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聊齋之《顛道人》:又吃石頭,又玩蟒蛇,瘋癲道士何許人也?

2020-09-25 Q儒聊齋夜話

大家好,今天阿犬給大家送上聊齋一篇相當廣為人知的篇目——《顛道人》(「顛」通癲)。

一個瘋瘋癲癲的道士,竟是個通天的人物,他究竟有什麼本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故事是這樣的(故事譯/改:尤扣)

話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瘋瘋癲癲的道士,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那為啥叫「癲道人」呢?原因是這人有時叫有時唱,陰晴不定,誰都不知道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道士一個人住在蒙山寺廟裡,那裡一片陰森,每一個曾經過那的人都覺得嚇人,但這道士自己反倒生活得悠閒自在,閒來無事的時候甚至還在樹下喝茶,好不自在。

但也有詭異的事,那就是他竟然在寺廟裡面煮石頭,路過的人笑他說:你傻啊,煮石頭吃,太可笑了!」

但顛道人好像完全沒有聽到一樣,只是自顧自的在那吃的,時不時還會發出「咔咔咔」的聲音來。

有一次剛好是重陽節,那日是大太陽天,有一個紈絝子弟帶著酒來登山,畢竟是有錢人,乘坐的馬車也是相當豪華,一路上都十分招搖,很拉仇恨,這富家公子一整個上午都在四處遊玩。

直到半山腰才停了下來,與隨行的友人和僕人找了一個陰涼處開始休息。眾人一坐下便擺上酒肉瓜果,開始有說有笑地喝了起來。

富家公子邊喝邊借著酒勁四處溜達,等喝完酒的時候剛好從顛道人所在的寺廟前經過。富家公子本想進來祭拜一下,誰想到剛到門前,首先看到的卻是那瘋瘋癲癲的顛道人。

只見他光著腳穿著破道袍,撐著一把大黃傘,學著給帝王清道的聲音,嘴裡大喊:

「都給我讓開!」

那舉止動作就好像是在嘲諷這位富貴子弟,說你算個什麼東西。

看到這樣的情景,公子哥氣爆了,連忙指揮他的僕人追趕辱罵道士。但是那個道士只是自顧自的在那大笑,然後便轉身逃走了。

奈何他跑得實在太快,腳底就好像裝了風火輪一樣。

隨後道士又扔掉了那把傘。僕人見他把傘扔了,急忙上前把那把傘撕碎,但沒有想到的是被撕碎的傘布都變成了鷹隼,在空中到處亂飛,一下飛到僕人的頭上,過一會又飛到了僕人的腳上,有的甚至直接飛到了公子哥的頭上。

這時的貴人哪還有剛才那樣囂張跋扈的氣勢早就嚇的屁滾尿流了,不只是那個貴人,隨行的僕人也都被嚇的頭頂冒汗,生怕那個鷹隼把自己給吃了。

當道士傘柄轉動的時候,又變成了一條巨大的蟒蛇,紅色的鱗片非常耀眼,瞪著綠色的眼睛看著大家。

眾人嚇個半死,喊叫著想跑開,有一個同來遊玩的人卻膽子比熊還大,他以十分輕蔑的語氣說:

「此不過翳眼之幻術耳,烏能噬人!」

「這不過是迷惑人眼的幻術罷了,怎麼可能會咬人!」

說完便拿著刀向蟒蛇刺去,但刀還沒有刺進蛇的身體了,他卻先被蟒蛇一口吞掉了。

這時眾人更加害怕了,連忙護著那個貴人向遠處跑去,他們不知道到底該跑到什麼地方才不會被吃掉,於是一直跑啊跑,跑到了那三裡之外的地方才敢停下來,這時的所有人都已經氣喘籲籲了。

但心裏面都還害怕那個道士和蟒蛇還在,於是又派了幾個人到廟裡去打探情況,僕人們小心翼翼的打開門來發現道士和蟒蛇都已經不見了,才長呼一口氣,終於放下心來了。

道士和蟒蛇都不在了那自然是回去,但剛要回去,就聽到了寺廟旁的老槐樹內有氣喘如驢的聲音,他們害怕極了,以為道士躲在這裡面埋伏著他們。

開始時沒有人敢走近老槐樹,甚至連動都不敢動一下,害怕自己向那個遊玩者一樣被吃掉,到後來慢慢發現那個道士並沒有出來,於是有幾個膽子比較大的僕人嘗試隱蔽著靠近,看見老槐樹已經腐朽了,中間都已經被腐蝕空了,裡面那個洞都像盤子那麼大了。

