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段感情、三種命運,《美人皮》故事背後的深刻人性命題

2020-09-04 舟飯


最近上映的網絡大電影《美人皮》改編自《聊齋志異·連城》。聊齋的故事結構不複雜,這篇也不例外。

貓妖被道士追殺受重傷,在野外被書生所救,愛上了這個正直的書生。但書生卻與大小姐連城兩情相悅,互相引為知己。貓妖認為書生一定是因為大小姐傾國傾城的容貌才如此死心塌地,於是設計讓自己和大小姐交換了皮囊,誰知書生愛的是大小姐皮囊之下的靈魂,最終還是認出了貓妖皮囊下的大小姐,真心不改。

聊齋裡的故事,向來講的是鬼故事,說的卻是人心。

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美人皮》這部電影,簡單的故事背後,卻藏著怎樣動人的情感線和惹人深思的人性。


01.兩段感情

  • ①貓妖對書生的全心全意,悲慘一生的唯一救贖

貓妖賓娘身為妖族,從小就被道士追殺,母親和哥哥更是早已死在道士的劍下。她孤身在這世間掙扎求存,見過無數好色之徒的醜惡嘴臉,其中更有不少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在她眼裡,人類早全是偽善的,但這時她卻遇見了真誠正直的喬生。

貓身時,她被路過的書生救下,才沒有變成孤魂野鬼;人身時,面對荒廟裡的小混混,是書生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保護了她。

書生擔心賓娘小女子孤身一人趕路危險,執意要帶她一起上路好照應她。在客棧,書生提出:「只開一間房」,賓娘本來殺意已起,卻又聽到書生是因為盤纏不夠只能開一間房,打算讓賓娘住房間而自己睡大堂,於是賓娘眼神又柔軟了下來,嘴角勾起溫柔的微笑。

賓娘又一次試探誘惑書生,發現他真的是像表現出來的那么正人君子,於是徹底放下戒心,被他正直高尚的人格深深吸引。

賓娘從小缺少愛和關懷,自然會缺乏安全感、性格多疑。但這樣的人卻很容易愛上對自己好的人。自己長期苦苦硬撐,突然遇見溫柔,所有的防線便會瞬間潰敗,再也撐不住偽裝的堅強。那感覺就像「世間險惡,而他是唯一那束光」

當然這樣的心態也容易「將善意誤解成愛」。

喬生對賓娘的照顧,很可能只是出於自身的善良和較高的道德準則。但這一點點善意,對一直泡在世間險惡中的賓娘來說,意味的太多、太重,以至於讓她緊緊地抓住這一絲善意,當作黑暗一生中唯一的「救命稻草」,毫無保留地動了心。


  • ②書生和大小姐互為知己,兩情相悅的精神之愛

喬俊昱是個有才卻潦倒的書生,一直懷才不遇,卻偶然發現大小姐連城的手絹上繡著自己的詩畫,栩栩如生、頗有趣味。

「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古代諸多賢人豪傑,向來把知遇之恩看得比什麼都重,更何況是來自嫣然一笑的佳人的相知,自然更是死心塌地。

大小姐連城美貌傾城,無數人追捧她的容顏,唯獨喬生是欣賞她與自己志趣相投、能讀懂自己筆下詩句中的意境。鬧市中在連城遭到騷擾時挺身相救、連城病重時毫不猶豫地生生剮下胸前一錢肉給連城做藥引……有才氣的他、正直的他、痴情的他,都讓連城愈發明確自己對喬生的愛意。

皮相之美脆弱易逝,經不起歲月的考驗。包括王公子在內的世人,對連城的追逐,都是建立在皮相上的愛情,顯得廉價而不穩定。喬生對連城內心的欣賞,才給足了連城安全感。


喬生對連城,是「世人皆愛你美麗的皮囊,唯獨我讀懂了你獨特的靈魂」;連城對喬生,則是「世人看不見你的才華,但我讀你、懂你、欣賞你的才氣。」


心理學上有一個「心理可見性原則」。當我們在一段關係中,感覺到自己「被看見」,那我們就極有可能愛上對方。如果對方欣賞自己的點,正好與自己「自傲」之處不謀而合,我們就會感覺靈魂被「看見」了,認定對方就是與自己深度契合的此生知己。

