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沈公昌文:以出版為志業

2021-01-11 騰訊網

著名出版家、文化學者沈昌文於今晨去世,享年90歲。

朋友圈裡一片哀悼。很多40歲以上的人,都曾受惠於沈昌文,他們讀過《讀書》雜誌,或在八九十年代讀過三聯出版社的各種譯著——這背後,沈先生功不可沒。

這讓人欣慰。在作家、學者背後的出版家,終究被讀者記住,這或許正是「文化」一詞的應有之義:它包括創作和閱讀,也包括一個廣義上的環境和一個共同體的努力。

沈昌文的功勞,媒體關注點主要是「兩刊一社」。兩刊是《讀書》雜誌,和他退休後創辦的《萬象》,「一社」是他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對三聯出版社的貢獻。有了這「兩刊一社」,沈昌文足以稱得上中國最優秀的出版家之一了。

今天,在追思沈先生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更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一個職業出版人,應該有怎樣的品質?

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立,和人們對《讀書》雜誌的評價有關。沈昌文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學者或知識分子,但是他負責《讀書》時,成就了該刊的榮耀,也影響了無數讀書人。等沈先生退休,從汪暉開始,負責編輯《讀書》者就是「更專業的」學者了,但這本雜誌的影響力卻一路下降。

這當然有時代的原因。80年代的人們,更「求知若渴」;從90年代後期開始,人們在文化上的選擇更加多元。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沈昌文負責《讀書》時,有他自己的一套。其中最大的優點,恐怕就是開放性,正是因為他不是一個專門學者,他反而可以接納各個領域的新知和探索。

他願意出一切好書,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80年代初,三聯出版社剛開始恢復業務,沈昌文想辦法從美國弄來大量公版書來翻譯出版,奠定了這家有威望的出版機構未來幾十年的格局。

他在學科和流派之外,秉承一種開放和包容的精神,為一切有意思的、有價值的知識搖旗吶喊,這就是他作為一個出版家的品格。用馬克斯·韋伯的概念來看,沈昌文是「以出版為志業」的,從他離開上海到北京當校對開始,他就有了這種自覺。

在此,我願意提及沈昌文從事出版工作之前的狀態。在上海時,他最初是金店的學徒,本來也想以此為生,日後成為一個出色的經理。他如饑似渴學一切東西,包括讀文化類的書籍(這一點決定了他後來的職業走向)。後來,有人提到沈昌文作為一個上海人的「精明」,其實這種氣質,就是來自他早年對經營的興趣。

從上海到北京,他小心翼翼,始終以一個學徒的心態面對世界。在他的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中,他詳細寫了向各位前輩學習的經歷——那些人民出版社的領導,可能不喜歡周圍的知識分子,但對這個上海來的「學徒」卻非常喜歡,帶他進入出版社的核心層。

他是把出版當成一種客觀性的技藝,來追求它的完善,而不是文化人的情懷,這恰恰是沈昌文的可貴之處。過分強調情懷,會把出版視為一種手段,目的是出版之外的價值——推動社會進步;而專注於技藝本身,更是一個職業出版人該堅守的精神。這一點在他退休後表現得更加充分。離開原來的單位後,沈昌文表現更活躍了,80歲後,仍然像剛入行的年輕人一樣,為出版一本漂亮的書而開心。

在出版界,「沈公」是傳奇般的存在。我們今天追憶沈先生的道路和貢獻,更呼喚中國出現更多職業出版人。這一行是服務於作者和讀者,但它也有自己獨立的職業理想和職業光輝,值得把它作為志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謀生手段。

