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之潛在龍淵-服飾文化頭飾篇

2020-09-19 玉玉愛音樂

《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是根據馬伯庸同名歷史小說改編,唐人影視出品的古裝歷史劇。 劇中精緻考究的華美服飾,加上演員們炸裂的演技,堪稱國產良心電視劇。

古裝與古代小說和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縱觀中國古代小說史,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在歷史小說作品中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古裝歷史劇中生動的服飾形象折射出歷史的發展與時代現狀,使我們從中領略到,服飾文化所帶來的豐富的社會生活內涵。

馬伯庸在書中寫道:「這不是歷史,這只是一個故事,一個被人遺忘幾十年、即將衰朽成灰的故事。」其中服飾文化兼承歷史、文化的特徵並與美學、社會心理學、藝術學、經濟學等密切相關。

男子篇

劇中漢服的色彩賞心悅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服飾極大地體現了劇組對於歷史的尊重。就拿馬天宇頭上的皇冠來講,它是漢代區分等級差別的基本標誌之一。

漢代冠帽有:冕冠、長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遠遊冠、高山冠、進賢冠、法冠、建華冠、方山冠、巧士冠、卻非冠、卻敵冠、寇噲冠等16種之多。

漢末,王公名士以幅巾為雅,當時以質地細密的絲絹,染成各色,裁成幅巾,叫做「縑巾」。因縑巾束首與冠帽相比,便利的多,故被曹操用作「時服」。由於上層人物不戴帽而裹巾,這對社會影響極大。

插播-最具代表性的「縑巾」

女子篇

根據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深刻的反映出在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政治紛爭和戰爭場面。也因此,涉及許多戎裝,閃閃發光的金屬顯示威嚴的鎧甲則是古代戎裝的特色。

劇中萬茜的裝束連獲網友稱讚,其中頭飾步搖則是漢代最為著名的一種首飾,是在簪釵上裝綴一個可以活動的花枝飾物,花枝上垂以瓊玉,因在走動時簪釵上的玉珠會自然搖曳,所以得名「步搖」。

「步搖」最早出現的時間,根據《中華古今注》及《續事始引實錄》載:「殷後服盤龍步搖。」自殷周3代,內外命婦朝賀宴會"耀衣載步搖。」可見殷商時代步搖已作為命婦用於禮服上的一種首飾。

到了周朝,《周禮·天官》中記載:「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衡、笄。」這裡所說的,即由各種不同飾件裝飾的髮飾名稱。亦即在原有的髮飾上再添加高聳的假髮,上插以「步搖」一類的首飾,可見「步搖」在周朝還是貴族婦女用於最隆重場合的髮飾。

春秋時,一般女子戴有「步搖」,已為宋玉《諷賦》主人之女有垂珠步搖所證實。

從漢代開始,「步搖」無論在質料上及形式上都較前複雜而華美。如《續漢書·輿服志》中對步搖的形式作詳盡的描述:「步搖以黃金為主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絕九華,熊、虎、赤黑、天鹿、闢邪、南山豐大特六獸……」可知那時「步搖」的地位了。