喬生和連城,就正是這種兩顆心靈彼此相遇相知、無關外表和家境的知己之愛。

書生透過連城傾城的容貌,看見她與自己志趣相投的靈魂;連城透過書生潦倒的家境,看見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凡的才氣。兩顆心,只有先透過外表彼此看見,才能有機會彼此走進、彼此擁抱。


02.三種命運

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提出,塑造人物形象時,往往分為扁形人物和圓形人物。

扁形人物往往標籤化、類型化,具有鮮明的道德傾向和善惡觀念,比如本片中的書生喬俊昱和紈絝子弟王化成。而圓形人物的形象便更加多面立體,要麼亦正亦邪、從不同的角度看去有著矛盾複雜卻又真實的人格特性;要麼隨著情節推進、故事發展,人物也隨之變化、成長。前者又被稱為「複雜型人物」,比如貓妖賓娘;後者也可稱為「成長型人物」,比如道士顧仕傑。

美人皮中的幾個主要角色,居然也佔盡了這些人物類型,隨之有著不一樣的命運,帶給了我們不同的啟示。


  • ①扁形人物:書生——讀聖賢書,行聖賢事

野外救貓,此為善良;荒廟裡不顧自身安危英雄救美,此為正義;面對貓妖的誘惑他堅守底線、坐懷不亂,此為正直;為了給前任縣令扶靈散盡家財,此為重情重義;為了救大小姐他自願割下胸前肉,此為痴情


書生這個角色,是極度的「善」,身上充滿了無數正面特質,卻找不出一絲缺陷。甚至有人會覺得書生太過迂腐守舊,完美得不太現實,但這不正是古代讀書人飽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精神本色嗎?沒有反面的人物也許不夠真實接地氣,但出現在文藝作品中,卻是用來表現創作者對於美好人性的讚頌和推崇。書生這個「完美的聖賢讀書人」,也正是飽受儒家思想浸染的蒲松齡,對人性之善最美好的嚮往。


  • ②複雜型人物:貓妖——冷血殺戮,卻又痴情

貓妖賓娘本可以吸收日月精華修煉,但卻殺人無數、吸收精壯男子的精血只為修煉成仙,但她殺的又皆非無辜之人,在心愛之人喬生遇到危險時也多次出手相救。

為了獲得連城的皮囊,賓娘哄騙連城配合自己的計劃固然體現了妖狡猾的一面,可是「一切皆由情起」,她痴情的樣子似乎又和普通人類女子並無區別,最後更是獻出自己修煉多年的內丹只為拯救喬生的生命……

賓娘的身上,善惡立場實在是難以界定。

妖,在所有故事裡似乎都應該是「惡」的化身,但這部劇裡的賓娘卻又間或閃爍著幾星人性的光輝,讓人無法簡單地下定義判定善惡。

賓娘這樣的複雜型角色,展露的正是最真實最複雜的人性,反映了最普遍的現實——人性的底色便是善惡交織,驅動我們一切行為和選擇的,不過是內心的欲望。在這人生的各種抉擇中,如何不被欲望控制、如何忠於內心的良善,正是我們應該從這部影片中獲得啟示去思考的命題。


  • ③成長型人物:道士——斬妖除魔,惻隱猶豫

道士顧仕傑對貓妖窮追不捨,似乎把捉殺貓妖作為此生唯一的任務。他如此執著,除了降妖除魔的職業使命外,其實也是出於一己私慾。

多年前,道士的妹妹愛上了貓妖的哥哥,然而道士認為人妖殊途,一定要拆散有情人,並且要降伏貓妖的哥哥。道士的妹妹兩難之下,只能拉著自己的愛人雙雙殉情,從此這也成了道士心中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道士心中會有悔恨和愧疚嗎?我們不得而知。但他終歸是把一切轉化成了對賓娘一家的殺意和仇恨。

本以為他作為「不懂愛的法海」,只是個普普通通的配角,沒想到臨近結局時的轉變卻讓他這個人物一下子飽滿立體了起來。

明明一直追殺賓娘,看了她對書生如此痴情,道士竟也有所動搖:「你隨我回去修煉,不久便可脫胎成人,到時候自有深情的男子來愛你」。不禁也讓人浮想聯翩:他口中的「深情的男子」是不是指自己?貓妖最後決心為了救喬生獻出千年丹元時,他也是下意識地阻止:「你知不知道這樣你修為全廢?」

