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郭沫若曾用16個字評價蒲松齡《聊齋志異》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小編認為這是簡單而不失真諦的最好評價。
蒲松齡的一部《聊齋志異》,為現代的影視劇行業帶來了多少經典作品。
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1925年香港版《胭脂》,再到張國榮、王祖賢版的電影《倩女幽魂》,再到最新上映的《美人皮》。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將近五百篇,內容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是愛情故事,全書大部分都是愛情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名篇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
第二種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作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齡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名篇。
第三種是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極具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等。
舊版《聊齋》的主題歌中唱到: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那心頭來。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愛!
的確如此,《聊齋》中那些敢愛敢恨的女妖們比一些虛偽的人更加可愛。
第一個經典愛情故事自然是寧採臣和聶小倩的故事。
主人公聶小倩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可惜紅顏薄命,生前只活到了十八歲,死後葬在浙江金華城北的荒涼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脅迫害人。
後來浙江書生寧採臣趕路住在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來謀害。在相處過程中,小倩被商量的採臣的正氣打動,決定告訴寧採臣真相,幫助採臣轉危為安。
寧採臣也不負小倩重託,幫助她逃脫妖怪的魔爪,並收留她侍奉母親和久病的妻子。小倩勤勞善良,深受寧家人喜愛。
小倩因為長期接觸活人,慢慢的變得和常人一樣。寧妻病逝後,小倩嫁給寧採臣做鬼妻,之後,又指點採臣除掉前來報復的金華妖怪。
幾年後,寧採臣考中進士,小倩也生下一子,寧採臣還納一小妾,小倩、小妾又各生一子,三個兒子長大後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根據《聊齋志異》這個故事改編的電影最經典的版本是《倩女幽魂》,其中張國榮扮演寧採臣,王祖賢扮演聶小倩。
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聊齋》中另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是連城和喬生的故事。
雲南晉寧人喬生為人講義氣,才華出眾。一個姓史的舉人為自己的女兒選女婿。
喬生雖然很窮,但很有才華,得到了史舉人的女兒連城的欣賞。
連城被迫與一鹽商之子訂婚,但不久得了怪病,要成年男子的胸肉做配藥才可以治療,並答應誰願意就把連城嫁給他為妻。於是喬生毫不猶豫地來到史家掏刀割掉自己胸口的肉。但連城的病好後,史舉人食了言,沒有把連城嫁給喬生。
沒過幾個月連城竟死了。喬生前去弔唁,也悲痛過度而死。在陰間,兩人重逢。喬生在朋友的幫助下和連城雙雙還魂。
哪知鹽商賄賂貪官,把復生的連城判給了他家。連城在鹽商家不吃不喝,並要上吊,鹽商沒有辦法,只好放連城回家。最後,喬生和連城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些愛情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真可謂是人鬼(狐)情未了。
蒲松齡的一生都在科舉中度過,然而命途不濟的他至死也未謀得一官半職,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不少諷刺當時的制度的作品。
在《聊齋》中就有《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故事。