又有一個膽大的人決定試著爬上去往洞裡一看,只看到了那個鬥蟒蛇的人倒立在樹洞之中,而洞孔大小只能容進兩隻手,所以沒有辦法把那人弄出來。

眾人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到辦法,這時有一個人提議要不我們把樹劈開吧。這個提議一出,在場的人都覺得是個不錯。

於是齊心協力把樹給劈開了,等到把樹劈開,那人們上前去查看他的氣息只剩下一點點微弱的氣息了,原來在這段時間裡他並沒有死,只是暈了過去。

過了一些時候,那人稍微甦醒過來,便被抬了回去,但此時道士已經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但這件事卻一直記在這個富家公子的心裡。


阿犬評述:

讀完這個故事,阿犬覺得很有意思,有人說顛道人玩的是戲法,有人說顛道人玩的是妖術,這一點上,阿犬也分辨不清楚。

但阿犬想分辨另外兩種人,那就是天才和瘋子。

顛道人在外人看來是個瘋子,但實際上卻是個無所不能的人物。

可笑的是,這個世上很多看起來無所不能威風八面的人,實際上卻是瘋子。

令人唏噓,令人啼笑皆非。

好了,鬼狐千古事,秉燭細細談,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聊齋新編》之勞山道士
    阿三這人特別喜歡開玩笑,說的事往往假假真真真真假假難辨真假。北京房租貴,我們倆合租了一個二居室,這還花掉了我工資的三分之一。最近因為疫情原因,經濟形勢也不好,囊中羞澀,我們也不敢老在外面吃飯。這天下班後,阿三心血來潮,買了一斤肉沫,說要給我們做一道虎皮青椒包肉餡。菜上桌,香氣撲鼻,阿三說不整瓶五十二度的二鍋頭對不起這盤菜。
  • 聊齋志異——單道士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保姆不管老人被蟒蛇咬死,八個大漢抬棺紋絲不動,道士看出其玄機
    沒幾年,老人病了,沒法自理生活,這天想上廁所,喊保姆沒人理他,最後在床上解決了,沒過幾天孩子收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回來後已經躺在棺材裡,蓋上了蓋子,最後一眼都沒看就下葬了。下葬的時候請了八個大漢來抬棺材,可是棺材紋絲不動,村民感覺很奇怪,請來了山上的道士來看看,道士圍著棺材轉了一圈,說這個棺材裡面有東西
  • 聊齋:看道士種梨,賣梨的人傻眼了
    大家就說,你自己有梨,你為什麼你不自己吃啊?道士說,我需要這個種啊?拿起這個梨來三口兩口吃淨了,拿著梨核,從肩上解下一個鐵鏟,在地上挖了幾寸深的一個坑,把梨种放到裡面敷上土。對圍觀的人說,誰給我拿點水來澆一下?
  • 故事:大象國的大象精變成了公主,瘋癲的道士揭穿了她的真面目
    泰國除了人妖聞名世界之外,還有大象也聞名於世,被稱為大象之國。本故事中的男主角漢斯,是一個英俊的大塊頭高個子男士,他曾經有段刻骨銘心的同性戀,可是那個人狠心拋棄了他,所以他從此以後恨透了男人,所以他打算去泰國做變性手術,成為女人,然後玩盡天下男人,傷透他們的心。漢斯去了泰國。
  • 《聊齋故事》兩人奚落道士,被道士用石頭化作美女在糞坑抱了一夜
    我竟一點也不知道,太缺主人之禮了!」道士回答說:「小道剛來此地不久,跟人沒什麼交往。聽說您慷慨好客,所以來求杯酒喝。」韓生聽說,便斟上酒,讓道士舉杯暢飲。徐某見道士穿得又髒又破,很瞧不起,傲慢地不大理睬他。韓生也把道士當作一般的江湖食客對待。道士一連喝了二十多杯,告辭離去。從此後,韓生每次宴會,道士總是不請自到,見到飯就吃,見到酒就喝。次數多了,韓生也多少有些厭煩起來。
  • 蟒蛇精化身寡婦在村裡多年,躲到棺材裡修煉,請來道士一眼看穿
