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愛人不愛己,值得嗎?

2020-07-31 shans心理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看過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關於背叛與救贖的故事。

《追風箏的人》:愛人不愛己,值得嗎?

書中,我們會憎恨阿米爾的背叛、拋棄,會為哈桑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感動不已,但本文中我並不是要將書中的故事和寓意複述一遍,而是想從心理層面去解讀兩個孩子,讓我們發現更新的東西。

故事,也許會和你想的不一樣!

「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他是對的嗎?

哈桑最經典的臺詞是「為你,千千萬萬遍」,他可以阿米爾做任何事情,包括撿風箏、啃爛泥、被扔柿子也不還手、被強暴時看見阿米爾沒來救自己也不責怪。

《追風箏的人》:愛人不愛己,值得嗎?

如果說凡事都有一個目的,但我們卻難以發現哈桑有什麼目的,他不求阿米爾對他好,他不貪圖阿米爾父親的獎賞,於是我們便能順其自然地推導出一個結果——無私的愛。

「無私的愛」好嗎?我認為不好!

在二十四孝中,有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割股療親等故事,但在今天看來,這是對自己殘忍的愚孝,不受大眾提倡。

哈桑的愛何嘗又不是這種「愚愛」呢?如果有一天阿米爾生病了,假如割肉療病有效的話,他一定會選擇這樣做。

這一點從他被阿塞夫強暴時,不責怪見死不救的阿米爾就可以看出!

當阿米爾在風箏大賽上打敗了最後一隻風箏時,哈桑自告奮勇地要去撿回戰利品,然而在歸來的途中卻被阿塞夫一行人堵住。

《追風箏的人》:愛人不愛己,值得嗎?

阿塞夫想要奪走阿米爾的戰利品,哈桑卻死死抱住不願給出去,最後的結果是哈桑保住了風箏,但以之為交換的是被強暴!

阿米爾去尋找哈桑時發現了這一幕,但膽小的他丟下了哈桑偷偷逃跑了,而哈桑眼看著阿米爾逃跑卻沒有絲毫的責怪!

雖然我在哈桑身上感受到了他對阿米爾無私地愛,但也感受到他主動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精神奴隸」,一個不會有絲毫抱怨,對阿尼爾無比順從的奴隸。

哈桑愛著阿米爾,這是超越性別,有別於喜歡的愛,但我認為這樣不好,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是獨立而完整的,每個人最該愛的還是自己!

阿米爾也認為不好,他把柿子扔向哈桑希望他還手,他也希望哈桑能夠丟下風箏保住自己,他想要的不是順從的「奴隸」,而是人格獨立,能夠自愛的哈桑!

膽小懦弱的阿米爾,他是錯的嗎?

阿米爾對哈桑的所作所為自然是錯的,但我們去分析他的心理和想法,就會發現,他只是一個渴望掌握主動權,得到父親全部的愛和尊重的孩子!

如果說哈桑對阿米爾的愛完全是無私的,那麼阿米爾對哈桑的惡行都指向一個目標——得到父親完全的愛!

阿米爾的父親是一個好面子的人,甚至他臨死時也沒告訴阿米爾,哈桑是他的私生子,是阿米爾的親兄弟,這足以看出他對形象和身份的看重!

阿米爾小時候他還不支持阿米爾寫作,也許認為這有損他的身份;他也經常會不留情地嘲諷阿米爾懦弱、膽小,缺少哈桑勇敢。

《追風箏的人》:愛人不愛己,值得嗎?

在這種情況下,渴望父愛但又無可奈何的阿米爾將他的全部憤怒轉移到了哈桑身上,他認為是哈桑奪走了屬於自己的愛,只有趕走他自己才能重新得到父親的愛。

我們不必為阿米爾的這種想法而驚訝,責怪和推卸責任本就是人性,試問我們誰沒有推卸過責任呢?

我們討厭阿米爾,推崇著哈桑的勇敢和無私,但在現實生活中誰又不是阿米爾呢?而且又有誰能成為哈桑呢?

一次,王陽明在寺廟裡看到一枯坐三年的和尚,他問和尚:「家裡還有人嗎?」

「還有老母親!」和尚回答說。

「那你想念老母親嗎?」

「想......」和尚支支吾吾地說。

「既然想念那還不回去孝敬的你老母親!」說完就一腳把他踢下山還俗去了。

王陽明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性是不可避免的!