這就是「成長型人物」的人格及道德觀隨著劇情發展而變化的過程——原本冷冰冰的道士,最後居然也變得有了些人情味;原本為了一己私慾對賓娘一家趕盡殺絕,最終也終於被他人真摯的情感打動,喚醒了心中的惻隱之心,做出了更為良善的選擇。

如果說書生純粹的「善」是理想,貓妖的「善惡交織」是現實,那麼像道士這樣,從善惡的混沌現實中,一步步地更加趨近於理想的善,便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成長。


03.人性命題

蒲松齡筆下的聊齋故事,向來離不開「純真愛情、美醜對照、勇敢鬥爭」三大主題,《聊齋志異·連城》和由它改編而來的《美人皮》也不例外。


  • ①精神之愛勝過皮相之愛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葉芝《當你老了》

賓娘一直以為喬生愛上的是連城的容貌,處心積慮得到了連城的皮囊想騙書生與自己私奔。誰知書生卻憑藉繡著詩畫的手帕,認出了此時貓妖皮囊下的真連城,對連城的情意並不因她皮囊的改變而變化。


再好的皮相,也有年老色衰的時候;再鼎盛的家世,也有著家道中落的可能。皮相和錢財易逝,唯有精神永恆。世間最真摯的愛情,情愛皆有心起,與容貌身世皆無關係。情一往而深,令「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正如同喬生對連城的真情告白:「無論青絲白髮,都取代不了情意相投的心志。」

賓娘對喬生連城兩人感情的誤讀,其實也是很多當代人對愛情的誤解。從什麼時候起,「愛」這個美好的字眼被附加上了那麼多的外在條件,變得不再純粹?

正如同亦舒所說:「 人成長之後,愛一個人,不再愛他的五官皮相,而是愛他無形無相的氣質。」連城、喬生和賓娘的故事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跨越皮相的美醜,去讀懂、愛上另一個靈魂。在「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越來越少見的如今,對於關係越來越「速食」的當代人來說,這樣真摯的情感無疑是一種啟示與引領


  • ②比妖魔鬼怪更可怕的,是人心

蒲松齡的大部分故事中都會有這麼一個反面角色,他身上體現了人性沒有底線的邪惡一面,《美人皮》中,這個角色就是紈絝公子王化成。

他的出場就讓人感覺不適。言語輕佻,在公共場合調戲連城和賓娘,還仗著自己父親的權勢威脅正義群眾。面對連城的拒絕,他就讓父親強行與連城家裡定親;而當連城病重,他完全捨不得用胸前肉去救她,更是放話:「快死之人,不救也罷」,不管她的死活。

如此風流成性、無情無義之人,再對比貓妖賓娘為了心愛之人不顧一切的付出,不禁讓人感慨:有時候人可能比妖更可怕、更無情。

「美醜對照」這一母題在《美人皮》中的體現,一是妖醜陋嚇人的外表與人美貌端正的容顏的對比,二是懲惡揚善的行為準則、有著人性閃光的美好心靈與人毫無底線、不知廉恥的醜惡一面的對比。兩相美醜對比之下,進一步揭示了主題:我們不能以外表評判定善惡。社會中,那些外表堂堂,內心卻毫無下限的人應該得到我們的警惕和抨擊。


  • ③敢與惡勢力鬥爭、感化眾生的,也是人心

蒲松齡活在明末清初,在聊齋故事中常用極惡的人性來影射抨擊統治階級的醜惡黑暗。有黑暗的統治階級,與之對應的,也有敢於反抗的鬥爭者。在《美人皮》的故事中,若說王化成是那個被豎起來打的靶子,那麼喬生就是那個敢於抗爭的理想典型。

王化成仗著自己父親是縣令,在公共場合胡作非為;喬生無權無勢,卻不畏強權,要與他對簿公堂,這是喬生與不公現實的鬥爭。世間渾濁,世人瞧不上沒有功名、清貧潦倒的書生,但書生仍保持本心,不改創作詩文的熱情,同時不為美色所惑潔身自好,這是他與自身欲望的鬥爭。


與外界的黑暗鬥爭需要勇氣,與自身內心的陰暗想法鬥爭更需要勇氣。喬生戰勝這兩重挑戰,形成了近乎理想化、正直崇高的人格。本來殺孽深重的貓妖,也被喬生身上閃光的人性感化,多了些柔情,少了些殺氣,甚至決心為了喬生不再殺生。