    可是這依舊沒有明顯的效果,村裡的雞被偷光了這次,村民們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一定不只是狐狸偷雞,於是去了幾十裡外請來一個老道,讓道士看看是不是村裡來了什麼妖怪,道士算了算,說確實有不乾淨的東西在村子裡。
  • 登嵩山遇雨躲進蟒蛇洞,聽山民講故事頓覺神奇《民間故事》
    這是蟒蛇洞。」接著,在譁譁雨聲和隆隆雷聲的伴奏下,李老漢講了有關蟒蛇精的傳奇故事。幸好我當時開著智慧型手機,就把這個故事原原本本地記錄了下來: 傳說很久以前,這洞裡住著一條蟒蛇。蟒蛇長有一丈有餘,像罐子一樣粗,身上長著鱗片,紅眼綠須,行走如飛。蟒蛇已有百歲,早已成精,經常下山興風作浪禍害老百姓。它先是夜裡進村入戶吃牛羊雞鴨和豬狗,然後又吃小孩。
  • 聊齋志異《道士》
    我竟然一點都不知道,實在是有失地主之禮!」道士回答說:「貧道山野之人,剛來此地不久,也沒結交什麼朋友。聽聞先生向來慷慨大方,所以來討杯酒吃。」韓生聽後,便命人斟酒,請道士開懷暢飲。道士也不客氣,舉杯就喝,酒量極大。徐某見道士穿得又髒又破,窘迫潦倒,因此對他頗為傲慢無禮。韓生也把他當作一般的雲遊道士對待。道士一連喝了二十多杯,起身告辭離去。
  • 故事:白話翻譯——聊齋志異·嶗山道士
    從小就仰慕仙風道骨的修道之士。聽人說嶗山有很多道士和神仙,就帶上行李出發了。在當地人的指引下,他翻山越嶺,來到一處古樹參天、歷史悠久的道觀。看到一個白頭髮、白眉毛、白鬍鬚的老道士在蒲團上打坐。打眼一看,老道的歲數就不小,但精神狀態非常好,雙目炯炯有神、紅光滿面。
  • 《聊齋志異》:嶗山道士
    自古以來仙法眾多,「穿牆之術」就是其中的一種,今天我們來欣賞一個關於仙法的小故事,《聊齋志異》——嶗山道士。一道士端坐在蒲團,白髮垂肩,仙風道骨。王生忙上前施禮請教,一番交談下來覺得道士所講甚是玄妙,於是懇求收他為徒。道士搖搖頭說:「你素來嬌生慣養,恐怕吃不了苦。」王生忙拍著胸脯一通發誓,道士見他態度誠懇,便答應下來,傍晚的時候,道士的徒弟都過來了。王生向他們行過見面禮,就留在道觀中。
  • 人和動物居然自動送上門給蟒蛇吃
    蟒蛇只要等著就可以了,會有食物自動送上門來。因為它有秘密武器!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關於蟒蛇吃人的故事!在大山深處有這麼一個寨子,裡面住著一群人。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這時從樹上突然垂下來一個碩大的蛇頭,原來樹上居然盤著一條水桶大小的蟒蛇。只見蟒蛇吐著信子晃來晃去。可老丁居然視而不見,一直跪在那裡頭低著。蟒蛇盯著老丁看了看,忽然張開了血盆大口朝老丁頭上咬去。就在這危急關頭蟒蛇居然又縮了回去,盯著老丁看了一下又把嘴張開朝老丁頭上咬去。可又在快咬到的時候把頭縮了回去。如此反覆了好多次。蟒蛇終於耗盡了耐心,直接從樹上下來了。
  • 火塘夜話. 界魚石傳說之二
    男孩七歲,乳名石頭;女孩四歲,取名桂花。火災危臨,夫妻救犢,身葬火海。兄妹逃出,失散流落,街頭乞討,了以度日。村鎮集市,好心馬幫,領走石頭,帶到中原。行腳僧人,帶走桂花,也到中原,諮人撫養。天有巧合,兄妹所在,比鄰不遠。天命所致,離彼即合。
  • 聊齋志異:道士
    韓生說道:「道長您什麼時候來到東觀中,我竟然不知道,未能盡到地主之宜,慚愧慚愧!」道士答道:「我剛來到這裡,還未與人交往,聽聞你慷慨好客,所以我來討一杯酒喝。」韓生就命人給道士斟酒,一起舉杯暢飲。徐某看見這道士衣服又髒又破,很是瞧不起他,便也不搭理他。韓生也只是將道士當做一位普通酒友相待。不一會,道士已經喝了二十多杯,於是就告辭離去了。
