世家弟子這一身份,早已隨著諸葛玄的去世而化作虛浮。

參考資料:

《出師表》

《梁父吟》

《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為何執著於北伐?《出師表》中有答案
    相信不少人在了解三國這段歷史後,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諸葛亮不惜勞民傷財,屢敗屢戰,頻頻北伐,究竟是為什麼?諸葛亮已經作古一千多年,我們無法聽他親口說出原因,但卻能夠在他留下的《出師表》中尋找到答案。諸葛亮繼承劉備遺志「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看「出師表」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提高情商
    如何處理和領導的關係,是職場中很重要的學問,尤其是高管與老闆之間的關係。這一點可以從古人的文獻中受益頗多。諸葛亮的「出師表」是第一次北伐前寫給劉禪的。後世一般將其當「勵志」文來鑑賞,其實還可以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為人處世。
  • 知名教授建議課本刪諸葛亮《出師表》,按他的邏輯古文要被刪不少
    如果說對《水滸傳》和一些愛情詩,家長和專家不能接受,咱們還勉強能理解得話,那對於本期要說的《出師表》被建議刪除的事,就完全讓人無法理解了。 諸葛亮一生存世的作品不多,《出師表》是其中最有名氣的,目前已經入選課本多年。但是陝西的胡覺照教授,卻建議課本刪掉《出師表》。至於理由,說出來你可能都不會信。他不是說這篇文章寫得不好,而是說文章裡傳遞的是一種愚忠的價值觀,他認為這種觀念孩子不該學。那麼胡教授說得有沒有道理呢?
  •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的明顯錯誤,後漢之傾頹豈是六個字能說清
    劉備在臨死前,上演了一出白帝託孤,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為了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劉備的事業。公園227年,諸葛亮決定北伐討伐魏國,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恢復漢王朝的天下。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劉禪。這就是人們一直傳誦的《出師表》。諸葛亮為什麼要寫這篇《出師表》呢?
  • 諸葛亮出師表,是做人做事的指明燈.
    著有《草廬對》、《出師表》、《誡子書》、《誡外甥書》、《將苑》等書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陳說三分天下之計,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曹操軍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而此時曹操軍中又爆發瘟疫,曹操不得已引軍北還。
  • 《出師表》騙了你:諸葛亮是正經官二代,甚至有可能是皇帝的小號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正式出場是劉備的三顧茅廬,而關於自己的身世,他在《出師表》中曾說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很多天真的朋友就想當然的認為咱們的孔明先生是一介布衣,沒啥勢力
  • 2011中考文言文《出師表》複習要點
    臣本布衣:平民。躬耕於南陽:親自耕種。苟全性命於亂世:苟且保全。   不求聞達於諸侯:做官揚名。聞,揚名。達,顯貴。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猥自枉屈:親自降低身份。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三次拜訪由是感激:由於這樣;//感動激奮。   遂許先帝以驅馳:於是;//答應;//奔走效勞。
  •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其實乍一看,這位網友說得似乎沒毛病啊,帶著一系列的疑問,筆者重新翻閱史書和諸葛亮文集,其實他寫給劉禪的《後出師表》中,早就給出了答案,也正好可以解釋這位網友的疑問。諸葛亮曾經因為北伐寫過兩篇《出師表》,後世為了區分,將其稱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
  • 諸葛亮真的寫了《後出師表》嗎?
    據史料記載在建安六年(228年)諸葛亮又寫了一篇《出師表》,即建興五年的《前出師表》與建興六年的《後出師表》,《前出師表(出師表)》被公認是諸葛亮親筆所寫,從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至今仍然陪著祖國的花朵們。但是對於《後出師表》學界大多數人都認為不是諸葛亮所著而是後人偽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為報明主情,丹心照汗青,由《前出師表》看諸葛亮的忠心和憂思
    三國蜀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計劃率兵北伐曹魏。深夜,圓月高懸,相府人聲漸隱,室內一片安靜,燭火搖曳,隱約能聽到遠處校場的人喧馬鳴。出發前夕,諸葛亮沉思良久,最後拿起毛筆給後主劉禪上奏了一封表文,即《出師表》。此表文為區別於後來的《出師表》,後人將這兩道奏表,依寫作的先後稱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以示區別。