從一個賣畫為生的潦倒書生,到收穫了真摯的愛情,喬生的命運最終通過抗爭得到了改變。這樣的結局也體現了聊齋故事背後,對鬥爭者這種理想化人格的嚮往和「善有善報」的樸素價值觀。


寫在最後

郭沫若曾評《聊齋》「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聊齋故事中的人和妖,都有著極高的理想性,其中透露的是蒲松齡對人性的的思考。 人都愛讀故事,這無可厚非。但如果讀罷聊齋故事,腦海裡只留下了書生和女妖之間香豔故事的刺激、鬼怪誌異的獵奇,那你可能真的沒有讀懂《聊齋》。

《美人皮》這部電影也是一樣,飾演大小姐連城的張馨予確實美貌動人,貓妖賓娘誘惑青年男子作為獵物的幾個場景確實惹人浮想聯翩,閨蜜倆為了搶男人易容心機的故事也確實夠奪人眼球……但希望此文,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劇情以外的思考,思考《聊齋》系列鬼故事的背後,蘊含著的深刻人性命題。


希望世上能有更多透過皮相、直抵心靈的真摯愛情。

希望世上能有更多在欲望中掙扎,最終卻選擇了良善的人心。




停止思考,世界便失去了色彩。本文由原創,關注我,帶你從心理學的角度觀察人間,讀書觀影,尋找更好的自我。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光影中的《美人皮》:鬼怪陸離中流淌著人性光輝
    電影《美人皮》就在玄幻敘事中明顯地體現了這一點。著實佩服蒲松齡老先生的述事手法,以鬼怪表達人性,昭示了人世間無論如何荒誕卻終究要歸於正途的深刻道理。或許,這也是懷才不遇的老先生內心的一種體悟和期望。《美人皮》取自《聊齋志異·連城》,書寫了喬生與連城歷盡磨難卻始終深厚純淨的愛情,哪怕人間與地獄的隔閡,哪怕生離死別的痛楚,都無法磨滅兩個凡人俗胎的忠貞之愛,最終如願共度人間盛景。《美人皮》對原著改動很大,於人物設計和故事脈絡之間添加了許多枝節與玄幻,使得整個故事更加豐滿,場景更加震撼,脈絡更加繁茂,觀來一是多了十分過癮,多了八分震撼,多了六分感動,多了三分誘惑。
  • 《琉璃美人煞》用最美的愛情,書寫了一個命題:和命運抗爭
    當文化與文化的碰撞後,故事在十四郎的筆下流淌。《琉璃美人煞》是十四郎的代表作,也是仙俠三大經典之一,十年來吸引了一茬又一茬的讀者。《琉璃美人煞》讓無數作者念念不忘,是因為書裡極致的情感。琉璃美人,是阿修羅,是天河織女,也是今生的褚璇璣。她從白帝輾轉到鍾敏言,最後終於看清身邊人禹司鳳的心意。十四郎善於編織故事。從天上到人間,再到黃泉,歷經幾世輪迴,無論身份如何變化,有一個人一直愛褚璇璣為生命。他有一腔深情,也有著直抵人心的眼睛。他不畏艱難,只為找到自己的愛人。他經歷了對方的忘記、無視和不回應,仍然獨自付出和守候。
  • 美人皮:一場痴情苦戀的愛情和反轉複雜的人性
    催人淚下,沒有甜言蜜語的山盟海誓,卻照亮了黑暗的地府,閃耀著人性的光芒:用情至極,為情獻身。試問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如此痴情、深情、長情的有幾人?當愛情成為一種交易、一種工具時,人類已經沒有真愛,只剩下冷冰冰赤裸裸的利益關係。
  • 我只為一人牽動了心弦——夜觀《美人皮》有感
    看了簡介:《美人皮》由蒲松齡原著《聊齋志異.連城》篇改編,因為正好有騰訊視頻VⅠP資格,索性認真的看完,寫點感想與友友們分享!讓人意外的是,王化成出現在喬生的背後,一劍刺入了他的背部。嬪娘見此,奮起將其殺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曾經有幾次在王生的挑釁滋事的情形下,貓妖嬪娘都沒有下重手,只是給他小小的教訓而已。沒曾想,壞人就是壞人,放過壞人有時也是在害人。
  • 《美人皮》之愛情終極考驗:美麗的皮囊or有趣的靈魂?