王子安,是東昌府的名士,但屢次科考不中。一次,他考過試後,眼巴巴地盼著考中的消息。快臨近發榜時,他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後睡在臥室裡。
忽然有人喊道:「報馬來了!」王子安踉踉蹌蹌地爬起來說:「賞十千錢!」家裡人因為他醉了,騙他安慰他說:「你只管睡下,已經賞了。」王子安才又躺下。一會兒,又有個人進來說:「你考中進士了!」王子安自言自語:「還沒去京城殿試,怎麼中了進士?」來人說:「你忘了嗎?三場已考完了!」王子安大喜,跳起來大叫著說:「賞十千錢!」家人又像上次那樣哄著他睡下。
又過了一會兒,一個人急急忙忙跑進來說:「你已點了翰林,跟班在這裡伺候!」王子安一看,果然見兩個人在床下拜見,衣著都很整潔。王子安又大叫賞給跟班酒飯。家人又騙他,心裡暗笑他醉得太厲害。過了很久,王子安自己想,既然做了大官,不可不出去誇耀誇耀,便大叫跟班。叫了幾十聲,卻沒人答應。家人笑著說:「你先躺著,我們去找他們。」又過了很久,跟班果然來了。王子安捶床跺腳,大罵跟班:「蠢奴跑哪裡去了!」跟班發怒地說:「你這個無賴!剛才不過是跟你玩玩罷了,你倒真的罵起來!」
王子安大怒,從床上一躍而起,去打跟班,把他的帽子打落了,王子安也跌倒在地。他妻子走進來,扶起他來說:「怎麼醉到這種地步!」王子安說:「跟班可惡,我所以懲罰他,怎麼是醉了?」妻子大笑著說:「家裡只有我這個老婆子,白天為你做飯,晚上替你暖腳,哪裡來的跟班,會伺候你這把窮骨頭!」
孩子們都笑了起來。王子安這時酒醉也快過去了,忽如大夢方醒,一下子明白了剛才的事都是假的。但還記得跟班的帽子掉了,忙去門後尋找,果然找到了一頂像茶盅那樣大小的纓帽。大家都很驚疑,王子安自我解嘲說:「過去有人被鬼揶揄,我現在則是被狐狸戲弄了!」
通過夢中的描寫,表現出了王子安對科舉的熱衷以及對名利的渴望,而對王子安酒醒之後的描寫主要顯示出了他那種深陷於科舉夢中終究夢想破滅的無奈。
另外一個故事是葉生。河南淮陽有個姓葉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詞賦,在當時首屈一指;但是命運不濟,始終未能考中舉人。
恰巧關東的丁乘鶴,來擔任淮陽縣令。他見到葉生的文章,認為不同尋常,便召葉生來談話,結果非常高興,便讓葉生在官府讀書,並資助他學習費用;還時常拿錢糧救濟他家。到了開科考試的時候,丁公在學使面前稱讚葉生,使他得了科試第一名。丁公對葉生的前途寄予極大的希望。鄉試考完,丁公要葉生的文稿來閱讀,拍案叫好。沒料想時運限人,文章雖好命不佳,發榜後,葉生仍舊名落孫山。
沒過多久,葉生病倒在床上。丁公經常送東西慰問他;可是葉生服用了一百多副藥,根本不見效。
葉生病癒後,丁公回到家,讓兒子拜葉生為師。丁公子考中了進士,被授部中主政。上任時帶著葉生,並送他進太學國子監讀書,與他早晚在一起。過了一年,葉生參加順天府鄉試,終於考中了舉人。
葉生到家下車,看見自己的門戶很蕭條,心裡非常難過。他慢慢地走到院子裡。妻子正好拿著簸箕從屋裡出來,猛然看到葉生,嚇得扔了簸箕就走。葉生悽慘地說:「我現 在已經中了舉人了。才三四年不見,怎麼竟不認識我了?」妻子站在遠處對他說:「您死了已經很久了,怎麼又說顯貴了呢?之所以一直停放著您的棺木沒有埋葬,是因為家裡貧窮和兒子太小的緣故。如今兒子阿大已經成人,正要選擇墓地為您安葬。請不要作怪來驚嚇活人。」葉生聽完這些話,顯得非常傷感和懊惱。他慢慢進了屋,見自己的棺材還停放在那裡,便一下撲到地上沒了蹤影。
葉生的故事以更凝重的筆觸,深入到葉生屢試不第的痛苦心靈。
他「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名落孫山。好容易遇到知己,雖預試奪魁,但省試落榜,這在他已十分痛苦的心靈上,又蒙上了有愧於知己的陰影,終於痛上加痛,飲痛身亡。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品。《聊齋志異》問世後便風行一時,模仿之風亦是盛極一時,主要有沈起鳳的《諧鐸》、和邦額的《夜譚隨錄》、浩歌子的《螢窗異草》、袁枚的《新齊諧》等。這些作品大都是模仿《聊齋志異》的形式,但是畫皮難畫骨,沒能學到其精髓。
《聊齋》流行之後,也形成了蒲松齡文化,簡稱蒲文化。除去在電影電視劇上的影響。近年來,根據《聊齋志異》改編的劇種是幾乎涉及全國主要劇種,且成績斐然。五十年代,根據《畫皮》改編的河北梆子《畫皮》,曾經風行一時。1959年,根據《冤獄》改編的花腔《花燈記》曾進京匯報演出。1979年,國慶30周年獻禮演出的劇目中 呂劇《姊妹易嫁》、越劇《胭脂》均獲得創作一等獎。
在蒲松齡的家鄉淄川,當地人民政府將蒲松齡故裡川區洪山鎮蒲家村改建為組群式旅遊勝地。該園面積360餘畝,園內有蒲松齡藝術館、狐仙園、石隱園、滿井寺、觀狐園、柳泉、松齡墓園、聊齋宮等景點。
好的作品就是如此,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你最喜歡哪一個聊齋故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