相關焦點

  • 以生活為志業——在疫情之下理解馬克斯·韋伯
    二者,參照韋伯最後留下來兩篇具有熱情的志業演講——「科學(或學術)作為一種志業」「政治作為一種志業」——我們可以很巧合地發現,今天的疫情與防疫問題,仍然脫離不了「科學(或學術)與政治」之間的關係。可能在此無法詳細開展韋伯兩篇演講的當代意涵。我們可以暫時把」疫情」理解為一種科學或學術事務、把「防疫」理解為一種政治事務。
  • 志業飲酒茶藏世臻酒——BULLTNIR LATOU布勒塔尼拉圖-路易系列幹紅...
    唐代詩人王翰《涼州詞》中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從古至今,從西方到我國,葡萄酒一直給人一種唯美神秘高貴的感覺。葡萄酒的品種很多,因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生產工藝條件的不同,產品風格各不相同。
  • 90歲出版家沈昌文去世 三聯前總編李昕:三聯品牌的開創,沈公功不可沒
    李昕「沉痛哀悼傑出的出版家,我尊敬的三聯前輩沈昌文先生。」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李昕談到,沈昌文先生的一生是「為了書籍的一生」。三聯品牌的開創,沈公功不可沒。1986年中央決定恢復三聯書店作為獨立出版機構,沈公是第一任總經理。
  • 馬上評|別為馬拉度納哭泣
    馬上評|別為馬拉度納哭泣 澎湃評論員 李勤餘 2020-11-26 06:03 來源:澎湃新聞
  • 總編輯會客廳第四期:以閱評護航持續的高質量出版
    11月11日,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創辦的訪談類融媒體節目《總編輯會客廳》在這裡錄製。本次訪談為《聚焦高質量出版系列》的第四期,主題為「加強出版閱評」。通過貫徹閱評制度,可以推動出版單位圍繞黨的方針路線來做出版工作,弘揚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是推精品。出版不同於新聞,新聞強調時效性,出版則注重文化積累。一部優秀作品、一部傳世之作通常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產生,閱評制度可以引導作者、編輯和出版社推出精品。三是杜平庸。
  • 北師大出版集團《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新書出版暨研討會召開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彭詩韻)7月23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邀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在線上召開《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新書出版暨研討會議。
  • 齊魯師範學院舉辦「志業大講堂」學生工作專題講座
    為持續加強齊魯師範學院學生工作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學生工作水平,12月15日上午,齊魯師範學院在章丘校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辦「志業大講堂」學生工作專題講座。本次「志業大講堂」邀請到齊魯工業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碩士生導師李月娥教授作題為《新時代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 學術專著出版的周期是多久,懂得出書的規律,快速評職稱,你會嗎
    很多作者都是該評職稱時,才想起來專著還沒出版,論文也沒準備,那麼在這個時候再準備就已經晚了,畢竟出版是有周期的,一定要明白出書的規律,其實所謂的出版規律,就是你的內容是否能一次性通過,假如返修的話,都是需要時間的,而且你怎麼確保自己的內容出版社願意接收。
  • 出版「老頑童」沈昌文去世 浙大出版社曾為他出過《八八沈公》
    翻開中國當代出版史帙卷,這是一個燈塔級的人物,沈昌文從金銀首飾店的小學徒做到名牌出版社的大編輯。他被稱為是出版界的旗幟和靈魂人物,被譽為「延續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夢想」。沈公在出版界是個大人物,幾乎人人都尊稱其為「沈公」,畢恭畢敬。用知名出版人俞曉群的話說:「跟沈公做書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 沈從文次子沈虎雛逝世 多年來致力於《沈從文全集》編輯工作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沈從文次子沈虎雛逝世,多年來致力於《沈從文全集》編輯工作澎湃新聞記者從北京工商大學以及沈虎雛先生多位友人處獲悉,北京工商大學退休教師沈虎雛於2021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 杭州虞商聯誼會舉行沈樹根宣講活動