《追風箏的人》:愛人不愛己,值得嗎?

我們期待著「哈桑」,但又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阿米爾」,每個人都有醜惡的樣子,這是我們不可避免的人性部分。

小時候和表妹在一起玩,表妹不小心絆倒她家的電話線,座機被摔了個洗把臉。

叔叔生氣地走過來質問是幹的,表妹說出了讓我難以置信的話,她把責任推給了我,說是我幹的。

雖然我不是」哈桑「,但那時的表妹卻是「阿米爾」。雖然當下我很生氣,但是十多年過去了我也逐漸淡忘這了件事,不會對它耿耿於懷!

況且,在其他時候我又何嘗沒成為過「阿米爾」呢?

電影《無問西東》裡有這樣一個片段,大學生王敏佳和同學聯合寫了一封信給劉淑芬,希望劉淑芬對老師好一點,不要太過分!

早已被婚姻衝昏頭腦的劉淑芬看到信後以為王敏佳在勾引她的丈夫,於是便吆喝著一群人去找王敏佳的麻煩,但結果卻超出了劉淑芬的設想:王敏佳被毆打得奄奄一息!

看到躺在血泊中的王敏佳,劉淑芬以為她死掉了,於是帶著對婚姻的絕望和對王敏佳的愧疚跳井自殺!

我們會看到,劉淑芬又是一個「阿米爾」,縱容著人性的惡,最後犯下不可原諒的後果!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劉淑芬也是一個可憐人。劉淑芬耗費了自己的青春供養許伯常念完了大學,最後卻得不到許伯常一絲一毫地愛,甚至連結婚都是她提刀相逼才得以如願的。而婚後許伯常又以冷暴力對待她,讓她愛而不得,整個人幾近歇斯底裡!

她就像渴求得到愛的「哈米爾」,即使自己得不到,也不願別人分走一絲一毫!

寫在最後

我雖然會為「哈桑」而感動,但絕不推崇成為「哈桑」;我們雖然厭惡著」阿米爾「,但在生活中誰又沒成為過」阿米爾「!