  • 古文賞析——諸葛亮《後出師表》
    今天我睡了一個懶覺,快9點才起床,導致整天頭腦都很舒適,下午臥在沙發上看書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古文觀止》的後出師表。很多人上學時都背過前出師表,今天帶大家賞析後出師表,權當為少年生涯的缺失畫上句號。後出師表【諸葛亮】版本:清 · 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兆基編譯;長城出版社出版,1999年3月第一版。PS:在讀文章之前,看到編選、編譯人的筆名,大家有沒有熟悉的感覺?本篇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
  • 諸葛亮真的聰明?《出師表》是誰寫的?解密真實的「三顧茅廬」
    小說中把諸葛亮描寫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冠絕群雄,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小說過於寄出諸葛亮的個人英雄主義,難怪魯迅先生評價《三國演義》時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言下之意小說對人物刻畫分寸過分,適得其反。小說終歸是小說,只是依據史料臆想擴展出來的。那麼抹去主角光環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的實力呢?我們通過解密真實的」三顧茅廬」來猜想一下。
  • 《出師表》的本質:一封寫給劉禪,用詞很嚴厲的警告信
    一紙書信,上傷領導,下傷僚屬,諸葛亮這麼做可以說是不給自己留後路。正是抱著這種「豁出去」的心態,他在《出師表》的下半部分開始表明「誓死」的決心。先以才疏學淺,出身草莽而自謙,又以先帝三顧而略表自重,其意重在強調,你父劉備和我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而你父親去世後,我堅定不移地繼承了他遺志。
  • 諸葛亮是哪裡人?或許王朗才知道答案!
    諸葛亮是哪裡人,是一個值得考究的事情。《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出自《三國志》,作者陳壽,其中有談及諸葛亮的出身。原文如下: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聊聊數字,我們就可以知道,諸葛亮是當時的徐州琅琊陽都人,今天的山東臨沂。但是這個說法似乎又被《出師表》推翻相比大家不熟悉的《三國志》,《出師表》是進了中學課本的教材。大家就算不能背誦全文,多少應該也記得「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的將軍向寵,為何在歷史上沒有存在感?
    微信ID:shuosanguo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的將軍向寵,為何在歷史上沒有存在感?向寵是諸葛亮《出師表》唯一提到的武將,除了向寵之外,《出師表》上還提到三個人,分別是郭攸之、費禕、董允,三個的官職是侍中和侍郎,屬於文官。
  • 26歲諸葛亮毫無政治經驗 劉備為何三顧茅廬
    所謂的「政治才幹」是在刀光血影和爾虞吾詐中學來的,不是26歲的書生從書中看出來的。真正的原因是:拜訪諸葛亮能給劉備帶來巨大的現實利益。現代人很輕易地被《出師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的自謙所欺騙,以為諸葛亮當時真的是一介布衣,是名小自耕農。事實上,諸葛亮的確在隆中耕耘過花花草草,因為這是漢末世族階層的雅興之一。
  • 課本中諸葛亮《出師表》能否刪除?教授:應該刪除,宣傳愚忠思想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出師表》是中學語文經典文章,也是必須背誦的一篇文言文。關於《出師表》這篇文章有多經典,早已被歷史所證明,比如宋朝詩人陸遊就高度評價,「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白居易在讀了《出師表》後也頗為感慨,「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為何會強力推薦費禕,向寵等四人?他們又都是何方神聖?
    ID:shuosanguo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為何會強力推薦費禕,向寵等四人?他們又都是何方神聖?在整篇表文之中,諸葛亮提到了四個人,分別為郭攸之,費禕,董允以及向寵。有人會問,當時駐留蜀中的還有日後諸葛亮指名的繼承人蔣琬等人,為何他在《出師表》中獨獨提到了這四人呢?
  • 《後出師表》是諸葛亮所寫還是後人模仿?所有史實都更偏向於後者
    史學界對此一直有所爭議,很多學者認為是後世之人仿寫後假託到諸葛亮的筆下。本人也比較偏向於這一觀點。前人已經論述過的疑點我就一一不再贅述了,下面著重說一說自己的一些發現和推論。《後出師表》這篇表文並不是記載於陳壽的《三國志》,而是南朝史學家裴松之的《三國志注》。
  • 三國演義諸葛亮在哪裡住過?歷史真相是啥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是《出師表》中,諸葛亮的自述。南陽,應該是諸葛亮的故鄉。南陽諸葛亮,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這是劉禹錫《陋室銘》最後一句話。諸葛亮,南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