  • 傻小子進山洞躲雨,發現一條蟒蛇纏著女子,道長將女子打死
    (本故事純屬虛構)傻小子進山洞躲雨,發現一條蟒蛇纏著女子,道長將女子打死張文才是村子裡的秀才,整天看書,張口就是知乎者也,村裡人都說他讀書讀傻了,前兩年參加科舉考試,因為沒有送禮,更沒有強大的背景關係,被別人頂了去,從那以後他也徹底沒了信心,平常靠給人寫信維持生計,後來村裡的教書先生生病了,他就去代了幾天課,孩子們都很喜歡他,他教書的方式跟別的教書先生不一樣,不是死讀硬背,而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向孩子們表達
  • 故事:圍爐夜話,現在進行時
    三個好朋友在屋內圍著火爐取暖,一邊喝著熱茶,一邊在「圍爐夜話」。 甲說:「你們在世上活了那麼多年,有沒有感到活著是一段很痛苦的過程?究竟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呢?我就有很深的感觸了,也正是因為覺得人生太苦,故此我選擇了修行,很想像某些道士或者僧人那樣,到山上去找一個適合的地方來進行清修,希望最終能夠離苦得樂。」 乙聽後搖搖頭答道:「唉!誰不曉得人活著就是苦啊!
  • 故事:民間故事——蟒蛇報恩
    從前,有個叫王石頭的人,在一次和鄰居王石頭見狀,急忙找了根木棍就砸蟒蛇的頭。那大蟒蛇吞下鄭玄後,躥過來直撲向王石頭,王石頭拿著棍和大蟒蛇奮力地搏鬥,到最後還是被大蟒蛇攔腰銜住了。奇怪的是大蟒蛇並沒吞吃他,而是高高的把王石頭舉起來,銜進一個山洞裡。大蟒蛇把王石頭放下來,王石頭恐懼地蜷曲在一個角落裡,絕望地看著大蟒蛇直發抖。這時,大蟒蛇先是衝著王石頭直點頭,後來竟翻起肚皮給王石頭看。
  • 聊齋五大狐狸精,她排第三,每天都是痴痴地笑,她在笑什麼?
    最近玩手遊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叫&34;的角色,花裡胡哨的,倒是很活潑。和我一起玩遊戲的阿呆、阿蒙對這個角色的故事背景卻不了解,今天沒什麼想聊的書,索性介紹一下蒲松齡在《聊齋》裡塑造的這個經典角色。今天的絕大多數人仍是這樣,男女之情美好純真,卻被人類的文明桎梏得這樣深。王子服回到家後立即害了相思病,症狀是茶不思飯不想,而且也不說話。這可把家裡的老太太心疼壞了,可是問怎麼回事他也不說。老太太以為撞了邪,請來道士做法後,病情卻更加嚴重了。王子服本來性情就內向,又害了這相思病,可把家裡人難為壞了。最後沒辦法,就請他的表弟吳生來陪他。
  • 小說:男子相親被拒後,山中遇蟒蛇,正要逃跑聽見蟒蛇喊自己老公
    在許軒的家鄉有一個傳說,大概在五百年前還是封建王朝的時候,有一個叫範蕊的讀書人在上山打柴時救了一條小白蛇,後來那小白蛇為了報恩,就修煉成人型嫁給了範蕊做妻子,本來夫妻兩個恩愛和睦,偏偏有道士出來點破了小白蛇的身份。為此周邊所有人都要殺了小白蛇不說,還要將範蕊拉入自己的陣營。
  • 《聊齋志異》之《嶗山道士》
    一個道士坐在蒲團上,白髮漂拂在脖子上,神氣爽朗豪邁。便上前叩拜,與道士交談。聽道士講的道理十分玄妙,他就要拜道士做師傅。道士說:「恐怕你嬌弱懶惰,不能受苦。」王生回答:「沒問題,能吃苦!」於是就收了他做徒弟。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時都聚集來了,王生與他們都施禮相見,於是就留在廟中。第二天凌晨,道士招呼他去,把一把斧子授給他,叫他隨眾人上山砍柴。王生謹慎的接受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