相關焦點

  • 《追風箏的人》|每個人都在勇敢地追著心中的「風箏」
    小說《追風箏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處女作,講述了兩個同父異母的阿富汗少年截然不同又相互交織的命運,在兩個人並不對等的友誼裡發生的忠誠與背叛、堅定與迷失、面對與救贖的故事。在小說裡追「風箏」的人主要是:父親、哈桑和阿米爾。文中提到阿米爾和哈桑是喝著同樣的乳汁並相伴長大,後面才得知兩人其實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兄弟兩人說出的第一個字暗示了父子三人的命運交織,同時他們也在彼此身上追著自己的「風箏」。
  • —《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創作的長篇小說。他來自阿富汗山區的少數民族哈扎拉,父親阿里患有小兒麻痺症,母親生下他後就跟人跑了。哈桑生下來就是兔唇,總是被人嘲笑和侮辱。他父親和阿米爾的父親都很愛他。他陽光、純真、正直、勇敢,是一個忠誠的朋友。通過一個小男孩的心靈成長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史,一個國家的苦難史。這部小說流暢自然,就像一條清澈的河流,卻奔騰著人性的激情,它讓世界了解到了在戰火之中飽受苦難的阿富汗人民的生活。
  • 《追風箏的人》|那個看著朋友被糟蹋的人,最終回去贖罪了
    &34;這是電影《追風箏的人》中的一句臺詞。電影中的主人公阿米爾就是父親口中那個「會長成懦夫的人」。他的懦弱被作者當成了敘事的枝幹,因為他的懦弱,他最好的朋友哈桑被推向地獄,而他本人,即使早已遠走他鄉,靈魂卻一直飽受折磨。
  • 《追風箏的人》:他是最大的「盜竊者」,卻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這是小說《追風箏的人》中主人翁阿米爾父親的一段話,他一生中最痛恨的就是盜竊,他認為沒有比盜竊更十惡不赦的事。《追風箏的人》這本書被各行各業的人推崇,有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有心理學家武志紅,娛樂明星張一山等人。小說講述的是阿米爾的父親在妻子去世不久後,強暴了僕人阿里的妻子,生下了私生子哈桑後,引發的一系列關於友誼、背叛、贖罪、愛情的感情,最後父子倆人成功救贖的故事。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但阿米爾的父親卻對哈桑很好,每當這個時候,阿米爾就會嫉妒哈桑,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為什麼對僕人的兒子比對他好,難道因為哈桑的兔唇讓人憐惜。12歲那年的風箏比賽是故事的一個轉折點。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之前,扭頭對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當哈桑追到阿米爾的風箏時,卻遇到了壞小子阿塞夫一堆人,哈桑為了守護阿米爾的風箏被阿塞夫強姦了。
  • 《追風箏的人》:努力賺錢,是為了讓孩子不自卑
    電影劇照作者:席不畏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最近讀了一本書——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要不交出風箏,要不被痛揍一頓。風箏是替阿米爾追的,天真的哈桑,即使在阿米爾根本沒拿他當朋友的時候還是選擇保護風箏。阿塞夫不僅打了哈桑,還強暴了他,而哈桑只能得過且過。當暗紅色的血順著哈桑的褲子滴在雪地上的時候,在阿米爾面前,哈桑對所受的侵犯隻字未提。說了又有什麼用,阿米爾替他報不了仇,就算能報,阿米爾也不會為了他挺身而出。
  • 《追風箏的人》|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大家都很熟悉的並且喜愛的小說,出版後因其催淚、純淨的文字、鮮明的人物而迅速走紅,圈粉無數,是一眾淚點低星人的剋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哭暈在廁所。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一段不平衡的友情,和一場跨度二十年的贖罪,以及一生的懷念。
  • 《追風箏的人》:用盡一生,努力做一個好人!
    《追風箏的人,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去追!阿米爾的風箏自始至終都在風中飄蕩,直到他從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真正了解了哈桑的善意。於是他也在努力追尋自己的風箏。相對來說,哈桑的風箏一直都握在自己的手裡。因為他知道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不管別人對他如何,他總能用最真的心去面對。我們其實都曾經是阿米爾,都在追尋自己的風箏。只是我們有時候缺少勇敢,缺少擔當。以至於,我們很多時候,都變成了一個自私的人。
  •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在所有人都閉門不出倍感無聊的日子裡,重溫了小說《追風箏的人》,正值今日雨雪紛紛,眼前浮現了兩個少年追風箏的畫面,十分應景!《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
  • 來看看你對《追風箏的人》了解多少
