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是根據馬伯庸同名歷史小說改編,唐人影視出品的古裝歷史劇。 劇中精緻考究的華美服飾,加上演員們炸裂的演技,堪稱國產良心電視劇。
古裝與古代小說和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縱觀中國古代小說史,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在歷史小說作品中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古裝歷史劇中生動的服飾形象折射出歷史的發展與時代現狀,使我們從中領略到,服飾文化所帶來的豐富的社會生活內涵。
馬伯庸在書中寫道:「這不是歷史,這只是一個故事,一個被人遺忘幾十年、即將衰朽成灰的故事。」其中服飾文化兼承歷史、文化的特徵並與美學、社會心理學、藝術學、經濟學等密切相關。
男子篇
劇中漢服的色彩賞心悅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服飾極大地體現了劇組對於歷史的尊重。就拿馬天宇頭上的皇冠來講,它是漢代區分等級差別的基本標誌之一。
漢代冠帽有:冕冠、長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遠遊冠、高山冠、進賢冠、法冠、建華冠、方山冠、巧士冠、卻非冠、卻敵冠、寇噲冠等16種之多。
漢末,王公名士以幅巾為雅,當時以質地細密的絲絹,染成各色,裁成幅巾,叫做「縑巾」。因縑巾束首與冠帽相比,便利的多,故被曹操用作「時服」。由於上層人物不戴帽而裹巾,這對社會影響極大。
插播-最具代表性的「縑巾」
女子篇
根據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深刻的反映出在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政治紛爭和戰爭場面。也因此,涉及許多戎裝,閃閃發光的金屬顯示威嚴的鎧甲則是古代戎裝的特色。
劇中萬茜的裝束連獲網友稱讚,其中頭飾步搖則是漢代最為著名的一種首飾,是在簪釵上裝綴一個可以活動的花枝飾物,花枝上垂以瓊玉,因在走動時簪釵上的玉珠會自然搖曳,所以得名「步搖」。
「步搖」最早出現的時間,根據《中華古今注》及《續事始引實錄》載:「殷後服盤龍步搖。」自殷周3代,內外命婦朝賀宴會"耀衣載步搖。」可見殷商時代步搖已作為命婦用於禮服上的一種首飾。
到了周朝,《周禮·天官》中記載:「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衡、笄。」這裡所說的,即由各種不同飾件裝飾的髮飾名稱。亦即在原有的髮飾上再添加高聳的假髮,上插以「步搖」一類的首飾,可見「步搖」在周朝還是貴族婦女用於最隆重場合的髮飾。
春秋時,一般女子戴有「步搖」,已為宋玉《諷賦》主人之女有垂珠步搖所證實。
從漢代開始,「步搖」無論在質料上及形式上都較前複雜而華美。如《續漢書·輿服志》中對步搖的形式作詳盡的描述:「步搖以黃金為主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絕九華,熊、虎、赤黑、天鹿、闢邪、南山豐大特六獸……」可知那時「步搖」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