    執筆描一幅美人皮。《美人皮》改編自《聊齋志異》中的《連城》和《畫皮》。史孝廉有女,字連城,工刺繡,知書。蒲老先生對連城的美貌並沒有刻意描繪,電影將她的美無限拔高,而電影的點睛之筆是為這部故事增加了一隻貓妖。身負重傷的貓妖賓娘為善良的喬生所救,她以身相許來報恩,卻被喬生拒絕。喬生的善良與真誠徹底打動了賓娘,她甚至可以為了他忘記仇恨,忘記修為,只在人間做一個簡單的女子。
  • 《人性的枷鎖》:4段既真實又殘酷的愛情,揭示4種不同的感情模式
    在這本書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菲利普的四段愛情故事反映出的真實人性。怎麼說呢,這是一個四十幾歲的女人和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夥的愛情故事。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認為,在這段感情中,女方應該是更懂事,更包容男方,而男方會想依戀母親一樣對待女方。然而事實完全相反。威爾金森完全沒有作為四十幾歲女人該有的成熟和認知,她對男人的認識似乎只停留在外表。
  • 從電影《美人皮》看蒲松齡《聊齋志異》影視改編作品的共性
    和四大名著相比,《聊齋志異》中的故事篇幅短小卻不失精煉,文中塑造的各色人物性格鮮明,形象飽滿,情節一波三折,建構完整,這使得其多次被搬上大屏幕。 近期,由韓棟、張予曦、王藝瞳主演的電影《美人皮》上映,11個小時破千萬點擊量,掀起了一批聊齋IP解讀熱。
  • 《美人皮》再現聊齋故事,傳統文化IP 改編的「平衡之術」
    最近網絡電影《美人皮》在騰訊視頻獨家播出,由韓棟、張予曦、王藝曈等主演,這個改編自《聊齋志異·連城》的故事,就在保留原著的基礎,力求在結構布局上讓故事更出彩,在主旨表達上貼合現代語境,截至目前獲得了5839萬次的播放。作為一部網絡電影,《美人皮》對傳統文化IP的演繹,或可給我們一些新的思路和啟示。
  • 《美人皮》:愛的最懵懂的貓妖,竟是全片中真正擁有愛情的人
    尤其是關於愛情這個部分,他的筆下,有不少的窮書生跟富家小姐,相知相許,相愛相守的美好故事。前有窮書生巧遇女鬼聶小倩為愛犧牲,成全對方再世為人;後有喬生跟富家千金史連城的生死相依,不離不棄。今天,咱們來說說新近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連城篇》的電影《美人皮》。作為一部以愛情為底色的志怪小說,其實,更像是知己情。
  • 《聊齋志異》喬生娶兩妻,《美人皮》兩女人卻反目,古今情感對比
    張愛玲男主設定大不同在《美人皮》中,喬生的設定是一個特別專情的人。三人關係《美人皮所以,美人皮裡的貓妖才會設計,想當愛情裡的那個唯一角色。而在改編的電影《美人皮》裡的喬生,是一個至死都愛一人的情痴。可以看出,古今愛情觀的變遷,讓藝術的主調也會隨之改變。
  • 《我們的幸福時光》:一縷時光、兩段人生、三種救贖
    1.不同的兩段人生,相似的人生感受:被命運拋棄的人,活著有多麼痛苦。2.三種救贖:從「一心求死看似地球兩極的人,卻被命運拋到了一起,一同走上尋求自我救贖的道路。周四上午10點到11點,有貞和尹秀永遠隔著一張桌子談話,此間他們經歷了寬恕他人、自己和尋求寬恕等一系列的寬恕行為。正是寬恕的力量,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使他們得到了釋懷,度過了「我們的幸福時光」。
  • 聊齋系列《美人皮》|改編志怪小說後的現代愛情觀:一世一雙人
    電影《美人皮》是《仙劍奇俠傳》的導演麥貫之執導的一部以愛情為主線的奇幻懸疑電影。此部電影借鑑了多部影視作品,對原著進行很大的改動。可以說是借著傳統故事皮,結合多部影視作品,對聊齋中的故事進行了新的詮釋。
