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彌留時將「軍功章」交予後人,「對不起,要讓您老失望了」

2020-11-22 京牌攝影人

「爸爸,我要玩這個。」徐華在整理行李時,幾枚軍功章不小心被女兒發現,他索性全部拿出來擺在她面前講起太爺的故事。然然聽得似懂非懂,根本顧不上爸爸侃侃而談,小手一直抓著觀望。這些生了鏽的章是親人從軍的見證,現在女兒病危,他只能將最寶貴的東西帶在身邊害怕弄丟,女兒在哪兒看病,家就在哪兒。

徐華看著這些軍功章,回憶起爺爺一邊端著長煙鍋吐著煙圈,一邊精神抖擻地講著他當年從從軍到回家務農的經過,徐華仿佛看到了爺爺大半生的人生經歷……這是他童年最深刻的記憶。從小和爺爺在甘肅相依為命的他深得爺爺的喜愛,老人彌留之際將畢生的驕傲留給徐華,並告訴他繼續傳給後人,這是他用命換來的家族榮譽。

「可是我要辜負爺爺了,他的後人現在生死未卜。」徐華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著,直到結婚後帶著老父老母到河北省高碑店市工作生活,他每半年回一次老家打理爺爺的老房子。2020年11月3日,徐華陪著女兒在京治病7個月,他得知女兒需要長期和病魔做持久戰時,索性回了一趟老家,帶上了老房子裡最珍貴的紀念物返回北京的醫院。

2020年4月,然然的奶奶帶她回老家甘肅祭奠祖輩後不久,然然在河北先是發生積食,後又感冒並伴有發燒。輸液幾天後然然退燒了,一家人以為沒什麼大問題。2個月後,然然又出現高燒不退,到縣城看病抽血後,醫生建議到上級醫院。市醫院的醫生懷疑是白血病,建議去北京治療。徐華加入了一個病友群,他發現去北京治療不見得能排上床位,而且費用很貴,由於家裡底子薄,夫妻倆不得已讓父母帶著孩子輾轉到西安兒童醫院。然然經過骨穿等一系列檢查後,於7月8日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白血病

「我和丈夫聽到結果抱頭痛哭,這種小概率事件怎麼就發生了呢?明明那個活蹦亂跳的女兒前陣子還好好的,怎麼會突然被查出患上血癌。我明白孩子正是需要父母的時候,藏起痛苦,收起悲傷,撥通了視頻。視頻那端的然然臉色蠟黃,沒有血色,渾身無力躺在床上。即使做好了所有的心理準備,我在看到孩子那一刻泣不成聲!」然然媽媽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那種穿心的痛還歷歷在目。

「然然乖乖的,馬上你就能見到爸爸媽媽了,回來以後我們找醫生阿姨治好病,你就不疼了。」徐華安慰著女兒,但他不知道,漫漫長路,小小的她還能堅持多久?一番周折後,然然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行治療。化療、骨穿、抽血,一項項檢查都讓然然疼痛不已,虛弱不堪的身體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針眼,蒼白的小臉上掛滿了淚水。目前化療才進行到第四療,期間然然因為咳嗽肺部發炎,不定時還需要霧化治療。

短短四個療程已花費17萬,再加上外購藥和日常開銷已經有23萬之多。醫生說:「目前做化療先看效果,如果效果不理想,打不掉殘留的癌細胞就只能移植,移植得準備50-70萬。」這對於徐華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大女兒要上學用錢,奶奶腿腳不方便還有眼疾,還有然然不可預估的治療情況。他開始走上了四處借錢的道路,身邊的人有的勸他不要人財兩空,有的鼓勵他挺住。「這麼可愛懂事的孩子,我必須堅持住,我們將然然帶到這個世上來,就絕不會放手,沒有其他選擇。」徐華望著窗外說道。

妻子在醫院照顧孩子,奶奶負責日常生活,爺爺在老家撿廢品、打零工,而徐華白天在家做飯送飯,晚上就去扛水泥補貼家用。生活的重擔壓彎了他的腰,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然然奶奶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我知道兒子最近特別累,他回來總是一句話不說,即使再累,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讓孩子活下去。」

「媽媽,我還能治好嗎?是不是花好多錢,要不還是算了吧,我不想你和爸爸那麼辛苦,我們把錢留給姐姐上學用吧。」然然媽媽回憶說:「女兒很認真對我說,我都愣住了,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一把抱住然然,身為母親,我怎麼可以眼睜睜地看著孩子離開我!」

2020年10月底,徐華得知然然需要移植進倉後坐上了返回甘肅老家的火車。一路上,徐華想著把在老家的父親接到北京陪著孫女堅守生死線,另一方面是收拾老房子的東西,然後祭拜爺爺。臨走時,徐華對著爺爺的老房子深深地鞠了三個躬:「爺爺,願您老保佑後人延續您的榮譽。」一家人綁在一起共渡難關,希望換回女兒的一條「小命」,即便這樣,在巨大的治療費缺口面前,這個家庭還是無能為力。