相關焦點

  • 《三國機密》之郭嘉:為何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遇上你是我的緣遇上你是我的緣葉凡;最愛你中國文/張引娣(《三國機密那麼天下賢能之人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誰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不可以不明察!」曹操亦有感於此,便不殺劉備。不過,郭嘉也認為劉備深得人心,並且有關羽、張飛跟隨,不會為人下之人,又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
  • 《九州·龍淵》:一場別開生面的九州幻想
    畢竟從九州成為一個世界開始,裡面的人事萬象也俱在發展,時間在流動,歷史在快速翻篇,科技也在進步。若說《九州·天空城》是唐缺的九州霸總系列,那麼《九州·龍淵》就是他寫的偵探小說系列。九州只是給了《龍淵》人種複雜的便利,多了一些炫目的個人技能,其他的更多的還是唐缺本人的讓人耳目一新的腦洞在大放異彩。《龍淵》這本合集是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相同的人、組織之類的,最後串聯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圈。蘆柴棒一樣的雲湛,看似古怪市儈小人物成精,卻也自有其神秘感。背靠祖上虎牙槍蔭庇的姬承,不就是我們常見的不學無術卻有點小錢的落魄公子之類的。
  • 掌閱歷史大神作家龍淵新書首發,《大明第一狂士》重燃歷史熱潮
    掌閱歷史大神作家龍淵《大明第一狂士》在掌閱正式上線。這是繼《南宋第一臥底》之後的又一力作!《大明第一狂士》內容簡介:大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個滿腹權謀的狠人魂穿縣丞之子,他以現代權謀之術懲治貪官,連破奇案;他以現代官場縱橫之術,威震朝堂,所向無敵!流賊作亂?女真滿萬不可敵?在我的強兵之下,全是韭菜!重鑄大明,威加四海,締造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 讀易中天的《品三國》有感
    當年易中天在CCTV的百家論壇講播《品三國》時十分轟動,三國風颳遍了大半個中國。小巖記得那時聽了五遍,每次都大呼過癮,每次聽完都有不同的感受,讓人回味無窮。最近《三國志14》發布了,小巖玩了玩之後,再次沉迷於三國文化,於是小巖將當年購買的《品三國》
  • 三國--家喻戶曉的故事,遊戲行業的文化瑰寶
    一家是南夢宮(NAMCO),1988年在家用遊戲機FC上發布了《三國志中原之霸者》的策略類遊戲,4年後的1992年又發布了第二代《三國志霸王的大陸》,這款作品具有金錢、糧食、土地、農業、寶物、人口、防災、武將等設定,這些設定也影響了之後的許多三國遊戲。玩過FC平臺遊戲的80、90後對這款遊戲應該不陌生,總之是一款十分不錯的作品。
  • 1994版《三國演義》與2010版《三國》的十勝十敗
    當初知道翻拍三國的時候,心裡既期待,又擔心。期待的是希望導演和演員們再次創造一個經典,彌補舊版的遺憾;擔心的是導演和演員們文化內涵和知識結構的不足,畫虎不成反類犬,偷雞不成蝕把米,那就太糟糕了,浪費拍攝資源不說,糟蹋名著那真是造孽啊!最先確定的消息是導演某氏。
  • 日本對三國文化的熱愛,既讓我感到意外,又讓人敬佩
    對於三國的了解,最初居然是從遊戲開始的,相信很多70後,80後的都有印象。三國在日本的影響超乎想像我的一個朋友,年齡接近五十歲,十年前的他也就四十出頭,當時的國內的基建行業非常火爆,我這個朋友在日本一個挖掘機公司做銷售,由於業績突出,公司組織他們到日本總部去參觀,在驚嘆日本工業實力的同時,他也對日本人對中華文化的了解之深大為不解。
  • 不才也想叫板易氏品《三國》奇書之外行無稽720
    不才88年列席了一個在古隆中襄陽(那時名襄樊)召開的三國水滸全國聯會。因為老闆的逼上梁山,不帶文章不準去隨喜,弟子便草成了篇《傾斜的倫理天平》列印,貌似與後來電視中《品三國》的揚曹貶劉,形成了潛在論敵的關係呢。
  • 《三國5》書評
    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很久沒有讀三國了,想起小時候,是小浣熊魔法士方便麵裡的人物卡喚起了我對三國人物的崇敬之情,那個時候我們關注的無非是卡片上颯爽的將領,以及迷之量化的智力值、武力值。後來,三國殺遊戲的興起再次帶起了「三國熱」,文韜武略,明爭暗鬥,三國殺裡的縱橫捭闔,比起童年的方便麵卡片,更接近了三國的真實面目和歷史的真相。
  • 《三國4》書評
    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這本書是日本小說作家吉川英治的代表作,日本三國文化的奠基之作,也是這個系列的終曲。這很久沒有讀三國了,想起小時候,是小浣熊魔法士方便麵裡的人物卡喚起了我對三國人物的崇敬之情,那個時候我們關注的無非是卡片上颯爽的將領,以及迷之量化的智力值、武力值。
  • 從兵器到禮器再到神器,看「古之聖品」劍如何走上文化的神壇
    (此句據傳出自《史記》,但有關於斷句的爭議,故此處不做說明)據傳,春秋末期的鑄劍大師歐冶子,發現了銅和鐵性能的不同之處後,冶鑄出了第一把鐵劍「龍淵」,開創了中國冷兵器之先河。而從這時起,由於鑄劍工藝逐漸複雜,劍的樣式開始變得漂亮尊貴,漸漸成為了身份的象徵。