  • 《麥肯錫高效閱讀》|讀《聊齋》看《美人皮》,透過妖心讀人心
    最近電影《美人皮》上映,影片內容根據《聊齋志異 連城》改編。劇中,貓妖因被喬生所救,心生愛慕。而喬生因與史家姑娘連城彼此傾心,一再拒絕貓妖。貓妖為得到喬生的愛,而心生怨念,與連城換皮,卻仍不得喬生所愛。最後,用自己千年的修為,換回喬生與連城的命,自己做回了一隻小貓。
  • 「她」時代的女色正劇《美人皮》:身、技、裝
    聊齋鬼故事中,《畫皮》應該是最有名的了。其實《連城》一篇也很不錯,它講的是史連城(女)與喬俊昱(男)情定終身,因死而生的女妖故事。1.身體:歷代觀看文化都需要美人皮相在古人看來,身體是肉體和魂魄的集合體。當喬生的肉體和妖貓的媚魂遭遇,「身體解放」故事就很浪漫+驚悚——精彩了。女主角的身材要夠好看。以中國女性影像史其實就是一部身體解放的歷史。
  • 《許三觀》賣血的背後,對關係,人性,金錢的三重思考
    影片講述的是身處社會底層的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來度過一系列人生危機的故事。雖說是一部喜劇片,看完感覺到的卻是沉重。許三觀樂觀、抗擊打的背後,其實是貧窮人對於社會的抗爭,這也讓我們對關係,人性,金錢有了更深的思考。
  • 「射鵰三部曲」中,印象深刻的5段感情,最刻骨銘心的還屬郭襄
    「射鵰三部曲」中,印象深刻的5段感情,最刻骨銘心的還屬郭襄!文/無計讀書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愛情作為這個世界中亙古不變的主題之一,是因為在此基礎上人類才得以繁衍和進化。同樣也有一段感情,跨越了「神鵰」和「倚天」,就是楊過、郭襄、張三丰。這段感情不顯眼,但是細心的人一眼就能看到,敏感的人更是一看就痛徹心扉,特別是對於有一些生活閱歷之後依舊保有赤子之心的敏感人士。
  • 《美人皮》:一對姐妹愛上同一個男人,反目成仇從開篇就已註定
    看了最近上映的《美人皮,尤其是不要與人類談感情,所以在沒有遇到喬俊煜之前,貓妖賓娘不過是一個為了修煉羽化飛仙而到處吸人血的冷血貓妖而已。,越會激發一方強烈的佔有欲,為了能和喬俊煜廝守在一起,賓娘謊稱自己前往晉寧投親,賓娘期望用這種合理的理由能夠與喬俊煜一路相隨,指望用這段趕路的時間培養感情,然而喬俊煜並不為其所動。
  • 《隱秘的角落》落幕:看透人性,遠離身邊這三種人
    為了掩飾罪惡,他一次又一次伸出黑手,取人性命。如果你身邊有這種從不發脾氣的人,一定要當心,人之本性,刻意隱忍的背後,必然是更強烈的報復。03人格分裂,兩副面孔張東升之流的第三個共性,是人前人後兩副面孔。
  • 貓妖化人愛上窮書生,為得真心不惜換皮囊,電影美人皮的3層隱喻
    改編之後的《美人皮》和原著《連城》其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原著中,連城傾慕喬生才華,兩人因絹繡畫和詩文走到一起,這點和電影一樣。一張動人心魄的「美人皮」下,又藏著怎樣的隱喻呢?《美人皮》也讓賓娘的故事更豐滿、人物形象更立體,讓看似濫殺無辜的貓妖,有了自己的情非得已。
  • 從《遠大前程》看狄更斯如何挖掘人性善惡,探析人性的愛與本真
    但這段戀愛煩惱明顯大過快樂,人已垂暮,經歷了社會的黑暗,婚姻的不幸,使得狄更斯對感情的體味更加深刻。但實際上狄更斯向我們展示了一副廣袤的社會圖景,一疊沉重的人物關係,一片曲折離奇的命運原野,一次挖掘人性善惡的過程。狄更斯的筆觸厚實,思維靈動,邏輯縝密,同時不乏豐富的想像力,他將我們置身於一葉扁舟之中,隨之流動,讓我們跟著人物的命運走,在慨嘆被觸動的同時,也受到精神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