每一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希望,骨肉相連,情濃於水。如果您願意幫助這個家庭,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該項目由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發起,在民政部指定的網際網路募捐信息平臺「輕鬆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所有。詳情請關注「輕鬆公益」平臺動態。監督電話:010-58138033。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臺搭橋,發布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公益項目。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

相關焦點

  • 縣衛健局: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10月27日,縣衛健局對衛健系統內抗美援朝老兵們進行走訪慰問,為他們送去了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勳章和慰問金。得知組織要來送紀念勳章,一大早上,抗美援朝老兵陳國華就到了院子裡等候,看到局裡來的同志,陳老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在陳老家中,黨建辦幹部與他促膝交談,傾聽老人講述當年投身革命報國的往事,動情之處,陳老向大家展示了一枚枚珍藏的軍功章,把大家的思緒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
  • 鄉村老兵郭之中(小小說)
    趙利民 根據薛吉忠老師講述的村裡老兵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謹以此文獻給戰功赫赫的共和國老兵們。之所以稱謂老,一是他今年已經九十八歲高齡,還精神矍鑠,思路清晰,是我們村裡目前年齡最大的老壽星;二是他一生兩次當兵,軍齡時間相當長。 郭之中,自小家境貧寒,衣不蔽體,父親常年在陝西打工,有家難歸。母親被惡人霸佔,躲藏不露。他,孤苦伶仃,常常沿街乞討,飢一頓飽一頓地艱難度日。小小少年就頂人拔兵去了運城,在閻匪謝克儉的部隊混口飯吃。
  • 老兵的風流
    你說早了,當年不管不顧的生牤子,如今可不中了,屈指算來有四十幾個年頭,當初的小軍墾現在老了。我問你家中還有什麼人?你說有兩個兒子,大小子在電廠當司機,小兒子在農場開「康拜因」,老伴嘛,「地下工作者」,撇下我先走了幾年。
  • 有一種遺憾叫「老兵會友」!
    故事題材來源於我們村組裡的一位老兵,姓伍,如果還在世的話,估計快80歲了吧!因為他的勤勞、純樸、善良以至於在這個新時代裡沒享受過舒服的晚年!這很遺憾! 從我家到他家也不足1000米,在村裡他是個十足的老好人,我也挺敬佩他!下面我就具體來說說發生在這位老兵的故事!
  • 三個老兵的故事
    我們這一幫住宿的小青年,晚上沒事幹,有時就沒有惡意地拿老光棍尋開心。他也知道大家就是解悶。其實我們也很關心他,每次到飯店吃飯,都給他往回帶吃的,他也很喜歡我們。你不問他還問:「老趙頭,年輕時就沒找個相好的?」不回答,就動手捅鼓他。有時,他就跟我們說「那年,隊伍打一個女子中學,連長喊:『同志們,跟我衝啊,打下女子中學,一人給你們找個媳婦!』」我們問:「後來呢?」
  • 【老兵故事】滄州吳橋縣退伍老兵——劉國良:在家裡升國旗的九旬老兵
    一、九旬老兵 初心不改從那時起,每年的建黨節、國慶節、春節等重大節日,他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後來,知道的人多了,村幹部和一些村民也加入進來。升旗儀式在劉國良家,就像過節一樣隆重、喜慶。每次升旗前,他都要拿出兩三天時間做準備,買紅紙、寫對聯、擦拭旗杆,唱國歌、打敬禮,練了一遍又一遍。「我老了,這可能是能表達我對祖國感情的唯一方式了。」劉國良是一位老兵,經歷過那段烽火歲月。
  • 124 老兵
    這座危樓冬季總要供暖,所以在樓下安了個鍋爐。當時我就在那裡當鍋爐工。兩個年輕人,都是剛從部隊復員還沒正式安排工作。一個老師傅,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會用帶著濃重的山西口音的英語說,交槍不殺。在我們聽來,幾乎就是中文。老人受過很重的傷,據說那玩意兒沒有了,所以一輩子沒有結過婚。喜歡收所有的小夥子做乾兒子,當然大家都不太當真,老人好像也不當真。但大家當面都叫他老爹。
  • 壽光老故事—神醫李莪華和93年重建李公祠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捐款