  • 喜歡《新三國》的人文化素質肯定不高,一定沒讀全《三國演義》?
    新三國編劇朱蘇進自己承認沒看過三國演義,只看過三國連環畫。而央視三國有七大導演,都熟讀三國演義,分別管理不同橋段,遇到事情一起討論,而且還能做到風格統一。老三國演曹操的演員鮑國安老師為了演好曹操聽了許多專家的講課,閱讀大量文獻,寫了兩篇小論文(可在知網查作者鮑國安就可查到,鮑老師分析的極為詳細)。
  • 《九州·龍淵》:一場靈魂的拷問,一段哲學的對話
    這次機緣巧合,讓我陰差陽錯地讀到《九州·龍淵》這部小說。整本書由幾個相對獨立的短篇構成。尤以《龍淵》一篇發人深省,值得思考。故事開篇引出一個叫「龍淵閣」的神奇之所,聚集九州大地所有文化精髓,天地之間一切歷史真相均有書可考。
  • 還在沉迷新三國的宏大場面?看看老版三國.....
    小編近期看閒來無事看完了老版的三國演義,而在十年前小編曾完整的看過新版三國。如今看來,兩部三國確有很大的差距,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兩部三國的不同與差距。從評價來看,多數人更傾向於老版的三國,之所以認為老版的較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演員的選擇上,老版三國很多演員都不是很火的演員,而是面向全國進行,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是按照原著的描述來挑選的,他們的演技和氣質都很符合所扮演的角色。
  • 三國分裂明明更加弱小,為什麼還能吊打周邊異族?
    但是看三國,你會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是其他時期沒有的,比如西晉五胡亂華,唐朝的安史之亂,蒙古鐵蹄踐踏中原等等,三國時期有一個重要的現象:並沒有異族入侵。這是為什麼呢?到了三國時期,少數民族人口並沒有漢族人口數量多,在發動大規模戰爭方面根本沒有人口優勢,面對漢初就休養生息的漢族勢力,發動戰爭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況且各個民族之間一直很多矛盾和仇恨,為了爭奪領土和水源,經常發生私鬥,還有一些累世家仇,更讓異族內部更加不團結。而且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都被分散開來,無法形成一個大而統的局面,勢單力薄,註定沒什麼大的作為。
  • 小蘇說說《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劉平一角(下)
    今天,就讓我們看看《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那些精彩的故事瞬間。3:隱忍克制的帝王之怒漢代末年,三分魏蜀吳,對梟雄而言,是大爭之世,自然一如戰國紛戰,各顯神通。漢末魏初,大漢漸分崩,對帝王而言,是憋屈在世,自然一如公子重耳,顛沛流離。末代皇帝少有自主權利,更少有被尊重的機會。
  • 《鬼吹燈》蘊含的文化:歷史文化篇
    歷史文化篇因為精絕國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商賈雲集,繁華富庶。到東漢後期,精絕國被日益強大的鄯善國兼併。隨著西域國家的漸漸湮滅,等到玄奘取經東歸時,這裡已經成為一座草荒蕪、風吹沙的鬼城了。直到一千多年後,才被一個從西方來的無恥探險家斯坦因發現。為什麼說他無恥呢?這個傢伙是兩次中亞探險,號稱考察,卻擄走破壞大量文物。
  • 三國連環畫之《賺曹休》,被人忽視的佳作
    熟悉連環畫的朋友都知道,張大經先生極具裝飾性的風格,在整套三國中顯得非常特立獨行,以致他繪製的分冊《火燒新野》,在再版時就被撤掉,改由其他畫家重繪。從這張封面圖中,也可看出張先生獨特的畫風,人物姿勢略顯誇張。
  • 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的角色人物對比嗎?五虎篇
    畢竟于榮光有京劇底子,文化滲透上要比陸樹銘更深(我無意貶低陸樹銘,切莫過早開噴,看完再說)。關羽這個人,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真實存在的武將。從北宋徽宗開始,對,沒錯,就是《水滸傳》裡那個幽會名妓李師師,會寫「瘦金體」還很能畫畫,最後「靖康之難」被俘後還在做俘虜的屈辱中生下十四個孩子的「昏德公」趙佶。跑題了,提到趙佶就上火。從趙佶開始,關羽被逐漸搬上神壇,到清末光緒時期,關羽的封號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親娘來,NBA穆託姆博和字母哥的名字也就這麼長吧?再看關鍵字:「關聖」,「大帝」,成神了這是。
  • 株洲服飾產業推介交流對接會舉行
    15日,2020湖南服飾博覽會暨蘆淞服飾節系列活動之株洲服飾產業推介交流對接會舉行服飾產業是我市五大千億產業之一,株洲已經規劃了25.5平方公裡的蘆淞服飾新城,明確提出「品牌化、數位化、智能化」的工作思路,將以蘆淞服飾城為核心,醴陵標誌服、茶陵針織、炎陵紡織、淥口印染等特色小鎮為補充,打造中國(蘆淞)國際服飾產業新生態。對接會上,重點推介了株洲錦藝服飾城、株洲意法時尚中心項目,誠邀各方服飾精英企業入駐。