    不被善待的愛, 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你千千萬萬遍!所以在安排人物的時候,作者給了這樣一個機會,而這個機會就是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可以說作者對人性的了解很透徹,而他更懂得,阿米爾如果沒有索拉博,那麼得知真相後的他可能會發瘋,甚至阿米爾的一生都會因為親手把自己的弟弟送向了死亡的懷抱而痛苦終生。
  • 美國暢銷書《追風箏的人》讀後感——解讀悲劇性人物:哈桑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品,在美國2005年暢銷書排行榜上名列第三。豆瓣的評分也比較高——8.9分。 為他追風箏阿米爾想要贏得風箏比賽,哈桑便竭盡所能為他追風箏。但是當幾個壞小子來搶奪哈桑為阿米爾追的風箏時,阿米爾是怎麼做的呢?他不是站出來主動放棄風箏,而是默不作聲地看著哈桑遭受猥褻。或許是哈桑對阿米爾太好了,好到他已經已習以為常,所以他不懂得這份友誼的珍貴。他興許覺得哈桑這點子付出比不上那隻也許能與爸爸拉近距離的風箏重要——是哈桑的好慣壞了阿米爾。
  • 追風箏的人卻因風箏而死!主人與僕人最後竟是孿生兄弟?
    《追風箏的人》這本小說的主人公阿米爾便是如此,他有很多後悔的事情,但最後悔的莫過於參加那場童年的追風箏比賽,以及對自己僕人哈桑的背叛。阿米爾和哈桑的關係親如兄弟,吃同一個奶媽的奶長大,甚至擁有同一個父親。但一個是主人,一個是僕人;一個是普什圖人,一個是哈扎拉人;一個是遜尼派,一個是什葉派。
  • 《追風箏的人》丨人的一生就是一場關於自我救贖的追逐
    《追風箏的人》劇照《追風箏的人》是一部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德所作的長篇小說。阿米爾《追風箏的人》故事裡每一個人都在追著屬於自己的「風箏」。阿米爾的父親追的風箏—完成自我的救贖即使是身為法官的兒子,地毯富商,阿米爾的父親仍舊做了很多錯事。跟哈桑的母親有情,生下哈桑卻不能相認,隱瞞了對自己忠誠的阿里,隱瞞了事情的真相,讓哈桑一直處於奴僕的身份。對自己的妻子的愧疚,從生下阿米爾到死都無法得到自己男人的愛。
  • 面對惡行,拒絕逃避,否則你會失去更多——《追風箏的人》
    他有一個值得驕傲的父親。父親勇敢,聰明,樂善好施,受人愛戴。父親可以赤手空拳打死黑熊,為建造孤兒院而自學建築,對所有陌生人都給予幫助,甚至和所有人都無話不談,但除了阿米爾。有人說哈桑是愚忠,是愛的炮灰。我不認可。在身份地位懸殊和種族歧視特別嚴重的情況下,所有人都對哈扎拉人充滿了歧視,只有阿米爾和他的父親尊重哈桑,對他如家人一樣寵愛。哈桑珍惜這份珍貴的友誼,他只是單純的愛著阿米爾。哈桑所有的舉動,我都可以理解。忠誠的愛與卑鄙的背叛譜寫出一首哀傷的歌。
  • 《追風箏的人》,一部關於背叛和救贖的史詩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就講述了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但卻是充滿了力量。這本小說的作者卡勒德·胡賽尼,阿富汗人,1965年出生,後隨父親遷往美國。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從醫的同時他也開始了文學創作,醫治病體更醫治靈魂,他覺得他有這份責任。
  • 《追風箏的人》:一個關於罪與寬恕、恐懼與救贖的故事
    在《追風箏的人》中,胡賽尼塑造的主角阿米爾是普什圖人,哈桑是哈扎拉人。而哈扎拉人和其他民族有兩點不同,一是他們的長相不同,因為他們是蒙古帝國的後裔;二是他們是什葉派穆斯林,不像大多數阿富汗人是遜尼派穆斯林。幾個世紀以來,哈扎拉人一直是阿富汗受壓迫的少數民族。
  • 豆瓣評分8.9《追風箏的人》:我們終其一生,究竟在追尋什麼?
    他是阿富汗經典小說《追風箏的人》中富家少爺阿米爾兒時的好玩伴,僕人的兒子。儘管地位低下,但哈桑的內心始終如一的純淨,及無條件對忠誠的捍衛。經過長時間的相處,也就是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後的一個周末,在一個公園裡,索拉博終於因為追風箏,對阿米爾露出了久違的微笑。愛總在漫不經心間,給予你陽光;也會在洋洋得意後,給你冷冷一槍。當罪行導致善行,才是真正的救贖。
  • 《追風箏的人》:你我皆凡人,活在人世間
    本來我以為《追風箏的人》只是一本簡單的講友情的小說,今天一口氣讀完,其實延伸的點有很多很多。 一句話,沒法概括一本書,尤其好的小說,重在展現,而不在於簡單概括。 讀前問媳婦,她說我給你講吧,追風箏,說白了就是為了追求理想,就這麼簡單。
  • 追風箏的人: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追風箏的人》,是我很欣賞的一部小說,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角色刻畫也相當成功,角色鮮活、分明,阿米爾、哈桑、阿塞夫等角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筆也是相當精煉,意外地達到了平實和文採的平衡,在沉著冷靜中道出生活、人性的殘忍真相。作為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追風箏的人》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小說,當然,也可以說是道德寓言。
  • 你看不懂的《追風箏的人》
    雖然心裡懊悔,卻一直逃避,不敢揭開。那些事情,就像一隻斷線的風箏越飄越遠。,一樣越飄越遠小說《追風箏的人》有一段鬥風箏比賽,阿米爾割斷了對手最後一個風箏,贏了比賽,但還不夠,比賽最大的榮耀是得到最後掉下的那隻藍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