    12月19日下午,杭州虞商聯誼會邀請《阻擊英雄沈樹根
  • 長篇報告文學《築夢八步沙》獲評讀者出版傳媒年度十佳圖書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範武平)李學輝、楊先撰寫的長篇報告文學《築夢八步沙》自2019年5月由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後,一直受到讀者的喜愛,並被中國甘肅網聯合敦煌文藝出版社、蘭州文理學院共同推出品牌網絡音頻欄目《河西走廊FM》系列之《築夢八步沙》,得到了聽眾廣泛好評。
  • 評職稱個人自費出書和出書掛名有什麼區別?2020年出版費用會漲嗎
    出書的形式有很多種,最正常的是通過出版社出版,但就目前的出版形勢來看,個人想要出版圖書是很難的,國家為了保證圖書出版的質量,一再壓縮書號數量,所以除了知名作者的書和一些有學術價值及市場需求的圖書外,其他圖書要經出版社出版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
  • 【教育百態】教育是一種良心志業:在臺灣怎麼當老師
    臺灣從來沒有評職稱這回事,大家都是教師,沒有不同的職稱,若有也只是職務上的不同罷了。只要沒犯什麼大錯,每年薪資都會升一級的,也就是教愈久,薪資愈高,這個與你有沒有發表論文,有沒有上公開課都無關。  除了教齡,臺灣教師的薪金水平,還有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若是去研究所進修,取得碩士學位,就會一次跳3-4級;若取得博士學位,又會再跳幾級。
  • 有什麼資質可以出版
    最近諮詢關於十三五教材出版問題的老師特別多,但是對於哪些教材歸屬於十三五規劃教材,出版這樣的教材需要什麼資質,哪些出版社能出版。以上就是國家級十三五規劃教材的兩種情況,十三五規劃教材出版後封面上有十三五的標誌,另外新聞出版總署cip的界面也有顯示,可以用來評職稱加分,可以作為教師的一項職業生涯的榮譽。二、十三五規劃教材的出版途徑出版十三五規劃教材的出版社是要有資質的。
  • 掛名副主編多少錢,出版學術專著不是怕花錢,而是評職稱是否管用
    比如你寫的書稿是多少字,你寫的是哪方面的,對出版時間有沒有具體的要求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價格。當然你是要印刷多少冊,更會影響價格,所以這個問題需要先溝通過後才可以報價,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先讓作者填寫一個申報表,表格填寫好後,我們看過才可以合理的報價。
  • 裡德文化丨裡德志業-裡德裡面素食-元氣滿滿的西紅柿雞蛋面
    裡德志業-微觀營銷價值體現發自心,合眾力,通過裡德志業、裡德微店模塊的小眾銷售,將微觀營銷價值進行有效轉化,用以滋養裡德所有免費課程與公益性質的活動,以傳統文化燻修生命品味,以公益教育提升生命品質,聚焦立德樹人,打造更多健康、和諧、快樂的家庭。
  • 沈英走了!她是一團火,一生在燃燒
    宣傳部想到了開朗爽利、有著辣妹子性格的沈英。沈英來了,好像帶著一團火。很快,她就在自己身邊聚攏起一批攝影愛好者,這也是滄州最早的一批攝影者:楊長林、吳士勳、趙昌基……他們中,有的歲數比沈英還大,卻心悅誠服地稱她「大姐」。沈英則用帶著四川腔的普通話,稱他們為「作者」。在這些人中,今年72歲的於富華算是年輕的。
  • 馬上評|拿什麼保護和平臺「沒關係」的外賣員?
    馬上評|拿什麼保護和平臺「沒關係」的外賣員?韓某偉的家屬專門諮詢過律師,也被告知此類案件以前也有多起,騎手方多為敗訴。平臺選擇以眾包的方式與騎手合作,是現行法律所允許的。但是在這種合作方式下,騎手的權益缺乏保障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我們總不能說公眾的同情心是錯的,總不能說騎手當前的處境無法改變。零工經濟帶來的勞動者保護難題,是全世界範圍內的共同現象。
  • 知否原著:沈國舅為嫡長子親事焦頭爛額,張桂芬大笑三聲撒手不管
    妻妾間太平了,沈國舅卻又添了旁的煩心事。沈家嫡長子眼看就要說親了,這親事,卻不知飄在何處?可說到高門望族,誰家都知道高門嫡女張桂芬在沈家也沒過的多好,國舅府妻妾間鬧成了笑話,可見嫁入沈家並非一樁好親事,哪裡還肯結親?何況沈家又不肯屈就庶女。更糟糕的是,嫡長子是由妾室撫養長大的。新婦將會有兩個婆婆,一個是世家大族的高貴嫡母,佔了名分;一個是嫁姐夫為妾的姨母,佔了實際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