    有一次,他為一貧困農家治病,吃飯時,主人困窘,十分難堪。他為安慰病家,看到桌上放著三個燒餅,便笑著說:"我最愛吃燒餅,如果幹透,哪怕長點毛兒才更合口味呢!"說話間,他瞥見桌上還放著一壺酒,便補充說:"嘿,還有燒酒哪,只消一壺,足矣!"自此,民間傳開,成為定製,不需筵席,只要"三個燒餅一壺酒"。他還自立規矩:十裡之內,無煩車馬,複診亦不需再請,安步當車,不請自到。
  • 興寧九旬老兵潘偉群憶抗美援朝:子彈偏個0.5公分,我可能就回不去了
    70年鬥轉星移,炮火遠去,老兵不朽。如今已90歲高齡的潘偉群,依然精神矍鑠,10月24日,記者來到他家,聽他講述關於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那段崢嶸歲月。潘偉群告訴記者,他居住的老小區地理位置較偏,擔心我們找不到,便提前在路口等候著。雖已90歲高齡,但潘偉群依然精神矍鑠,走路穩健。在潘偉群家中,客廳裡擺放最多的是關於他和老戰友們之間的照片合影。
  • 小小說丨老兵李奶奶
    您這麼大年齡種的,也下得去手。」我為老人打抱不平。老人明顯有些高興:「買也不貴,難不成是看我老太婆好欺負?今年,我得採取點防範措施了,一是保護保護,二是提高警惕。我對你說,這個人如果讓我抓到,瞧我怎麼收拾他。」 「怎麼收拾他?您又打不過、跑不動的。」我開玩笑。
  • 羋月傳:秦王臨死之前說了一番話,道盡對羋姝的失望與怨恨
    但時移世易,雖然角色的轉變,以及羋月的介入,身為人母的羋姝逐漸變得瘋狂歹毒、不可理喻。庸夫人道:「我笑當日,也是在這個房間,我們曾戲言,將來老了,白首相對,仍然執手……」秦王駟嘆息:「是啊,我們都老了。」庸夫人垂淚:「大王,怎麼會弄到如此地步?」秦王駟忽然笑了起來,道:「桑柔,你還記得嗎,我當日要娶魏氏,你一怒離宮的時候,曾經對我說,我會後悔的。」
  • 老兵的容顏,中國的神態——虎林市老兵肖像展快報
    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虎林市文化館舉辦了虎林市老兵肖像展,展出素描肖像100幅,展現了百名老兵歲月滄桑且神採奕奕的面容與神態。老兵肖像展是市文化館退休館員肖毅老師的作品,他花了5年時間,走遍了虎林城鄉百餘個社區村落,走訪了200餘戶,採寫了10餘篇老兵事跡,終於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完成了百幅老兵肖像繪製,在市文化館的大力支持下,舉辦了本次展覽。
  • 記憶中的老兵
    男主人是一名退伍老兵,曾參加過1962年中印邊境的自衛反擊作戰。小時候,偶爾聽他提起過當年打仗的事,但他很少講。 記憶中,這位陳姓老兵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有三點。 一是在生產隊的時候。那時,他是村上的飼養員,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晚上都住在村上的飼養室裡。每到冬天,他們飼養室裡的幾個大老爺們就把飼養室那張大土炕燒得熱乎乎的,睡著應該是比較舒服。
  • 老兵(小小說) 文/寒雲軒主
    「老兵,老兵。」 我那位老伴永遠改不了風風火火的性兒,總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但得知老伴只是可憐她,而家裡用不上這麼多菜時,她說什麼也不肯賣了。無奈老伴再三重申用得上,才買到地上那把空心菜。 「老兵,你說她怪不怪?有錢賺不就得了,人都那麼窮了,還矯什麼情?"老伴喃喃自語。 「老兵,你怎麼啦?在想什麼呀?」 我收住思緒的疆馬,對她笑說:「你想知道嗎?」她用力點點頭。
  • 朝陽:晚霞如炬照後人
    尊嚴、風骨、力量、血性、生命、頑強,鑄就了與日月同輝的軍功章,永遠閃爍著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和革命忠誠精神的璀璨光芒。這就是中華兒女的優秀代表,這就是千秋萬代的學習榜樣。與此同時,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關心愛護老幹部、老工人、老教師、老農民等老年群體的善行義舉,讓多少白髮老者晚年幸福、甜如蜜糖。
  • 黃衫女究竟是小龍女的後人,還是郭芙的後人?
    倚天屠龍記裡出現的黃衫女,絕大部分人都認為是楊過與小龍女的後人,當然也有許多人讀了小說後卻不是十分明白金庸先生在字裡行間的暗示,也就是網絡上仍舊不斷爭論的「黃衫女究竟是楊過與小龍女的後人,還是楊過與而堅持黃衫女是楊過與小龍女後人的卻是大有人在。例如他們認為金庸在那篇章裡介紹黃衫女出場時是如此說:「那女子約莫二十七八歲年紀,風姿綽約,容貌極美,只是臉色太過蒼白,竟無半點血色。」這句話與在神鵰俠侶中描寫小龍女出場的語句是相同的。
  • 老兵回憶:要買衛生紙
    新兵連會完餐,就意味著要結束新兵連的生活,準備下到老兵連分配工作。我會過餐後臉有點紅。那時的老編制基本上是三三制,一團三個營,一營三個連,一連三個排,一排三個班。營部當時有個指揮連。團裡有個指揮連,特務連,汽車營。大體就是這麼個編制。根據我的情況,我們認真地分析了我的優勢和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